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政治论文,本文通过实证调研,获取关于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对于忧患意识的认知情况、新时代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影响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发展的因素以及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对策和途径等一手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从中找出当前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和进一步探讨问题出现的原因。
第一章 新时代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理论阐释
一、忧患意识的内涵及其分类
明晰概念是我们认识事物、发展事物的基础性前提。明确忧患意识的内涵及其分类对我们开展新时代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研究奠定了基础。
(一)忧患意识的内涵 要准确理解“忧患意识”,我们可以先解读“忧患”的概念。忧患二字古已有之,《说文解字》当中对此的解释为“忧,心动也,从心忧者;患,忧也,从心。”①《辞海》中的“忧”,意即“担忧”或“愁苦”;“患”则有“祸患”“灾难”之意。②《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此二字解释为“困苦患难或忧虑的事情”,是一个动名词结构的词语。③“忧患”二字在我国历史上最早成词出现于战国中期④,见于《周易·系辞下》中:“《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所谓《周易》,即为忧患而生,而通篇表达了作者的“忧患”之意。⑤孟子曾言“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⑥来表达人之于生长发展则需要时刻忧虑祸患,于逆境中勃发之慨。由此,忧患二字古今意义大致相同,即担忧可能到来的祸患之意。
相较于“忧患”一词而言,忧患意识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在我国历史上出现时间更早,内涵更加丰富。学者徐复观提出“忧患意识,当系来自于周文王与殷纣间的微妙而困难的处境”并断定忧患意识最早出现于殷末周初。⑦彼时,殷商王朝覆灭,周公告诫自己:“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①这一“忧患意识”在周文王及其往后时期已经非常明确了②。在中国五千年悠悠历史进程中,忧患意识从忧天命逐渐经“氏人”升华为忧黎元、忧祖国及忧乾坤的高度③,从而使得忧患意识成为中华文化精神的积淀与精华之一。
学者徐复观最早提出忧患意识的概念。他认为:“(忧患意识)乃是当事者对吉凶成败的深思熟虑后的远见;在这一远见中,主要发现了吉凶成败与当事者行为之间极密切的关联,以及当事者在行为上所应负的责任;忧患正是因这种责任感而来,要以己力突破困难而尚未突破时的心理状态,也就是人类精神开始直接对事物发生责任感的表现——精神上开始有了人的自觉的表现。”④在这个定义里面,我们可以抓住一些关键词句,如:“深思熟虑的远见”“当事者的责任”“(欲)突破困难而尚未突破时的心理状态”“人的自觉”等。由此可以得出,忧患意识首先是人对于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性的反映,在基于超前性的充满理性的思考之上,深感自我使命与责任之重大,欲通过实际行动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但囿于自身难以克服重重困难从而产生令主体“痛苦”“忧虑”等情感特征,伴随着理性的思索和忧虑的心理,主体仍自觉为既有目的而努力和奋斗。
...............................
二、新时代大学生忧患意识的内涵
新时代大学生忧患意识的内涵主要指在新时代这个特殊背景下,大学生所形成和应当具备的忧患意识,即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在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深刻影响下,以理性而富有眼光和警惕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国家、民族、社会以及个人的发展变化的精神状态。新时代大学生忧患意识作为忧患意识的一个特殊类型,内在地包含两个特殊维度。
其一,从主体维度而言,新时代大学生忧患意识的主体是大学生这一群体。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寄予厚望,他认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同时也最有生气的,青年承载着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①大学生是青年队伍中的先锋力量,更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征程的中流砥柱和不竭泉源,承担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因而大学生是否具备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在学习和生活当中是否能够做到主动关心和思考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复兴和社会的进步关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9 年新年贺词中提到:“我注意到,今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几乎都已退休,现在大批‘00 后’进入高校校园。”②当前,成长于中国日渐繁盛背景下的“00”后大学生开始逐渐成为高校的主力团,他们“显个性、够独立、求务实、更开放”③同时又具有“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基于各种新背景和新特点,这一批大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更易产生敏感、焦虑和不知所措等行为反应,在忧患意识方面表现相对较弱,需要加以引导。与此同时,不管是“00”后还是“95”后大学生都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渐趋成熟和稳定的状态,在这个特殊时期,大学生能否树立忧患意识,坚持运用“底线思维”来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始终保持昂扬姿态迎接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不仅影响自身价值的实现,更关系着国家的富强与民族的振兴。
..........................
