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21 世纪是创业型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实现由“管理型经济”向“创业型经济”转变的驱动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资本、劳动、技术,而是更多依赖于企业家的创意、创新与创业活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大众创业”已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深入推动创业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国家战略。农民是我国创业大军中一支极其重要且富有潜力的力量。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出台包括返乡农民工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旨在提高创业能力的政策,以期从根本上激发农民创业的内生动力;同时,通过设立创业基金、提供财政资金补贴、推动农地流转融资等旨在缓解创业资源约束的政策,为农民创业搭建良好的外部平台。毋庸置疑,我国各级政府推动农民创业实践的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民返乡创业人数由 2015 年底的 450 万人增长至 2018 年底的 520 万人①,农民创业群体不断发展壮大且创业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化,对加速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均发挥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当前我国农民创业整体上呈现出层次不齐、绩效水平低、失败率高等问题,能力和资源约束仍是制约部分农民跨越创业门槛和提高创业质量的两大关键因素②。在此背景下,2018年 9 月国务院公布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强调“通过加强不同主体协同合作、培育壮大创新创业群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支撑服务平台、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为新时期农民创业支持政策的走向指明了基本方向。因此,从持续提升农民创业能力和有效缓解农民创业资源约束层面,不断完善农民创业的政策支持体系,深入探究农民创业决策优化新的驱动因素,全面提升农民创业层次和质量是新时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必然选择和有力保障。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基于对农民实施和优化创业决策过程中的两大关键制约因素——内在能力和外在资源约束的现状分析以及农村要素市场整合发育的机理分析,依据创业理论、计划行为理论、产权经济学理论、信贷配给理论等,从农民自身金融素养水平和农地产权交易参与两个层面及其内在关联出发,构建要素流动视角下金融素养、农地产权交易影响农民创业决策的逻辑框架,进而实证探究农民创业基本决策、创业劳动力配置决策和创业资产配置决策的优化机制,以期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具体目标如下:
(1)拓展农民创业决策的分析框架,提炼农民创业决策典型特征;并基于农民金融素养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水平测度,以及农地流转和抵押融资交易参与特征分析,明确农民创业决策关键内外在制约因素的现状及创业决策优化方向。
(2)构建要素流动视角下金融素养、农地产权交易影响农民创业决策的理论框架,深入阐释金融素养影响农民创业决策、农地产权交易影响农民创业决策、金融素养影响农民农地产权交易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逻辑推导农地产权交易中介作用下金融素养对农民创业决策的影响机理。
(3)实证检验金融素养对农民创业决策的影响、农地产权交易对农民创业决策的影响、金融素养对农民农地产权交易的影响以及农地产权交易在金融素养影响农民创业决策关系中的中介效应,以期深入揭示金融素养、农地产权交易与农民创业决策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计量检验农民创业决策视角下农地经营权流转和抵押融资改革政策效果。
(4)依据理论分析框架和实证检验结果,从宏观微观层面探究农民金融素养的提升路径和农地产权交易参与的促进策略,进而谋求两者共同驱动下的农民创业决策优化机制及配套制度支持体系。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金融素养
欧美国家对居民金融素养问题的关注起步较早,相关金融教育体系较为成熟;而我国对居民金融素养问题尤其是农村居民金融素养问题的关注起步较晚,相关金融教育体系发展滞后。合理界定金融素养内涵是实现对我国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金融素养科学测度的基础。国内外学者尚未就金融素养的内涵达成统一共识。金融素养概念由学者 Noctoret al.(1992)最早提出,并被定义为管理个人财富方面所具有的高效决策和理性判断能力。后续研究形成各有侧重的定义,如强调知识性的定义认为具备金融素养的人必须熟悉基本的经济原理和有关经济知识(Cutler and Devlin,1996),侧重应用性的定义强调个人具有理解并应用金融概念的能力(Servon and Kaestner,2008),而重视意识性的定义则突出了个人对实施金融决策所需相关信息的敏感性及对相关决策可能经济后果的预见能力(Mason and Wilson,2000)。随着金融素养研究的推进,一些学者逐渐转变对金融素养的单维度认知,并将金融知识、金融能力、金融意识进行结合,形成对金融素养更全面的界定。本文将部分代表性学者有关金融素养的定义进行梳理,如表 2-1 所示。
..........................
