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视角下汉语动物成语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2101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语言学论文,论文分别从结构类型、意义生成、隐喻机制、文化内涵以及语义韵等方面对动物成语作了较为系统的多角度考察,以期为动物成语研究的深入和细化提供资料和路径,为动物成语的正确应用提供帮助,为成语的分类研究提供借鉴。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
成语是汉语词汇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成分。笼统地说,对它的研究都可称作成语研究,如果按其构成成分的所指语义类别特点进行细分,则有数字成语、人名地名成语、植物成语、动物成语等。自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历经几十年的研究,前人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丰硕的成语研究成果,这将会为我们动物成语的研究工作提供帮助。
1.1.1 动物成语的界定

动物成语,其名称给我们提供了两个关键要素,一是成语,二是动物。前者限定了外延,后者确定了内涵,二者结合起来便可将本文的研究对象确定出来。实际应用中,关于成语和动物成分皆有不同的看法,故本文根据实际情况,依次定义。学界对成语的认识多样,从不同角度出发得出的定义各不相同,这些定义差异与共性并存。因此文章先对学界中的成语定义进行梳理,再总结出符合我们研究实际的内涵。

《现代汉语词典》(第 7 版):“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温端政:“成语是‘二二相承’表述语和描述语。”
葛本仪:“成语是一种具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完整意义的固定词组。”3武占坤,王勤:“成语,是一种‘固定词组’,是精炼、生动的修辞性词组的‘词汇化’。”
刘叔新认为:“固定语中,凡表义具有双层性的单位,无论只用于口语还是书面语,也无论具有悠久的历史或只产生于现代,都是成语。”5此外,他在另一著作《汉语描写词汇学》中,同样没有直接给出他认为最好的定义,而是先将成语的一个较为通行的概念摆出来,然后逐步剖析其中的关键词,最后得出“表义的双层性是汉语成语的区别性特征。”6两本著作都把表义的双层性看作成语的特性,据此便可以与其他词汇单位区别开。
...........................

1.2 研究现状
成语传承中华文化,文化的变化发展在语言中会有相应的体现。成语作为世代传承的人民智慧经验和悠久历史的词汇载体,向来都是专家学者研究的热门对象,期刊以及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很丰硕。关于汉语成语,笔者通过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查阅关键词的方式输入“成语”进行了搜索,现将结果进行展示,综述如下:

借助于万方数据库的知识脉络检索,得出从 2007 年到 2017 年这十年中成语研究的趋势统计图。根据图 1-1 可知,在早些年间,对于成语的研究大多是着眼于本体角度,2010 年-2012 年的研究热度较高,发表的文章数量也较多,除这个时间段之外的研究热度比较平稳,研究内容主要有形式、结构、释义、教学、文言文、误用等方面,此时比较有代表性的论文有:徐盛桓的《成语的生成》(2004)、闫冰的《形容词性成语语法结构及功能研究》(2004)、安丽卿的《成语的结构和语音特征》(2006)、戎尤军的《成语误用原因探析及常误用成语梳理》(2007)、宋贝贝的《基于语料库的成语语义考察及新义位的确立》(2012),其中文言文和误用是属于语文教学实践,其中还涉及少量的翻译及文化等关键词。隐喻认知或者成语背后的文化差异暂时鲜在探讨之列。
.............................

