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初级水平东南亚留学生的对外汉语课间提问方法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2464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交流需求不断扩大,全球范围的汉语学习热潮不断升温。尤其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我国同东盟各国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面向这些国家的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也越来越多,东南亚留学生到中国广西、云南等省市学习汉语的人数益增。这些从客观上要求我们重视汉语国际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对外汉语课堂的教学效果。课堂提问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一直是国内外语言教学关注的焦点。由于多数东南亚留学生汉语基础薄弱,因此,研究初级水平留学生对外汉语课堂提问策略,对提升东南亚留学生汉语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其研究成果也更有实用价值。本文认为研究东南亚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提问策略,有助于提高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有助于满足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国际交流需要,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正确的课堂提问策略对实现教学目标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国外对课堂提问策略的研究一直比较重视,是语言教学关注的焦点,具有重要价值,研究东南亚初级水平留学生对外汉语课堂提问策略同样如此。然而,目前在这方面研究进展相对缓慢,略显薄弱。尽管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日趋成熟,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以及在文化传播、教材的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但是,国内针对东南亚初级水平留学生对外汉语课堂提问策略的研究相对较少。
……….


第二节文献综述
文献资料显示,国外对课堂提问与教学有效性之间关系的研究一直比较重视,认为课堂提问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发挥着关键作用,是语言教学关注的焦点。文献资料显示,1912 年,美国的史蒂文斯(RStevensa)第一次对教师提问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他发现, 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大约占去了普通学时 80%的时间。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问 2~4 个问题。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金传宝,1997)1。Bloom(1956)根据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由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组成的理论,把教师提问分为以下六种: 认知水平的提问,要求学生说出记忆型的知识概念、原理;理解水平的提问,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对比;应用水平的提问,要求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进行判断或交际;分析水平的提问,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弄清事物之间的关系或事项的前因后果,最后得出结论;综合水平的提问,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一种新的或创造性的方式组合起来,从而形成新的知识体系;评价水平的提问,帮助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作出判断。Morgan, et al.(1969)认为对教师而言,有效的课堂提问对促进思考与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提出了 T-S-T-T-S-T-T-T 课堂提问模式(T 表示教师提出问题,S 表示学生回答问题)2。McKenzie (1979)将 51 个三年级受试者随机分配为两组,每个学生都要求公开回答每一个问题,测试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Rowe(1986)认为课程提问时教师较少留给学生时间思考,建议将等待时间分为“wait time 1”和“wait time 2”。Brock (1986)通过实验证实了在成年人第二语言课程中,推理性问题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3。Arslan(2012)认为提问不仅是教师提出问题,而且也是学生参与和响应问题的过程。
………..


第二章初级水平东南亚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提问策略评价标准


第一节评价标准的提出
前人的研究为初级水平东南亚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提问策略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借鉴。黄晓颖(2011)从教学准备与教学语言、板书设计与多媒体运用、课堂提问与组织管理、语言要素教学、单项技能课教学、课文讲练与习题处理等 6 个方面论述了对外汉语有效教学策略。其中在课堂提问与组织管理方面,她认为难易适度、点面兼顾、循循善诱、问有所获、形式多样、尊重学生是课堂有效提问的基本原则。本研究将以黄晓颖关于课堂有效提问的 6 个基本原则作为衡量东南亚初级汉语水平学生课堂提问中问题类型策略、问题分配策略、等待时间策略和教师反馈策略有效性的定性原则。White 和 Lightbown(1984)提出,教师应对学生的所有回答做出必要的及时的反馈(转引自曾玉,2006)。Rowe(1986)的研究结果表明,教师课堂提问等待时间有一个阈值(2.7 秒),低于这个阈值,等待时间产生的变化效果不大,高于这个阈值,学生得到了较多的思考时间,课堂提问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Good&Brophy(1987)认为,提问应面向全体,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回答(转引自曾玉,2006)。加里 D 鲍里奇(2002)提出,在课堂提问中,“展示性问题与参考性问题的最佳比例应该是 7:3”(转引自冯怡,2011)。邵怀领(2009)将课堂提问策略有效性的标准分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两个角度,将“两个角度”、拓展为问题设计、提问、候答、叫答、理答五个环节及用以观测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观察量表,认为形式多样的课堂提问应当做到教师点答、学生自答、教师引答、师生齐答、泛答等使用多,变换技巧多;教师提问与学生反应之间的暂停时间足够;学生答对问题后得到教师重复答案(用不同的术语澄清同一个问题的数量)数量多。
………


