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能源危机不断加剧的大环境下,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的化石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逐渐枯竭,其作为主要生产和生活能源的地位也在不断下降,传统的、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逐渐无法满足和适应全球生态治理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且已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因此,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成为各国能源产业的发展重点。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太阳能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人类社会未来的终极能源。在太阳能资源的各种利用方式之中,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不污染环境、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新能源项目,光伏产业的发展符合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和绿色能源电力发展战略,光伏产业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能源电力领域的重要环节。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助于增加能源供给的多样性,改善我国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实施以来,光伏产业的技术革新突飞猛进,新能源上网电价逐渐趋于平价,与传统的火电相比,如果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来计算和衡量,光伏产业的发展将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国家将未来各地区非化石能源装机、清洁能源消费量、分布式光伏发电利用纳入国务院硬性考核指标当中。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能源产业,大力推进光伏发电应用对于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改善生态环境、转变城乡能源利用形式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
1.2研究思路及方法
光伏产业是一个庞大的新能源开发利用系统,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起步较晚,核心技术储备不足,产业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新能源光伏产业的发展仍然面临重重挑战。因此,本文系统应用管理原理、企业战略管理、综合评价等理论方法,紧密围绕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国际视野下我国的光伏产业战略、典型光伏企业发展战略分析和我国光伏产业可行发展模式等四个方面的研究,以促进我国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结合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市场的新动态,结合目前光伏产业方面的相关研究,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系统全面的分析了国内光伏产业的现状及发展瓶颈。
其次,选取典型国家和地区的光伏产业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典型国家和地区的光伏产业发展特点,并进行国际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战略分析;
再次,选取无锡尚德为研究对象,应用层次分析法和 SWOT 战略分析方法,对破产前无锡尚德进行定性战略分析和定量战略分析,评价无锡尚德的战略抉择。
最后,基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国际视野下我国的光伏产业战略、典型光伏企业发展战略分析三个方面的分析结果,研究我国光伏产业的可行发展模式。
.........................
第 2 章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与瓶颈
2.1 我国光伏产业的现状分析
2.1.1 中国光伏产业市场现状
中国光伏发电产业于 20 世纪 70 年代起步,在美国遭受次货危机和金融危机的侵袭,全球极力寻找新的替代能源的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并迅速成为受风投青睐、各行业蜂拥相聚的太阳谷。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支柱力量,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国内迅速发展起来,而中国也已经在国际新能源市场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目前国内光伏产业链存在严重的失衡现象,产业链中游企业数量众多,高端产品匮乏,低端的光伏产品产量庞大而造成严重的产能过剩 11。作为全球光伏产品的主要生产国和输出国,中国的光伏产品 90%以上用于出口,国内市场依然低迷。虽然国内光伏产品制造业蓬勃发展,但很难被国内市场消化,大量的光伏产品主要出口到美国、日本和欧洲的发达国家,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很强。近年来大量企业涌入光伏市场,激烈的无序竞争和松散的市场准入标准造成光伏产业市场混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从光伏产品供应链角度来看,多晶硅与硅芯片领先企业产量在市场的占有率不足 50%。我国的光伏产业虽然已经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但发展模式仍然与人口地域大国的国情极不相适应,光伏产业市场化进程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不小差距。
从整体的光伏产业市场运营情况来看,我国的光伏产业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的产能过剩和光伏产业链失衡等问题依然严峻。但是从光伏发电装机总量上看,我国的光伏发电规模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截至 2015年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光伏发电装机总量达到4318 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 3712 万千瓦,分布式 606 万千瓦,年发电量 392亿千瓦时。2015 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 1513 万千瓦,占全球新增装机的四分之一以上,占我国光伏电池组件年产量的三分之一。大批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为我国光伏产品制造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市场支撑。考虑到“十三五”期间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提高,光伏成本可能进一步降低,国内按市场规模可以再扩大,预期2020 年光伏发电总装机量可能达到 1-1.5 亿千瓦时。我国光伏发电年新增装机容量和光伏累计装机容量情况如下图 2.1 所示。
.......................
