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在现代化进程中合法性问题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4871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近代以来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中华民族在现代文明的基础上实现民族复兴的问题。像任何后发展国家一样,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优先解决政治发展问题,实现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和建立一个能有效整合超大社会的政治体系,从而为现代化提供一个现实基础。鸦片战争之后,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也启动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现代化的历程,中国先后历经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及第一次国民革命,但都没有解决现代化的前提问题一一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只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主义为指导,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的革命道路,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创建了新的民族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由此,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执政地位,并及时把强力的统治转化为权利的统治,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同,获得了广泛而深厚的政治合法性,赢得了现代化的主导权。

现代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历史阶段,其发展的具体形态是不一样的。现代政治学研究表明,后发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是在“先进一落后”的二元国际环境中展开的,必须在一个强大政治权威的领导下,综合使用国力,有计划地积极追赶先进发达国家,以求在短期内有效地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差。因此,维护权威的政治合法性和政治体系的稳定至关重要。具体而言,作为后发展国家,我国的现代化体现为四大规定性:一是形式规定性,即中国现代化是后发外源型的现代化,走跨越式发展道路;二是目标规定性,即中国要实现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化以社会主义为根本取向;三是结构规定性,即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历史悠久的超大规模社会,有其特殊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现代化发展既不能脱离这些结构的规定,但又必须在发展中超越这些结构;四是时代规定性,中国现代化的有效实践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既经历了冷战的封锁,也经历了新技术革命和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现代化发展时常处于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发展环境之中,中国这种形态现代化决定了中国现代化发展,不仅需要强大的国家引导作用,而且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只有依靠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强大的国家主导作用才能得以具体实现。

然而,“任何合法性基础都不可能是一朝拥有便可以千古不变,权威的政治合法性危机是后发展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普遍的政治发展问题。经过五十余载的现代化历程,中国共产党已经完成了“从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②这两个转变,在长期的执政过程中,党的政治合法性基础不断历经变迁,原有的合法性资源有的已经流逝,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对党的政治合法性提出了空前严峻的挑战。“如何维护和加强合法性,是任何一个政权必须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更是执政党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③要重塑党的政治合法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对党在执政后不同时期的政治合法性基础进行历史的分析,对党在改革开放时期面临的合法性危机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从而确定如何建构党的政治合法性基础。

(二)十既念分疏

本文主要有三个主要概念,分别是现代化、政治合法性、政治合法性危机。

1.现代化的涵义

现代化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概念。国外学者认为现代化是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伴随着工业化所发生的一种深刻的、全面的、总体性的社会变革,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不断变革的过程,它包括社会的各个方面,其核心是工业化。如戴维·波普诺说:“现代化指的是发生在一个传统的前工业社会向工业化和城市化社会转化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的内部社会变革。”④穆尔认为,现代化就是传统社会像西方先进国家那样向经济富裕、政治稳定的社会的总体过渡。⑤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也指出:“现代化一个多层面的进程,它涉及到人类思想和行为所有领域里的变革。”⑥但不同的学者对现代化所关注的方向则不相同。吉尔伯特·罗兹曼和布莱克等人关注现代化发生的动力,强调了科学技术的作用,认为:“现代化是在科学技术革命的冲击下,业已经历或正在进行的转变过程。”⑦英格尔斯则关心人的现代化问题,认为没有人的现代化,也就没有国家的
现代化。

参考文献


一、专著
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4.《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5.《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6.《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7.《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8.朱乔森等:《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
9.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一90年代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0.郭德宏:《中国共产党的历程》(第二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1.罗荣渠:《现代化一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
12.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3.王浦勃:《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4.孙关宏等:《政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杨光斌:《政治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6.李景鹏:《权力政治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7.赵虎吉:《比较政治学:后发展国家视角》,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8.俞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9.张小劲、景跃进:《比较政治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0.许文慧、张成福:《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1.毛寿龙:《政治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2.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三联书店1994年版。
23.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4.时和兴:《关系、限度、制度: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国家与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5.刘智峰:((1978一1999年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报告》,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年版。


引言 8-14
(一)问题的提出 8-9
(二) 概念分疏 9-12
(三) 研究现状 12-13
(四) 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 13-14
一、 政治合法性的基本理论 14-21
(一) 政治合法性问题的产生 14-15
(二) 政治合法性理论分野 15-19
(三) 政治合法性基础 19-21
二、 中国共产党政治合法性基础的历史变迁 21-37
(一) 全面构建政治合法性基础阶段 21-28
(二) 意识形态为主的政治合法性基础阶段 28-33
(三) 经济绩效为主的政治合法性基础阶段 33-37
三、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政治合法性潜在危机 37-52
(一)政绩困局的危机 38-40
(二) 政治整合的危机 40-42
(三) 政治参与的危机 42-44
(四) 权力腐败的危机 44-46
(五) 社会公正的危机 46-49
(六) 政治文化的危机 49-52
四、 中国共产党重塑政治合法性的根本取向 52-59
(一) 创新意识形态,强化党的政治合法性的理念基础 52-54
(二)注重社会公正,维护党的政治合法性的政绩基础 54-57
(三)推进民主制度化,建构党的政治合法性的规则基础 57-59
结语 59-62
参考文献 62-65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