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银行理财产品的界定及特征
1.1银行理财产品的界定
银行理财(Finance Planning),又称理财规划、理财策划,财务规划、财富管理等,其含义在中国语境和国际语境下有细微的差别: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第九条规定:"综合理财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在向投资者提供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接受投资者的委托和授权,按照与投资者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根据是否承诺收益,分为保证收益的理财产品和非保证收益的理财产品,非保证收益型理财又分为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国际理财协会对理财的定义是:“理财师通过收集整理顾客的的收入、资产等数据,倾听顾客的希望、要求、目标等,在专家的协助下,为顾客进行储蓄策划、投资策划、保险策划、财产事业策划、经营策略等生活设计方案,并为顾客进行具体的实施提供合理的建议。” 国外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理解一般是:“由专业理财人员通过明确投资者的财务目标,分析投资者的生活及其财产现状,进而帮助投资者制定出可以实现财务目标的方案或建议的一种综合金融服务。” 银行理财产品即:银行根据理财计划向投资者发布的可以直接购买的具体的财富管理方案,一个完整的理财产品包括发布主体信息、财富管理的具体内容、理财期限、收益情况、风险情况等。
.......
1.2银行理财产品的特征
银行理财关系的一方主体是具有银行理财资质的银行金融机构,其是理财资金的募集者、管理者;另一方主体是具有全完民事行为能力的主体,其参与银行理财还必须符合相应理财产品对资金量的要求,例如我国市场上大部分理财产品有5万人民币的起点要求。银行理财是集合社会闲散资金规模化经营管理的过程,目标是追求规模效应最大化。对投资者而言,其选择了一种区别于存款、证券的财产管理方式,主要原因是:(1)、银行是信用机构,我国银行处于垄断地位,民众对银行有着普遍的信用认同感,银行承担着坚守整个社会的信用底线的职责。这也是我国银行理财快速发展基础;(2)、理财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金融活动,普遍认为(民众相信)银行规模资金所产生的效应比投资者小额资金所产生的效应大,银行集体专业能力比个人能力强,银行集体获得信息的能力比个人强。这样,投资者将资金将由银行管理就可以节省成本,节省投资者的投入,并且迅速达到资产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因此银行该种服务是有偿的,银行收取的费用,是个人对银行专业服务所支付的报酬。
........
2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展概况
2.1我国理财产品发展阶段
银行理财产品在我国是舶来品,在借鉴国外银行理财产品的基础上,融入了我国元素,最主要的表现是,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历程与监管机关的政策变化、调整同步: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WTO成为我国银行理财产品起步的直接原因,因为我国在加入WTO时做出了全面开放金融行业的承诺,在内生需求和世界外部的压力下,银行理财产品也开始在中国萌芽,但这一阶段,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以外资银行产品、外币理财产品等为主,发展规模很小,2004年9月,光大银行推出了 “阳光理财B计划”,成为首只人民币理财产品。`2005年银监会出台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办法暂行规定》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等制度,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开始步入相对有法可依阶段。2005年以后我国各商业银行开始探索财富管理业务发展趋势及路径,走自主创新之路,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规模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这阶段,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性也逐步暴露出来。2007年12月24日,浦发银行公告其理财产品“汇理财” 2006年第九期F2计划到期收益率为零,首开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先河,让国内投资者第一次意识到理财产品的风险特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蔓延波及国内理财业务市场,更是加剧了银行理财的风险性,银行理财业务在2008年出现了转折点,人们对银行理财的风险性认识如同金融危机给我国的启示一样开始苏醒,如何监管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如何引导投资者建立风险理财意识并理性投资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
2. 2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特征
2004年8月中国光大银行推出了我国第一款银行金融机构人民币个人理财产品一一 “阳光理财B计划”。但这不是一个新鲜事物,20世纪30年代,在为保险产品和基金产品提供营销服务中,美国萌发了个人理财的雏形;20世纪90年代已经发展成熟,开始广泛使用衍生金融产品,而且将信托业务、保险业务以及基金业务等相互结合,从而满足不同投资者的个性化需求,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每个家庭至少参与一份理财规划。1中国银行个人综合理财发展晚近,但其发展速度快、市场潜力大。2004年,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销售额为300亿元,2005则高达2000亿元;2006年为4000亿元;2007年近万亿;根据中国金融理财产品分析评价小组发布的《2008年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运行分析评价报告》2008年发行规模为3. 7万亿;4 2009发行规模为4.75万亿;2010年发行规模达7. 05万亿元;2011年发行规模为16. 49万亿元人民币;2012年发行规模达到24. 71万亿元人民币。 2013年1月29日,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在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热点问题座谈会上称“2004年以来,银行理财资金账面余额已经增加到7万多亿元”,2013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规模突破25万亿元。
........
