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中的中国神话教学之语言学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2129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语言学论文,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将神话研究进行了一个系统的梳理,从起源、分类、本质三个方面进行简单的说明。第二部分通过对中外神话进行对比,找到两种、或多种文明之间的“神话连接点”,旨在打破留学生同中国文化的隔膜。第三部分主要是将神话自身的特点和相关的外汉语文化教学法的有关书籍和论文相结合,探讨神话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作用。最后一部分针对如何提高对外汉语课堂效率,以及神话如何融入对外汉语课堂提出了一些见解。

第一章 神话概述

1.1 神话的产生
我们的祖先在荒野仰望星空,大自然像一副画卷展现在他们眼前。流星擦过天际,惊愕、惶恐、敬畏之心油然而生。仰望带来崇拜,崇拜造就偶像。人在地上征战,天上的神明之间是不是也有战争?一声惊雷,部落的人们打了个冷颤,“嘘,小点声,别让神灵听见了”,日月更替,斗转星移。人们拿起了战斧,神明手握神盾。爱情的牢笼,连神都无法逃脱。于是在先人的想象中爱恨情仇的故事同时在天上人间上演。人类遍布全地,有些人狩猎,有些人耕作。于是,猎人希望有一个猎人之神来保护他,山、河、海、木皆是神。耕作的人们觉得神一定是一位懂得各种耕作知识的人,这样的神可以保佑他们风调雨顺、粮食丰收。流传至今的神话故事可以让我们模糊地看到一幅先人生活的画卷。过了许久,又有一日,人们聚集在荒地上。觉得神明似乎不像人类那么好捉摸,历史一遍遍在人类身上重复着。周围的岩洞变成了茅草屋,手里的石块变成了铁器。但是人们仍旧经历身老病死的生命循环,一场地震也足以毁灭整个镇子。人们不禁要问,这样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呢?这个问题有点像今天的西西弗斯巨石。祖先们也一定是感受到了西西弗斯的无奈和痛苦。既然人间找不到答案,那么高高在上的神明一定知道这一切的意义。带着这种对生命的厌倦和困惑人们建起了神庙、盖起了学园,传授知识,探究真理。

神话产生的客观原因:人类只是进化总链上的一个环节,人类的生活总要受制于自然状况。因此我们必须首先研究自然生活的状况。残酷的自然界充满了各种凶险,有地震、洪水、旱灾、火灾等自然灾害,也有生老病死等客观规律,这些现象时时危害着人类脆弱的生命,让人感觉到无能为力。在斗争的过程中,一方面人们总结经验教训,去控制自发的害人的自然现象;另一方面,原始人感觉到他们和自然界之间存在着一种看不见的微妙联系,他们已经有了要用各种虚幻的方式去战胜和征服自然的愿望。于是远古人有意识的把自然加以形象化,幻想着世界上存在着一些危害自身的妖魔鬼怪和一些能给予自己帮助的神灵。正如马克斯所指出的:“原始人类是借助‘想象’,通过‘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方式创造神话的”。
.........................

1.2 神话的分类
1.2.1 创世神话
创世神话的内容主要是探究宇宙万物发生的本源。上古神话专注于全人类、全民族、全部落的根本问题。其功能是解释最基本的概念和事实,如宇宙、太阳、人类起源等。

最早描述开天辟地的神话是在汉代初年《淮南子》一书中。①大意是说,在上古还未有天、地的时候,世界的景象只是一片混沌,看不出一点生活的痕迹。经过了很长时间,在混沌中诞生了两位大神,就是阴神和阳神。他们苦心经营着天地,后来阴、阳划分了自己的管辖范围,阳神管天,阴神管地,如此便形成了我们天地分离的世界。这个神话充满了哲学意味,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阴阳观念。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盘古的故事了,内容大致是,在天地没有分开的时候,宇宙混沌一片,好像是一个大鸡蛋。盘古就在这个鸡蛋中孕育、成长。有一天,他突然睁开眼睛,却什么也看不见,他觉得很压抑,随手用大斧头一劈,天与地便划分开了。这种破壳而生的卵生神话,在世界各地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中普遍存在。在这则神话中,还有一个“垂死化身”的重要观念,是说盘古在完成他的使命之后,他在临死前,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一只眼睛变成了太阳,另一只眼睛成了月亮,他的呼吸变成了风和云,他的血液变成了江河;经脉变成了道路。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等。我们伟大的始祖用他的身体幻化成了美丽的新世界。还有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主要是指女娲的事迹。她神通广大,穷尽毕生的功业,不仅创造了人类、还采炼五彩石补天。当开辟了天地之后,世界上只有她一个人,她非常孤独,便抟黄土按照自己的模样捏成了一个小东西,她取名为“人”。她勤勤恳恳的造人,让这些生灵充满大地,给世界带来了活力。在神话中女娲是人类最慈爱、勤奋的母亲。女娲补天的神话,讲的是有一天天空突然塌了,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在这种大变动中,人类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女娲心痛极了,便开始了辛苦的补天工作,这位中华民族的母亲,为了人类的幸福,独自担负起这个重担。这也是神话所传播的一种厚生爱民的思想。

..........................

