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的创新会显著促进出口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多元化的产品种类与目的地市场优化出口结构,同时带动出口额的增长,这对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有着重要意义。
第1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
1978年改革开放我国出口贸易逐渐发展,到2000年20多年间货物出口额从167.7亿元快速增长至20634亿元。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快的脚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新的20年里,我国的外贸事业增速不减,尽管受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2020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322215.2亿元,其中出口额179278.8亿元,进出口总额占全世界的七分之一,高居世界第一,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名副其实。但是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20年出口总额中加工贸易额占比27.1%,多为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附加值低,贸易增长方式粗放。从产品来看,多处于价值链底端,具有核心技术的产品较少。从企业来看,中国出口企业普遍缺乏品牌与核心技术,缺乏国际竞争力。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中国距离贸易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贸易大国,中国正努力实现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十四五规划”同样提出了五个创新,这是中国在新发展背景下给出的答案,走创新发展路线、从根本上提高整体技术水平,贯彻新发展理念。这样的背景下,企业作为出口贸易的主体,创新改革的脚步大大加快。从创新投入来看,中国在2000年研发支出仅有896亿元,而2019年则达到22143.6亿元,不到二十年增长了23倍。(《2019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从创新产出来看,2000年三种专利合计申请量仅有14万,批准量合计9.5万,2019年国内三种专利合计申请419.5万件,授权247.4万件,创新产出进步巨大。
国际贸易论文怎么写
..........................
1.2 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21世纪以来新新贸易理论兴起,Melitz[3]在其研究中提出了企业异质性模型,从而确立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众多研究开始从企业异质性层面解释国际贸易和投资现象。自此国际贸易研究的前沿开始深入到微观企业层面,研究主题集中在生产率与出口、出口与对外投资等方面。而部分研究则借助企业异质性模型,分解一国的贸易流量,一是集约边际,代表出口的深度,另一个是扩展边际,代表出口的广度。从这个角度出发更为有效的探索贸易出口增长的具体路径,开拓了贸易增长理论的新前沿。
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发现出口二元边际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二元边际的测度、性质及福利以及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其中二元边际影响因素的探究更多集中在贸易便利化、贸易成本、贸易方式等角度,关于企业层面创新对二元边际的影响的研究较少,且没有区分创新的异质性。本文使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企业专利数据库的企业专利数据,匹配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数据库对此展开研究,丰富了相关的研究。从企业角度出发,解析创新对二元边际的影响机制,可以为政府创新激励政策、企业产品发展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1.2.2现实意义
企业是对外贸易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出口企业在贸易方式、所有权结构、行业、企业自身发展阶段、财务状况等各不相同,自身创新活动对其出口表现影响也不同。很多时候从宏观角度出发的政府贸易政策、创新激励政策并不能很好的指导企业行为。通过二元边际的分解,本文从企业视角探究企业创新对出口的具体影响路径,可以为政府、企业相关政策提供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开始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极大地推动了科技发展进步。但是经济新常态下,面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考验、贸易条件的恶化,对于企业来说持续创新提升竞争力是根本办法。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充分发挥创新效能、优化产品结构、保持出口稳定呢?本文从二元边际角度出发探索创新对出口增长的影响路径,同时考虑到企业、创新的异质性,对于企业创新决策以及政府贸易政策的制定都有重要现实意义。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
2.1.1企业创新理论研究
上世纪30年代熊彼特首次系统提出技术创新理论,他把创新定义为“一种新生产函数的建立”,即生产条件与生产要素的全新结合。其理论最初并未受到重视,直到50年代以后传统经济理论无法简单解释当时许多国家经济长期高速增长,技术创新理论才逐渐受到重视并用来研究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此后技术创新理论得到不断的补充与发展。目前,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分析、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方面。
理论研究方面主要分为新古典学派、新熊彼特学派、制度创新学派、国家创新系统学派,为企业创新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新古典学派以索洛为代表,认为经济增长来源除了劳动、资本等要素的增加,还包括要素创新水平提高带来的增长,但是新古典学派忽视了技术创新的具体机制,与现实脱节不能充分解释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如生产率差异的原因、新技术的产生、传播等。新熊彼特学派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点,从技术创新内部机制的角度发展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重视对创新内部具体机制的研究,研究重点包括技术创新推广、技术创新与模仿、企业创新与规模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技术创新模型解释来经济现象。20世纪70年代制度创新理论横空出世,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兰斯戴维斯。该理论首次把制度因素即组织变化与管理方式革新纳入创新的考虑范围,认为制度安排是决定创新和市场规模的重要因素,但是该理论难以用实证方法检验验证。
..............................