3银行理财产品分类监管的提出及分类监管的必要性.........7
3.1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监管的困境.......7
3.2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分类监管困境的原因.......10
3.3银行理财产品分类监管的提出.......12
3.4银行理财产品分类监管的必要性.......13
4国外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及监管.......13
4.1国外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历程.......13
4. 2美国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及监管.......14
4.3日本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及监管.......15
4.4国外银行理财产品监管对我国的启示.......15
5银行理财产品分类监管的内容.......16
5.1银行理财产品分类监管的法理分析.......16
5. 2银行理财产品分类监管的法律原则.......21
5. 3银行理财产品分类监管的探索及具体实施.......24
5银行理财产品分类监管的内容
5.1银行理财产品分类监管的法理分析
5.1.1银行理财产品分类监管与有效审慎稳健监管
银行理财产品的金融系统风险性决定了分类监管必须遵循有效审慎稳健监管的根本原则。银行理财是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遵循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银行理财是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自然要接受银行业类型的监督管理;同时银行理财又有信托性质,接受信托业类型的监督管理也是合理应该的。一方面,银行理财本质是财富管理,目的是实现资产效益的最大化,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会如同欧美发达国家一样,成为家庭、社会理财常态,并且规模越来越大。适当监管,是引导正确理财,保护投资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银行理财风险与生俱来且具有传导性,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为维护金融稳定,保障金融安全,防范系统风险,有关政府机关代表国家对银行理财进行适当监管是非常必要的。再者,我国银行理财起步晚,发展尚不成熟,为促使银行经营者审慎经营,保持理财市场的公平竞争,建立和维持一个公平、有序和有效的理财市场,适当监管是社会和市场对国家角色的外部需求。
.........
结论
在我国银行理财监管面临种种困境的现实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分类监管的提出具有必要性。研究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分类中的法律问题,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基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混业”性和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现实,银行理财分类监管按照产品本身的法律特点进行分别监管,而不再简单从行业角度进行监管,将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理财领域监管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在银行理财领域,分类监管或许是推动我国向“功能监管”过渡的一个重要方法,分类监管是功能监管在银行理财领域的具体适用,有利于防范银行理财系统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推动银行理财监管的专业化,提高银行监管的有效性。银行理财产品的金融系统风险性决定了分类监管必须遵循效审慎稳健监管的根本原则,银行理财的准公共产品性决定了分类监管必须建立在统一监管框架下,适合性监管原则是分类监管的思想根源,分类监管是适合性监管原则在具体工作中的体现。分类监管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例如(一)依法、公开公正、效率原则;(二)统一监管,科学分类原则;(三)区别对待,差别监管原则;(四)平衡创新性和稳定性,适时调整原则。强调银行理财分类监管是科学规范的、公平公开的,有效的,对发展成熟的产品类型具有保障作用并逐步稳定下来,使其常态化,同时又能根据时发表展进行适时调整。银行理财分类监管的具体实施可以按照参与理财的主体、是否承诺收益、银行理财的管理方式、银行理财标的物、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经营机构的规模、投资者投资能力、风险承受能力等进行分类监管。确立投资者资格监管、经营者准入监管、风险隔离监管、风险等级监管、银行转信托备案监管、透明度监管等监管措施,建设理性投资者和理性投资文化,推动银行理财监管的专业化,提高银行理财监管的有效性。从方法论角度看,银行理财产品分类监管,也是一种监管的工作方法,通过分类对具有相同特征的银行理财产品做出归类,进而形成科学的、有效的分类管理方式,确立不同的工作方法,有利于银行理财产品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和规范性,是银行理财监管的创新。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