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美国蔬菜出口增长经济管理的效应分析--基于CMS模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1867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1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中国作为一个蔬菜大国,中国蔬菜播种面积和蔬菜产量都位居世界首位,中国蔬菜出口额常年位居世界第一,蔬菜贸易发展迅速,蔬菜出口对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及国内经济状况有着重要影响,其国际市场份额也在逐年增加。美国是世界上蔬菜进口最多的国家,且中国大部分的蔬菜也出口至美国的。自 1979 年中美建交以来,中美贸易关系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政策制度日益规范化,特别是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美关系更是走入快车道,贸易规模发展迅速,蔬菜各方面关税的降低极大地促进了中美两国的蔬菜往来,使两国蔬菜贸易稳步增长。美国的布什总统在 2006 年进一步的促进了中美贸易的长久发展,提出了尽快建立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体制。即使在 2008 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对美国蔬菜出口没有下降,仍有小幅度的增加。2009 年 G20 峰会对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发展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因为在此会议上中美两国正式的建立了中国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

2000 年,中国向美国出口蔬菜总额 0.75 亿美元,2016 年,出口增长至 9.0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 18.35%,近年来也成为美国蔬菜进口第三大来源国,仅次于墨西哥和加拿大,在美国蔬菜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对美国蔬菜出口增长主要是由于中美两国的蔬菜结构互补和美国蔬菜市场整体进口的增加。加拿大、美国与墨西哥三国为了相互促进合作与交流,推进贸易的发展,在 1994 年实行货物自由流动和减免关税政策,这三个国家正式的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因此美国从加拿大和墨西哥两个国家的进口的蔬菜总额就占据了美国蔬菜贸易的绝大部分,而相对来说中国蔬菜在美国进口中所占份额并不高,至 2016 年仅在美国市场占 7.1%。所以中国如何在美国这个世界第一蔬菜进口大国中增加出口,提升自己的份额,就显得至关重要。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由于单独针对蔬菜出口贸易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将部分文献综述范围扩展到整个农产品。
1.2.1 关于农产品竞争力的研究
Matthew Gorton(2001)为了优化农业结构,研究如何提升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他使用了成本系数法来分析不同的农产品,对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Mark R.Metcalfe(2002)论证得到了环境制度与美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无明显的相关关系。Yuichiro Uchida,Paul Cook(2004)通过对以显性比较优势代表的贸易竞争力的研究,阐述了国际贸易竞争力与国内竞争之间非常紧密的联系。Joy M.Mc Greenhan(2007)从出口产品的贸易壁垒、价格、成本以及利润等方面分析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得知价格因素比非价格因素更重要。此外,研究发现,英国的出口类型与产品的数量和单位价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分析方法的选择可能会夸大价格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JoH.M.Wijnands, Harry J.Bremmers,Bemd M.J.vander Meulen 等(2012)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衡量欧盟食品产业竞争力的五项指标,并通过计算相应的指标对欧盟食品产业与巴西、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的竞争力进行了比较。
荣静、杨川(2006)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竞争开展了研究,分析表明中国与东盟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发展状况相似,但是在农业的支持力度上两个国家截然相反,东盟倾向于农产品的发展,因此它的农产品竞争力变得越来越大。刘炳欣、关兵(2010)采用引力模型研究了技术贸易壁垒与蔬菜出口竞争力的关系。研究显示它们之间显著负相关的关系。在世界各个国家都要求提升蔬菜进口标准的大环境下,为了提升蔬菜出口竞争力,我国应对对待不同的国家实施不同的市场化策略,竭力改善农产品生产条件、加强对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的重视程度。张兵(2012)通过修正的 CMS 模型研究得出了至 2000 年以来美国农产品波动主要影响因子是进口国家需求,而产品竞争力和结构相对来说对出口贡献并不大。谭晶荣、刘莉等(2013)运用二元边际研究方法论证了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在中越农产品贸易中均存在重要作用。韩冰(2012)根据竞争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通过测算蔬菜出口竞争力的指标来展开计量分析,同时还对波特理论提出的竞争力影响因素探讨出了优化的方法。尹宗成(2013)阐述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和变化趋势是测算出口技术复杂程度这个变量来实现的。
.................................


2 理论基础

2.1 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于 19 世纪在伦敦提出了优势比较理论,主要是在《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一文中进行了阐述。此项理论是在绝对优势理论上进行的改进和升级,它改进了绝对优势理论的缺点,指出了不同的国家在进行贸易往来的时候,并不仅仅会交换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还会交易那些在本国有劣势的商品。因此他给出了一个建议,在两个国家进行贸易交换时,需要选择优势更大的产品,劣势最小的商品进行交换,这样才能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当两个国家进行商品交换时,某一个国家一定可以找出一个不利程度最小的产品,这样国家就会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从而此国就能够凭借相对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最终实现相对收益。

