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政治论文,笔者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以及对现实状况的调研观察,结合时代新人的内涵特质,遵循知、情、意、行的生成逻辑与规律,提炼出大学生在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奋斗精神以及使命担当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第一章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一)选题背景
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我们党带领人民开启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的崭新篇章。如何应对风云变幻的世界局势与日益复杂的国际格局,如何把握国内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与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成为当前党和国家必须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青年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中最具有生机活力的群体,对引领时代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年有责任,有担当,国家才有繁荣昌盛的可能,民族才有实现伟大复兴的希望。而大学生作为青年中受教育水平与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成员,毋庸置疑成为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对象。责任,作为古今中外延续千年的话题,至今仍然被反复强调。它既是每个社会成员不可或缺的道德基础,也是一切个体理应遵循的价值准则。为此,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担当思想的完美继承,还是高校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更是党和国家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下应对新挑战、新机遇的现实需要。如何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认知水平并实现相应社会责任具体行为的转化,是值得被重点关注与研究的课题。
政治论文怎么写
(二)选题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来讲:
有利于强化且丰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相关基础理论。责任感培育探究具有全局性与综合性的特征。本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关于人的本质论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论进行梳理,总结出了其中蕴含着的责任观,而后又归纳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与担当有关的思想,还对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群体作出的殷切寄语加以系统整理,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提供了较为详尽的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借鉴了教育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结合当前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的育人目标以及大学生群体出现的新特征与新需求,阐明了基于时代新人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基本内容与价值旨归,更新了前人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夯实与之相关的基本理论。
...........................
二、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1)关于时代新人的研究综述
“时代新人”这一概念于2017年10月被首次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要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落幕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全国思想宣传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以及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会议中多次强调,“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①能够勇挑塑造新人的使命担当。由此,国内马克思主义界的专家学者们对于时代新人的关注度逐渐升温,并就此展开了多个领域及视角的解读与探讨,近三年来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慢慢勾勒起时代新人的总体研究框架。基于中国知网的数据库资源进行统计分析,截至2021年1月,以时代新人为主题的全部期刊论文中,学术期刊论文693篇,学位论文20篇,国内会议论文29篇、报纸类论文563篇,从2017年至今,论文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目前学界对时代新人的已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主体构成、科学内涵、生成逻辑、价值意义以及培育路径。
第一,在对时代新人的主体构成研究上,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看法。蔡臻臻和谢文山②认为,时代新人是一个囊括不同地域、阶层以及群体的有机整体。董俊山③认为,时代新人的主体界定并不受年龄、民族、职业、党派等客观因素影响,全党全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应以时代新人作为自己的目标追求。龚鉴瑛①认为,时代新人并非指向所有人,而主要面向青年群体,特别是三观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杨希②认为,时代新人的主体承担着社会主义建设者以及接班人的双重角色,只有当代青年才符合界定,而大学生则是时代新人主体中的核心。本文拟采用后者的观点,将大学生视为时代新人的主体,对此进行研究。
第二,在对时代新人的科学内涵研究上,主要包含核心内涵与基本内涵。学界对时代新人的核心内涵基本达成共识,即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至于基本内涵,一些学者持“一元品质”的观点,另一部分学者则持“多元品质”的不同见解:戴木才③认为,时代新人的基本内涵应当具备当代中国精神元素;闫咏梅④认为,理想、本领、担当、自信、道德五条标准有机统一地成为时代新人的基本内涵。刘建军⑤则从理想人格要素的解读方式对时代新人的内涵做了更为细致的梳理,从素质、精神以及使命三个维度加以把握。素质构成主要包括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爱国情怀、学识见识、奋斗精神以及综合素质;精神状态的核心内容可用“坚定、自信、奋进、担当”四个关键词精准概括;使命作用则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第二章时代新人视域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概述
一、时代新人的多维解读
(一)时代新人的话语嬗变
时代新人的概念不应仅从字面意义上去理解,而是要经历从特殊到一般、从狭义到广义的演化,值得进一步挖掘并扩展其理论。①所谓时代新人,重点在于把握“时代”二字,主体所处的时代不同,社会发展的任务就不同,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就要作出调整,人被赋予的历史使命以及被要求的系列综合素质也会有所变化,这就决定了时代新人的客观历史性与现实具体性。“新人”则指代肩负时代特殊使命,对社会发展起关键作用的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年一代。在本文中,其指向群体主要为大学生。“时代新人”从某种意义上等同于特定时期我们党对青年理想人格塑造的追求。因此,根据我国不同时期党的领导人关于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论述,加以梳理研究形成清晰的发展脉络,对于我们全面理解时代新人的话语嬗变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有部分学者认为时代新人的最早提法源于邓小平。实际上,早在毛泽东领导的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新人的探索便拉开了帷幕。1937年10月,在陕北公学成立之际,毛泽东为其亲自题词:“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里所提及的“先锋队”便是对当时“新人”的要求,他们必须胸怀坦荡、正直忠诚、不为己欲、勇往直前、脚踏实地,有卓越的政治远见,敢于为党和人民永远斗争,牺牲一切,是“唯一地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②1939年5月,恰逢五四运动二十周年,毛泽东发表了《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他在文中指出,青年要想革命,就必须将自己与广大工农群众联系在一起。这是战争年代对“新人”的基本要求。1945年,在党的七大会议上,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再一次指出了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必要性,他强调,为清除封建压迫与民族压迫,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急需一大批工作在各个岗位的人。①此时的“新人”不拘泥于具体的职业,一切能为新中国成立做出贡献的人都是社会主义新人。1957年2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提出,要使广大受教育者实现品德、智力、体力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努力培养既有一定文化水平又有一定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②这就将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以党的教育方针的形式确立,并强调了教育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实现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协调统一性。③同年10月,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再次强调,无论是哪种行业的人才,都要将坚定的政治方向与精湛的业务能力结合起来,坚决反对将二者对立开来的片面观点,“使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④成为家喻户晓的对社会主义新人的新标准。
