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政治论文,本文提出的各种方式方法只是单方面问题研究的缩影,并不能解决全部的困境。我们要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条件,遵循客观规律,在变化中持续创新和完善才是最终解决路径。只有对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面不断进行优化,把资源配置进行充分发挥才能多渠道扩展红色文化与思政融合的模式,最终使学生受益,响应新时代需求的召唤。
第一章 红色文化的概念界定
第一节 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其中“文化”是核心,只有对文化这一概念进行清晰定位才能更好地进行研究,这一节将分别对“文化”、“红色”及“红色文化”做出合理的概念界定,以方便论文的展开。
政治论文怎么写
一、文化的内涵界
(一)中国对“文化”的界定
中国——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以地大物博、历史源远流长而闻名遐迩,也是现今世界唯一留存、延续的文明古国,可谓人类文明史的活化石,又以有着其深厚、悠久的文化而著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学者前来考察、探索。那么,到底什么是文化呢,我国对“文化”一词的定义和解释是什么呢?以历史发展视角来看待“文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文化的定义会有所差异,它所指向的内容也会因地理环境、意识形态、社会形态的不同而有很大的不同。
例如,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周易·贲卦》中就有所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那时的“文”字与“化”字虽然出现在同一语境中,但还是分开使用的,主要是指君王统治天下;而到了中国汉代,刘向则在《说苑·指武》中写道:“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里的文化就合并成一个词了,指的是国家“以文教化”的治理手段。如今,我们最常理解的文化则泛指一个人的“学识”或“知识水平”,但在其它的场合或书面用语中它的意义又不一样。
据不完全统计,文化的定义有将近200多种。伴随民族的诞生和发展,文化也逐渐具备了民族特征,而后随社会形态的更替,文化也与之发生着适应性的变化,即每种文化都会根据一定生产关系的改变而改变,发展而发展。可见,文化的变化及发展也具有接续性、派生性和历史继承性等特点。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它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与经济。”①可见,这里的文化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查阅比较权威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对该词解释,大致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方面:“从广义上说,文化是指人类物质和精神生产的能力、物质以及精神的全部产品;狭义的文化是指精神生产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态。”
..................................
第二节 红色文化的种类
红色文化从内容到形式丰富多姿、色彩纷呈,是全体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社会建设及改革开放的道路中逐渐积淀而成的,其价值内涵具不断变化、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特点,它映射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时期的国家风貌及社会状态,展现出华夏大地旺盛、持久的生命力。红色文化可分为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两大类,即红色物质文化和红色精神文化。
一、红色物质文化
红色物质文化可以理解为红色文化的物化形态,是红色精神的实物承载体,它一般以实物的状态真实再现中国近现代史中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主要包括三个类别:
其一,中国近现代以来留存的革命战争遗址、遗迹。它是中国红色革命发生的第一现场,也见证了革命事业的全过程,具有特殊的现实历史意义,如延安革命区、井冈山革命区、陕甘宁边区等革命根据地。另外还包括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居或曾经的工作地,如毛泽东居故居、“八七”会议旧址、古田会议会址等等,它是为了呈现某个事件或缅怀某位英雄而修葺的建筑,具有重要纪念意义,且大多是以事件的发生地或人物的工作生活区为建馆点。其中通常陈列着相关事件及人物的老照片、物品等,以供后人参观。
其二,革命纪念地。纪念地是指为纪念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牺牲的无数革命先烈而专门建造的大型公共场所。如著名的辛亥革命纪念馆,场馆外设有硕大醒目的人物雕塑,象征着我国封建专制的结束和民主革命的开端,场馆内则展示着以孙中山先生为首早期革命英雄的相关简介及他们人生经历的翔实历史资料。此外,又如一些遍及全国的烈士陵园,如延安革命烈士陵园、九峰山革命烈士陵园、厦门革命烈士陵园等。每当走进安静庄严的烈士公墓园,想起这里悼念的是新中国伟大的筑建者时,顿时让人肃然起敬、感慨万千!因此,这里也常常是国家普及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定活动点。
其三,参与到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全体人民所创造的实物。如革命作家创作的原始手稿、著作、书籍,革命战士曾使用过的武器、生活用品、遗物等,还包括一些实物军衔徽章、党徽、团徽、毛主席徽章及相关革命纪念币等精神文化所延伸出的红色文化产品。
...............................
第二章 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一、艺术院校有着非常优质的文艺资源
目前我国经济现状属于由高速发展变为中速、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高,这使得近十几年中国整体教育水平有显著性的提高,这点也充分体现在艺术院校的蓬勃发展上。与普通院校相比,艺术院校具有更加丰富的文艺资源。
从学生层面来说,艺术院校是吸纳全国艺术人才的聚集地,他们天赋秉异的专业素养可谓本身就是一种优质的教育对象和文艺资源。首先,表现在学生能够以艺术专业素养响应时代的需求。文化是一国之魂,文化强则国强,于是国家对文化艺术领域越来越重视并逐步实施统筹规划。全国艺术院校也主动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创办各式校内文艺活动并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学生们便成为这些文艺活动的主力军。在实际中,他们会用音乐、舞蹈、美术、影视、文学等专业的优势表达出对祖国文化事业的支持。其次,学生们能够通过施展艺术才能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并将自我价值寓于社会价值之中。艺术院校的大学生有着极为优秀的专业技能,他们在完善自身学业之余能够主动响应学校和国家的价值导向,运用特长生的优势将自身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回馈国家的培育。例如,有些学校会经常组织一些类似为敬老院老人义务演出、为医院重病患者送慰问等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让他们真正做到了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他们专业表演的能力,而且在校园活动与社会实践的紧密对接中为他们未来能够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扣好了第一颗扣子。
..........................
