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解决我国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缩小我国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关键要从农村入手,以产业发展的视角去规划农村的产业布局发展。产业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目的就是要发展乡村产业,振兴乡村经济。如果强化乡村产业仅仅依靠壮大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十分受限。因此,要突破“农业是乡村唯一产业”的传统思维模式,通过深化“农业+”延伸产业链,促进农村产业融合,以产业带动农村生态、社会等各项事业发展。其中,把产业兴旺放在首位,其目的是带动乡村居民脱贫增收、生活富裕。强化农村产业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让经济上层建筑去决定下层的社会综合发展,朝着环境友好型社会主义文明富庶的新型农村方向发展。在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循环农业,积极研发和推广新领域技术的农作物,建立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首先,深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能够带来商业与就业机会,鼓励和吸引外出乡贤到农村从事如乡村旅游和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农村产业蓬勃发展;以产业扶贫,增加农民收入,让更多贫困户顺利“脱贫”,一改以往农村“贫困落后”的刻板印象。其次,深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质以产业发展提升农村经济水平,改善农村社会人文环境, 同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在“扶贫”同时也要注重“扶智”,实现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农村产业融合是农村实现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其实现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创新农村产业融合的方式与形式,以产业融合带动农村居民脱贫增收,打赢脱贫攻坚战。在这一过程中,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民收入增长到了关键作用。本文分别将对“乡村振兴”、“欠发达地区”、“农村产业融合”、“乡村经济增长”等的定义进行界定,并梳理农村产业与经济发展现状的相关文献,系统地在阐释欠发达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如何作用于农民增收。首先,借助文献分析法,阅读已有学术成果,分析农村产业融合影响农民收入的作用机制;再者,在积累一定的理论认知后,再借助梳理分析工具,对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产业融合进行定量研究,在农旅产业融合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机制进行面板数据计量分析,深入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农村产业融合的变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最后,根据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结果,提出农村产业融合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的具体路径建议,为欠发达地区农村产业融合与促进农民增收路径研究的奠定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本研究有助于政府部门整体上认识我国欠发达地区乡村产业提升路径的方向,以及农村产业融合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过程中的作用效应,为制定和实施科学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和现实这两个层面的基础和依据。当前,农村地区面临着与其他城镇经济差距的重要任务,实施科学的产业结构提升路径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抓手。在充分考虑其农村地区产业机构的发展状况下,制定并实施具有因地制宜的产业规划政策,辅之以行政手段,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实质上,对欠发达地区农村产业融合与农民增收的实现路径加以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作用路径变动作用下,研究欠发达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村居民收入变化的作用效应,为我国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发展政策制定、农村产业结构层次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政策建议。
.........................
第 2 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事关国计民生。其中,解决我国“三农”问题被放在党的工作的首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三农”解决部署工作的总抓手,既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总要求,振兴乡村产业发展,建设绿色生态文明乡村和打造精神文明丰富的乡村,完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加强民生改善和保障工作。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方责任、强化法治保障、动员社会参与、发展评价考核,精准聚焦各阶段任务,科学把握节奏和力度,按照梯度推动和有序实现乡村振兴1,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一是提升我国经济建设现代化水平,二是加大美丽乡村的建设力度,三是有效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是巩固和完善社会治理现代化格局,五是实现呈现居民的共同富裕和缩小城乡的发展差距。
推进乡村振兴新格局,一要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市化两项工程双轮驱动,统筹城乡国土空间发展格局,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空间;二要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强化人才支撑作用,强化乡村振兴的用地保障,完善多投入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支农力度。
2.1.2 欠发达地区
欠发达地区是指与发达地区相比在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方面存在一定差距的地区,具体表现为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和技术水平的落后,但仍然具有一定的经济发展实力和潜力,如发展得当仍然能够成为发达地区。在欠发达地区,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较低,这种低生产率不可避免地导致工资较低。低生产率意味着工业产品的单价高于发达地区,低工资不能抵消较低生产率的不利影响。因此,欠发达地区的制造业能够获得的地区基于的支持较少,制造业企业更愿意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开展生产活动。上述观点似乎解释了当前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窘境,但对于曾经是工业生产落后的欠发达地区实现了向发达地区的转变,这样的解释似乎不能使人信服。
.............................
