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经济全球化加剧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各个国家的经济活动不再受到国界的局限,而是借助经济往来、资本流动、技术转移、信息共通等方式参与全球经济活动,在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推动下,世界各国已经成为一体。主要体现如下:
(1)贸易自由化
经济全球化带来更加频繁的国家贸易活动,贸易自由化程度也随之得到巨大提升。在世界各国变得密不可分的同时,世界经济组织也开始制定相关法规和样本以促进贸易自由化和过程合规化。
(2)生产全球化
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生产的产物,A 国的公司在 B 国进行生产活动,这种生产全球化的模式一度被推上新的高点。
(3)金融活动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金融业的全球化。金融活动在全球定立的规则下运作,开放、自由、活力、包容的金融市场让更多投资者轻松走出国门。
1.1.2 南美国家是中国汽车重要的海外市场
汽车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中国乃至世界市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加入 WTO 以来,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从 2002 年汽车年均出口不足 3 万辆到 2017 年出口 108 万辆,这是一场质的飞跃。过去十年,中国汽车把握住了全球分工和汽车制造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在当今全球汽车工业体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员。尽管我们已经成为第一汽车生产大国,但是中国汽车出口依然面临着市场规模不大、过度集中于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局面。截至目前,中国汽车已经遍布全球近 200 个国家,这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南美地区,中国对南美国家汽车出口的增长速度一度超过了非洲、东亚等地区。这种情况也与中国——智利自贸区、中国——秘鲁自贸区等相关协定有着密切关系。南美国家工业水平发达,遍布石油化工、电气电力、采矿冶金等行业,是中国汽车对大西洋地区不可低估的海外市场。
.........................
1.2 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选题依据
为了加深对中国汽车海外市场的了解和分析,笔者对智利、巴西、阿根廷、秘鲁、玻利维亚、哥伦比亚、乌拉圭等十二个南美国家进行详细分析,具体原因如下:
(1) 中国汽车早在上个世纪就开启了南美市场的探索。随着近年来对南美市场的进一步挖掘,过去十年中国汽车出口排名前十的国家有:伊朗、智利、墨西哥、孟加拉国、印度、哥伦比亚、乌拉圭、菲律宾、玻利维亚、秘鲁等。这些国家中南美国家占据四席,接近十大出口国家的一半。由此可见,南美在中国汽车的海外市场中极具发展潜力和开拓前景。
(2) 南美大陆占全球大陆总面积的 12%,广阔的土地对地面交通有着极高的需求,这也推动了汽车在南美的普及。同时,南美有近 4 亿的人口,在世界各大洲中排名第五,其中以巴西为首的人口大国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这对于中国在海外建立汽车工厂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南美还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海岸线长达 28700 公里,这也推动了南美的海洋运输航线布局的完善和拓展。随着不同国家之间长期的贸易往来,不同的文化在南美国家之间交织与融合,这有利于我们找到不同文化与区位等外在因素所带来的各个国家特有的影响因素。除此之外,我国在巴西等南美国家都有着汽车及相关产业的布局。这些客观条件对选取南美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并且对中国汽车出口南美国家相关策略的提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 南美有大大小小 12 个国家,但是历年来与中国有汽车贸易往来的南美国家参差不齐,不同的国家无论在经济水平还是区位条件上的优势都不尽相同,在人力资源和市场空间上也有很大的区别。中国要从深度和广度上开拓南美市场,需要从南美国家着手,找到有针对性的、具体的发展措施,这对今后中国汽车更加顺利的开拓南美市场至关重要。
因此,我选取“中国对南美国家汽车出口影响因素分析”作为硕士论文的选题。
..........................
2 中国汽车出口南美国家的现状与特点
2.1 中国汽车出口南美国家的现状
2.1.1 中国汽车出口南美国家的概况
中国汽车进入南美市场以来,历经多个阶段,出口的增速也随着市场深入程度的不同而有着各自的表现。2006 年—2008 年间,中国汽车出口南美国家的增速较快。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 年中国对南美汽车的出口额有着明显的下滑,到 2010 年呈快速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在 2010 年—2014 年期间,中国汽车对南美国家出口增速减缓,主要是因为当时处于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复苏时期。从 2015 年开始,中国汽车对南美国家的出口又有了显著的提升,而且在出口规模和出口质量上已经有了大幅的增长。
2.1.2 中国汽车出口南美国家的优势
长期以来,南美国家一直与中国保持着较大的贸易联系。尤其是近十年来,随着中国高层的接连出访,中国与南美国家在经济、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入开展。这对中国汽车在南美市场的开拓是一大利好消息。
.........................
2.2 中国汽车出口南美国家的特点
(1)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南美大幅增加
近十年来,我国一大批自主品牌汽车如雨后春笋般迅速进入南美市场,奇瑞、长安、吉利等已经走入南美国家的寻常百姓家,在技术上,中国汽车也逐步进入了自主创新和联合开发的新时期。如今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经历国际市场的洗礼,已经脱胎换骨,在出口南美的过程中也从价格战略逐渐转向质量提升。首先,无论在产品设计还是产品研发方面,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上都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中国汽车在南美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并逐渐得到当地消费者的认可。其次,中国汽车进入南美国家时间远不及发达国家,这对自主品牌的品质提升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2) 中国汽车出口南美国家的方式多元化
中国汽车在南美市场的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种,以合资独装的出口方式正在逐步替代传统意义上的整车出口和散件形式的 CKD 组装。这给了车企更多的话语权,并且其合理性已经在奇瑞、华晨等汽车品牌的出口过程中得到了验证。如果按照我国汽车出口南美的类型来看,超过八成的商务车愿意采用传统的贸易途径。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在南美国家兴建海外工厂,汽车的出口方式也随之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
.........................