第二节评价标准的解释
依照 Bloom(1956)观点,将课题提问类型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种类型;记忆、理解水平的问题属于低层次的认知水平,比较容易;面对不同认知水平学生提出多种类型问题(Bloom,1956)。有一定数量的开放性问题。Branes(1969) 将问题分为封闭性问题(close questions)和开放性问题(open questions)。封闭性问题比较简单,开放性问题较难。本文采用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的分类方法。有效的课堂提问的问题类型应当考虑学生的汉语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这一基本事实,应偏重封闭性问题,适当多提开放性问题,尽量做到难易适度。在课堂提问中,“展示性问题与参考性问题的最佳比例应该是 7:3”(加里 D 鲍里奇(2002),转引自冯怡,2011)。本研究所采用的封闭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分别对应该上述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解释:展示性问题,封闭性问题处在认知水平的低层次,基本都是对基本知识和概念的记忆、理解,比较容易;而参考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处于认知水平的较高层次,涉及运用、分析、评价等,相对较难。问题类型中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的比例可作为评价教师提问难易程度的具体依据。
…………


第三章初级水平东南亚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课堂……… 24
第一节 课堂提问问题类型策略分析....24
一、 课堂提问问题类型的总体情况 ....24
二、 课堂提问问题类型的内部结构 ....27
三、 课堂提问问题类型的分阶段应用策略.....28
第二节 教师问题分配策略分析........43
第三节 等待时间控制策略分析........56
一、 等待时间长短控制策略分析 ......56
二、 等待时间长短与学生回答正确率关系分析 .......60
第四节 教师反馈策略分析.....62
一、 教师反馈策略总体情况 ..........63
二、 学生答对时教师反馈策略 ........65
三、 学生答错时教师反馈策略 ........67
第四章 初级水平东南亚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提问策略结论.....69
第一节 初级水平东南亚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提问策略结论........69
第二节 初级水平东南亚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提问的一些建议......73
第三节本文研究局限及后续研究展望.........73


第四章初级水平东南亚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提问策略结论及建议


第一节初级水平东南亚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提问策略结论
在 11 人(次)教师 80 分钟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问题总数为 1595个,其中封闭性问题占大多数,题目数为 1072 个,占比 67%。封闭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的比例接近 7:3。本调查结果与曾玉(2006,)、付金芳(2010)、冯怡(2011)、钟桂兰(2011)等人的调查结论基本一致。(详见第二章)但与国外大量文章指出应多提开放性/参考线问题的观点相反。封闭性问题较多反映了学生汉语水平较低,因此教师根据学生水平提了大量以对教材内容的记忆、语言重复练习等记忆认知水平的封闭性问题。本人认为这是对外汉语初级阶段,问题类型要适应学生水平的必然结果。对照有效提问应当“难易适度”的原则,依据加里•D•鲍里奇的最佳比例(展示性问题与参考性问题的最佳比例应为 7:3)和黄晓颖的难度公式(课堂提问的难度公式:H=P/W,其中 P 为通过人数,W 为班级学生总数,H 为问题难度。难易适度的问题,其 H 值应当在 0.3-0.8 之间),单纯从数字统计结果来看,本数据分析封闭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的比例接近 7:3 的结果,吻合加里•D•鲍里奇的最佳比例,也在黄晓颖的难度公式范围内,东南亚初级汉语水平学生课堂封闭性问题较多的课堂提问策略似乎较好地适应了学生的初级汉语水平,难易程度合适,策略运用是合适的。


………..


结论


本文尝试用自然调查法获得东南亚初级水平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提问案例与语料,并依据前人关于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原则和观测指标来进行评价分析,分析东南亚初级水平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但限于个人理论水平和客观条件,本研究尚有很多局限:一是由于语料的代表性不够。二是限于统计手段的局限性。三是由于时间仓促,本研究只分析了课堂提问中问题类型、问题分配、等待时间和教师反馈四个方面的数据。缺乏对教师提问时所采取的技巧或策略(追问、转移、激励)和教师提问的认知深度(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四是限于本人的理论水平和视野,本研究虽然尝试提出了定性评价原则和定量数据衡量的初步标准,但是该标准还有很多欠缺,其科学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这些局限都是今后待改进的方向。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