2.2 理论基础
2.2.1 产业关联理论
产业关联理论,是指以各种投入和产出产品为连接所产生的经济和技术的连接与联系方式。其中,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可以是各种有形和无形的产品,也可以以物理形式或价值形式的投入或产出产品,经济与技术连接与联系方式可以是物质形式的连接系与联系方式,也可以是价值形式的连接与联系方式。
关于产业关联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法国经济学家魁奈描述产业之间贸易关系的《经济表》一书。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两大类理论:生产、流通和分配的流通理论和流通理论,从而扩展了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的含义。19 世纪 70 年代,瓦尔拉斯第一次借助联立方程的梳理工具,来描述经济的总体均衡状态,从而正式建立了产业联系的理论基础。20 世纪 30 年代,在列昂惕夫编撰的《1919~1929 年的美国经济结构》一书中,列昂惕夫正式建立了投入产出模型,通过数理关系较为系统地解释了产业关联理论,并形成了关于产业关联的定量研究的分析方法,目的在于探索国民经济中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结构和运作规律,构建起了产业关联的分析框架。
关于产业关联分析方法,是通过投入产出方法来分析和研究产业之间在生产、分配和交换中的联系,从而了解一个国家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的比例关系和特征,提供经济依据、预测、经济规划和产业政策服务。产业联系分析主要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上下游产业之间的供给促进与需求拉动的相互作用,解释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为制定产业政策和确立产业发展方向提供有力依据。对产业相关性的分析不仅可以用来描述产业相互联系的状态,而且可以用来解释产业结构变化的内部特征以及生产过程中投入产出关系的变化对产出结果的影响,因此产业关联分析方法对于制定产业政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图 3.2 2009~2019 年广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
第 3 章 农旅产业融合与农民增收机制分析............................................14
3.1 农旅产业融合与农民增收的动力机制......................................14
3.1.1 政策支撑驱动...................................................14
3.1.2 要素禀赋驱动..................................................15
第 4 章 广西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协...............................29
4.1 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29
4.2 研究方法................................30
第 5 章 广西农旅产业融合与农民增收的实证研究......................................38
5.1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38
5.2 模型构建.................................................38
5.3 平稳性检验.........................................39
第 5 章 广西农旅产业融合与农民增收的实证研究
5.1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建立计量模型,对上述的理论进行验证。由于广西的地域广袤、人口多且较为分散,各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不一,农村的发展情况也较为复杂。因此,各地的农旅产业融合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效果也存在差异。为使得本文的农旅产业融合与农民增收的实证研究结果更具有合理性,更结合广西本土的研究状况,在变量的选取上参考了郑晓彤[62]的研究成果和咨询了相关专家的意见。
表 5.1 为变量的选取以及关于选取数据的说明。
表 5.1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
第 6 章 结语
6.1 结论
本文以我国欠发达地区之一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为研究对象,融入乡村振兴战略视角,搜集 2009~2019 年的数据,首先构建农旅产业融合协同度模型反映广西以及 14 个地级市的和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状况;并利用本文测度的农旅产业融合协同度指数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加入相关的控制变量,着重分析欠发达地区农旅产业融合对于农民收入增收的影响,根据结果提出对应的对策。研究结论如下:
(1)广西整体自己其 14 个地级市的相关系数为正,反映广西整体以及下辖 14 个地级市的农业和旅游业属于互为促进的发展关系,因此具备产业融合的可行性,这得益于广西在农业与旅游业方面都具有较好的基础和资源优势。
(2)整体的农旅产业融合状况,2009~2017 年广西的农业整体发展水平强于旅游业发展,即 Ux>Uy,农业发展驱动了农旅产业融合;随着农旅产业融合的深入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下,旅游业得到了较快发展,2016 年为农业与旅游业的发展水平趋同,即 Ux=Uy,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共同驱动农旅产业融合,这是农旅产业融合的优质发展类型,因为两产业能够共同推进产业融合的深化;2016 年后,旅游业综合评价指数 Uy 开始超过农业综合评价指数 Ux,表明广西旅游业发展综合水平开始好于农业,旅游业发展驱动了农旅产业融合。
(3)地域性分析,2009 年,广西 14 个地级市农旅产业融合处于失调状态;2018 年起所有城市进入协调发展的阶段,说明农业和旅游业两者的逐渐由无序向有序融合发展,两者的协调共同提升农旅产业的融合水平,正深化产业融合;
(4)将广西农业与旅游业的相关性质与历年农旅产业的融合程度进行比对可知:若农业与旅游业为互补关系,农业和旅游业的相互促进能够共同提升农旅产业融合水平;若农业与旅游业为竞争关系,农业与旅游业的相互抑制导致农旅产业融合水平受到制约。但 2009~2019年,广西 14 个地级市的农业和旅游业的相关指数为正,表示两者能够相互融合,共同提升农旅产业的融合水平。
(5)按照农业和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强弱水平进行划分,其中旅游业滞后于农业发展的城市有百色市,农业与旅游业同步发展的城市有玉林市,其余 12 个城市均属于农业滞后于旅游业发展的城市;按照协同度指数进行划分,融合类型属于初级协调水平的城市有: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钦州市、钦州市、贵港市、玉林市、百色市、贺州市、来宾市和崇左市;属于勉强协调的城市有:百色市和河池市。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