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研究背景
中国作为世界舞台上的一个重要角色,改革开放以来在创造了令世界震惊的经济奇迹的同时,在国内也出现了各种各样伴随快速发展所产生的问题,社会福利即是众多问题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领域。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 _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公报中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福利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而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此次会议民生问题得到了较多的关注,针对民生问题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改革建议,同时对许多与民生问题有关的社会热点都给予了答复。比如收入分配问题、劳动就业问题、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问题,这些问题都涉及到中国社会现阶段的社会福利体系建设。民生其实涉及经济和社会两个领域,比如分配既是社会问题又是经济问题,更深层次看,民生还与政治有关,民生的需求怎么得到满足需要好的体质支撑。从非常重视经济发展到强调民生,这实际就是如何看待未来的中国走向问题。此次五中全会所发出的一个重要声音就是在未来的五年改革中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这一信号对中国社会福利的发展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我国社会福利理论的发展在现阶段还不够健全,学术理论界今年来对社会福利的研究而形成的有关论著己有一些初步成果。学者们或是从社会学角度研究福利社会学,或是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福利经济学,或是从特定角度把社会福利等同于社会福利制度展开研究。在我国,一般在三个层而上理解社会福利:一是认为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即狭义上的社会福利;二是将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混同;三是把社会福利当成囊括社会保障等许多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各种制度的集合体,即广义的社会福利。本文主要从广义的社会福利方而着手研究。
目前,我国的社会福利研究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许多问题需要更进一步的探讨。现实社会与理论研究领域常常不能够将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明确区分,在对社会福利的理解层而上也会出现许多不同的声音,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阻碍了社会福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而且不利于社会福利领域相关事业的长远发展。因为,无论从福利价值取向还是从福利实施水平以及福利提供方式等角度看,社会福利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理念。我国理论学术领域在研究社会福利问题的时候往往喜欢照搬照抄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思想,而对于我们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一毛泽东思想中所蕴含的详实系统的社会福利思想少有涉及,还出现过现阶段的社会福利理论推翻毛泽东社会福利思想并且否认其价值的情况,这种粗暴对待毛泽东社会福利思想的做法显然是不正确的。美国作家罗斯?特里尔在其写作的《毛泽东传》中指出,“毛泽东的政府使新中国比旧中国在三种方式上有更多的社会正义。酬劳主要取决于工作而不再是出身或者土地和资本的占有。因此,中国的产品分配成为世界上最平等的分配方式之一,绝对贫困和死于身无分文的人极少。并且,进步的基本手段一一首先是卫生保健和初级教育一一不再是少数人才可购买的商品,,。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不仅囊括了政治、经济等多方而的内容,也包括其中的社会福利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指导着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但是毛泽东的个人思想中的一部分在同一时期也对中国的命和建设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所以在今天,我们更应该从正反两个方而来总结毛泽东的思想对中国社会福利的影响,既要学习其中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与思想,又要防}卜部分不适应现代社会福利建设的思想的干扰。总之,我们在理论研究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全而分析的基础上认真系统的研究毛泽东的社会福利思想并科学创新的提出对现阶段中国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以求得对新时期中国社会的全而建设贡献一己之力。
1.1.2研究意义
第一,有助于进一步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福利理念。研究毛泽东的社会福利思想,无疑要把毛泽东的社会福利理念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福利理念、与列宁的社会福利思想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才能看出创新。这种比较性的研究,对于我们进一步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有助于深化毛泽东思想的研究。毛泽东的社会福利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要怎么统筹兼顾,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问题。这一问题的科学回答,是毛泽东社会福利思想的精髓。本文的研究既有助于对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深化,又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对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宣传。
第三,有助于弥补目前国内对毛泽东社会福利思想研究的不足。如前所述,目前国际上对毛泽东的社会福利思想的研究,只限于对某些思想的介绍上,最多也不过是作一些文本学的解读,但他们不熟悉当时的特定环境,不懂得实践基础,因而不可能真正懂得毛泽东社会福利思想的真谛。国内尽管己有少量成果,但还没有对毛泽东的社会福利思想的整体研究。在这种背景下,选择这个论文题目进行研究,如能有所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马克思I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4』列宁全集【M],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5]高华.革命年代【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
[6]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一一正义新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7]菲利普·肖特.毛泽东传【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8]程恩富.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M].上海: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社,2006.
[9]戴维·米勒.社会正义原则【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10]周沛.社会福利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11]范贤超.十年建设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简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12]吴敏先.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农民【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3]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
[14]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5]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6]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
[17]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8』孙中LlJ,孙中LlJ全集【M],第6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
[19』孙中LIJ.孙中LlJ全集【M],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
[20]严忠勤.当代中国的职工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21]尼占拉斯巴尔.福利国家经济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22]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一一正义新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23]谢春涛.大跃进狂澜[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24]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25]郭学旺.毛泽东与中国社会的变迁嘀【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7.
[26]马尔萨斯.人口原理【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10.
[27]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8]郭廷以.中国近现代史纲【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
[29]郑以灵.毛泽东农民观透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
[30]高化民.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
[31]翟定一毛泽东农村教育思想【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7 .
[32]安贞元.人民公社化运动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摘要 4-5
Abstract 5-6
目录 7-9
1 导论 9-13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9-11
1.1.1 研究背景 9-10
1.1.2 研究意义 10-1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2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1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1-12
1.3 研究方法 12
1.4 创新之处 12-13
2 毛泽东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渊源 13-16
2.1 马克思的社会福利思想 13-14
2.2 恩格斯的社会福利思想 14-15
2.3 列宁的社会福利思想 15-16
3 毛泽东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举措 16-30
3.1 社会福利水平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思想 16-17
3.2 统筹兼顾的思想 17-18
3.3 社会福利的公平思想 18-20
3.4 切实维护农民利益的思想 20-21
3.5 区别对待思想 21-22
3.6 社会福利的法治思想 22
3.7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22-23
3.8 加强医疗卫生建设 23-25
3.9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25-27
3.10 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 27-29
3.11 保障城镇居民生活 29-30
4 毛泽东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特点 30-34
4.1 积极特点 30-31
4.1.1 公平平等 30
4.1.2 内容广泛 30-31
4.1.3 计划高效 31
4.1.4 重视弱势群体 31
4.2 消极特点 31-33
4.2.1 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解有偏差 31
4.2.2 城乡差别大 31-32
4.2.3 社会福利的供给主体单一 32
4.2.4 缺少对国外社会福利建设的借鉴 32
4.2.5 重视理论、轻视具体措施 32-33
4.3 消极特点的原因分析 33-34
4.3.1 受传统文化影响深,对西方社会接触少 33
4.3.2 重视政治问题而轻视经济问题 33-34
5 结论与启示 34-39
5.1 现有社会福利体制的弊端 34-36
5.1.1 社会福利体系的不完全性 35
5.1.2 社会福利水平的低层次性 35
5.1.3 社会工作、社会服务等的滞后性 35-36
5.2 毛泽东社会福利思想的现代启示 36-39
5.2.1 社会福利公平思想的指导价值 36-37
5.2.2 社会福利法治思想的指导价值 37
5.2.3 社会福利水平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指导价值 37-39
主要参考文献 39-41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41-42
致谢 42
论文 sblunwen.com请联系qq1847080343,电话13795478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