3.1 南美国家经济基础下的潜在影响因素..............................22
3.2 南美国家汽车产业规模下的潜在影响因素..............................26
4 基于中国对南美国家汽车出口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36
4.1 基于引力模型:中国对南美国家汽车出口影响因素分析.......................36
4.1.1 变量选取与定义..................................36
4.1.2 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37
5 政策建议...............................................47
5.1 对第一类国家的政策建议................................47
5.1.1 入乡随俗,安家设厂...........................................47
5.1.2 运输方式多样化.................................48
4 基于中国对南美国家汽车出口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 基于引力模型:中国对南美国家汽车出口影响因素分析
4.1.1 变量选取与定义
笔者拟选取 2006—2017 年间的南美 12 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中国汽车出口贸易引力模型。选取这个时间段主要有如下原因:一是 2007 年之后中国逐步提出建设中国-智利、中国-秘鲁自贸区,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二是 2007 年年底发生的金融危机对汽车出口有了一定的影响;三是 2010—2017 年的时段为金融危机后的复苏时段,全球汽车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被解释变量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基数大,第二产业占 GDP 比重大,而一直以来汽车产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随着近年来中国汽车生产量的逐年提升,出口量也大幅增加,但是出口地区主要集中在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选取被解释变量,凸显中国对南美国家汽车的出口特点,本文拟采用净出口率(净出口增量/GDP 增量)来体现中国汽车出口南美国家的走势,记为(Y)。
(2)解释变量
经济基础: GDPi 出口对象国家 GDP(美元)、INCi 进口国职工平均工资(美元)、EXi 双边汇率、FDIi 对外直接投资(美元);
产业规模: INDi 第二产业占 GDP 比重(%)、AUTOi 汽车行业从业者比重(%)、ELECTRIi 工业用电量(千瓦时)、OUTPUTi 出口对象国家汽车产量(辆)、URBANi城市化水平(%);
市场规模: REGi 新增汽车登记数量(辆)、TRANSi 年度旅客运输数量(千人)、TURNi 货物周转量(千吨)、PETRi 石油消费量(m3);劳动力及基础设施建设: POPUi 人口总量(人)、CILi 文盲率(%)、ROADi 国内公路总里程(千米)、WATi 城市自来水供应能力(m3/y)、GREi 人均绿化面积(m2);
.........................
5 政策建议
5.1 对第一类国家的政策建议
第一类国家包括巴西、阿根廷和智利。
这类国家是南美地区最为发达的经济体,有着最为全面的产业布局和最为密集的人力资源,这无形之中带动了当地的经济活力和对海外汽车的需求,对中国汽车出口来说是一大利好消息。但是面对这类国家的时候也存在着同行竞争激烈、受汇率波动影响较为明显等缺点,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要求也相对更加苛刻,这就对中国汽车的出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第一类国家,主要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5.1.1 入乡随俗,安家设厂
虽然智利对汽车有着强大的消费需求,但是国内没有汽车产业的布局,这也成为中国汽车进入的一大切入点。智利的邻国阿根廷和巴西有着较强的汽车产业基础,也有着丰富的劳动人口和廉价的劳动力,更重要的是与其他南美国家之间一直以来实行着零关税的自由贸易,为此,中国汽车可以考虑更多的在阿根廷、巴西等国家设厂,这种销售迁移的策略能够更好地发挥中国汽车在智利乃至整个南美市场的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因此中国汽车要想深入这三个国家的市场,进一步开拓在当地设厂的规模是关键一步。尤其在针对巴西这类有着廉价劳动力优势的国家,要从国家层面对汽车进行品牌推广,同时加大车企在巴西、阿根廷建厂和本地生产方式的转化。让资本、人才与技术的交流逐步替代汽车单一产品的出口贸易。
当前中国汽车在南美市场的拓展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海外建厂、海外并购和当地组装。
(1) 出口地组装。中国汽车出口最主要的方式是海外组装,主要以国内生产完成的散件进行出口,并在当地组装销售。这种方式能够很好的降低关税带来的限制,节约运输等成本,因此对于出口远距离国家的汽车车企来讲,在当地布局组装工厂生产线是一重大出口方式。
(2)海外建厂。海外建厂是中国汽车打开国际市场的又一手段,面对对方可能出现的高关税风险,海外建厂能够迅速的降低成本、规避关税风险,也能够利用当地的政策红利、市场宏观环境和资源进一步拓展海外业务。
中国汽车进一步走进南美市场的关键是突破和完善巴西、阿根廷、智利三大市场,要积极引入这三个国家的本土工厂,并且制定与规划汽车工业园的建设,以巴西为基地,保障和加大中国汽车在南美的供应,完善相应的整车及零部件配套生产的产业园。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