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视角下城市空巢老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研究--以A省M市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1845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经济管理论文研究,本文从城市空巢老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出发,概述了 M 市城市空巢老人医养结合服务供给现状,发现政府提供的服务与空巢老人需求之间仍有所差距。基于调研数据,运用 Logit 模型和隶属度函数对医养结合服务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老年人个体特征、家庭、自我感知、政府、市场等是影响城市空巢老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空巢老人对养护服务的满足程度高于对医疗服务的满足程度。结合本文的研究,提出瞄准老人深层需求,丰富养老服务项目建设;优化健康管理平台,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健全养老保障体系,设立长期护理保险机制;整合医养结合资源,实现养老服务协同供给。力图为全国各地正在开展的医养结合服务建设提供借鉴之处。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和寿命延长正在使世界人口日益老化。在全球范围内,60 岁及以上的人口预计将从 2015 年的 9 亿增至 2050 年的 21 亿(UN,2015)①。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正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2017 年初,国务院公布《“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 2020 年,全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 2.55 亿人,占总人口的 17.8%,其中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 1.18 亿人,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亟待社会养老补位②。我国快速人口老龄化呈现出未富先老、未备先老、老无所依三大特点。

银发潮来袭,使得养老模式、健康养老服务成为当前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社会关注与探讨的重要议题。我国老人慢性病患者病例将从目前的 1.1 亿增长到 2050 年的 3 亿例,就诊人次将由当前的 13.5 亿人次增长到 2050 年的 36.8 亿人次③。2015 年底,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约 4063 万,老年人带病生存时间延长,使得医养结合服务的提供变得十分紧迫④,这些数据表明养老问题、就医问题日益凸显。在这一背景下,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应运而生。2017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需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助推医养结合,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2018 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继续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质量。依托于家庭、社区和养老机构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当前解决空巢老人医疗、养护服务衔接的有效途径。
城市空巢老人最关心的需求是什么?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空巢老人在社会保障层面有更优厚的政策支持,但治病难、养老难是目前老人健康生活的最大羁绊。如何满足城市空巢老人医养服务需求,已成为我国养老产业发展优化中的关键性命题。2017 年政府提出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从城市空巢老人全方位、综合性医养服务需求出发,以满足老人医疗服务需求、养护服务需求、提高老人健康水平为目标,构建适应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也有利于改善我国城市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对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空巢老人问题研究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空巢老人问题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对空巢老人自身状况的研究。空巢综合症是指子女离开家后老人缺少亲情互动、不适应、与子女交流不畅等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其表现主要是失望、忧虑、抑郁、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等,长期压抑得不到释放就会使老人变得孤独、自闭,身体出现病变,严重时还会诱发老年痴呆症①。一项中国城市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空巢老人在生活自理能力、身体自评、心理状态和生活满意度等多方面都与非空巢老人存在显著差异,城市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与满意度低于非空巢老人。同时,子女支持、互动密切度与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也有直接的关系。无论是空巢老人还是非空巢老人,其收入水平都是较低的,但夫妻同住的空巢老人收入比独居的空巢老人收入更高,但基本所有的老人都会省吃俭用,会给予子女经济支持,因此空巢老人经济上仍会感到捉襟见肘①。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医疗与养护方面的供给与空巢老人需求矛盾正在升级。二是对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在经济水平发达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空巢老人收入水平不同,对养老方式选择也不同,经济水平对养老方式有根本影响;老人的认知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心理健康。除此之外,一项基于 2014 年的中国家庭发展追踪调查数据表明,双向代际支持下的城乡空巢老人代际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不同。城镇空巢老人比农村空巢老人给予子女经济支持更多,与子女间交流沟通更频繁紧密,不管城市亦或农村空巢老人,子女对他们的照料都很少,主要还是依靠老人自己或配偶。山西省空巢老人调研数据发现,依据空巢老人健康管理特征及影响因素,构建适宜空巢老人的“SMG”健康管理模式,评价其应用效果,为空巢化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2)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研究
我国社会化养老事业从 2013 年医养融合概念的初步提出到目前致力于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越来越健全。在此过程中,学者积极引入“医养融合、持续照顾”理念,通过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之间的对接,助推养老服务新模式②。接着不同学者对医融结合内涵、发展、推动路径进行不同层面的分析。而后发展为医养结合,所谓医养结合是让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家庭,与养老资源相互融合促进,以来满足老人在养老过程中的医疗卫生资源需求,政策调整后的医养结合已经不是指大规模新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而是着眼于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和养老资源的统筹配置、优化重组,强调医疗卫生和养老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服务联动。医养结合本质是发挥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协同效应,既满足老年人日常照护需求,又满足生病时紧急救助需求的一种新型养老手段。

