一、问题提出
(一)选题缘由
科学特有的逻辑性、抽象性,对人的思维发展非常有益,幼儿时期的科学启蒙教育对日后养成科学素养起到奠基作用。已往幼儿园科学领域的研究表明,在科学领域活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活动的材料准备不充分,活动内容和教学形式简单,教师单纯强调传授知识,忽视儿童对知识地理解与建构,使得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兴趣没有被激发和有效维持。低质量的科学教育活动将导致幼儿对科学失去探索兴趣,这不仅妨碍幼儿早期科学教育目标的实现,甚至会对幼儿今后的科学学习以及科学思维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鹰架作为一种有效的促进性支持,以最近发展区原则为理论基础,通过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情境,促使幼儿主动思考、主动建构关于科学的知识和意义,引导幼儿从现有的发展水平逐步过渡到潜在的发展水平。因此,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中提供符合鹰架理论的教育支持能够促进幼儿主动探究、获得深刻体验。
........................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已往研究证实鹰架支持对培养幼儿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具有积极的作用,是实现幼儿发展、独立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本研究借鉴鹰架教学理念,探索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中教师的教育支持,以期丰富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的研究。
2.实践意义
从实践层面来看,教师教育支持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效果,影响幼儿学习的质量。本研究基于鹰架理论探究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中教师的教育支持现状,并为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教师有效搭建符合鹰架理论的教育支持提供建议。
..............................
二、概念界定
(一)鹰架
鹰架别名“支架”,原意为建筑行业的脚手架,指工人们在修筑、修缮或装潢建筑物时为他们供给支持的临时性平台、柱子等。①而教育学中的鹰架概念由伍德(Wood)、布鲁纳(Bruner)和罗斯(Ross)提出,认为鹰架是成人或专家对儿童的帮助和引导。
多伊尔(Doyle)将鹰架解释为一种“教学上的工具”,能够减少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混淆,并能提供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机会。②明纳尔特(Minnaert)则认为鹰架是“对话性的互动”或“互惠式的合作”,前者强调教学中师生间的对话,借由语言沟通,促进学生反省与认知调整;后者指师生间的关系是互惠而可协商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简化学习程序并提供必要的支持,而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提供回馈,使教师知道何时及如何提供“鹰架支持”,并逐渐将学习责任转移给学生。
弗格森(Ferguson)主张鹰架是教师支持学生,以协助学生达到最近发展区最高限制的一种“动态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配合教学内容逐渐提升复杂度,并设法引出一个正确的反应,以协助学生达成学习意图。④戈万(Gauvain)强调鹰架是成人对儿童提供有意义、有组织的学习材料,透过情境的安排,参与分担活动的责任,提供儿童社会化的经验。
张馨云认为鹰架是指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暂时性支持。陈育琳认为学习者需借助外部的学习支持达到个人潜在发展区,实现独立完成任务的目标,这种外部的暂时性学习支持,就是鹰架。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裴淼认为:鹰架的概念喻指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挑战和支持,帮助学生完成某项任务,达到更高的学习层次。
综合上述观点,研究者认为,鹰架即幼儿园教师基于最近发展区原则,适当安排活动内容、情境以及活动过程,在师幼互动中提供支持。鹰架应随幼儿能力的提升逐渐撤出,实现学习责任的转移,帮助幼儿自行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
.............................
(二)幼儿园科学领域
幼儿园科学领域是幼儿发现事物特征,概括、分类和寻求事物间关系等思维活动发生得最集中的领域,也是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的领域。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根据幼儿学习经验的内容,将科学领域作为幼儿园五大领域之一,提倡以幼儿周围生活环境为基础,引导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获得初步的知识、技能和情感。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将科学领域分为科学探索活动和数学认知活动,并对幼儿在科学领域中的学习即科学学习做了如下解释: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与事物间关系的学习过程。③具体来讲,幼儿科学学习就是让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的探索中与数学知识的应用中发掘事物的本质,逐步发展科学逻辑思维,同时领会科学的魅力,养成科学探索的态度和习惯。
...........................
三、文献综述 ....................... 5
(二)关于幼儿园科学领域的研究...................... 9
(三)关于鹰架理论与幼儿教育的研究............................. 10
(四)关于教育支持的研究....................... 11
四、研究目的、对象及方法 ......................... 13
(一)研究目的...................... 13
(二)研究对象.......................... 13
(三)研究方法......................... 13
五、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中教师教育支持现状分析 ...................... 15
(一)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中教师教育支持数据分析................. 15
(二)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中不同类型的教育支持情况分析........... 17
八、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中教师教育支持改进建议
(一)问题支持方面
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决定幼儿相对于其他年龄阶段来说更需要教师在科学领域活动中为他们创设有挑战的问题情境,促使幼儿主动参与到教师所设计的活动中,积极思考,保持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建构新的认知图式。教师运用问题支持时应注意:
第一,以开放型问题为主。教师的提问应能引导幼儿的思维,帮助幼儿理解与学习教学内容,否则提问非但不能促进幼儿的学习,反而会影响幼儿的学习。①开放型问题是最能激发幼儿思考的问题类型,所以在活动中教师应以开放型问题为主,减少使用封闭型问题次数,避免限制幼儿思考范围导致其思维定势与思维惰性。幼儿过于依赖教师的支持和帮助,其独立性就难以得到发展。因此在引导幼儿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应重视培养幼儿敢于思考、乐于思考的品质,以开放型问题“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发散幼儿的思维,发挥其新颖独特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第二,问题的难度以幼儿最近发展区为基础,准确把握幼儿的现有发展经验和水平以及幼儿可能达到的水平。幼儿现有的学习水平决定了幼儿最近发展区的起点位置,决定了幼儿能够实现何种目标,而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又刷新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首先,教师应了解幼儿在本节科学活动课之前,还进行过哪些科学领域活动,研究幼儿在前面活动中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以及不同幼儿所呈现出的差异性。其次,教师在活动前与幼儿进行交流,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已往活动的记录是了解幼儿学习经验的重要参照,但幼儿是不断发展的,应及时知晓幼儿的现有水平。最后,教师要在活动中做好观察者。蒙台梭利曾指出,要想知道如何有效促进幼儿发展,只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实现,因为只有仔细观察与分析才能了解充满差异性的幼儿的内在发展需求。
.........................
九、研究反思与研究展望
(一)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