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动作动词之性别编码及如何影响认知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2475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前言

1“语法性”概述

研究发现,不同语言中词汇的性别编码有很大不同。汉语和英语主要通过词汇进行编码,如女孩(girl)一男孩(boy),姨(aunt)一叔(uncle):或者通过代词进行编码,如她(she)一他(he),她的(her)一他的(his)。与英语和汉语不同,许多语言对名词冠以语法性(grammaticalgender)的标志。一些语言只有雌性(阴性)和雄性(阳性)之分,另一些语言还有中性和其他一些比较模糊的性。

1.1不同语言的“语法性”

(l)德语:德语名词的语法性系统有三个性:阳性,阴性和中性。这些语法性不是由名词自身标记的,而是由与这个名词同时出现在话语中的一些限定词和其他言语成分来标签。与这三个语法性相对应的限定词分别是de;(阳性的the),die(阴性的the)和das(中性的the)。比如,dasBrot即“中性的bread”,是中性的,dieButte:即“阴性的butter”,是阴性的,以及derHoing即“阳性的honey”是阳性的。在德语中,语法性被相当平均地分配:中性词大约有26%,阴性词大约有35%,阳性词大约有39%[3]。(2)荷兰语:荷兰名词也有两类语法性:当要产生一个名词时,名词的gender由冠词标签,用定冠词de来标签commongende:的名词,定冠词het来标签neute:gende:的名词[4]。(3)意大利语:在意大利语中,所有名词在语法上都标签了阳性和阴性。单词后缀在决定意大利语普通名词的语法性上起重要作用。意大利语语法性存在三种情况:①以元音“一a”和“一。”为结尾的“透明”单词与它们的语法性相联系以“一e”为结尾的“不透明”的单词不能从词缀中获得语法性信息;③来自远希腊语的一些以“一a”和“一。”结尾的单词,它们的语法性信息与词的后缀不一致。

1.2语法性的本质

研究者普遍认为,语法性是名词的句法属性。在许多有语法性标签的语言中,当语言中出现带有语法性标志的名词时,句子的其他部分如动词、介词、冠词甚至形容词都要在语法性上与之保持一致。有时,语法性与词语义相关,比如在法语中意指女性的实体通常的语法性是阴性。首先,必须将“语法性”与两个相关概念进行区别。一个是自然性别或Sex,也就是雄性和雌性,男和女,这是自然界中动物具有的属性。在gender系统中,gender与sex密切相关,但实际上很多时候它们两者常不匹配。gender是语法范畴,sex是语义或概念范畴。另一个要进行区分的语言现象是词尾变化,词尾变化定义了词汇形式,比如英语中的第三称和名词复数变化。其次,在不同语言中,究竟按照什么原则分配语法性?研究者认为,主要按照两个基本原则,一是语义原则,二是形式原则。按照语义原则,名词根据它们的含义分配性别。比如,相对于其他欧洲语言,语法性在英语语法中占有很小地位。然而,单数第三人称代词需要区分性别,比如有男性的“he”,女性的“she”和中性的“it”。这一点与汉语很相似。英语中的性别分配规则非常直接,意指malehumans的名词是“男性的”,意指femalehumans的名词是“女性的”。按照形式原则,名词按照它们的形式分配性别。Corbett按照两种分配原则区分了两类语言,语义性别系统语言和形式性别系统语言,第一类语言包括英语和汉语,语言元素中的性别编码仅指生物。名词的形式性别分配在第二类语言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比如,在西班牙语中,大多数以“一。”结尾的名词属于阳性,大多数以“一a”结尾的名词属于阴性。除了这两种形式外,许多语言中的语法性并不遵循固定的分配原则,语法性与单词意义之间并无直接联系,尤其是一些意指无生命的名词,它们的语法性分配很多时候都是任意的。

2国外“语法性”研究的主要问题

2.1言语产生与“语法性”

2.1.1言语产生模型

一般认为,言语产生需要依次经过三个阶段:(l)概念化阶段。讲话者确定要表达的思想。(2)言语组织阶段。概念转化成具体语言表征。其间又分为几个子过程:首先,词汇概念激起对心理词典中词条的选择,同时激活lelnlna(词汇的语义和语法特征);随后,对lelnlna进行形态编码,根据词汇概念内容,形态槽选择适当特征,如名词的数、性和人称,动词的数和时态等;再后,按音节划分程序产生语音单词;最后,对语音单词进行音位编码。(3)发音阶段。将心理词汇通过肌肉运动程序用声音表达出来。在语义和语音之间存在一个lemma层,该中介层除了携带语义表征以外,还负责以抽象形式表征词汇的语法特征,如单复数、性、格、时态、语态等。大多数言语产生模型都认为,单词的句法和语法属性由lemma结点表征,每个lemma结点都连接了许多用来表征单词句法属性的结点。这一层信息的类型包括主要的范畴信息(如名词、形容词等),特征信息(如名词的性和数的信息,数词和人称词的数的信息,动词的情态、时态信息等)以及一些组合信息[lal。尽管所有言语产生模型都认为言语产生包括上述阶段,但是,对阶段之间关系的看法却有很大分歧。其中,最有影响的有levelt等人提出的独立两阶段模型,caramazza等人提出的独立网络模型[l5}和Dell等人提出的交互激活模型。独立两阶段模型认为,词条选择和音位编码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激活在时间上不重叠;只有当lemma层表征的语法特征得到通达后,才可能激活语音。玩ven等人在lemma通达方面提出了模块化序列加工理论。该理论认为,词汇化过程中有两个独立加工阶段和三个表征层次(概念层,lemma层和语音层)。整个言语产生过程有严格序列性,只有第一个阶段完成之后第二个阶段才开始进行,语音通达必须以lemma的通达为中介。