..............................

2.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可溯源至“空巢家庭”,是一个衍生的定义和范畴。“空巢”最先由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中引述而出。一般而言,家庭生命周期理论被划分为形成、扩展、稳定、收缩、空巢和解体六个阶段。空巢家庭也就是家庭生命周期中的其中一个阶段,随着子女长大成人,离开家庭独立生活,家庭中就只留下了老人独自生活,形成“空巢现象”。《老年法》中指出: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独立生活后的中老年夫妇。在对老年人年龄的划分上,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是:老人是指 60 周岁以上的群体。而在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观点是:老人是指 65 周岁以上的群体。在我国老人的界定是以 60 周岁为分界线,这也遵从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

在空巢老人概念界定上,理论界也一直有所争议,但是追本溯源城市空巢老人还是指那些子女长大成家、离开父母、独自组建家庭生活,留下独自生活的老人。我国学者中李德明把空巢老人概念作了具体分类,分别是绝对空巢老人、相对空巢老人。其主要分类依据是空间距离的远近,子女与老人同在一个城市,但不在一起居住的老人是相对空巢老人,其他均可认为是绝对空巢老人。这个划分得到了国内大部分学者的认同,本文在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又查阅了国内大量有关空巢老人的文献,将城市空巢老人的含义界定为子女长时间离家或者不与子女共同居住的、身边没有子女照料的 60 周岁以上的城市老人。
2.1.2 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助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是缓和人口老龄化的有效路径,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点。现阶段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是在政府、社会、家庭、市场等供给主体的引导下发展和提升的。直到 2017 年,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才初步形成,标志着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开启了我国老龄化事业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

2.2 理论基础
2.2.1 需要理论
需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观察分析人类社会活动的出发点。第一,人的需要的种类和内容由人在属性规定。人的自然性也导致人的需要具有自然性特点。人的自然属性包括人作为自然生命的存在,表现出来的吃喝、性欲等,也包括人在纯自然的意义上身心的相互作用。其次,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的社会需要。社会属性是人的现实需要,人一切的本质与基础。人的社会性表现为每个人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自觉建立起来的各种社会关系。这些社会性需要包括,社交、尊重、成就感、认同感、劳动等的需要。最后,人的精神属性决定了人的精神需要。人类具有意识性,人存在的意识区别于动物。人的精神属性决定的精神需要主要是指精神文化成果,譬如,对于文化、艺术、审美的追求。第二,人的需要也是人的本性。人的自然需要、社会需要、精神需要是相互依存、唇齿相依、综合发展在一起的,三种需要共同体现了人完整的需要。人的性质超越动物的需要,不仅仅比动物多出情感、思想、意识等,而且还有对欲望的克制与理性,而不是像动物一样的本能与冲动。因此,人与动物有着天壤之别。第三,需要是人行为的动力。人在有需要的情况下,会去做事,需要是人行为的动力和目的,更是衡量人自身活动与价值的标准。人产生需要,意味着对现状的不满,包含着否定与超越,就会因此而引发行为动机,继而就会有行为。因此,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原始动力。
1943 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 H.Maslow)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hierarchy of needs)。马斯洛按照由低到高排序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生理需求包括饿、渴、性等,这是人类最本原的需求。安全需求是对生命安全、健康安全、家庭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也属于低级需求。人是最高级的动物,因此需要情感依赖与支持,这其中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等,所以,社交需求是人类存在的较高层次需求。而在社会交往中,人们需要被尊重,尊重包含了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感觉,有成就、社会地位、信心及晋升机会等,还包含了他们对自己的认可、关注与被尊重,因此,这种较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
...........................


