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008 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纺织行业面临的国内外制约和挑战日益增多,国内企业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更有效的资源配置,2008-2013 年我国纺织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 3 亿至 5 亿美元。2013-2016 年,行业重点企业全球化布局进一步加快,2016 年,纺织业对外投资创下历史新高,达 26.6 亿美元,同比增长89.3%,随着投资进程的加快,企业非理性投资现象逐渐增多,自 2016 年下半年开始,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强化国内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和海外投资真实性审核。纺织企业对外投资随之“降温”,2017 年行业对外投资额 11.84 亿美元,同比下降 55.5%。2018 年随着纺织企业对国家监管政策理解的深入,及时调整国际化战略,投资总额下降幅度趋缓,但仍较上年下降 17%至 9.82 亿美元。
从纺织企业实际海外投资案例来看,当前投资区位布局的确存在较多问题。已经在柬埔寨投资设厂的申洲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曾表示,柬埔寨产业相关基础设施配套条件与国内差距很大,加之劳工普遍缺乏成熟经验,严重影响工厂的生产效率,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工资成本优势。同样率先走出去的杭州科尔集团,多方考察看中美国土地、电力、物流等方面的成本优势,但事实上美国的配件、基建和人力成本均较高。据科尔工作人员介绍,相比于在国内投资运营一个同等规模的工厂,赴美建厂后的实际成本提高一倍。中美两国间文化以及思想意识方面的差异使得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对员工管理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国家相继出台鼓励政策、搭建国际间友好投资平台的大背景下,实现企业走出国门已不再遥不可及,关键问题是在认清企业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全面评估境外投资环境。结合东道国投资环境与企业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海外投资区位入驻。
....................
1.2 文献综述
最早关于海外投资区位选择的研究主要通过建立模型考察母国和东道国各种宏观因素,后随着相关理论的完善,又逐步融入新经济地理学思想与研究方法。从近几年有关研究来看,学者广泛基于微观企业层面数据同时结合异质性贸易理论,以实证分析的方式考察企业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综合来看主流研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聚焦于东道国投资环境特征,另一方面主要是基于企业的异质性因素考察。
1.2.1 基于东道国投资环境角度的区位选择研究
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区位选择时通常会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可将其概括为企业的投资动机,一般会分为资源开发、市场寻求以及战略资产寻求三类。
首先,从资源开发角度来看,学者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时往往最先考察东道国的自然资源禀赋(阎大颖,2013[54];2012;胡博、李凌,2008[32])。通常来讲资源禀赋优势又以成本来具体表现。成本学派代表人物杜能(JohannHeinrich von Thünen,1986)[56]、韦伯(Alfred Weber,1929)[20]和艾萨德(IsardW.,1956)[11]构建了由劳动力成本、运输成本与集聚因子组成的成本区位因子体系,其核心内涵是:通常情况下企业会将生产成本最低的区位作为最优选择,早期跨国企业在进行海外选址时也经常依据此理论,尤其是当企业在全球范围布局以及在某一国家或地区内部进行选址时。国内学者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内外背景,从实证角度进行量化分析,并得出结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主要是基于劳动力边际产出饱和从而寻求更低廉的人工成本、生产成本的考虑(聂飞、刘海云,2015)[43]。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的合适与否,直接决定着纺织企业对外投资的成败(龙宇,2012)[41]。因此,中国纺织企业在区位选择时需充分地考察东道国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等指标(梁静波,2011)[38],从纺织业首轮海外投资来看,更多的企业把低附加值的生产加工环节转移至要素成本和技术水平相对更低的区位(柯毅强,2014[36];范毓婷等,2016[29])。
...........................