第二章 新时代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归因分析
一、新时代大学生忧患意识基本情况
新时代背景下,掌握大学生的忧患意识现实情况是我们开展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依据和基础。根据本次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来看,大学生忧患意识现状既有良好的一面,亦有消极的一面。
(一)新时代大学生对忧患意识的认知情况
对于“在本问卷给出相关定义前,您了解‘忧患意识’吗?”这一问题,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的问卷结果如图 1 所示:
政治论文怎么写
根据图 1 的数据来看,新时代大学生当中,近 90%对忧患意识这一概念总体来说是了解的,仅有 10%左右的大学生对于忧患意识这一概念是不清楚和不了解的。而在对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访谈的过程中,也有过半的大学生表示“大概明白其意思,但具体内涵并不明确。”当追问其内涵时,多数受访大学生表示忧患意识“就是提前为未来做打算”“居安思危”“是在危险还未到来的时候做准备,未雨绸缪”等,也有少数大学生表示自己不够清楚。
.......................
二、新时代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取得了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根据本次对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以及高校教育管理者的访谈结果和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见表 7),主要表现为高校忧患意识教育缺乏整体规划、新时代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内容零散且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新时代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方法和渠道单一以及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认识存在偏差等问题,值得我们加以反思。
(一)高校忧患意识教育缺乏整体规划
2016 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2020 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文章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①可见,党中央一直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视为铸魂育人的主干渠道和关键环节。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设与改革同步相行。但是新时代背景下,一些高校却在加快构建自身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过程中忽略甚至缺乏对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整体规划,从而导致新时代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上仍存在桎梏。根据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见表 4),有 23.21%的大学生认为自身所在学校对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缺乏整体的规划。而在访谈过程中,也有高校思政课教师表示“目前暂时没有看到专门针对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规划方案,也就是说,在这方面的顶层设计还有比较大的完善空间。”
高校忧患意识教育缺乏整体规划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高校在新时代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上存在着方向指导不清晰的问题。在访谈过程当中,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表示:“学院和学校层面很少会强调要加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方面的教育。”我们知道,习近平总书记不管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还是在《求是》杂志上发表重要文章,都彰显了一个主题,即中国共产党人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信心和决心,为高校努力实现更优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的遵循和保证。此外,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国家经济工作、安全工作、军队工作以及党员干部培养等不同场合和不同领域阐述忧患意识,强调新时代背景下党员干部与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的极端重要性。
................................
第三章 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对策思考 ....................... 63
一、遵循新时代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原则 ......................... 63
(一)方向性与长期性相统一的原则 ........................ 63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 64
结语 ................................. 83
第三章 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遵循新时代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原则
原则,通俗讲就是人们说话或做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忧患意识教育的原则在遵循忧患意识教育的规律和价值基础上,规范着忧患意识教育的各个要素及其运行过程。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必须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方向性与长期性相统一的原则
方向性和长期性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不同层面来审视新时代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原则视角。方向性强调新时代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必须有统一的指导思想,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以及教育活动的结果性预测;长期性顾名思义强调新时代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在时间上应当具有持续不断之意。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务必坚持方向性和长期性。
新时代背景下,遵循方向性原则就要做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在教育全方位和全过程当中与党和国家的教育目标、教育方针以及教育政策等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向决定道路,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就要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培养一大批敢于拼搏创造、吃苦耐劳、安不忘危,具有艰苦奋斗精神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
“人的思想品德是在教育的作用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逐渐形成的,无论是思想观念、政治理想和道德意识的形成,还是情感的展,行为习惯的养成,都需要长期的积累沉淀。”①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工作绝非“敲敲锣、打打鼓”就能一蹴而就,需要潜心研究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有针对性地对其施以长期的忧患意识教育,不断强化其担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得大学生真正做到“无事深忧,有事不惧”。
政治论文参考
................................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必须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新方位,我们日益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心,与之而来的是机遇与挑战的并存。我们面临着波谲云诡的国际环境、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任务,党和国家不断强调树立忧患意识、防微杜渐的极端重要性,为的就是我们能够更加稳妥地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前进。当前,高校作为培育时代新人的主阵地之一,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无论是对整个国家、民族、高校抑或是大学生自身都具有极为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对学界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收集整理和深入分析,结合新时代的背景要素,进一步界定了新时代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相关概念,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理论依据、政策依据以及现实依据。这些依据表明当前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也反映出其重要意义。其次,本文通过实证调研,获取关于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对于忧患意识的认知情况、新时代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影响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发展的因素以及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对策和途径等一手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从中找出当前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和进一步探讨问题出现的原因。最后,本文针对问题和成因,积极探索解决对策,提出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需要坚持的原则,需要提高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认识,需要丰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渠道以及各项具体的措施。本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通过发现新时代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究其原因,解决该问题,最终实现全国上下的大学生能够做到正视前路、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将个人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紧密结合,不断完善自我,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