2.2 我国光伏产品制造业分析
2.2.1 光伏产品产能过剩
近年来,由于能源危机的加剧,世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浪潮持续高涨。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代表的国际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迎来黄金时期,国内企业看到了光伏产业所带来的高的资本回报率,纷纷趁机扩大企业光伏产品的生产规模。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储蓄国,国内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有足够的能力支持企业的发展和扩张,使得国内光伏企业的数量大幅增加,而市场的消纳能力有限,导致光伏产品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造成严重的产能过剩。2011 年到 2015 年以来,我国太阳能电池片的产量持续增长,在全球市场的占比不断增加,产能过剩情况仍在加剧,具体数据如图 2.2 所示。
我国光伏产业自诞生之日起就过于依赖于政府补贴,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当地经济,在政策上给予了光伏企业很大的支持,各地新建了众多的产业园区,光伏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同时,我国的光伏企业自身具有盲目性,众多以盈利为目的的光伏企业看到光伏产业带来的巨大利益时盲目的扩大规模,而不分析企业自身现状以及行业形势,造成了严重的产销失衡。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经济危机后的恢复阶段,各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对光伏产品的需求量较小。而目前全球投身光伏产业的企业数量庞大,源源不断地光伏产品供给无法得到消纳,产能过剩情况有增无减。
........................
第 3 章 国际背景下的我国光伏产业战略分析...............14
3.1 全球光伏产业发展概况...................14
3.1.1 欧洲光伏产业发展现状..........................15
3.1.2 亚太地区光伏产业发展现状...............16
第 4 章 光伏企业战略案例分析 ...................22
4.1 案例分析方法分析...................22
4.1.1AHP 方法与 SWOT 战略分析 .......................22
4.1.2 案例分析步骤 ......................22
第 5 章 光伏产业适应性发展模式研究...................29
5.1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方向浅析................29
5.1.1 拓宽并加长光伏产业链..................29
5.1.2 扩大光伏产业市场 .......................30
第 5 章 光伏产业适应性发展模式研究
5.1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方向浅析
5.1.1 拓宽并加长光伏产业链
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和应用系统五个环节,如图5.1 所示 16。上游为硅料、硅片环节;中游为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为应用系统环节。由于将硅片加工为电池片是实现光电转换的核心步骤,所以这一环节是资本和技术双密集型行业,要求企业及时跟进最新的电池制造技术以提升电池效率。而我国的光伏产业链呈现“两头在外,中间重”的趋势 27。我国的光伏电池产业起步较早,是传统优势行业,且光伏组件的生产相较电池片制备技术含量更低,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我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因此光伏组件环节也是我国最具竞争力的环节。也正因如此,我国光伏产业产品结构严重不合理,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产能却严重不足。由于金融机构对光伏长期贷款控制较严格,在晶体硅电池利润很薄的情况下,也限制了企业对高效电池产业化的投资。
针对我国光伏市场的现状,要想促进我国光伏产业的全面发展,就必须改变现有的光伏产业结构。为此,国内的光伏企业正在积极地拓宽加长光伏产业链,并已经开始向上下游延伸,向客户提供整套的分布式光伏系统集成方案。一方面,国内建设光伏电站的制造企业众多,通过电站建设可以拉动自身光伏组件产品的销售;另一方面,企业寄希望于促进业务多元化,通过电站投资与运营带来更高的投资收益率。
.........................
结语
我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相对欧美国家起步较晚,目前有很多问题严重地束缚着光伏产业的发展,亟待解决。如何正确应对欧美“双反”调查、化解光伏发电产业产能过剩的窘境、开拓国内光伏产业的市场、探索成熟有效的商业化发展模式等,成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道路上不可回避的障碍。要扫清发展障碍,就要用好市场调控和政府干预“两只手”,一方面改变光伏企业的发展模式,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做好融资准备,开拓国内市场,形成产销通畅的资金-产品流通线,锻炼企业自身的生存本领,增强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以补贴分配,电价定标为主的电力企业、行业服务机制,为光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光伏产业的发展是国际性的,我们应当以国际视野概览整个光伏行业的现状,探索符合全人类利益的产业发展模式。在积极开拓国内市场,解决国内光伏企业发展困境的同时,我们还要加强与发达国家光伏企业的合作与交流,践行理念互通,意识互信,资本互助,产销互纳,技术互补,模式互用,信息互享的“七互”原则,并带动发展中国家的光伏企业共同发展,形成全球共建光伏能源体系,维护地球持续稳定发展的共识。通过对光伏行业 SWOT 宏观战略分析和无锡尚德 AHP-SWOT 战略分析,探讨了适于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道路。企业商业运营模式的不断创新将极大地促进光伏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光伏企业的市场融入和市场适应性,将为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道路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破解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