2.2 出口二元边际的相关研究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国家间要素禀赋不同,这是国家间贸易产生的原因,各国在贸易中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从而每个国家都能实现利益最大化。可是这无法解释越来越多国家间产业内贸易的发生。随后新贸易理论产生,从规模经济和消费者对差异化产品的偏好角度揭示了产业内贸易的发生。但过去的这些理论都假设市场由众多相同的企业组成,这严重偏离了实际。于是上世纪末,越来越多国际贸易的研究转移到微观视角,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应运而生。最初该理论应用在不同生产率企业的出口决策问题以及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出口的不同影响方面。之后学术界聚焦贸易增长问题,在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框架下,把贸易流量分解为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扩展边际代表新贸易关系的扩展,集约边际代表已有贸易关系的深化。众多学者从不同层面测度二元边际、分析贸易增长的路径,并对其众多因素展开研究。相关文献集中在二元边际的测度及二元边际的影响因素两方面。
2.2.1出口二元边际的测度
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都认为一个国家出口的增长来自于已有产品数量的增加,即集约边际是贸易增长的唯一路径,与产品种类的丰富、出口目的地的增加无关。新贸易理论在对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中,指出了产品多样性与规模效应的重要影响,贸易增长不再仅仅是从已有贸易关系的深化,产品的多样化对其也有一定的贡献。作为近十几年来国际贸易领域最为重要的学说,新新贸易理论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微观视角,充分考虑企业的异质性,把贸易流量分解为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由于研究问题的侧重点和视角的不同,众多学者对出口贸易二元边际的理解与测度也不尽相同。不过对二元边际的测度大体可以总结为企业、产品、国家三个层面。
.........................
第3章 我国出口贸易和企业创新概况 ................ 16
3.1 我国出口贸易发展情况与二元边际的变化 ....................... 16
3.1.1我国出口贸易发展情况 .......................... 16
3.1.2我国出口贸易二元边际的变化 ....................... 21
第4章 企业创新对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机制 ........................... 30
4.1 提高生产率渠道 ........................ 30
4.2 产品差异化渠道 .................... 31
4.3 技术垄断渠道 ....................... 32
第5章 企业创新对出口二元边际的实证分析 ........................... 34
5.1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 34
5.1.1模型设定 ......................... 34
5.1.2 变量与指标选取 .......................... 34
第5章 企业创新对出口二元边际的实证分析
5.1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5.1.1模型设定
参照国内外出口二元边际分解和影响因素的研究,结合本文的研究内容,建立如下模型:
????????????????????????????????????????= ????+????????????????????????????????????????????????????+????????????????????????????????????????+????+???????????? (5.1)
其中因变量为第3章中测度计算的企业出口二元边际指标并取对数:参照Bernard将企业出口额分解为出口目的地数量C、出口产品种类数量P、出口产品种类-目的地组合覆盖率D、产品—目的地平均出口额X四个部分的乘积,前三个代表企业出口扩展边际,最后一个代表企业出口集约边际。核心解释变量INNOVATION为企业创新变量,本文分别用专利申请和研发费用衡量。根据已有的企业出口二元边际方面的研究,模型中纳入的控制变量包括企业规模SIZE、企业年龄AGE、平均工资WAGE、融资约束LOAN、虚拟变量SOE、FOE(是否国企、是否外资)。本文控制时间个体固定效应,采用面板固定效应回归。
5.1.2 变量与指标选取
被解释变量为企业出口二元边际指标,通过企业海关数据库计算得来,计算方法见3.1.2。加权出口目的地数量C、出口产品种类数量P、出口覆盖率D是反映企业出口扩展边际的指标,C 和P作为出口广度衡量指标更为常见和直接。第四个组成部分加权产品-目的地平均出口额X是反映企业出口集约边际的指标。
关于如何衡量企业创新,INNOVATION变量采用企业每年专利申请数量PatentA来衡量,进一步的总专利申请数量由发明专利PatentI、外观专利PatentD、实用新型PatentU三种组成,在第三章现状分析中发现不同种类发明专利在成本与收益之间存在差异,其包含着企业不同程度的创新与付出,因而本文采用这三个变量进一步研究不同种类创新对二元边际的影响。在稳健性检验中用到工业企业数据库中的研发费用作为企业创新的另一个代理变量。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
.........................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本文在微观企业层面加权分解出口额测度企业出口二元边际,进一步的以专利申请数量作为企业创新的代理变量,探究企业层面创新与其出口二元边际的关系,使用2000—2013年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数据库、企业专利数据库合并得到的面板数据和面板固定效应回归方法,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企业创新会显著促进其出口的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且对扩展边际的促进作用大于对集约边际的促进作用。即企业创新水平提高,一方面会促进出口产品种类、出口国家数量的增加,另一方面每个目的地的每种产品平均出口量也增加,前者对出口增长的贡献大于后者。
第二,企业创新异质性会对上一个结论产生不同影响,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更高水平的创新对扩展边际促进作用较小,对集约边际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呈现不断增强的特征;以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为代表的创新水平较低,却更为直接快速促进扩展边际、集约边际的增加,但缺乏更长期的作用。
第三,贸易方式、所有制则在不同程度上塑造了企业二元边际特征。一般贸易企业创新同时促进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加工贸易企业会放大其创新对扩展边际的促进作用,这种放大在出口产品种类上更明显,却会使得集约边际减小。国有企业促进集约边际、抑制扩展边际,这可能与其创新意愿较低有关,外资企业则呈现出双双促进的情况,且加工贸易会放大这种促进作用。
第四,创新异质性对二元边际的影响同样受贸易方式的影响,发明专利创新对出口目的地数量的影响大于实用新型,这与结论二部分结果相反,也与现有的一些研究不同。
第五,企业年龄、规模、工资水平、融资约束等企业的异质性会显著的影响到企业出口边际。一般的企业年龄、规模、工资水平同时促进企业二元边际的增加,融资约束则会抑制企业出口扩展边际与集约边际。但进一步区分加工贸易企业、一般贸易企业后呈现不一样的结果:一般贸易企业年龄、规模对扩展边际负向影响,加工贸易企业工资水平对扩展边际呈负向影响。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