第二章 汉语动物成语的结构分析

2.1 动物成语的一般结构类型(782 条)
2.1.1 联合结构(338 条)
联合结构在构造成语时使用频率高。整体为联合结构的成语其内部可二分可四分。二二联合的动物成语,前后两部分长短、地位相同,形式对称,有时位置可以互换。含义相同或相对,两部分联合起来共同表示一个融合性的含义或者道理。如“虎尾春冰”是一个典型的二分并列结构动物成语,其中“虎尾”和“春冰”并列,各自内部又可细分为定中结构,每一构成部分可前可后,共同表达出一种危险的处境。四分联合的动物成语数量极少,如“豺狼虎豹”,其中所含四种动物地位平等,没有修饰性成分,只是单纯组合,共同比喻珍贵的东西。具体类型及符合条件的语料如下所示,每种类型只列举部分例子。
2.1.1.1 二分联合结构(335 条)
二分联合动物成语共 335 条,其中“主谓+主谓”型有 52 条,“动宾+动宾”型有 58条,“偏正+偏正”型有 215 条,单一组合型 5 条,其他 5 条。各列举数例如下:
(1)“主谓+主谓”型
兵荒|马乱 燕妒|花惭 狐埋|狐搰 鸢飞|鱼跃 鸿稀|鳞绝 凤靡|鸾吪雁杳|鱼沉 鹊笑|鸠舞 鸡争|鹅斗 鹅存|礼废 花飞|蝶舞 人困|马乏马疲|人倦 人欢|马叫 马疲|人倦 人荒|马乱 人喊|马嘶 人仰|马翻马仰|人翻 兵强|马壮 鸡飞|狗跳 龙跃|凤鸣 蝶乱|蜂狂
(2)“动宾+动宾”型
汗牛|充栋 囊萤|映雪 凿龟|数策 敝鼓|丧豚 暴虎|冯河 为鬼|为蜮非熊|非罴 拔犀|擢象 吐凤|喷珠 厉兵|秣马 雕蚶|镂蛤 附骥|攀鸿罗雀|掘鼠 剔蝎|撩蜂 沉鱼|落雁 別鹤|离鸾 腾蛟|起凤 焚琴|煮鹤藏弓|烹狗 招兵|买马 握蛇|骑虎 攀龙|附凤 烹龙|炮凤 描龙|绣凤
.........................

2.2 动物成语的特殊结构类型(130 条)
相对于上文中一般结构类型,动物成语的特殊结构类型,是除五大常见结构之外的连动结构、递系结构、紧缩结构和意合结构,它们一般适用于五大结构类型之外的成语。原因在于,首先,个别成语形成于距今较远的时代,带有明显的形成时期的词汇面貌特点。再者,作为固定词组的成语,其形成后不会随意更改其内部构成成分。即使同义、类义成分的相互替换带来的改变,可能会使含义发生微妙改变,但一般不会涉及结构层面。最后,成语结构古今对应性与差异性并存,且作为本文研究底本的两本词典出版时间较早,成书于上世纪 80 年代,其所收成语的来源以古代为主,绝大部分距今较远,典雅型、悠久性是成语的主要特点。而我们研究成语所关注的重点在于差异性,五种基本结构的分析能力有限,故本文认为刘叔新先生对特殊成语结构的分类比较适用于本文语料。
2.2.1 连动结构(49 条)
连动结构成语的判断比较容易,抓住关键词“连”,即成语表示的两个动作相承接或两件事情在发生时间上存在先后顺序。如“画蛇添足”突出了“画”与“添”两个动作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蛇本无足,创作完成后人为地加上两只脚,讽刺了现实生活中与此相似且多此一举的行为。 连动结构动物成语结构与音步划分相一致,为二二均分整个成语。数例列举如下:
闻鸡|起舞 守株|待兔 杀鸡|取卵 放虎|自卫 敲山|震虎 得鱼|忘筌开柙|出虎 缘木|求鱼 指天|射鱼 下马|看花 狗急|跳墙 滚鞍|下马攀蟾|折桂 卸磨|杀驴 临崖|勒马 见兔|顾犬 见兔|放鹰 跃马|扬鞭画蛇|添足 打草|惊蛇 鹰击|毛挚

连动结构成语前后两个部分之间,往往存在着语义上的关系。有的是动作和动作的目的的关系,如 “缘木求鱼”和“敲山震虎”,“缘木”的目的是为了“求鱼”,“敲山”的目的是“震虎”。 有的是动作和动作结果的关系,如“滚鞍下马”,“滚鞍”所导致的结果是“下马”。有的是动作的原因和动作的关系,如成语“卸磨杀驴”,“驴”因“磨卸”而被杀,故“卸磨”是导致驴悲惨下场的一个直接动因。

...............................

第三章 汉语动物成语的意义分析.................................... 29
3.1 动物成语意义的双层性.................................. 29
3.2 动物物性特征与动物成语意义的关系...................... 29
第四章 汉语动物成语的隐喻分析.......................................... 64
4.1 以动物为意象的隐喻的形成...................................... 64
4.2 动物成语的源域、目标域的类型................................. 65
第五章 汉语动物成语的文化分析....................................... 72
5.1 汉语动物成语与文化的关系................................................. 72
5.1.1 汉语动物成语与农耕文化......................................72
5.1.2 汉语动物成语与生肖文化..............................73

