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澜湄合作机制是在 2014 年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被首次提出。澜湄合作机制是由中国、越南、泰国、缅甸、柬埔寨和老挝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上组成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在当前继续深化中国与东盟地区合作的背景下,加强与澜湄国家间的贸易和投资方面的合作也非常重要,澜湄合作机制的建设和发展是对中—东盟合作的进一步补充,同时也有利于为中国—东盟的合作进程提供新的动力。
随着东盟自贸区的进一步发展,港口效率、制度环境等贸易便利化措施逐渐代替原来的非关税壁垒,成为对贸易成本产生影响的新因素。根据亚洲发展银行关于贸易便利化影响的统计数据,贸易便利化水平过低带来了国际贸易成本的增加,甚至影响国家间正常的国际贸易。因此贸易便利化成为 WTO 多哈回合谈判的主要议题之一。
2013《巴厘一揽子协定》达成,形成《贸易便利化协定》,这也标志着有关于贸易便利化的文本正式形成。近年来,澜湄国家在贸易便利化方面发展较迅速,但由于澜湄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因此存在的疑问有:(1)澜湄国家贸易便利化的进展如何?(2)澜湄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能显著推进中国对澜湄其他国家的出口贸易吗?(3)在众多的贸易便利化措施中,哪种措施的作用更大?基于此,论文选取澜湄国家及其贸易前十名的伙伴国为样本,实证分析度量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一、贸易便利化的理论基础
当前对贸易便利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其对贸易带来的影响,对贸易便利化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定义,针对贸易便利化的理论也尚未形成。因此在梳理贸易便利化的相关理论时,可以将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中的自由贸易区理论和涉及自由贸易对社会经济增长的交易成本理论作为基础。
(一)贸易便利化
世界贸易组织最早对贸易便利化的内涵做出具体概括,贸易便利化的主要目的是简化国际贸易中的货物及要素流动过程中的程序,对进出口贸易过程中所涉及的手续进行统一和协调;亚太经合组织则认为贸易便利化使进出口双方在进行贸易时的交易成本得以减少,同时促进贸易要素的流动;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认为提高贸易便利化的目的是实现贸易程序的简化和贸易政策制度的标准化,为国际贸易营造透明的环境和良好的基础设施。
因此可以看出,贸易便利化实际上是指简化通关手续,在基础设施、政策制度和贸易环境等方面不断进行改善和提高,以此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
贸易便利化最直接的目的是降低贸易过程中的物流和时间等成本。同时贸易便利化还需要基于国际公认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标准,实现海关环境的改善和贸易条件的优化。
(二)自由贸易区理论
1931 年赫克歇尔提出,两国之间的贸易存在向更大区域融合的过程,这也是自由贸易区理论最早的来源。自由贸易区不仅仅是地理的范畴,同时也是经济概念。自由贸易区理论是对于关税同盟理论的延伸,关税同盟理论是指国家间双方或多方签署一系列减免关税的协定,来促进国家间的贸易往来,关税同盟国家使用共同的对外关税。自由贸易区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成员国之间存在的贸易壁垒,成员国对外具有关税税率的决定权,同时为避免双方间的贸易产生偏移和间接贸易偏移,自由贸易区在交易中实施货物原产地规则。自由贸易区的设立致力于以成员国之间贸易往来的便利化促进各国由贸易带来的经济增长,在成员国经济发展方面形成规模效应,实现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从而促进国内经济环境的稳定发展。
图 1.1 论文研究思路
第二章 澜湄国家贸易便利化进展及中国对澜湄其他国家出口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澜湄国家贸易便利化进展
一、贸易便利化综合水平
根据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Doing Business)有关数据得到表 2.1。
表 2.1 基于世界银行统计的澜湄国家贸易便利化得分
2019 年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得分均值为 71.6 分,澜湄区域内中国、泰国和老挝在贸易便利化方面得分较高,分别为 86.5 分、84.6 分和 78.1 分;越南和柬埔寨得分略低于平均水平,分别为 70.8 分和 67.3 分,缅甸在次区域中得分最低,为 47.4 分。可见澜湄国家在贸易便利化水平方面存在差异。
根据 OECD 在 2015 年编制的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得到 2019 年澜湄国家贸易便利化综合水平。由表 2.2 可以看到,OECD 的贸易便利化评价体系共涉及11 个指标,赋值范围均为 0-2 分,最低为 0 分,最高为 2 分。2019 年澜湄国家中贸易便利化得分最高的为中国,TFI 均值为 1.561 分;最低的为老挝,TFI 均值为 0.891 分。其中,中国、越南和泰国差距较小,柬埔寨、缅甸和老挝之间差距较小,但和澜湄次区域内其他三国差距较大。从贸易便利化的各个指标来看,澜湄国家在上诉程序、预裁定、费用、管理与公正性方面均值较高;在边境内部和外部合作两方面的均值较低,不足 1 分。
...............................
