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21 世纪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家对于环境保护等概念的重视程度并没有随着经济发展而淡化,反而越来越意识到其重要性,节能跟环保开始成为汽车技术发展的主题之一,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大量以消耗煤炭等化石作为燃料的内燃机正在逐渐被采用新能源的动力系统所取代,于此同时,世界汽车工业也正在把重心从原有的传统燃油汽车向以清洁能源为主要动力的新能源汽车转移。1997 年,联合国召开了有关环境保护大会,这一次的会议上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其主旨在要限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达到阻止全球变暖的效果。这是人类第一次从制度上限制了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从而到达净化空气节约能源的目的。之后,又有 195 个国家在《巴黎协定》上签字,该协定的主要目的是在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个国家在关注自身的经济的同时,还要对气候变化作出相应的安排。目前,以法国、挪威、西班牙、英国、荷兰为主的几个欧洲国家都已经提出了禁止销售燃油动力汽车的相关法案。
而在"十五"的电动汽车专项课题开启的时候,中国政府就开始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推广,在近二十年间,我国在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利用这一领域已经开始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2012 年,国务院引发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这一政策,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视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势必要从政策上就明确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实现我国汽车产业长远以及可持续性的发展。同一年,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新能源汽车发展道路,财政部、工业部、科技部和信息化部联合制定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这一暂行办法的制定在根本上明确了企业在今后在新能源领域方面所从事的技术创新的活动过程中,中央财政部门会从节能减排等专项资金中抽出部分的资金给予企业以用于新能源汽车专项研发的技术创新活动。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研究内容
本文依据理论基础——行业发展现状——实证分析——研究结论——对策建议这一系列的逻辑框架,通过六个部分内容来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府补助、技术创新能力以及企业绩效进行研究。其中前三个章节主要是对本文所涉及到的理论、现状进行分析,第四章节和第五章节则是通过实证分析来探讨新能源汽车行业政府补助、技术创新能力以及企业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之间的关系,第六章节则是根据第五章节所得出的研究结论形成相关的政策建议。
第一章:绪论。该部分先建立在世界各国以及我国都提倡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的背景的前提下,探讨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其次,阐述了本文主要利用了哪些研究方法、主要的创新点以及相关的技术实现路径等等。
第二章:相关文献综述。这一章节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针对对国内外目前已发表的有关政府补助、技术创新能力以及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进而为下文研究所涉及到的变量选取以及模型的设计提供指导性意见。
第三章: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发展现状研究。本章节主要从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现状、政府补助现状以及相关企业的发展现状这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达到进一步深化了本文的研究意义。
第四章:研究设计。先对理论基础分析进行解读,并根据前人对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关系的研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然后根据现有的研究数据对相关的变量进行定义以及筛选,同时构建相关模型为下文进行实证分析做准备。
第五章:实证结果分析。这一部分先从全样本角度、企业各年度的政府补助情况、企业各年度的技术创新能力情况以及企业各年度的经营情况等多个角度对相关的经济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紧接着,再利用 person 分析法对文章中涉及到的所有变量进行两两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最后,以前文所提到的研究假设与模型为基础,对模型中的相关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从而验证假设是否成立以及分析验证结果的情况。
第六章:研究结论及展望。这一部分的内容是对第五章节的实证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并且得到相应的研究结论,于此同时,从政府的角度和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提出合理的建议,最后根据此次研究中的不足,进而给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方向。
..........................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2.1 政府补助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研究
作为调控宏观经济政策的一种手段,政府补助具有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调节社会的供需平衡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正常情况下来说,政府补助的投入有利于企业拥有更多的自由现金流从而能更好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同时还有充沛的资金来进行自主研发创新活动,以达到企业的竞争目的。然后也有不少学者经过研究后发现企业接受政府补助之后,其绩效并没有一个显著的提升,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企业绩效反而有所下降。接受政府补助的企业处在不同的生命生长周期、国情的不同以及企业对于政府补助资金不合理等情况都会导致政府补助的效果大打折扣,从而与政府补助的初衷相违背造成了资金的浪费。
2.1.1国外研究现状
对于国外的学者来说,他们对于政府补助的研究最一开始并没有集中在政府补助的经济效果方面,大多数学者们反而把研究重点放在了政府补助是否会对国家就业率以及国民生产总值这一方面。
Lee 学者(1996)[1]以韩国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对政府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企业的经营绩效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其研究结果发现韩国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与当地企业的资本增长率呈显著的相关关系且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有效地促进当地企业的资源配置。 Tzelepis 和 Skuras (2006)[2]两位学者经过研究后发现政府补贴能够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当政府补助的力度增加的同时,企业净市场增加率也会随之增加,政府补助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从而提高其企业绩效。Hussinger(2008)[3]以德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相关的经济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了参数和半参数的模型,对销售收入与政府专项研发补助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这位学者经过研究之后发现政府研发财政补助对于德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的确会有促进作用。Sourafel 学者还有 Ericl 学者(2006)[4]对爱尔兰政府补助与企业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他们发现政府补助除了能有助于企业弥补亏损,还能推动企业进行自主创新从而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进而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
.....................
