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当今,社会正阅历着史无前例的伟大革新,信息以绝后的威力影响着社会的开展,网络、影视等现代媒体一直宣传着吃苦、暴力以及其余另类内容,这严重地推翻着人们的价值观。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开展和我国革新凋谢的深刻,人们面临着史无前例的社会压力,这些极易击溃人们的心理防线,使人们发生心理危机。正像结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专家预言的那样:“从如今到 21 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害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连续而深刻的痛苦”。
心理疾病被认为是 21 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首要疾病之一。处于成长中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格。巨大的社会变革,激烈的生存竞争,中西方价值观的碰撞,贫富差距的拉大,他们对生活和教育环境的不满,自身应对能力的局限,这些社会大环境因素与个人期望值的差距使他们心理受到严重的冲击,进而引发心理困惑和心理疾病。大学生越来越突出的心理问题,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大难题。2003 年,《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状况》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占学生总数的 16.5%;同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年会上一项大学生心理调查显示,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占16.37%,有某种心理问题的占 34.4%[1]。近些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党和政府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医学专业性强、实践性强、学业任务繁重,这些都使得在校医学生较其他专业学生面临着相对更大的精神压力,势必会影响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甚至会影响到他们将来的工作能力。马迎教、朱祥路等人的研究表明,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2-3];张红兰、郑文清等人的研究表明,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处于中等偏低水平[4]。
这些都说明了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护理专业大学生作为医学生中的一部分,其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如何,怎样才能缓解其压力,提高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实现其综合能力的提高,这些都是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目前,对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大部分是对造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从某一方面进行的分析,年级差异虽然已经引起一些研究者的重视,也进行了部分有意义的探讨,但国内针对高年级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的研究尚未见到。本课题分别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大学、北华大学、延边大学四所高校护理专业的部分教师和高年级护理专业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量表(UPI)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收集数据资料。旨在了解高年级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以及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分析高年级护理专业大学生的身心特征及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相应的对策,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选择的有效信息,从而提高高年级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促进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动力系统发展和完善,使其综合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得以全面提高,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总目标早日实现。
文 献 综 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他们不仅具有精湛的护理专业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今天的护理专业在校大学生就是未来医院护理队伍的主力军,因此,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现就护理专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综述如下。
1 国外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国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早,尤其是美国、英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对心理健康教育者的培养、教育机构的建设、相关专业课的开设以及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并在这一领域迄今为止依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5]。他们对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有一定程度的研究,但对造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多是从单方面着手分析,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不十分完善。由于国内外护理专业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国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我国护理专业大学生并不完全适用,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汲取国外的经验,制定出适应我国国情的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 我国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校大学生还处于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使得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表现出苦恼、消极、压抑自己,甚至出现出走、休学、自杀和凶杀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6-9]。
目前对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比较多,结果也不尽相同。周英等人对医护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护理本科生心理健康水平不仅比临床医学生低,而且比全国常模低,但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并且一、二、三年级护理本科生心理状态比四年级学生差[10]。申蕊娟等人对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护理本科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但高于大学生群体水平,且二、三年级的护生心理状况较好,四年级次之,一年级护生的心理问题最为突出[11]。虽然二者的调查结果有些差别,但与其他研究结果相同并能说明事实的是,目前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仍比较低,且各个年级学生具有特异性。在年级差异方面,早期的调查结果与近期的调查结果存在不同,这可能是由于早期护理专业大学毕业生较少,就业前景好,不存在就业压力这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但随着毕业生的增多,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加上社会各方面对毕业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年级的学生处于毕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下,故其心理问题逐渐突出。护理专业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绝大多数是女生,有资料调查表示学习压力、个性特征、负性生活事件及社会支持等因素都是他们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12]。
近年来,医院对男性护士的需求不断增多,护理专业的男生也不断增加。农村学生是构成护理专业男生的主体,部分学生虽然是自愿选择护理专业,但并非出于兴趣爱好,就业形势好、工作稳定是其选择这一专业的主要原因。另外,男性护士职业目前尚不能被大众理解和认可,社会地位低,很多人把护理工作看成是女性的职业,甚至有人嘲笑男性从事护理工作,这都严重影响着护理专业男生的心理健康,导致其强迫、敌意、偏执等影响因子较全国青年组常模偏高[13]。这些都表明,我国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该引起教育管理部门、高校、家长及社会的重视。
