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文献翻译策略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增加,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迅速发展。中国目前对美国外交政策的研究成果丰富,并能紧跟国际潮流,译介与更新速度加快,为国内学界提供了大量资料。但是学界日益需要更高质量的国际关系翻译文本,而由于种种原因,有些翻译存在各种问题,其中一方面源于翻译气候,另一方面是因为译者专业知识或翻译技巧的欠缺。第二,学界也需要加强国际关系文献翻译。世纪末期,前社会主义集团国家发生了里程碑式的政权更迭,许多国家感到大量翻译西方的社科文献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是,当前旧的世界格局己去而新的格局尚未形成,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西方国家集团对中国的政治策略正在或必将发生变化,对西方国际关系文献的翻译、分析可帮助我们制定相应的对策。据此,下文将首先介绍国际关系文献的文本特点以及翻译中译者须应对的挑战,然后根据彼得·纽马克的文本范畴理论和语义翻译方法,结合《美国国内与国外的阶层和团体》的英汉翻译案例,从词、句和篇章层次的角度浅探该类文章的翻译策略。
一、国际关系文献文本的特点及翻译中的挑战
国际关系文献属于社会科学文本,论证严密,语言简练,具有科学性和可读性。在理论上,国际关系文献以真实材料和充分数据经过严密的论证得出经得起检验的结论对调查得来的结果、材料从一定的高度进行分析、综合,并向理论高度升华,使文献具有更大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另外,国际关系文献语言准确、简明,深入浅出,适度讲究语言的生动性,不故弄玄虚,更不玩弄似是而非、内涵不定的术语。术语概念的大量使用也是其特点。国际关系文献术语的使用有相对单一性,一个术语只代表一个概念,主要目的是为了追求语义确切、论证严密和例举周详。
上世纪90年代,奈达提出翻译基本上是一种技艺。他认为翻译既是艺术,也是科学,也是技艺,所以熟悉两种语言自然是翻译的前提。既是技艺,翻译就需要培训,这也会影响翻译文本的质量。首先译者的职业素养和态度会影响翻译的好坏其次,就国际关系这一类社会科学文献的翻译而言,译者的专业知识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文本学术性较强的时候。国际关系文本独特之处在于它是通过概念在特定的学术领域或群体交流的,这些术语只属于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领域。当然它也会借鉴其他学科的成果,但在根本,它上有异于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另外由于国际关系学科的时效性,国际关系文本的表达反映的是某一个时期的历史观念和形势,还可能与种族和意识形态有关联。因此,简单地根据词典释义或直接进行机器翻译可能无法传达源语意义上的细微之处,以致误导读者。所以,译者既要有专业的源语和目的语水准,又要有专业的学科知识包括专业术语、历史背景、逻辑理论、相关学者等为后盾。这些都对译者的翻译质量的高低构成了挑战。
二、语义翻译法及其指导作用
彼得·纽马克是英国当代翻译家、翻译理论家。他认为翻译既是科学,也是艺术,针对不同种类的文本,译者要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以使原作读者和译作读者都能获得相似的阅读感受。彼得。纽马克认为表达型文本主要使用语义翻译的方法,而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主要使用交际翻译的方法。语义翻译可以指导国际关系文本的翻译。
(一)语义翻译及其特点
语义翻译是指在目的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的上下文意义。语义翻译要求译者遵循呵乍者第一”的原则,以原作者为核心,保留源语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将原作的思想内容、行文风格忠实地翻译出来,也就是说,由于原作的“神圣性,目标文本应尽可能地反映原文本的语义和句法结构。
在译文的内容和效果上,语义翻译往往重视原文内容而非效果。译文的内容忠实于原文,但效果有可能不如原文。在表达形式上,语义翻译使译文与原文的形式更为接近。由于语言之间词句、篇章、思维的差异,译文不具有原文的流畅度。语义翻译中译者不能改正原文中的事实错误和笔误,只能作原样保留,并在注脚中指出。
在对哲学、宗教以及政治学文本进行语义翻译时,译文必须条理清晰、内容完整。语义翻译讲究准确性,重在再现源语作者的思维过程,而不是他的意图,这样就存在超额翻译的情况,即为了表现意义的细微差别,译文词汇往往增添了原文没有的意思。语义翻译是艺术,只能由一个人单独完成,不能存在不准确的翻译,但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某些意义的丢失,因而语义翻译的译文通常不及原文。
