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 论
1.1研究背景
工作场所暴力(workplace violence, WPV)是一个威胁职业健康的全球性问题。与其他服务行业相比,医疗保健人员更易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攻击。来自美国劳工统计局和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发生在医院的非致命性暴力攻击明显高于私营行业[1]。还有研究显示,美国医疗保健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风险是其他服务类工作者的 17 倍[2]。护士作为医院的重要力量,是整个医院中与患者相处时间最长的人群,这使他们比医院的其他人员更易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攻击,研究表明,英国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是全国暴力平均发生率的 4 倍[3]。医疗领域的工作场所暴力不但影响着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使其工作积极性和医疗护理质量下降,还会导致健康保健系统的经济损失[4]。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医疗工作场所暴力就已经受到国际公共健康领域的广泛关注[5],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我国学者从 21 世纪初开始关注医疗工作场所暴力问题,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居高不下主要源于大、小环境两方面原因。大环境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和医疗的需求不断增加,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使人们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小环境下,一方面患者及其家属将医护人员神圣化,忽视了医疗活动本身的风险性、不可预测性以及个体差异性,认为只要花钱治疗病情就一定有好转,甚至认为一定能够治愈;另一方面医院内部也存在不和谐的现象,极少数医务人员在医德医风上存在问题,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高尚形象。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疾病谱改变、医疗费用上涨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逐渐成为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突破口,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社区护理是我国社区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社区工作的特殊性,社区护士常常需要只身进入社区、家庭实施访问护理,常常要在陌生环境下自主地、迅速地做出护理决策。李颖清等[6]调查显示,44%的社区护士认为开展社区护理难度大,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的认识不足,管理尚不规范,例如许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由原本的区医院转型而来,服务对象来源繁杂,给社区护士工作环境带来安全隐患。社区护士工作环境安全问题直接影响着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值得社会关注。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社区护士
心理暴力指的是造成心理伤害或存在非身体接触性伤害的意图或行为,从而影响身体、精神、道义以及社会发展,包括辱骂、污辱、威胁、言语的骚扰以及威胁性肢体语言等[13]。身体暴力是指利用身体力量对抗组织或他人,从而导致躯体、性或心理上的损害,包括打、踢、拍、扎、推、咬、捏等行为,躯体攻击的后果可能未导致伤害,也可能导致躯体损伤、功能障碍或永久性残疾甚至死亡,身体暴力还包括性骚扰和强奸(含未遂)。
1.3 国内外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研究现状
1.3.1 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及常见类型
1.3.1.1 综合医院
综合医院特别是三级甲等医院人流量较大,护士面对的人群较为复杂,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较高。Shoghi 等[14]对伊朗的 1317 名护士调查显示,6 个月内护士心理暴力发生率为 87.4%,身体暴力发生率为 27.6%。Ben Natan 等[15]调查显示 72%的以色列护士在 12 个月内经历过工作场所暴力事件,语言攻击(67.7%)是发生率最高的暴力形式,其次是身体暴力(13.2%)。Lin 等[16]对台湾南部护士的调查显示,62%的护士报告经历过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其中 53.9%为心理暴力,12.7%为身体暴力。Kowk 等[17]对香港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 76%的护士表示 1 年中曾经历不同类型的工作场所暴力,包括语言攻击、欺负、身体攻击或性骚扰,其中 73%的暴力形式为语言攻击。赵鑫等[18]对苏州市 3 所综合医院护士的调查结果显示 63%的护士报告在过去 1 年中曾遭受不同形式的工作场所暴力,语言攻击为主要的暴力形式,并且 72.1%的护士曾多次遭受语言攻击,其次是身体攻击,性骚扰发生最少。
第 2 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1)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注册护士;
(2)连续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满 1 年;
(3)遵循知情同意的原则,愿意参加本次调查者。
2.1.2 排除标准
(1)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未满 1 年;
(2)因各种原因脱岗时间超过 3 个月;
(3)调查期间因各种原因不在岗,如产假、事假、病假、出差、外出培训学习、轮休等;
(4)实习护生或进修人员。
第 3 章 结 果 .........12
3.1 长春市社区护士一般资料.........12
3.2 社区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 13
3.3 社区护士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工作场所暴力经历.........14
3.4 社区护士对工作场所暴力及其应对措施.........18
3.5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对工作场所暴力......... 19
3.6 社区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影响因素......... 20
第 4 章 讨 论 .........25
4.1 长春市社区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状......... 25
4.2 社区护士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工作场所暴力经历.........25
4.3 社区护士对工作场所暴力及其应对的认知.........28
4.4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对工作场所暴力......... 29
4.5 工作场所暴力的影响因素.........30
4.6 建议 .........31
4.7 本研究的局限性.........32
第 5 章 结 论 .........33
结论
社区护士应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织的工作场所暴力相关培训,学习工作场所暴力相关知识,掌握预防或减少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各种技巧,例如可以通过与服务对象进行有效沟通,对服务对象进行人文关怀,强化自身专业素养等方式预防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本研究显示,工作场所暴力主要施暴者常常是服务对象家属,一般为中年男性,且多数施暴的原因是施暴者个性偏激易怒,酗酒和其不合理的要求遭到拒绝,对于此类无法避免的暴力事件要善于识别并加以控制。总之,社区护士应加强防范工作场所暴力的意识,并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的应对能力。本研究虽然仅就调查对象过去1年的经历进行回忆,但是回忆性偏倚仍然不可避免,由于时间的限制,本研究没有进行前瞻性研究,今后可进一步改进,尽量将偏倚降至最低水平,得到更加准确的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US Department of Labor, Occupational Safetyhttp://sblunwen.com/hslw/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 (OSHA).Guidelines for preventing workplace violence for health care and social serviceworkers (OSHA 3148-01R 2004). Washington (DC):Author,2004.
[2] Elliott P. Violence in health care: What nurse managers need to know[J]. NursingManagement,1997,28(12):38-41.
[3]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DHHS), Centers for Disease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Health (NIOSH). Violence: occupational hazards in hospitals (publication No.2002-101).Cincinnati (OH): Author, 2002.
[4] Hahn S, Müller M, Needham I,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atient and visitorviolence experienced by nurses in general hospitals in Switzerland: across-sectional survey[J].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0,19(23):3535-3546.
[5] 杨筱多.深圳市综合医院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技院,2008.
[6] 李颖清,罗芬芳.影响开展社区护理工作的难度因素的调查分析[J].当代护士(综合版), 2010(12):41-42.
[7] 赵秋利主编.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
[8] 赵菲,张治国,邓雪萍.合同制和临时护士人事管理现状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8, 10(15):46-49.
[9] 韩芳,吴奇飞.湖北省合同制与临时护士劳动权益现状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8, 23(13):47-49.
[10] Krug EG, Dahlberg LL, Mercy JA, et al. World report on violence and health.Geneva (Switzerla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