3. M 市城市空巢老人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情况........................................ 12
3.1 M 市城市空巢老人的基本状况.................................... 12
3.1.1 M 市老龄化现状.................................. 12
3.1.2 M 市城市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12
4.M 市城市空巢老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的实证分析............................ 23
4.1 M 市城市空巢老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分析......................... 23
4.1.1 数据来源............................................23
4.1.2 模型研究设计....................................23
5.推进城市空巢老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的对策建议................................32
5.1 瞄准老人深层需求,丰富养老服务项目建设....................................32
5.2 优化健康管理平台,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制度......................................33

5.推进城市空巢老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的对策建议

5.1 瞄准老人深层需求,丰富养老服务项目建设
城市空巢老人在基础医疗类服务、养护类服务有不同品类、不同层次的需求,而且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空巢老人需求也是不同的。因此,需要瞄准空巢老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进行精准投放资源。在医疗服务中,一般居家与社区空巢老人健康咨询、用药指导、静脉注射等需求较多,对休闲娱乐需求程度较低,这要求政府部门充分了解与判断空巢老人需求,实现供需层次的准确对接。而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中空巢老人因机构医疗设施较完善,不像居家、社区老人对医疗方面的需求那么强烈。在养护服务中,由于子女经常不在身边,居家和社区空巢老人日常活动多是在社区里与朋友、邻居聊天,没有太丰富的休闲娱乐活动,而且他们非常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就更少涉及其他娱乐活动。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养护设施较齐全,娱乐活动较丰富,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因此,在服务内容开发上要进一步挖掘医养结合服务内容的深度,让居家、社区、机构中的空巢老人对医养结合服务有更多的选择,或者是在同种类型的服务上有更多选择空间。除此之外,子女应与空巢老人建立长期稳固的联系,关心老人的医疗、养护近况,常回来看望老人。


..............................


6.结语


养老问题是目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解决老人养老问题己经成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妥善解决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需要建设健全的医养结合服务产业。这不仅能够减轻家庭、社会和政府的养老负担,对于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不少研究通过对医养结合服务在制度建设、资金资助、政策扶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是也看到了当前老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并未得到根本满足。深入了解城市空巢老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是进行医养结合服务探索的有效渠道之一。目前,各地方政府在不断探索、试点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为不同养老模式的老人带去养老服务项目和资金供给。居家、社区和养老机构中的老人由于所处的场所和生活方式不同,对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层次也就不同。城市空巢老人到底需要何种医养结合服务,目前医养结合需求的满足程度如何,这都需要我们深入挖掘,不断开发,也需要相关部门在深入分析后针对问题有的放矢。
本文从城市空巢老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出发,概述了 M 市城市空巢老人医养结合服务供给现状,发现政府提供的服务与空巢老人需求之间仍有所差距。基于调研数据,运用 Logit 模型和隶属度函数对医养结合服务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老年人个体特征、家庭、自我感知、政府、市场等是影响城市空巢老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空巢老人对养护服务的满足程度高于对医疗服务的满足程度。结合本文的研究,提出瞄准老人深层需求,丰富养老服务项目建设;优化健康管理平台,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健全养老保障体系,设立长期护理保险机制;整合医养结合资源,实现养老服务协同供给。力图为全国各地正在开展的医养结合服务建设提供借鉴之处。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