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视角下半干旱区居民环境保护参与意愿与行为影响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1876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根本保障,自《京都议定书》(1997)到《巴黎气候协议》(2015)的达成,生态文明价值观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达到高峰,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当下中国政府施政的焦点。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再次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呼吁世界各国人民相互联系,要共享发展成果(孙竹雪等,2018)。而在习近平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中(2005)明确阐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关系,也是对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生动且高度的概括(王会等,2017)。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现象频频发生,对人居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孙岩等,2012)。另一方面,随着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将目光开始投向居住环境的追求,相应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改善人居环境刻不容缓(王琪延等,2010)。

环境保护不仅需要依靠政府,更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因而居民的环境保护行为是生态文明建设能否成功的根本保证(陈晓红等,2016)。进一步做好半干旱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不仅依靠中央和地方政府,更应该重视公众参与的力量。社会公众是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主要建设者和参与者以及建设成果的受益者,良好的生态建设成效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果的重要保障(赵树丛,2014)。在实现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过程中应遵循“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发展模式,注重公众参与的力量,强调政府与居民相互合作实现环境保护效果共赢的目标。但是我国目前公众参与经常被忽视,干旱半干旱区表现的尤为显著,居民环境保护参与依然不足,存在“知强行弱”的现实矛盾,严重放缓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进程。在此背景下探讨干旱半干旱区公众环境保护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以期厘清影响居民环境保护行为的主要因素及其内在机理,从而为我国半干旱区生态治理与绿色发展提供决策参考,这一结论的得出对本研究领域与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有必要对生态脆弱区居民环境保护参与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研究基于环境经济学为主,结合环境社会学、环境心理学观点以典型的半干旱区宁夏盐池县为例,以公众参与理论为理论指导,实证分析影响居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目的首先在于了解调研区域受访者对盐池县环境的现状感知,污染的风险认知现状以及调研区域居民环境保护意愿与行为现状。其次分析影响居民环境保护参与意愿与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接续是分析榜样效应、环境敏感度、环境状况、社交媒体等变量如何影响居民环境保护行为。在原有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心理控制源和新生态范式的概念,将价值基础理论模型继续充实和丰富,并对现有的环境保护行为的认知做出一定程度上的补充。这不仅将拓宽国内今后同类型研究的思路,同时,通过在现有的模型中加入社会、文化、心理等本土化变量,也会使得该模型更有说服力,从而深化我国居民环境保护意愿和行为等方面的认识。最后针对不同程度参与意愿和环境保护行为的居民,探讨出提高公众参与的新路径,倡导公众的广泛参与,鼓励居民选择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
1.2.2 研究意义
首先,影响居民环境保护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结论为环境保护政策制定与环境保护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依据。我国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一个十分重要并且突出的位置,与此相关的政策的提出、制定、决策与切实有效的实施,离不开当前我国居民环境保护行为的现状和影响机制的理论研究与分析。其次,当前我国环境心理学、环境社会学领域的研究并不成熟,实证研究和本土化研究较少,或者大多研究集中在人口统计特征对于居民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忽视了影响居民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因素是一个全面复杂的系统,在国内对于环境保护行为的研究尚未十分成熟的情况下,本文对于半干旱区域居民环境保护行为的实证研究,一方面可以为已有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另一方面,也从文化角度为同类型研究提供框架支持,进一步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再次,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背景下,以资源环境经济学相关理论为主,结合社会心理学等学科,通过学科交叉的视角综合分析影响居民参与环境保护意愿与行为的内在逻辑。对研究内容进行深入讨论并提出结合研究区实际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有利于以环境保护部门为首的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时更有针对性,使得更多的民众可以积极地参与到其中来。根据研究结果分析得出影响居民环境保护参与意愿与行为具体因素,从而明确提出提升我国生态脆弱的半干旱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水平的对策建议,实现人居环境全民共建,环境成果全民共享。以期为生态脆弱地区生态文明教育提供经验和样板,为半干旱区其他地区借鉴学习,不仅对当地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对于缩小南北方地区生态差距也有重大积极意义。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公众参与理论
2.1.1 公众参与的概念
学者们对于其本质和延伸的意义的解读有所不同。1993 年,世界银行对“公众参与”给出了一个较为准确的界定,将其界定为实质上的一种过程。与此同时,拉美经济委员会给出了一个不同的界定,将其界定为一种自愿贡献。他们认为,虽然出于对社会最优的考虑,公众的确愿意为公共项目做出自愿贡献。但出于对自身的考虑,公众不会触及项目的设计和好坏评价。Cahn&Passeff(1993)将公众参与界定为一种再分配。他认为公众参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经济政治的权力控制者的范围,从而将普通民众也纳入其中,进而使得因公众参与而被纳入经济政治权力控制者范围的民众对于自己的个人权利可以再分配。Swell&Coppock(1993)则将公众参与界定为一种决策手段他们认为公众参与对于公众决策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正规机制,非正规机制同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综上,本文给出公众参与一个定义,即出于对社会最优和个人最优的双重考虑,公众在一定的社会机制约束下,为了资源的合理和有效配置,对公共项目共同决策,共同实施的过程。由于出于社会最优的考虑,广义上的社会公众都能对最终决策的结果产生影响,尤其是将弱势群体也纳入决策者范围,由于公众参与将每一位公民都纳入到公共项目决策者范畴中,因而所有的公民都可以对该事项进行维护和处理。由此也可以得出,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即所有民众对于环境保护这一事项的群策群力。
2.1.2 公众参与的方式
公众参与的方式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信息关注,一种是行为实施。信息关注指民众从自身的角度和利益出发,日常生活中就会不自觉的从各种渠道获取该事项的发展状况信息。如看报纸,浏览政府网页,关注电视新闻等。而行为实施是指民众在通过信息关注对该事项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后,具体的参与到该事项的决策和实施中去的过程。
本文将公众参与与环境意识划分为两个重要方面,分别是浅层环境保护和深层环境保护。浅层环境保护的出发点是民众的日常行为本身,即每一位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环境保护有一个自我约束。而深层的环境保护则将整个社会的公众参与以及国际范围内的环境保护事件纳入其中。