2.1.2语法性在言语产生研究中的地位

语法性是许多语言中名词的句法属性,它在人们头脑中如何表征,提取和使用?研究者企图通过研究语法性探索言语产生和言语理解中词汇通达的机制,揭示言语产生过程的本质。几种言语产生的模型均认为,语法性作为名词的固有属性存储在心理词典中。但是,关于语法性的表征方式,不同模型有不同观点。l君veh的两阶段模型认为,在心理词典中,每一种语法性只有一个抽象结点,所有有相同语法性的名词都连接到这个共享的语法性结点上,图l表示是德语的语法性在两阶段模型中的表征。德语中的mantel(coat)是阳性,连结到mas结点上,是阴性,连接到fem结点上,kleid(dress)和auto(ear)都是中性,它们共同连接到neut结点上。德语语法性在独立网络模型中的表征。这个模型区分了三个独立网络,语义表征网络,句法表征网络和语音表征网络,语法性处在句法表征网络中。很显然,语法性在不同模型中表征方式不同。在许多拼音语言中,存在着字形和语音的混淆。在许多有语法性标签的语言中,语法性更是体现了这一点。不仅如此,语法性又具有的句法语义功能,将语义、语法、语音和字形有机地结合起来。它的这些特点成为研究言语产生中各种争议性问题(包括词汇表征层与语音表征层激活扩散的方向,语义、语音等激活的时间进程)的有力途径。研究者通过采用不同的实验范式、不同的实验任务以及不同的实验材料研究名词的语法性。但所获得的结论并不一致。Turennout等人用motor相关脑电位探索荷兰语言语产生中语法和语音加工的时间进程,为语法加工先于语音加工的两阶段独立模型提供了证据。Bentrovato等人用图片命名方法发现,语义句子上下文和语法加工之间有交互作用,结果支持语言加工的交互激活模型脚]。caram,”等人研究了德语和荷兰语的名词词组产生中对语法特征的选择。他们认为,一种语法特征的选择是一种自动词汇结点选择的结果,并不受其他语法特征千扰。这似乎意味着词汇结点和语法特征的选择遵循不同原则,结果支持独立网络模型脚l。Aicock等人对兀sw咖h语语法性研究表明,语法性启动效应促进了词后缀的语音形式加工,对句法语的加工影响不大,似乎又支持交互激活模型。

2.2语言理解与“语法性”

在语言理解中,句子加工研究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解释那些合乎语法的句子的加工困难,此类研究分为两大流派:一派探讨导致句子加工困难的句法共性,形成了句子加工的基于结构的理论如两阶段理论,另一派研究关注句子中词汇所携带的精细化信息,如语法性的加工机制,语义信息和句法信息的交互作用,形成了句子加工的交互作用理论。话语语义信息和词汇句法信息是否存在交互作用,一直以来是语言理解研究中一个争论的焦点。如果存在交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如何发生?发生的时间进程如何?两者从什么时候开始起作用?语法性是许多语言的重要句法语义属性,因此也成为研究句子加工机制的途径之一。一些行为研究和脑电研究表明,语义和句法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比如Brown等人借助荷兰语的“语法性”特点设置暂时句法模糊来探索这一问题。他们认为,在语言理解中,话语语义信息加工发生在gender等句法信息之前,语义信息对早期句法信息加工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但Jacobsen等人的研究表明,语法性启动与语义信息之间没有交互作用,成模块化加工的形式。

第二章问题提出与本研究假设.............13

1语法性gender与概念性sex”.............13

2本研究的问题提出.............13

第三章实验研究实验系列一汉语动作动词性别倾向研究.............18

1研究目的.............18

2实验1词汇判断中的性别启动效应.............18

3实验2在词汇判断任务中词汇性别启动效应的时间进程.............22

第四章综合讨论.............46

1综合讨论.............46

2本研究的主要结论.............49

结论

结论(1)汉语词汇没有语法性,却存在着性别编码的倾向。某些词被更多地用于描述某一性别的对象,较少被用在另一性别的对象。因此我们提出了动词词义性别原型的假设。(2)汉语词汇的性别编码对汉语的词汇加工有启动效应。先前激活的性别信息会抑制随后呈现的不同性别倾向的目标词加工,因而出现性别不一致性的抑制效应,性别一致的促进效应不很明显。词汇的性别信息对单词加工的启动作用发生在O一20Oms之间,而且经历了增强一减弱一再增强一再减弱的过程。并且,这种启动效应具有性别分离的特点。本研究在汉语词汇性别编码领域做了初步尝试,实验中也存在某些局限和不足。首先,本研究结论能否推广,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其次,在实验材料选取上,仅限于动作动词。实验结论是否适合于其他种类动词,.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孙兵,刘鸣.句法歧义句理解加工:中的语义关联性效应研究.心理科学,2007,30

2蔡华俭,周颖,史海青.内隐联想测验及其在性别刻板印象中的应用.社会心理研究,2001,11

3周晓林,庄捷,舒华.言语产生研究的理论框架心理科学,2001,24:262一265

4刘丽虹,张积家.’’语法性”现象及其对认知的影响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05(5):122一127

5张积家,刘丽虹,曾丹.小学生对无性别物体性别编码倾向的研究[J].心理学报,2005,37(3):341
6.张积家,陈新葵.汉字义符在汉语动作动词意义认知中的作用.心理学报,2005,37(4):434一441

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2

8.张清芳,杨玉芳.言语产生中词汇通达理论洲心理科学进展,2003,6

9.于泳红.大学生内隐职业偏见和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研究.心理科学,2003,26

10王黎,郭佳,毕彦超,舒华.汉语名词短语产生中的量词一致性效应.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4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