2.2 我国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我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1995年11月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内容之一。目前各高校都已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也在积极地进行实践和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护理专业大学生的研究目前只局限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和个别实验性的对比研究,没有具体、成熟的健康教育措施。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如果实施得当有效,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自我完善,有利于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承受、战胜挫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目前的学习和未来的护理临床或教育工作。张运生以河南大学护理学院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实验组进行课堂教学、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三个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健康教育使实验组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高[14]。
他根据教育实践得出以下3点重要结论:①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获得了心理健康知识,从而大大减少了由于无知而产生的不必要的心理困扰。②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提供了实际锻炼的机会,使大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不断改善其心理素质。③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增强了心理调适能力。他们对待自己,既要接受自己的优点又要接受自己的缺点,悦纳自己,增强幸福感;对待专业,学会正视现实,调整职业理想,努力培养专业兴趣,热爱护理专业。护理这一特殊职业需要护理人员具备稳定、乐观的情绪和宽容、善于交流的品质。孙巧云等人在心理健康公共选修课对护理专业学生沟通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公共选修课的开展对提高护理专业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具有一定帮助,利于培养护生积极地交往、良好的心态,对将来护理工作中与病患交流有很大的益处[15]。护理工作中,护士接触患者的机会最多,经常与患者、患者家属进行交流。同时护士还是医患的纽带,与医生沟通患者的病情,这都需要护士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养。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大学生由学生向护士转变的重要阶段,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往往使他们面临更大的压力,如不能快速适应医院环境,不仅会影响实习效果还会给他们带来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反映。有研究表明,24.55%的本科实习护生具有较大的压力,其压力主要来源于今后就业、护理工作过于辛劳、社会对护理专业的看法和护理职业的高风险等方面;在压力应对方面,护生大多采用通过学习、活动、与人交流等积极的应对方式,并提出了护理教育者应采取就业指导、巩固专业思想、给予心理指导等方法减轻其压力[16]。
2.3 我国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在2001年和2002年相继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出了建设性的规划,但在实施方面仍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滞后于当前发展的需要。目前,虽然高校已普遍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设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对入校新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等,但由于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也存在一些问题[17]。学校设立的心理咨询机构一般也是由非专业非专职人员承担;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一般只是入校新生的事情,且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科目标不明确,缺乏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目录
对象与方法.................11
1 研究对象与资料来源 ....................11
2 研究方法 ......................................11
3 研究工具 ...................................11
4 质量控制 .....................................13
5 统计分析...............................................14
结 果................................................15
1 UPI 测试结果....................................15
2 SCL-90 测试各因子得分的比较 ...............................18
3 高年级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23
4 护理专业教师问卷测试结果 ...................................24
讨 论....................................27
1高年级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2
高年级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3
教育模式探讨.................................32
结 论..............................35
结 论
高年级护理专业在校生心理健康和教导形式的讨论,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现状资料,运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研究高年级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模式。参与调查的护理专业学生 600 名,护理专业教师 80 名,其中学生有效问卷 564 份,合格率 94%;教师有效问卷 76 份,有效问卷 95%。学生问卷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量表(UPI)、症状自评量表(SCL-90),并且附加了 12 道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大学生基本情况的问题,调查高年级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教师问卷则是参照已有的研究成果,采用自制问卷调查高校对高年级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所得数据运用SPSS17.0 软件进行分析,剖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的缘由,并探讨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 付婉秋,刘文,孔繁胜.阅读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69-72
[2] 马迎教,许建国,林健燕等.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5):613-614
[3] 朱祥路,李鹏,谢平霞等.医学生症状自评量表与全国诸常模的对比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8):235
[4] 张红兰,郑文清,侯艳.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校外教育,2010,(2):28
[5] 许之屏.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3(5):113-116.
[6] 林琳,刘伟佳.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7):643-645
[7] 马利,刘巍.10 年来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的 meta 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8,25(3):289-290
[8] 康美玉,马凤娟,张秀荷.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1):1291-1292
[9] YUEHONG Y.http://sblunwen.com/hlbylwfw/ The diagnosis of the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es of theuniversity students’suicide.U.S[J].Chinese Health and Hyciene Journal,2005,12(8):83-86
[10] D’Angelo B.Wierzbicki M.Relations of daily hassles with both anxious and depressedmood in students[J].Psycho Rep,2003,92(2):41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