第二节 中国与澜湄其他国家贸易现状
一、澜湄国家间贸易总体概况
澜湄合作机制自 2014 年建立以来,次区域内各国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根据表 2.5,从出口上来看,近年来中国对澜湄其他国家的出口总额增速在 2015年和 2016 年遭遇下滑,2017 年开始恢复上涨趋势,增速稳定在 12%-15%,2015-2019 年间,中国对澜湄其他国家的出口贸易总额占中出口总额的比重一直保持在 5%-6%,并且保持上升趋势;从进口来看,中国对澜湄其他国家的进口总额除 2015 年有所下降外,一直保持正增长趋势,占中国进口总额的比重也在上升。同时由表 2.5 可以看出,中国在和次区域内其他五国的贸易中,出口总额的比重要大于进口总额,但是近年来,进口总额的和出口总额之间的差距慢慢缩小。
表 2.5 2014-2019 年中国与澜湄其他国家的贸易进出口数据
.........................
第三章 澜湄国家贸易便利化的测算 ......................... 27
第一节 贸易便利化测算体系的构建.................................. 27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 ............................. 27
二、指标体系的说明 ............................... 28
第四章 澜湄国家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向澜湄其他国家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 36
第一节 引力模型的构建............................... 36
一、模型设定 .................................. 36
二、变量说明和数据来源 ................................ 37
第五章 提高澜湄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政策建议 ............. 47
第一节 澜湄国家贸易便利化面临的问题及思考....................... 47
一、提高澜湄国家现有贸易便利化面临的问题 ............................... 47
二、提高澜湄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思考 ................................... 49
第四章 澜湄国家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向澜湄其他国家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引力模型的构建
一、模型设定
贸易引力模型思想源于万有引力定律,Tinbergen J 将引力模型引入国际贸易问题研究,分析了经济总量和地理距离对出口贸易的影响。Linnemann 将人口和贸易政策加入引力模型中,得出人口增加能促进贸易量增长的结论,此后学者根据研究目的陆续加入相关变量完善引力模型。
二、变量说明和数据来源
1. EXPij 表示 i 国对 j 国的出口额。该数据由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统计数据所得(UN.UN Comtrade)。
2. GDPj 表示 j 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了该国对外贸易潜在性,国内生产总值越高,国民购买力和需求就更大。一般来说进口国的 GDP水平对中国出口额的影响为正向。因此预期GDPj 符号为正。该数据由世界银行数据库所得(The Word Bank Data)。
3. Dij 表示 i 国与 j 国的地理距离,一般指两国首都距离,贸易双方的距离越远,贸易运输成本就越高,因此会降低双方的贸易额。因此对 Dij 预期符号为负。该数据法国前景研究与国际中心数据库所得(CEPII)。
......................
第五章 提高澜湄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澜湄国家贸易便利化面临的问题及思考
一、提高澜湄国家现有贸易便利化面临的问题
(一)多数澜湄国家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经济发展差距,澜湄国家间贸易基础设施建设差距较大,部分国家基础设施落后。目前泰国依靠本国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经济水平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国内基础设施如铁路和公路网的发展尚不完善。随着经济的发展,泰国国内电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据统计,泰国经济维持 4-5%的增长率,电力需求将增加 1.4%。泰国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尚有很大空间。近年来,越南在国内经济发展的推动下,货物和旅客运输量均有增加,但越南高速公路里程较短,融资困难,港口配套设备较差,装卸率低;越南电力资源短缺,电力供应紧张。柬埔寨政府通过各种措施积极加强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并将电力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但柬埔寨能源较匮乏,因此国内发展电力的成本较高,目前仍需解决国内电价的问题。老挝国内基础设施的建设仍然处于落后水平,近年来港口基础设施条件有所改善,但公路和航空基础设施发展落后,高速公路的发展和铁路设施无法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严重阻碍老挝经济发展;老挝电力资源短缺,部分地区电力仍需进口。缅甸作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缓慢,交通运输费用高昂,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缅甸基础设施排名 135 位,水平落后,2016 年以来,世界经济论坛并没有将缅甸纳入统计。缅甸目前国内电力短缺,仍有 63%的人口没有电力供应。以上澜湄国家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使得澜湄国家间的贸易往来多有不便,增加了贸易成本。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