2.2 相关理论
2.2.1 创业理论
自法国经济学家 Cantillon(1775)第一次将创业概念引入经济学研究以来,创业研究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学者们不仅聚焦于从宏观层面探讨创业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也重视从微观层面分析创业者行为特征和创业系统运行机理;且随着经济转型发展和创业主体不断变化,创业问题的研究框架和内容等均得以不断拓展。Cantillon 认为创业是着眼长远、追求改变和破旧立新的动态过程,强调从创业者个性、素质及其社会经济职能层面探究创业问题。在此基础上,后续部分学者强调对创业者个性特征和能力开展研究,并试图建立创业者个性、能力和经济增长之间关联的理论模型,如 Carree(2002)针对创业者风险态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指出创业者风险厌恶会制约经济增长。学者 Schumpeter(1934)最早研究创业者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并认为创业者通过创新打破市场均衡,从而有效推动了经济增长。Leibenstein(1978)进一步指出,市场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致使经济活动的有序运行主要依赖于创业者在发现与评估市场机会、整合和利用资源、科学管理与生产、规避经营风险等方面的综合创业能力;且创业者人力资本存量越多且越富有创业精神,其对经济增长和社会持续发展的贡献越大。随着创业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逐渐从就业、市场竞争、产品和服务创新等方面探究创业助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宏观层面的创业研究主要关注创业现象及其与社会经济的关联,侧重于分析创业所引致的社会影响。如制度经济学家 Baumol(1990)指出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可有效激励创业者致力于生产性创业活动,并以此促进社会财富积累和经济发展,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则会驱使创业者投身于导致社会财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创业活动。基于制度学派理论,Ahlstrom and Bruton(2000)深入探讨了社会规范等制度因素与中国创业活动之间的关系,并指出经济转型背景下创业型企业不但可以适应而且可以通过改变一定的条件为其创造相对有利的制度环境。
.............................
第三章 金融素养、农地产权交易影响农民创业决策的机理分析.................................31
3.1 农民创业决策的理论模型阐释..............................32
3.1.1 基于职业选择和流动性约束模型的农民创业选择决定...........................32
3.1.2 基于多目标决策模型的农民创业决策优化..........................35
第四章 农民金融素养、农地产权交易与创业决策的现状分析...................................51
4.1 我国农村金融教育、农地产权制度与创业支持政策发展脉络.........................51
4.1.1 农村金融教育相关政策与农民金融素养现状..............................51
4.1.2 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历程与农民农地产权交易现状...................................53
第五章 金融素养影响农民创业决策的实证分析...............................76
5.1 金融素养影响农民创业决策的研究假说...................................76
5.1.1 金融素养影响农民创业基本决策的研究假说................................77
5.1.2 金融素养影响农民创业劳动力配置决策的研究假说...............................78
第七章 农地产权交易中介作用下金融素养影响农民创业决策的实证分析
7.1 农地产权交易中介作用下金融素养影响农民创业决策的研究假说
7.1.1 金融素养影响农民农地产权交易的研究假说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背景下,农地流转交易和抵押融资交易是农民农地产权交易的两种主要形式。农地资本化是推进农地经营权流转的重要目的,而农地经营权流转是推进农地资本化的必然选择。农地流转融资和抵押融资均是农地融资功能的重要体现(刘广明,
2011)。充分发挥农地融资功能对于彰显农地经济价值、优化农地产权结构和提高农地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均具有重要意义。已有农地流转和农地抵押融资交易的研究均忽视从金融需求主体的金融素养视角追踪农民农地产权交易需求和参与行为形成的内在能动性因素,缺乏对金融素养与农民农地流转交易、农地抵押融资交易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论阐释和实证检验。由第三章机理分析可知,提升农民金融素养水平可促进其农地流转市场和农地金融市场的单一市场参与。已有研究证实了金融素养显著促进农民农地抵押融资需求(苏岚岚等,
2017),但金融素养对农民农地抵押融资申请和获批等实际参与行为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实证检验。此外,已有研究将农地抵押作为农地融资流转模式的典型案例,并分析表明农地融资流转对提升农地资产价值和以农地为依托的信贷可得性等产生积极影响(夏玉莲和曾福生,
2014),且农地流转服务体系的完善对农民农地抵押贷款参与具有促进作用(靳聿轩和张雷刚,2012)。农地流转尤其是规模流转推动农地交易市场发育,激发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差异化信贷需求,促进农地金融制度改革深化和农村金融环境优化。农地转入促进农地规模经营的形成,无论是支付租金还是保障生产经营的需要均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农民信贷需求,加之流转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实施为农地转入户申请农地抵押融资提供政策支持,因此,农地转入所形成的农地资产优势有助于提升农民农地抵押融资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农地转出所形成的农地流转收益虽在短期内有助于缓解农民资金约束问题,但长期内可因非农就业等生计策略调整进而使农民产生更强烈的融资需求。与此同时,农地转出减少了农民农地经营权持有,一定程度上制约农民农地抵押融资参与。其中,农地全部转出将直接导致农民失去农地抵押标的物。
...............................