(二)语义翻译和直译、交际翻译
对彼得·纽马克而言,直译是不考虑原文用词的上下文因素而将原文词语的基本意义译出,但译者要尊重目的语的句法结构。语义翻译与直译是有区别的。与直译不同,语义翻译尊重语言的语境,必要的情况下还会对一些内容作出解释。在语义翻译当中,译者要遵循“作者第一'的原则,而在直译时,译者必须忠实于原文。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分别对应不同的文本类型。彼得。纽马克将所有文本分为三大范畴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以此为基础他提出了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这两种翻译方法,认为语义翻译适用于表达型文本,而交际翻译适用于翻译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
表达型文本指的是文学作品、私人信件、自传和散文等,其主要目的是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强调原作者的权威性。典型的表达型文本包括严肃的文学作品权威性言论,包括国家政治人物的政治演说或文件各种法规和法律文献以及由公认权威撰写的科学、哲学和学术著作自传、散文和私人信函。非文学作品、教科书等等则属于信自、型文本,强调的是思想内容的`、真实性”,所以译者有更大的自由度,可以对原文进行必要的修改,使读者把握原文思想,比如提升文本的逻辑性、删减重复繁琐之处、修正源语的错漏等。纽马克所说的号召型文本顾名思义具有呼召性,强调的是读者一的反映,告示、广告、宣传品等都是号召型文本。
一、国际关系文献文本的特点及翻译中的挑战.......58
二、语义翻译法及其指导作用.....59
三、国际关系文献翻译策略.....60
四、简短结语....68
三、国际关系文献翻译策略
国际关系文献的翻译终究要落实到字面上。根据此类文本的特点,译者必须处理好术语概念、复杂长句、层次结构三者的翻译行文,要做到简洁有力、条块分明,避免拖泥带水、冗长繁杂。
(一)名词晓畅易懂
国际关系文本中术语概念和其他名词及名词结构的出现是必然的。国际关系学者常常使用他们首创的单词或短语来表述他们的概念,这些概念和传达概念的术语常常高度依附于特定政治文化和社会文化,具有相应的政治文化色彩,且具有时代印记有的作者还会创造新的术语。所以,术语又具有不稳定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术语的翻译不是一个原则就能解决的。但就国际关系文来说,可以遵循“作者第一”的原则,保留源语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因其词义有时较句意更为重要,必须译为相对应的目的语。
(二)层次举棋全局
鲁迅提出,“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原作的风姿”。翻译的目的是将源语表达的意思准确、忠实地传达给目的语读者。语义翻译停留在原文文化的圈子里,较交际翻译更复杂,更详细,它要求译者既要努力传达作者风格的所有特点,又要有灵活性和创造性。本文本整体风格明显重视行文层次,所以根据纽马克的语义翻译法,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有意识地将原文观点做主次排列、标示清楚,然后详细地对文献内容进行通述。译者可以在不改变原文深层含义的前提下,举棋全局,借助序列词或视觉手段使译文更加具有条理性。
四、简短结语
翻译既是科学,又是`。代人立言'的艺术。合格的译者不仅需要掌握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与技巧来指导翻译实践。在国际关系文献的翻译中,语义翻译法是主要的翻译方法。译者需“案本而传”,将原作者的思维过程和思想内容放在首位,在尊重汉语语言结构特点的前提下,灵活地将作者原意展现给读者。所以,译者需妥帖处理英文长句的翻译,汉语句式宜短小精干,考虑可读性,并能把握全局,加强译文的层次性另一方面,国际关系文献具有本学科的特色,术语概念较多,其翻译应综合作者风格考虑,宜简洁明了,不故弄玄虚。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二者的完全割裂。纽马克指出,应该把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看成一个整体,翻译中不可能孤立地使用某一种方法,二者在翻译实践中常常交替使用,只是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是,“依实出华”的译文仍然偏离国际关系文本的翻译要求。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