...............................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概念界定
(一)责任、责任感、社会责任感
责任隶属于伦理学范畴,它既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规范,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人作为社会性动物,不能独立存在于他人和社会之外,社会性是人的本质规定性。而人的社会性的重要表现之一便是人的责任性,作为个体的每个人对其所在的共同体承担相应的责任,社会才得以延续。人在承担责任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权利及自由。
在中国古代汉语语境中,“责”与“任”是作为两个单独的字来分开使用的。现代汉语中的“责任”一词在我国古代汉语中一般用“责”来表达。作为动词,《说文解字》中对此作出的注释是“求也”,可以理解为索取,求取。又可引申为要求、责备以及谴责的意思。而作为名词,“责”则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责任、本职。根据《辞海》给出的注释,“责”的用法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四种:第一种是最常见的“责任”,“职责”;第二种带有一定感情色彩,即为“责问”、“责备”;第三种则是因未能履责所要受到的“责罚”;第四种较为中性,即为“索取”。①“任”的用法,最开始是“抱”的意思。作为动词,可引申为担任、担荷、肩负、负担等含义,后来又逐渐引申为负担、胜任、经得起等含义。作为名词,“任”则具备从动词承接而来的责任、负担等意义。在《现代汉语词典》②中,“责任”一共分为两个方面的诠释:一方面是指分内应该做好的事;另一方面是指因为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而所要承担的过失或惩罚。由此可见,“责任”在古代和现代的语境及用法基本一致。分内应做之事可以理解为一种积极的责任,它表明了社会对于责任主体的行为预期,③其实现主要依靠责任主体的责任认知程度及行为控制能力。而没有做好分内之事所应承担的过失可以理解为一种消极的责任,它是社会对于责任主体失责行为的反馈,其实现来源于社会采取的强制处置措施。“分内”的“分”即角色,角色可以视作责任的逻辑起点,人作为主体生活在社会中,相应地被赋予了不同的社会角色,责任既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等额分配的,而是根据主体的角色来划分,主体承担的角色越多越大,随之而来的责任也就越重。
..................................
第三章时代新人视域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理论渊源及价值旨归....................25
一、时代新人视域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理论渊源.........................25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25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论述.............................26
第四章时代新人视域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实境遇及原因剖析...............................34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实境遇..............................34
(一)理想信念有待坚定...........................34
(二)家国情怀亟待厚植...............................35
第五章时代新人视域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对策路径.................................45
一、提升自我培育的主体性作用............................................45
(一)明晰角色定位,提升责任认知.....................................45
(二)培养积极心态,磨炼责任意志.....................................46
第五章时代新人视域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对策路径
一、提升自我培育的主体性作用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一定是建立在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教育的基础之上的。①唯物辩证法也强调了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对事物的发展方向起作用。家庭、学校、社会等主体对大学生施加的社会责任感培育都属于外因层面,而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还是要靠大学生的自我培育。自我培育是指大学生根据社会发展客观需要及其自身社会责任感实际水平,在教育者的积极引导下,自觉进行自我认识、控制、评价及反思一系列活动,从而有效提升社会责任认知、情感、意志及实践水平的过程。与前文所述的基于时代新人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内容及现状相互呼应,本节中大学生自我培育路径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
政治论文参考
(一)明晰角色定位,提升责任认知
首先,大学生应当明晰其作为时代新人的角色定位,努力成为“有本领”的创新型社会人才。为此,必须心无旁骛地提升自身理论修养以充实知识储备,练就过硬本领。只有于日常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克服“本领恐慌”。大学生不仅要掌握自身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还要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领悟学习,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维,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来武装自己。只有经过深入研习,才能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较为系统全面的认识,形成独立思维能力,进而精确洞察到自身所肩负的历史重任,提升社会责任认知。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步入新的历史方位,随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到来,大学生理应与时俱进,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于研读经典中坚定道路自信与理论自信,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文化。
.............................
结语
大学生群体作为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党中央历来重视对大学生的培养工作,社会责任感即为其中一个重要命题。虽然与之相关的研究内容早已屡见不鲜,但责任本身并非抽象而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而不断完善的。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上,大学生理应把握新的时代机遇来创造历史,自觉向时代新人的标准靠拢,做民族复兴伟业的奋斗者,开拓者与奉献者。新时代背景下,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不仅有利于实现大学生个人德性的完善,同时也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顺利推进以及世界复杂局势的积极应对具有重要影响。
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流态势较好,但距离时代新人这一宏伟目标仍有亟待改进的空间。笔者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以及对现实状况的调研观察,结合时代新人的内涵特质,遵循知、情、意、行的生成逻辑与规律,提炼出大学生在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奋斗精神以及使命担当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大学生自身社会责任认知的模糊与实践的匮乏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内因,家庭培育理念及方式的不当、高校培育体系中的不足以及社会培育环境中的负面影响则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为此,笔者以党和国家的育人目标为导向,在遵循大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将“提升责任认知-增强责任情感-磨炼责任意志-履行责任行为”的纵向渐进式培育模式与“自我-家庭-高校-社会”的横向浸润式培育体系有机融合,探索出基于时代新人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