8.1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我国农地经营权流转改革和抵押融资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农村农地资本化进程和农地产权交易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民农地产权交易形式日益多样化,金融素养在农民农地产权交易参与和创业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等现实背景,依据人力资本理论、产权经济学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创业理论等,建立了农民金融素养评估指标体系,梳理了农地产权交易和创业决策的表征指标,深入阐释了金融素养、农地产权交易与农民创业决策之间的内在关联关系,构建了要素流动视角下“金融素养——农地产权交易——农民创业决策”的理论逻辑框架。建立在理论研究基础上,本文依据陕西、宁夏、山东 1947 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评估了农民金融素养水平,提炼了农民金融素养和农地产权交易参与特征,归纳了农民创业基本决策、劳动力配置决策和资产配置决策的主要特点;采用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了金融素养对农民创业基本决策、创业劳动力配置决策和创业资产配置决策的影响;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计量分析了农地流转交易和农地抵押融资交易参与对农民创业基本决策、创业劳动力配置决策和创业资产配置决策的影响净效应,并运用工具变量法进一步论证了农地流转交易和抵押融资交易规模对农民创业决策的影响效果及其差异性;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农地流转交易和农地抵押融资交易在金融素养影响农民创业决策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及农地产权交易的链式中介作用。本文研究旨在为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背景下持续提高农民创业发生率和优化农民创业决策,进而不断提升农民创业层次和质量探寻新的实践路径。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农民金融素养平均水平偏低,且个体间、区域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农民金融素养积累所依赖的农村金融教育体系发展滞后。农民农地流转交易参与度持续提高,农地规模化流转成为趋势且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其外部环境条件不断优化但市场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农地抵押融资交易成为有投资资金需求农民的重要融资选择但参与比例不高且获贷额度有限。农民创业发生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和行业差异。农民创业雇佣劳动力尤其是短期雇佣行为发生率较高,雇佣规模整体偏低;农民创业劳动力配置的区域差异体现在长短期雇佣劳动力和生产环节外包决策方面。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在农民创业投资中所占比重较大,创业农民保险参与和预防性储蓄方面的风险防范水平较低,生产经营周转资金水平相对较高;农民创业资产配置的区域差异主要体现在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和保险购买等方面。
(2)金融素养对农民创业基本决策、劳动力配置决策、资产配置决策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金融素养及金融知识、金融能力、金融意识三个分维度均显著促进农民选择创业;无论农民在农业领域、非农领域抑或多行业创业,金融素养均发挥显著的正向作用。金融素养对农民非农创业的边际影响大于其对农业创业和多行业创业的影响。对于非创业农民,金融素养整体及分维度均对其未来创业决策产生显著促进作用。金融素养对创业农民短期雇佣劳动力、长期雇佣劳动力和生产环节外包决策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显著促进创业农民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年存货资产投资、创业预防性储蓄、周转资金持有量、保险购买等方面创业资产的理性配置。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