第六章 基于语料库的动物成语语义韵的个案分析

6.1 语义韵概述
由外国学者 Sinclair 发现,并从 Firth(1948)的“韵律”概念中受启发而提出的语义韵理论,能对词语运用产生重要作用。术语理解有时不能单凭语感,浮于字面容易造成误解,“语义韵”便是如此。它来自“韵律”的迁移却是一种语义氛围,且此种氛围并非由单独某一个字、词所营造,而是整个词语组合在起作用。因此,语义韵是以中心词为关键词,由点及线,由单独一个词到词语组合连接成句,继而进行典型语义氛围的营造,这是一个逐渐上升的过程,也是一个实体词汇到抽象氛围的生成过程,故其发挥作用的单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对于语义韵内涵的界定,目前没有统一的意见,我们采用的是 Sinclair 和 Louw 关于语义韵的定义:“一定的词项会习惯性地吸引某一类具有相同语义特点的词项,构成搭配。由于这些具有相同语义特点的词项与关键词项在文本中高频共现,后者就被‘传染’上了有关的语义特点,整个语境内就弥漫了某种语义氛围。这就是语义韵。”1在利用语义韵理论对词语进行分析时,参照李芳兰在《现代汉语语义韵的理论探索与习得研究 语料库语言学视角》一书中所介绍的具体计算方法。
语义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语境中准确运用词语的好方法。本族语者易凭借语感和意识中的理所当然造句,可能对词语语义内涵、色彩及适用语境的把握似是而非。这种模糊的感觉往往会导致词语的误用,即使不产生交际上的障碍,也是不规范的。交流过程会有或积极或压抑的气氛,语义韵作为一种由词语组合所营造、围绕于整句话中的语义氛围,也有自己的分类,即积极、中性和消极语义韵,明确的分类将会大大增加人们对词语运用的准确性。
..........................

结语
《中华成语大辞典》和《汉语成语大词典》属于出版时间较早且收词较多而全面的成语词典,本文以从中搜集到的 912 条成语为主,运用定量、定性分析的研究法,从形式、意义、隐喻、文化到动态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全面的分析。
动物成语的内部语法结构有联合、主谓、动宾、偏正、补充、递系、连动、意合及紧缩这九种类型。通过对每一结构类型的分析后发现,成语在创造过程中,对于以上结构的选用是不平衡的,联合结构较受青睐,且成语数量多、占比大,这与其在结构形式上的优势有关。联合结构能够使两种动物或动物与其他事物平行共现,强化表达效果。

动物成分及其物性特征所在成分是构成动物成语表层和深层语义的基础和条件。成语表层语义是对字面成分的描写,深层语义是表义的真正所在。这种意义双层性特点在动物成语的同义或反义类聚中也多有体现,因此,两个成语在形成同义或反义类聚时具有选择上标准上的多样性。动物成分除了对成语表义产生影响外,还具有区别于其他成语的形象色彩和感情色彩。包含动物成分的成语不一定能形成动物隐喻,其关键在于动物与人是否存在相似性,相似性是包含动物内容的源域与具有说事喻理的目标域相连接并形成完整映射的前提和基础。成语中的动物成分对于文化的承载具有民族性,如“马”“龙”“狗”“鱼”都是具有典型文化特征的动物,生肖文化、农耕文化、祭祀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均能在动物成语中找到对应的实例。总之,动物成语是文化内涵的语言载体形式,文化赋予了成语深厚的底蕴,二者相互成就,相互映照。
动物成语除了具有结构形式、意义、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外,在动态运用中经长期组合使用也能表现出一定的语义倾向,这就是语义韵。以“蛛丝马迹”和“车辙马迹”、“一箭双雕”和“一举两得”为例,每组内两条成语均可以互为同义成语,但通过语义韵分析后发现,“蛛丝马迹”和“车辙马迹”虽然都是以动物所存留下的痕迹来指代一般痕迹,但前者因对所修饰对象没有特别限制故可以理解为中性色彩,而后者一般特指车马痕迹,也是中性色彩,二者虽同为中性但依据不同,且“蛛丝马迹”中的“马”究竟是何种动物也存在争议。根据我们的分析,“一箭双雕”和“一举两得”形成同义成语是有条件的。“一箭双雕”中的“雕”所指具有语义色彩上的双重性,既可以形容完成两件好的事情,也可以指达到两个坏的目的,具有搭配组合上的复杂性,因此是中性色彩。只有当“一箭双雕”形容积极的事情时才能与“一举两得”这一积极语义倾向的成语具有同义关系,形成同义成语。因此,语义韵分析不仅能判断词语间组合时关键词的语义倾向,对于分辨成语间的细微差别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