第 2 章 纺织企业海外投资区位选择理论分析
2.1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下纺织企业海外投资区位选择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OIL 综合优势论)提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须同时具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区位优势。进一步可通过公式表示:国际直接投资潜力=所有权优势(O)+内部化优势(I)+区位优势(L);当企业只具备所有权优势(O)和内部化优势(I)时,出口对于企业来说相对有利;当企业只拥有所有权优势(O)时,最好的选择是许可贸易;若企业在三方面都处于劣势,则需通过吸引外资的方式促进自身发展。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的提出表明所有权、内部化以及区位三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就存在对外投资的机会,这为解释发展中国家利用相对优势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理论基础。本节将以“OIL 三优势”为框架选取企业异质性特征及东道国投资环境指标对中国纺织企业海外投资区位选择进行分析。
表 2.1 “OIL 综合优势论”范式的表解
2.2 “MAL 技术优势论”与海外投资区位选择
2.2.1 “MAL 技术优势论”的理论基础
杜群阳、朱勤在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基础上提出“MAL 技术优势论”[27]用以解释发展中国家技术获取型海外投资区位选择。与国际生产折中理论不同的是,“MAL 技术优势论”更加注重强调技术因素,其核心内容包含国内市场优势(M)即企业优于其他国内企业的经营条件、用以反映企业学习转化东道国技术要素能力的技术吸收优势(A)以及东道国所具有的技术要素区位优势(L)。这一理论可以为就当前中国部分纺织企业高附加值环节海外投资区位布局做出合理解释。
如表 2.2 所示,当企业同时具备国内市场优势(M)、技术吸收优势、并且有具备特定技术要素条件区位优势的东道国时,企业才可实现技术获取型海外投资;当其只具备前两个优势,但尚未找到或由于政策制度限制难以进入东道国进行投资时,只能通过外商投资在本国进行技术合作;当企业具有国内市场优势以及东道国技术要素区位优势而难以实现技术吸收与转化时,则只能以技术引进的方式实现技术升级换代。
表 2.2 “MAL 技术优势论”范式的表解
第 3 章 纺织企业海外投资区位再选择动因分析 ..............14
3.1 投资客体趋向多元化..........................14
3.2 当前投资区位布局过于集中...................17
3.3 部分东道国投资成本优势弱化...............................................18
第 4 章 东道国投资环境与区位再选择的实证分析 ............26
4.1 东道国投资环境指标体系的构建........................26
4.1.1 变量的选择与描述......................26
4.1.2 主成分分析 ........................29
第 5 章 企业异质性与区位再选择的实证分析 ................40
5.1 东道国投资环境分类........................40
5.1.1 分类过程---聚类分析.........................40
5.1.2 分类结果分析 ..............................41
第 5 章 企业异质性与区位再选择的实证分析
5.1 东道国投资环境分类
5.1.1 分类过程---聚类分析
传统研究通常将东道国以地理位置划分为周边东南亚国家以及欧美国家等,或是凭借经济发展水平分类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但国际市场环境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些分类标准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东道国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形成限制。对于纺织企业新一轮海外投资区位选择的研究可适当选取科技研发水平、中间品及最终产品贸易状况、经济增长潜力、资源禀赋等指标对不同国家进行分类。使用 SPSS 进行 K-均值聚类分析,多次操作对比,得到聚类分析结果,最终将 33 个东道国分为 2 类,表 5.1 是国家的具体分类情况。
表 5.1 东道国分类
第 6 章 结论及建议
6.1 研究结论
第一,当前海外投资区位布局面临一系列问题。中国纺织业海外投资已成为主流趋势,可以看到首轮转移在化解国内产能过剩以及成本压力等问题上取得一定成效,但目前来看国内外市场环境仍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海外投资格局所存在的内部环境问题逐渐显露,整体上国内企业正在逐步加速海外投资步伐,但在投资东道国的选择上仍存在聚集度过高,地域分布不合理等问题。同时,对于部分聚集度高且重点投资的东道国来说,其国内综合成本优势逐渐趋于弱化,为企业后续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压力。虽然说中国纺织产品在国家市场占据较大比重,但对于海外经营投资仍面临欧美等国家同时进入的竞争压力以及频繁遭遇的各类贸易壁垒措施。综上,随着国内纺织企业海外投资进程的深化,虽已形成相对稳定且特点鲜明的投资区位布局,但仍应时刻关注国际投资环境变化,综合考虑纺织业海外投资客体日趋多元化的需求,对原有投资格局进行适当调整,同时重视新区位的开发投资。
第二,附加值不同环节投资区位选择差异显著。中国纺织企业低附加值环节海外投资在区位选择上倾向于劳动力成本以及自然资源租金均较低的国家;而高附加值环节在区位选择上则更加注重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对外贸易自由度、科技水平以及产业相关配套环节发展等多方面综合要素。
第三,企业异质性特征与区位选择关联度较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盈利能力、研发能力以及人力资本四方面优势越明显的国内纺织企业更加倾向于投资第II 类国家,典型国家包括:越南、印度、泰国、柬埔寨、孟加拉、澳大利亚、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南非、马来西亚等。而资产规模越大的企业则更愿意向美国、韩国、日本、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等第 I 类国家进行投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