2.2 政府补助与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
众多国内外的学者们都对政府补助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过研究,但至今仍未得出统一的研究结论。理论上来说,政府补助对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可能会产生截然相反的两种效果: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即两者之间如果呈现出替代效应,则企业增加政府补助的同时,其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资金会降低;两者之间如若呈现出互补效应,则企业对于技术创新能力方面的资金支出会随着政府补助的增加也增加。
2.2.1国外研究综述
最早对企业政府补助与技术创新能力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是来自美国的学者 Hamberg D(1966)[15],他在选取了 405 个企业样本数据为研究对象,经过实证分析之后发现对于美国国防产业的企业来说,当政府补助的力度增强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也会随之增加。Callejon 还有 Garciag 学者们 (2006)[16]以西班牙上市公司为样本企业,研究西班牙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具有的影响,其研究结论是西班牙政府补助的行为于对企业研发具有诱导效应,政府补助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Hussinger(2008)以 1992 年至 2000 年这一时期德国制造业中的高科技企业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发现当政府补助的数额越大时,企业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投入也会越大。Carbonil(2016)[17]对欧洲七个国家的制造业公司政府补助对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政府补助对这七个国家的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都有促进增加的效果。
图3.1
第三章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发展现状研究...........................13
3.1 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创新现状..........................13
3.2 新能源汽车行业政府补助现状...................................14
第四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21
4.1.概念界定.........................21
4.1.1 政府补助相关概念界定..........................21
4.1.2 技术创新能力相关概念界定...................21
第五章 实证分析.........................31
5.1 样本选取以及数据来源.......................31
5.1.1 样本的选取与筛选标准................31
5.1.2 数据处理.......................31
第五章 实证分析
5.1 样本选取以及数据来源
5.1.1样本的选取与筛选标准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新能源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政府补助、技术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因此样本数据来源于新能源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中。首先,利用同花顺涨乐财富通等炒股软件,找到其中的概念板块,按照新能源产业的概念进行分类,选取该概念板块中所有企业的股票代码作为初始样本公司进行研究,另外,由于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财政补助始于 2009 年,故本文选取 2009 年到 2018 年这十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除此之外,考虑到一些 ST、*ST 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存在异常情况,故在研究分析时将其从样本中去除,避免对研究结果产生干扰。
5.1.2数据处理
考虑到各变量之间单位不一致,不仅有绝对值也有相对值,且为了使分析结果具有可比性,本文对所有连续变量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并使用标准化处理之后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不同性质的变量之间的可比性的问题,本文采用以下公式进行标准化处理:
标准化的 X=(X-E)/S
其中,E 为变量 X 的平均值,S 为变量的标准差。
图3.2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自 2009 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政府补助等财政补贴政策的支持下快速发展,从 2009 年到 2018 年十年间,本文所选取了主营业务涉及到新能源汽车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共计 194 家,其中所涉及到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内容主要是针对政府补助、技术创新能力以及企业绩效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文章围绕着政府补助对企业绩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政府补助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以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政府补助和企业绩效之间扮演了什么样的作用这三个问题,建立理论假设并根据假设建立理论模型。通过数据对样本企业进行实证研究之后,本文得出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首先,政府补助虽然短期内来说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绩效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于企业长期绩效反而起到了抑制作用。与预想中并不一样,在使用 Tobin Q 值作为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之后,实证分析发现政府补助并不能促进企业绩效的增加,反而对其有反向的抑制作用。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政府所掌握的信息并不是全部,企业与政府之间有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存在,某些时候,企业可能会采取不当的措施或者是释放虚假的信号来向政府谋求本不应该属于它的财政补助资金,从而违背了政府补助的初衷以及其原本应该有的激励效应被严重削弱。企业通过欺骗就能较为容易地获得一大笔营业外收入,短期来说,可能会直接造成企业利润的增加,但同时也会让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产生惰性,不再把注意力集中在靠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去改善其经营环境和追求更好的经济效益这一目标上。除此之外,也有研究证实如果政府对于企业投入过多的财政补助金额的话,可能会导致企业产生过度消费等行为,从而产生企业在资产购入等方面成本过高的影响。
这一结论同时也印证了王克敏(2015)[40]的研究,这位学者经过实证分析之后也发现当公司在进行 IPO 融资之前,如果更容易获得更多的政府补助,这些企业将会进行过度的投资,从而使得企业的整体生产经营效率降低,企业上市后的公司业绩较差。同时,企业获得财政补贴会在一定程度上粉饰了财务报表,造成企业利润良好的假象出现。但是这种现象也会使得公司经营管理者过于依赖财政补助资金的作用,从而导致寻租行为的出现。任曙明学者和吕镯学者(2014)[41]赵璨学者和王竹泉学者(2015)[42]等人也得出类似的结论,即某些企业会采取一定的迎合行为去为了更方便的获取更多的政府补助金额,这种行为的发生将不利于政府财政资金的公平分配,从而使得政府补助失去了原本应有的目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