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一)国内出口导向型政策导致经济对外出口依存度较高
我国经济发展对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较高,货物贸易顺差长期维持在高位,在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下,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占有份额逐步提升,国际收支长期维持“双顺差”。这种长期“双顺差”一方面给我国带来了足额的外汇储备,进而得以通过外汇干预保证汇率市场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通过高额外汇储备进行跨国并购寻求战略资产的购买。但另一方面,这种长期“双顺差”也会导致我国经济发展的对外依存度较高。
出口贸易依存度较高则会进一步导致国内经济受到全球经济波动和国外贸易政策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对国际市场需求产生较大的依赖,这种发展模式是有着较高的风险,一旦全球经济下行,需求萎缩,或者各国转向保守型贸易政策,我国经济将会面临大幅的负面冲击。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对出口严重依赖的现象有所改善,但仍然处在高位。对近十年我国经济结构转变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占 GDP 的比重已有所下降,我国经济增长对出口拉动的依赖程度逐步下降,消费在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根据商务部统计的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经济对外出口的依存度为 18%,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高峰期有明显的下降。但与此同时2018年,美国对外出口依存度为8.1%,日本为14.9%,与美、日两国相比,我国经济对出口的依存度仍处于较高水平。
............................
二、选题意义
(一)学术价值
1.自美进口同经济增长的关系还在探究之中
进口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目前并无共识,需要较具体的分国别,分结构的细致研究。本文旨在研究中国自美进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短期、长期影响,并从 BEC分类的角度进一步分类探讨。在目前的文献中,美国的货物进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还没有相关文献。本文在其他学者的研究基础之上,填补了这一理论上的文献空白。
2.主动促进进口是建设贸易强国的手段之一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过程中,立足于国内外的形势,逐步降低经济发展对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积极扩大进口规模,促进高技术进口品的技术外溢效应,是我国作出的合理选择。调整进口商品的结构,使得各种商品能够获得更为均衡的进口,是我国打造经济强国和贸易强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部分产品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功能和性质等方面,无法完全满足国内广大消费者和厂商的多元化的需求。这就需要扩大进口,增加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的有效供给,从而使得我国贸易结构合理发展。
3.扩大进口可以有效减小顺差规模,同时也可以促进双边关系发展
近几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国际收支顺差现象长期存在,应对贸易摩擦的压力不断加大。由于贸易顺差是指进口和出口的差额,对进口的提升可以有效地降低对外顺差,减小我国出现剧烈通货膨胀的可能。另外,扩大商品进口规模,是对 WTO 等国际组织的条件的遵守,我国作为大国有义务履行条约,作出模范。同时在进口的推动下,我国的低端产业也能向更高端的领域发展延申。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进口对经济增长影响综述
进口同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各国专家和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内外对于该问题的研究议题和关注点存在差异,本节将分别从国外、国内两个方面综述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在理论上国外部分学者对进口扩大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大部分学者表示,进口贸易扩大可以拉动经济发展。少部分学者则并不认同这一观点。
(一)进口对一国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
Grossman、Helpman、Coe 和 Hoffmaister 等人是首批对进口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探究的学者,尤其是 Helpman 的研究比较深入。有 Coe 和Helpman(1995)发现进口有利于推动国家 TFP 和经济增长率的提升;在学者 Lawrence(1999)的研究中指出,产品的进口有利于刺激本地企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Cameron(2005)对大量企业发展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得知进口贸易结构会给企业 TFP产生显著影响;有部分学者探讨了进口的溢出效应,比如 Coe、Helpman 和Hoffmaiste(r1997)实证分析后发现,产品进口确实可以形成技术溢出效应。Foster(2009)强调产品进口刺激当地企业科研水平的提升。Lee(1995)则认为某个国家通过进口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并且在当地生产加工这种产品,有利于该国生产函数效率的提升,进一步推动该国经济的发展,同时进口导致投资积累,并通过竞争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促进技术增长;Demidova(2017)在搜集整理了各种贸易参数之后,设计模型,以实证分析的结果证明,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为显著。
(二)进口对一国经济发展起到抑制作用或影响并不显著
少数学者进行研究之后,其观点与上述内容相反。比如 Ramos(2001)分析了葡萄牙在 1896 年到 1998 年这一期间进口和国民经济增长横截面数据,发现进口规模的扩大并未刺激当地经济的发展。Conte(2011)先分析了进口商品结构,然后进行实证分析,他发现只有在资本进口扩大的情况下,才能刺激当地经济水平的提升,消费品和初级产品的进口,并不会从整体上推动该国经济的发展,即使影响也存在,但是效果并不明显。Bastola(2015)通过自回归分析滞后法进行课题的探究,认为出口、进口和国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同关系,但是从长时间来看,产品进口规模的扩大,会引起国民经济增长的下降。学者 Selimi(2016)将静态和动态模型结合在一起进行课题研究,得出一国经济增长和其进口贸易并不存在显著联系的结论。