第二章 神话是中西方文化沟通的桥梁

2.1 中外神话的思维特征
2.1.1 神话是人类原始初民的一种心理幻象
通过神话故事,我们在了解远古人类如何面对复杂的自然现象和周围社会生活的同时还可以认清楚神话观念形成的历史脉络。神话,不管他们的幻象看上去多么五光十色,多么庞杂无章,它们并非是漫无目的地妄想和空想,而是沿着一定的感觉和内在规律,“这种规律就是以先民们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为出发点的。”

“神话的世界在本质上是一个幻象的世界——而一旦我们发现了产生这种错觉的根源,我们就能对这种幻象做出解说。这个根源就是心智的原始和必然的自我欺骗”。② 神话并非是一种纯粹的创造,而是产生于心智的不成熟。在哲学上有一种和它相对的概念叫做实在论,实在论是指某种可以真实触摸到、感知到的,不是虚无缥缈、不可捉摸的东西。那么,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凡是没有这种实在性的事物,我们就可以称之为幻象。这类幻象虽然表面上让人目眩神迷,但却改变不了它的外在形象与其内容无法完全吻合这一事实。无论怎样也改变不了这一事实:我们在这种意象中即看不到独立存在的内容,也找不到与它所照应的实在,更无法准确地把它描绘出来。
2.1.2 神话是一种非逻辑性的思维方式
在神话中,事物与其说是对客观的表达,不如说是一种纯粹的显现,这种显现的不可捉摸在想象中弱化,并得以具象。在神话概念的国度里,我们找不到逻辑思维的存在的空间,唯有实实在在的可触可感之物。在这一领域内,别无其他任何逻辑思维的东西存在。这里心智所关注的每一项意识内容都是通过直觉、灵感、想象的思维方式来实现的,这三者常常是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或是想象导致了直觉与灵感,或是直觉和灵感叫醒了活跃的想象。虽然说这种思维方式并不限制于我们的生活生产经验,也不是一种需要费尽脑汁地前后寻找什么“原因”和“结果”的思维过程,但这种非逻辑的思维方式绝不是一种脱离现实,从人的头脑中凭空想象出来的。反之,它们是从周围的生活中采撷而来的。所以说,各种神秘繁杂的神话形式不是单纯客观经验的简单叠加,而是融合于神话的意象之中,并为神话产生的氛围所笼罩。
............................

2.2 中外神话的命名原则
中外神话中名与实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在其幽灵和鬼怪的国度里,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句颠扑不破的真理:“这里,人们总是设想,每个神话人物的精神实质都可以从其名称中得知,名称不仅仅是一个头衔,一个代号,它仿佛就是其对象的实质。这种实质包容在其名称之中,也可以说是命名的过程决定了神话形象的存在意义。其命名所具形的样子,注满了整个主观领域。此时,指称该思想内容的词语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约定俗成的符号,它汇入其对象,与之结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同一体。”②因此,可以这样理解,凡被命名的东西,就是客观实在。通过赋予事物一个名称来向别人描述这个事物。某个语词,与其说他是神的名称倒不如承认它才是神话所产生的真正源头。也就是说,名称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对象,而这个形象要活灵活现的出现在我们面前就需要他融合为一个思维的统一体,我们在谈到同一对象时考虑的正是这样一个思想统一体。一个大家很熟悉的希腊神话说奥林匹斯的三位女神在追问赫尔墨斯谁最美丽时,这位青年却在她们同样美丽的名字之间难以抉择,最后他喊出了他心中最美丽的那个女子的姓名。“埃及国王的膏油仪式上有一项这样的规定,即在仪式的全过程中要将神的若干名称移注法老身上,其中每一个名称显示一种专门的属性,一种新的力量。”③这种来自神话思维的命名力量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它所包含的潜力和意蕴的增大。因为神的名称和它代表的全部能量就像量子之间的干扰是同时显现和释放的。

可以这样理解,每一个神都是在其名称所给定的特殊领域内生存和活动的,在许多神话中,某个人因为要完成一件事而遇到困难,感觉到自身力量无法解决时,总会向神求助,要找到所寻之神,就要知道他的名称,才有可能得到神的帮助。在中国,关于瑶姬的神话,其中有一部分就是讲述她如何帮助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故事大致是说瑶姬学道功成,路过巫山,被巫山的美景所吸引,便驻留在山下,大禹治水遇到困难只好到处去寻瑶姬,在千般请求后,大禹依靠来自女神传授的法术顺利地完成了治水的工程。这种例子相当普遍、不胜枚举,一个人要想请求神灵的帮助,就必须能准确的呼唤出其姓名,这里,名称就不单纯是一个符号了,名称的负载者和名称在同一时间维度上存在,他的神力和他的名称是密不可分的,他的人格和魅力也是与其名称不可分割。
.............................

第三章 神话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18

3.1 神话教学基于教学效果的可行性分析 ..............................18
3.2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1
3.3 有利于传播中国民间文化 .........................22
22 第四章 神话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融入与设计 ..........................25
4.1 神话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融入点 ........................25
4.2 神话的课堂设计 .............................29

第四章 神话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融入与设计

4.1 神话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融入点
让神话能更好的融入对外汉语课堂,我们首先要结合神话的特点,叶舒宪先生说:“神话最突出的特点是想象。”①所以首先提出在想象和联想中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可以充分调动起课堂气氛,以奇幻的神话故事为例向学生展示中华古典文化的优美、想象力的丰富。其次是对于神话中隐喻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中隐喻思维的形成以及神话中的隐喻和语言的关系。中国文化中有很多词汇、俗语、甚至语言的表达方式都来源于隐喻,不同文化背景之间交流的最大障碍就是这种语言文字背后隐形的墙。对于隐喻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们提高学习效率,从心理上帮他们推翻这面隐形的障碍。最后就是神话与审美之间的关系,教师通过给留学生讲解神话共通的美学特征,可以拉近留学生和中国文化的心灵距离,走进彼此的心灵世界,感受彼此不同的生活环境,领略他们的情绪变化,能够实现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彼此的心灵契合。
........................

结语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