这个理论完美的解决了两个国家中,一个国家制造的所有产品的价格和效率都远远高于另外一个国家的问题,这个是恰恰是绝对优势理论没有办法解决的。下文所列的假设是构成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条件:(1)两个国家处于贸易水平相等状态,进口量相当于出口量;(2)假设两国之间的交易成本和运输劳动力等成本是零,各国之间的商品可自由交易;(3)在整个贸易过程中,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类商品,并且商品市场以及其要素市场是处于百分百的竞争中;(4)中国的生产要素可以充分自由地流动,但不能在世界范围内流动。(5)按照边际报酬恒定律,生产每单位产品所需的劳动量不变,不随生产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变化;(6)与绝对优势理论一致的观点是,劳动力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如果两个国家在技术能力方面的不相上下,已经在制造同一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力也是一样的,但是有一个条件不同,即劳动力的价格会有很大的差别。
............................

2.2 要素禀赋理论
在二十世纪初,赫克谢尔和奥林以比较优势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石,开始了对要素禀赋理论的研究。Erich Hecker(1919)阐述了国家资源禀赋与贸易发展模式的关系后,他的学生奥林进一步发展了要素禀赋理论,这个理论也被简称为 H-O定理。它主要说明了每个国家会根据自身不同的条件去生产不同种类的产品,例如一个国家如果人口密集,劳动力廉价,那么它就主要出口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从而多进口技术型的商品,从这个方面就是从资源禀赋的角度对各个国家之间的商品贸易产生的优势的分析。基于 H-O理论,萨缪尔森进一步介绍了 H-O-S 理论。此理论认为,国际自由贸易将均衡商品价格,另一方面,生产要素价格将均衡。与比较优势理论相比,该理论并不仅仅只是考虑了制造一件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成本,因此其更加的严格。

但是,随着世界工业化的不断扩大和增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拉开越来越大的差距。通过实际分析发现某些发达国家在开展进出口贸易活动时,上述理论逐渐无法详细解释这种情况。20 世纪初,Leonid coeur 利用美国两百个行业的统计数据,得到了与 H-O 理论相悖的结果,这就是知名的里昂惕夫之迷现象。关于它的解释出现了很多说法,诸如自然资源说、劳动效率说等等,这些都为后面一系列新理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经济学家们为了能够更加彻底的研究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更好的发展贸易,并对现在的理论进行完善,提出了规模报酬递增理论以及竞争优势理论等更加贴近实际的理论。

..............................

3 中国与美国蔬菜贸易现状及特征 ........................................ 13
3.1 数据来源与说明 .................................... 13
3.2 中国蔬菜生产和出口概况分析 .......................... 14
4 中国对美国蔬菜出口增长的 CMS 分析 .....................................35
4.1 恒定市场份额模型与数据说明 .....................................35
4.1.1 恒定市场份额模型 .....................................35
4.1.2 数据说明 .........................................36
5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48
5.1 研究结论 ............................................48
5.2 政策建议 ................................48

4 中国对美国蔬菜出口增长的 CMS 分析

4.1 恒定市场份额模型与数据说明
4.1.1 恒定市场份额模型

.........................

5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根据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出口增长的分解分析,发现中国对出口美国蔬菜的出口增长结构效应逐渐增加,结构效应成为中国蔬菜出口美国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干蔬菜出口结构效应逐渐增加,鲜冷冻蔬菜竞争力在美国市场上遇到瓶颈,抑制出口增长,结构效应占主导地位,加工保藏蔬菜竞争力效应逐渐增加,成为加工蔬菜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对美国蔬菜出口正处于稳定上升阶段,出口更加适应美国蔬菜市场的需求,出口蔬菜种类更加具有针对性,在出口份额较大的蔬菜上继续提高出口额,降低成本保持优势。但是由于中美两国地理位置距离较远,新鲜蔬菜和冷冻蔬菜储藏和运输的成本较高,且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蔬菜自身成本的不断增加都使得中国蔬菜出口美国的竞争力效应对出口增长起到了阻碍作用。

与其他美国蔬菜进口大国相比,中国蔬菜在美国市场上的占有率逐年上升,其中结构和竞争力交叉效应对中国蔬菜出口贡献较大,其中中国大量出口美国的干蔬菜也是以结构效应和交叉效应为主,中国出口应尽量保持与美国蔬菜进口市场结构的相适应,及时调整出口蔬菜种类的规模以适应美国市场需求。虽就中国自身而言,竞争力效应在出口中贡献率不高,但是和其他国家横向相比,中国出口竞争力却处于前列,表明近年来中国蔬菜出口方面的发展使得竞争力提升,中国应大力提升蔬菜保鲜冷藏即加工技术,降低包装和运输成本,提升本国蔬菜竞争力,增加蔬菜出口。中国对美国蔬菜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结构效应,且结构效应对出口的增长效应越来越大,竞争力效应虽也对出口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竞争力优势却明显减弱,所以中国出口美国蔬菜的增长主要是由于美国蔬菜进口的增加和中国蔬菜出口结构与美国蔬菜进口结构的一致性导致的。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