表 3.1 2002-2018 年我国进口总额(亿美元)
第二节 中美关系的相关研究
作为世界上第一大贸易关系,中美贸易始终受到学界的持续关注。总的来说,现有关于中美贸易的相关文献,可以分为中美贸易模式、中美贸易结构和中美贸易政策三方面研究。
一、基于中美贸易模式的研究
鞠建东(2012)认为中美贸易关系间存在同比较优势相反的现象,特别是中国自美进口的情况下,中国极少进口美国优势大的产业,他认为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美国的技术壁垒过高以及政策保护力度过大导致其他国家无法充分进口。张莉侠(2006)对中美贸易间的农产品进行了单独研究,他的研究发现中国自美进口的农产品可以扩大我国的农产品市场,丰富我国现有农产品的容量。我国学者黄锐(2008)探究了中美两国间在产业分工下所进行的产业内贸易,他发现在中国入世以后,两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一直呈现走低的态势,同时作者还使用了一系列的计量方法,实证得出了在中美产业内贸易中,不同技术含量的商品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
二、基于中美贸易结构的研究
吕婕(2009)分析整理了大量中美贸易资料,通过贸易指数分析法,分析中美贸易产业竞争水平、产业内贸易现状和中美贸易结构,且深入探究中美贸易结构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改善中美贸易结构的策略,希望可以强化中国在国际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亢梅玲(2006)认为两国统计口径的不一致导致了两国巨额的顺差,他认为经过调整之后两国间的贸易顺差会缩小。李稻葵在 2006 年就提出要注重中美之间的贸易结构,认为贸易结构和宏观经济结构的不均衡是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刘静(2013)在其研究中表示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往往是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这违背了比较优势理论,在这种贸易关系下所产生的顺差也是不具备科学意义的;张颖(2008)分析了中美贸易结构,他分别分析了自美的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在这个基础上,他提出了两国之间的产品之间存在的竞争较小而可以补充两国的不完整的市场,从而提高两国的经济发展实力。
.............................
第三章 自美进口的现状分析-基于 2002-2018 的贸易数据................ 13
第一节 中国进口现状分析.........................................13
一、 中国进口总额不断提升...................................13
二、 进口贸易政策不断利好.........................................13
第四章 中国自美进口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理论基础和传导分析 .................. 32
第一节 关于贸易对经济影响的经典理论..............32
一、古典贸易理论 ................................32
二、新贸易理论 ................................32
第五章 自美进口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第一节 数据来源与实证方法......................41
一、数据来源 ......................................41
二、实证方法 .................................42
第五章 自美进口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数据来源与实证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经济增长,因此选择国民生产总值的对数增长率(即GDP 取对数后的一阶差分值)进行建模。这样的好处有三:首先,包括 GDP 在内的宏观经济变量都存在较强的指数增长特征,通常使用对数化的方式去掉原有的指数趋势。第二,对原有变量进行一阶差分缓解时间序列较强的自相关特征。第三,对于宏观变量一阶差分后求取对数可以得到该变量的对数增长率,对数增长率具有较强的经济学含义7,方便本文从经济增长的角度解释模型意义。
本文支出法的国民生产总值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CSMAR),为了与贸易数据匹配,采用亿美元计价的 GDP 值。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均以增长率表示,具体设置如表 5.1 所示。同上,本文也对贸易数据进行了对数差分化,得到贸易流量的对数增长率。
表 5.1 变量设定及来源
第六章 结论政策建议及研究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笔者综合考量了自美进口的现状,为了更清晰地体现出现状分析的意义,加入了日本韩国以及德国等国家进行对比;考量了和贸易相关的理论,为了使其更有现实意义,将其于中美产业案例关系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实证,从而定量得出总体和结构中的结论,为了使实证结果更加直观,我结合了第四章的理论分析,并由理论分析反证我国自美进口的现状,理论结合实际得出以下的结论。
本文的具体结论如下所示:
一、总额结论
(一)进口总量增长、结构稳定、潜力较大、要素密集度不统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进口量每年都在上升。但是相比其他德、日、韩等其他几大贸易伙伴,中国对美进口总额常年居于经济体量远小于美国的日本、韩国之后,中国对美进口仍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空间。同时,中国对美出口远大于中国对美进口,这些迹象均表明,中国对美进口潜力较大。
在整体的结构研究中,研究发现中国对美国进口的资本品依赖程度较高,而中间品的依赖则较低。通过跨国比较可以发现。中国对美消费品的进口近年超过了自日本的进口和自韩国的进口,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而中国对美的中间品、资本品进口均逊于对日本和韩国的资本品进口,增速有进一步放缓的趋势。
进一步对自美进口产品按照要素密集度分类后发现,自美进口中间品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份额最高,且一直处于攀升的态势;其次是自美进口资本品,其进口中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同样较高,但是近年来出现了疲软的态势;而自美进口消费品则主要以资源密集型的初级产品为主包括农产品等。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