....................................

2.2 环境保护行为的概念
环境保护行为,在学术界有不同的名称,在我国一般被称作环境友好行为或环境保护行为。国外文献称之为利环境行为(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主要指有利于环境或尽量不破坏生态环境的人类行为(Steg L et al,2009;Anja et al,2002),它包括绿色消费(Arvola et al,2008)、低碳出行(Carrus et al,2008)、回收再利用(Chaisamrej et al,2014)等行为以及由多种行为所组成的一般环境保护行为(Kals et al,1999;Mayer et al,2004)。在环境保护行为定义方面,Hines 等(1986)曾将其定义为一种有意识行为,以个人责任感和价值观为基础而采取的行为,这种行为的意图是避免或解决各类环境问题;而 Sivek&Hungerford(1990)将其定义为对自然资源进行可持续地或有节制地幵发、使用的个人或组织行为;Stern(2000)将其定义为以保护环境或以避免环境恶化为意图,从而表现出的人类活动;在我国,刘辉(2005)将环境保护行为定义为个体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环境产生积极作用、并与环境直接相关的环境友好行为

本文数据来自于 2016 年 8 月对宁夏省盐池县居民环境保护意愿与行为的实地调查。盐池县地处于宁夏中部干旱带,属于典型的干旱区域。常年风大多沙、降水稀少、生态极其脆弱,是宁夏半干旱区的典型代表。故本文以宁夏盐池县为研究区域,抽样调查半干旱区居民环境保护行为。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为确保调查结果的精确性和有效性,采用调查员与居民一对一的访谈形式,共获得问卷 254 份,经整理删除含有缺失值的问卷后,收集有效样本 213 份,问卷有效率为 83.85%。
.................................
第三章 半干旱区居民参与环境保护意愿分析 ...................................... 14

3.1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 14
3.1.1 研究区概况 ...................................... 14
3.1.2 问卷设计和数据来源 .................................... 14
第四章 居民环境保护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26
4.1 模型设计与变量选取 .................................... 26
4.1.1 变量选取 .................................. 26
4.1.2 描述性统计 ............................. 27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32
5.1 主要研究结论 ........................................ 32
5.2 政策建议 ...................................... 33

第四章 居民环境保护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 模型设计与变量选取
本文因变量是居民环境保护行为得分,选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构建计量模型如下: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主要研究结论
本文以半干旱区宁夏省盐池县为例,利用 213 份居民调查数据,首先了解研究区居民环境保护参与意愿和行为实施现状,从而进一步实证分析了影响居民环境保护参与意愿和环境保护行为的效应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盐池县居民总体参与环境保护意愿较积极,本文对参与环境保护意愿选项进行赋值,从非常不愿意到非常愿意依次为 1-5 分,计算可得居民的参与意愿平均得分为 4.14分。但环境保护行为实施情况却表现一般,平均得分 18.93 分(满分为 36),存在着严重的“知强行弱”现象,未来居民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行为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居民环境保护参与意愿与各变量的交叉分析中后发现:性别对居民环境保护参与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年长者比年轻人环境保护参与意愿较强,年龄对环境保护参与意愿有正向影响;学历越高、收入越高者环境保护参与意愿越高;职业与环境保护相关对也会对居民环境保护参与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正向影响。环境认知中,对“两山理论”有认知的居民其环境保护参与意愿要强于没有认知的居民;认为个人环境保护行为重要的居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意愿越强烈;重视环境的居民其参与环境保护的意愿越积极。榜样效应中,劳动模范对居民环境保护参与意愿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影响并不显著;亲友的环境保护行为会对受访者的环境保护参与意愿产生影响,形成榜样效应,从而正向影响居民环境保护参与意愿。对环境越敏感的居民相应环境保护参与意愿也更加积极。居民对政府行为评价越高会对居民参与环境保护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因此使用社交媒体接受环境保护资讯也会对居民环境保护参与意愿产生正向影响。环境状况等因素对会在一定程度对居民环境保护参与意愿产生正向影响。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