第二节 红色文化融入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艺术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不到位
对有名气的、影响力大的优质艺术类高校来说,拥有较高艺术水平的学生应该还是占很大一部分的,这样一类艺术生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专业的学习和训练,而且他们对自己的专业很自信,这是非常值得赞赏的。但一部分学生认为提升技艺水平就是自己整个大学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其它非专业课往往不值一提、微不足道,尤其是对思想政治必修课的态度。一般表现在行为上是:平时上公共课不认真听或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比如聊天、玩手机,甚至是逃课。诚然,从这点上看,他们文化意识就表现得比较薄弱。此外,由于艺术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学习结构的特殊性——即艺考生在进校之前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磨练自己的专业,所以国家对艺术类考试的文化分数要求定位相对较低。因此,与非艺术类特长生比,他们前期的文化知识储备也是很不够的。就此而言,普遍存在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不太到位的现象,他们对红色文化与自身专业之间的关系意识也稍显模糊。具体的原因有可能是前期专业艺术的学习内容较少涉及到红色文化,也可能是由于红色文化产生的年代距今较远,对他们没有吸引力。
但不论如何,科学增加红色文化的教育内容,努力创新红色文化传承的方式势在必行。这样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与专业艺术生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是解决艺术类学生不重视思想政治课问题的一种途径,有利于缩小他们专业课与非专业课之间的落差,最终提高他们整体的综合素质。
..................................
第三章 红色文化融入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及意义.............................28
第一节 红色文化的功能............................28
一、历史印证功能...............................28
二、精神传承功能.........................................29
第四章 红色文化融入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40
第一节 深化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40
一、加强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40
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改革...........................41
结语...............................61
第四章 红色文化融入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第一节 深化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一、加强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
教师是学校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学校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关键在于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伴随国家对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重视,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的任课教师队伍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艺术院校有着自身的办学特点,以艺术教学与研究为其主要发展方向,思政教师应适应不同类型的艺术院校,并有效利用整体教学环境,这样更有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红色文化来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是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努力方向。一方面,教师要巩固自身政治意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精读原著,增加知识储备,只有深厚的功底才能使教学游刃有余。另一方面,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前说,老师要给学生一勺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如今在人人都会手机百度的年代,作为一名教师给人一勺、一桶死水是远远不够了,需要的是一江活水;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一勺水,更加需要各种信息来汇聚多江活水。 首先,要不断丰富课堂红色文化的教育内容。详尽的文史资料可以为红色文化教育提供基础,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如果收集了比较全面的红色文化史料,就能为教案编写、课程备课增添新的内容以方便授课,再通过恰当运用其中的红色理念和精神价值对英雄人物或历史事件进行精辟解读的话,就能使教学内容更有说服力。
政治论文参考
其次,积极大胆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视角看,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所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能力也是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运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外,可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研究领域、专业方向的不同来变化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红色文化可谓数量繁多,形式多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很大潜力,如何利用其变化多端的形式来弥补政治课严肃单调的教学、提高应用效率,还是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实践中去主动思考和努力开创的。
最后,为人师表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随着教师对红色文化研究的深入,又将其与实践教学进行结合,自身的政治文化素养也得到了极大升华,那么,此时更值得注重的就是需要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去身体力行,为学生做出实际的模范榜样并给予适当的人文关怀,这样最终才能起到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的效果。
................................
结语
红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和精神传承,反映出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风貌。红色文化作为科学马克思主义文化的一种延伸,提炼了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塑造了中华儿女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品格,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又持续创新发展,焕发着新的价值光辉。将其与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结合,有利于学生对单一枯燥的理论知识产生兴趣,从而实现自身专业技能与思想政治素养的互相补给、协同发展,也为国家实现文化强国提供了优质的人才基础。
继2012十八大召开以来,党和国家一直推进着“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实施,各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其中在文化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统筹建设也获得了新的突破,但仍然存在思政课课堂教学与红色文化传承之间没有做到相互统一的现象,不同学科之间互借互鉴的程度也不够充分。即便是在艺术类高校中,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仍然需要继续加强和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对全国文艺工作者提出了五点希望,这也意味着确定了我国未来文化建设的发展走向,从文章内容上来看是值得全国艺术院校师生反复学习的。我们把优秀的红色文化和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结合的发展方式也符合“讲话”中体现的历史观与时代观。本文提出的各种方式方法只是单方面问题研究的缩影,并不能解决全部的困境。我们要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条件,遵循客观规律,在变化中持续创新和完善才是最终解决路径。只有对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面不断进行优化,把资源配置进行充分发挥才能多渠道扩展红色文化与思政融合的模式,最终使学生受益,响应新时代需求的召唤。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