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原则和情感原则在“贱贱语”中的运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2485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引论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社会成员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相互沟通表达思想的工具。它不仅可以表情达意、交流思想,还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和增进彼此间的了解。而语言中的称谓语更是我们人际交往中建立和保持联系必不可少的语言工具。称谓语(Address forms)是说话的人用来称呼与其对话者的用语。称谓语作为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包含着复杂的社会内容和家庭信息,如说话双方的身份地位和血缘关系等,反映出说话双方的思想意识、道德标准、审美观念以及志趣爱好等,还体现了说话双方亲疏远近的关系。因此,如何正确使用称谓语直接关系到交流成败。恰当的称谓语有助于建立起良好融洽的交际关系,使交流的顺利开展。不恰当的称谓语会引起交际双方的不快,使交流很难顺利进展下去,从而直接影响交际的效果。从传统文化意义上讲,中国人对称呼语的划分极其细致,而且在称呼语的使用上也十分考究。因此,汉语称谓语系统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称谓系统之一。汉语的称谓语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即,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亲属称谓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属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它是由各代婚姻关系构成的男女双方血缘关系排列的亲属次序确定的。如“爸爸”、“妈妈”、“叔叔”、“姨”、“哥哥”、“姐姐”等。亲属称谓有两种,一种是在有亲属关系的成员之间使用的称呼,如上所述;另一种是没有亲属关系的社会人的称呼,如“大哥”、“大姐”、“叔叔”、“张爷爷”、“李奶奶”等,这种称谓有拉近彼此的关系的功能。社会交际称谓是人们在社会交际中使用的称谓,反映了交际各方的社会关系、社会角色以及尊敬程度等。如“老师”、“教授”、“厂长”、“经理”等。

1.1 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贱贱语”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从理论上说,它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的认识,能够拓宽我们的研究视野;有助于了解语言内部的发展变化,以及外部因素对语言结构本身的影响。具体体现在:第一、有助于加深对汉语亲属谓语本体的研究。以往对于汉语亲属称谓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称谓语的来源考释、分类、功能描写、单点方言研究、他语种与汉语亲属称谓对比研究以及拟亲属称谓,从他亲属称谓等现象研究上,对于“贱贱语”中存在的这种怪异的亲属称谓“错位”现象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本文将在问卷调查大量数据统计的基础上,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语用学角度和语义学等角度对“贱贱语”进行研究,如实呈现“贱贱语”的实际使用情况,了解其使用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初步的预测,进而对汉语亲属称谓的发展趋势做出一些预测。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汉语亲属称谓的研究,还可以为汉语亲属称谓的传统研究注入新鲜的动力,赋予其更为宽阔的视野,让研究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更为真实的反映语言的变化发展。第二、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美国已故的语言学教授萨皮尔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并且,语言不能离文化而存在。”①柏默也说:“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它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②语言和文化都是人类社会的产物,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能够记录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站在文化的角度看语言和文化关系,可以说文化包括语言,文化的发展影响语言的发展。语言就像是一扇窗,通过它你可以看到另一个世界 了解另一种文化,语言是了解另一个文化的手段。“贱贱语”的背后体现了当下所流行的一种怪文化---“贱文化”。“贱文化”是指不高视自己,不把自己当回事,酷爱自我表现的一种反见主流文化,是一种自轻自贱的文化。通过对“贱贱语”的透析,我们可以更多更好的了解这种文化,丰富我们的文化视野。让我们更好的去理解和体会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的关系。

1.2 研究的理论背景、方法和范围

本文研究的内容涉及语言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其中社会语言学、语义学、语用学、文化语言学为主要的理论依据,另外还运用到心理语言学、词汇学、修辞学等学科的部分理论或思想。通过运用这些理论,我们可以探索出“贱贱语”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了解这些亲属称谓“旧词”称谓被“贱贱语”的使用者“有意误用”后又赋予了哪些“新义”?它的使用具有哪些语言功能?使用者的心理是什么?随着社会语言学的兴起,对亲属称谓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而汉语亲属称谓系统更是因其细致性、复杂性受到国内外社会语言学家的关注,成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主要以社会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通过谈话、街头访问、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得“贱贱语”使用情况的具体资料,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来探析“贱贱语”的语言特点,究其产生的原因,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语多种多样、纷繁复杂,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语言中的反映,同时体现着语用学及模糊语言学的部分理论。本文把语用学理论应用于亲属称谓语的功能研究中,并结合实例说明“贱贱族”如何用“贱贱语”来传达语境意义,表达自己的感情。语言中积淀了大量的文化现象,从文化语言学角度看,亲属称谓语有着深刻的文化烙印,“贱贱语”的出现不仅是封建礼教文化崩溃的结果,也与当下盛行的“贱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二章 汉语亲属称谓系统和“贱贱语”

“贱贱语”现象属于汉语亲属称谓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是汉语亲属称谓与时俱进的体现,是汉语亲属称谓系统动态发展的结果,是汉语亲属称谓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异枝。为了能够更好地探究“贱贱语”的成因及未来发展趋势,我们有必要对亲属称谓系统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并将其与“贱贱语”进行对比研究,找出两者不同之处,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1 汉语亲属称谓

2.1.1 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的构成


亲属称谓系统是指各种亲属称谓的总和及其从属关系。什么是亲属称谓?“亲属称谓是具有血统与婚姻连锁关系的亲属之间的称谓。它是以本人为轴心(或谓中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是由历代婚姻关系所构成的男女双方亲族关系的排列次序结构而成的。汉语的基本亲属称谓一般以“已身”为中心,上推四代为高祖、曾祖、祖父、父,下推四代为子、孙、曾孙、玄孙,共九代。九代亲属称谓又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来分组排列。杨立新先生认为,现代我国亲属可分为配偶、血亲和姻亲三个种类。②血亲按照是否具有真实血缘关系又分为自然血亲和拟制血亲,自然血亲是指出于同一祖先的具有血缘联系的亲属;拟制血亲是指本无血缘关系但法律上具有与自然血亲同等权利和义务的亲属,如继父∕母、继子∕女、养父∕母和养子∕女等。另外,血亲按照是否具有直接血缘关系,还可以分为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前者是指生育自己的和自己生育的上下各代亲属;后者指除直系血亲外的具有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姻亲则是指血亲的配偶、配偶的血亲、配偶的血亲的配偶。2.2 “贱贱语”简介2.2.1 “贱贱语”的内涵及来源“贱贱语”指的是说话人(发话人)在称呼自己的亲属时,有意违背亲属称谓原则,不按照自己与被称呼人的直接亲属关系来称呼,而是依从自己的另外一位亲属(这里的另外一位亲属往往是虚拟的)与被称呼人的关系来称呼的语言现象。它是一种间接称谓,或者说,是一种“借用性”的称谓,即借用他人的称谓以供自己使用。它的使用范围极其有限只在以一个小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范围内,直系亲属之间,即父母和孩子之间,夫妻之间使用。“贱贱语”的使用和出现大都发生在具体的会话交流当中,一般都是口语中。通常是在比较亲近的家庭成员之间使用以示亲近和亲昵。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颠覆辈分,在这种语言中,父母子女之间以兄弟姐妹相呼,夫妻之间冠以爸爸/妈妈、姥爷/姥姥等昵称,说起来贱贱的,听起来怪怪的。最早的“贱贱语”出现于中学校园,来源于一些青春偶像剧。因为有趣,在中学生相互传播。后来很快蔓延到了家长身上,而家长为了显示跟子女亲密无间,很多人都欣然接受了。与此同时,在很多年轻夫妻间也十分流行“贱贱语”,说是可以增加亲密程度。在“贱贱语”追捧者来看,不管辈分,只要叫得痛快,听得情愿,双方能接受就行。“贱”这个从诞生之日起便被定义为贬义的字眼,如今变成了一个具有时尚、幽默、娱乐、调侃精神的词。那么“贱贱语”是如何的具有时尚、幽默、娱乐、调侃精神?如何的有趣?如何的增加亲密程度?又是如何的颠倒辈分?说起来到底有多“贱”,听起来有多怪?下一小节中笔者即将呈现出“贱贱语”的一些经典语录,让大家对它有进一步的体会和了解。

2.2.2 “贱贱语”的使用人群及语录

如上所述,“贱贱语”是一种颠覆辈分的称谓,是时下流行于“80 后”、“90 后”、“00 后”孩子和父母之间和年轻夫妻之间的一种特殊语言。因此,“贱贱语”的使用人群主要集中在“80 后”的年轻夫妻及“90 后”、“00 后”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中。这些年龄段的孩子,年轻人年轻有活力,追求新鲜、时尚,爱彰显个性。


2 汉语亲属称谓系统和“贱贱语”...........9

2.1 汉语亲属称谓...........9

2.1.1 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的构成............9

3 “贱贱语”的流行度及使用情况调查...........15

3.1 问卷调查...........15

3.1.1 调查的目的...........15

4 “贱贱语”语言现象分析...........23

4.1 主要发现...........23

4.2 “贱贱语”与“从他亲属称谓”的比较研究...........23

4.2.1 “从他亲属称谓”相关知识介绍...........23

结论

“贱贱语”仅流行于“80后”,“90后”以及“00后”是因为他们处于特殊的年代。自70年代末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融入了开放的世界潮流当中,我们伟大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视野开阔了,生活丰富了,人生观、价值观、价值观也随之改变了。“80后”、“90后”以及“00后”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思想更开放,性格更率真,喜欢向传统挑战,更易于接受新事物。此外,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改变了我们原有的家庭结构,从传统的大家庭向小规模的核心家庭转变,新型的家庭中,更崇尚自由平等,父母和孩子之间亲密无间,夫妻之间感情融洽,很容易造就“贱贱语”等得昵称。由于笔者资历有限,相关资料较少,对亲属称谓“错位”表达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还不够透彻,不够全面。如对“贱贱语”和从他亲属称谓的比较研究可以更为深入;对亲属称谓“错位”表达现象的描述可以更加系统全面一点;对“贱贱语”分析的角度可以更多一点。此外,由于个人精力和时间有限,对亲属称谓“错位”表达现象的文本采集方面也存在着局限。“贱贱语”中的“错位”现象只是亲属称谓“错位”现象在口语中和网络语言中的体现。其实,这种现象还存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还存在于许多的文学作品中。文中已经提到的问题,有的看法很肤浅,论述很单薄,思考不够透彻。希望在以后能有机会,在现有材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系统的探讨,为以后的亲属称谓语的研究做一点点有价值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鲍海涛、王安节,1998,《亲属称呼辞典》。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2] 陈望道,2001,《修辞学发凡》。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 崔希亮,1999,《汉语亲属称谓的擅变及其动因》。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4] 冯汉骥,1989,《中国亲属称谓指南》。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5] 胡士云,2007,《汉语的亲属称谓系统》。北京:商务印书馆。

[6] 黄涛著,2003,《流行语与社会时尚文化》。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7] 贾彦德,1992,《汉语语义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8] 林美容,1990,《汉语亲属称谓的结构分析》。台湾:稻乡出版社。

[9] 马鸣春,1992,《称谓修辞学》。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0] 石安石,1994,《语义研究》。北京:语文出版社。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