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
森林作为林业产业建设的发源地,除了具有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的绿色生态功能外,还能够提供原生态、无污染、健康安全的各类可食用林产品。自“十三五”提出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林业产业积极推进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为目标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以森林食品产业为代表的林业新兴产业用于适应禁伐后的林业产业结构调整。2015 年 2 月 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推进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加强营造林工程建设,发展林业产业和特色经济林”。2015 年 11 月 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大力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发挥产业政策导向和促进竞争功能,更好的发挥国家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2016 年 1 月 27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木本油料、竹藤花卉、林下经济”。2017 年 5 月 22 日,国家林业局《林业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森林食品、森林康养、森林碳汇、特色经济林、竹藤产业、苗木花卉、野生动植物繁育与利用、林业物联网等林业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林业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2019 年国家又出台了 4 项重点扶持的林业项目,其中就包含重点扶持的特色经济林项目,发展特色经济林项目是指针对不同地区的地域特点,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干鲜果品以及竹笋等森林食品,建设高产高效示范基地,中央财政还将给予最低 200 万以上(含 200 万)的资金补助。
2014 年 4 月 1 日起,东北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以木材采运业为主的国有林区经济发展模式急需转型,培育和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接续替代产业成为国有林区林业生产的主要任务。东北国有林区积极构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导向、布局合理和集约高效的林业产业新格局,大力发展森林食品、生态旅游、种植养殖业和林药业等绿色替代产业,建设支撑国有林区林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森林食品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加快将绿水青山、冰天雪地转化为金山银山,推进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建设和改革发展。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在明确东北国有林区森林食品产业现状、比较优势及发展潜力的基础上,分析东北国有林区森林食品产业结构水平与产业集聚程度间的耦合演进作用机理,为国有林区林下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渠道探索提供科学、系统的分析工具,为提升东北国有林区森林食品产业区域竞争力选择合理的产业耦合发展模式,为完成东北国有林区森林食品产业结构与集聚耦合式升级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通过对东北国有林区森林食品产业结构与集聚耦合发展模式的研究,对于拓展森林食品产业发展研究视野和促进森林食品产业内部结构升级,实现空间集聚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1)有助于拓展森林食品产业发展理论的研究视野。关于森林食品产业发展的研究多集中于政策导向的分析,提出指导性的发展建议,对森林食品产业内部结构与集聚发展的研究甚少,探讨森林食品产业结构与集聚发展演进机理将进一步拓展森林食品产业发展的研究视野。
(2)有助于丰富森林食品产业耦合发展理论的研究内容。基于森林食品产业结构调整与集聚发展间的关联作用研究,旨在促进东北国有林区森林食品产业要素空间合理配置,为森林食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为森林食品产业耦合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进一步丰富了产业耦合发展理论的研究内容。
1.2.2.2 现实意义
森林食品产业结构和集聚耦合发展对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森林食品产业健康、持续、稳定、高效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为相关利益主体的发展战略和投资决策提供理论方法支持;对我国其它林区的森林食品产业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1)为培育森林食品产业耦合发展模式提供方法参考。森林食品产业结构与产业集聚协调发展的研究,能够在林业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交叉学科领域,对于森林食品产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升级,资源合理配置、产业综合效益的提升、实现产业结构与产业集聚之间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2)为森林食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探索可行路径。明确森林食品产业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构建森林食品产业结构与集聚耦合发展模式,培育并形成森林食品产业结构调整与森林食品产业集聚在空间上的良性互动、协调耦合的新路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东北国有林区森林食品产业发展中出现的结构性矛盾与问题。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东北国有林区
我国国有林区由东北国有林区、西南国有林区和南方国有林区组成,其中东北国有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国有天然林区,主要的分布区域在长白山以及大小兴安岭。东北国有林区森林面积覆盖面积达 32 万平方公里,由于气候接近寒带的原因,在树种方面偏向于耐寒性植被,譬如红松、兴安落叶松、黄花松以及属于阔叶类的白桦、水曲柳等,因而形成了我国独特的落叶松林地区。东北国有林区树木茂密、郁闭度大,在一天之中仅有午时片刻才能看到阳光直射地面,夏日漫天皆绿,树海苍翠蔽天,冬时大地银装素裹,茫茫一片林海雪原,因而得以美誉“绿色金子的宝库”;基于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东北国有林区的木材蓄积量也占据全国总量的 1/2,成为了我国重要的木材供应源头之一,主要的区域范围主要分布在黑龙江西北部与内蒙古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地区、黑龙江北部接壤大兴安岭的小兴安岭地区、吉林东部的长白山地区三大部分;每一部分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大兴安岭国有林区的主要树种是兴安落叶松,占据面积 81.6%,以每公顷平均 120 立方米的蓄积量成为全区面积最大的特产用材林,被誉为“落叶松之乡”;小兴安岭国有林区总面积为 400 平方公顷、接壤松花江谷地、大兴安岭和三江平原,盛产红松,其余树种与大兴安岭相近;长白山国有林区围绕天池被规划为面积 19 万公顷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原始状态保护最完好的天然地区,特色性树种有落叶松、赤松、红松、冷杉、云杉等 1500 余种,包含 800 余种经济价值较大的植被以及第三纪遗留下来的珍贵树种,是我国极具特色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本研究中的东北国有林区范围界定主要依据最新出版的 2016 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对东北国有林区的统计口径划分。中国林业统计年鉴中明确指出东北国有林区包括:吉林森工集团(临江/三岔子/湾沟/松江河/泉阳/露水河/白石山/红石)、长白山森工集团(黄泥河/敦化/大石头/八家子/和龙/汪清/大兴沟/天桥岭/白河/珲春)、龙江森工集团(大海林/柴河/东京城/穆棱/绥阳/海林/林口/八面通/桦南/双鸭山/鹤立/鹤北/东方红/迎春/清河/双丰/铁力/桃山/朗乡/南岔/金山屯/美溪/乌马河/翠峦/友好/上甘岭/五营/红星/新青/汤旺河/乌伊岭/山河屯/苇河/亚布力/方正/兴隆/绥棱/通北/沾河/带岭)和大兴安岭林业集团(松岭/新林/塔河/呼中/阿木尔/图强/西林吉/十八站/韩家园/加格达奇),其中吉林森工集团和长白山森工集团在统计年鉴中统称“吉林集团”。
............................
2.2 研究的基础理论
2.2.1 灰色关联理论
灰色关联理论起源与 1982 年,邓聚龙教授发表了第一篇灰色系统论文并编写了第一部灰色系统专著《灰色系统》,这标志着灰色系统理论的诞生[106]。灰色关联理论的核心论点是系统运行中的各个因素存在不同的运行轨迹,将这些运行轨迹用曲线几何形状表示如图 2-1 所示,若两个因素(如 a 与 c)变化的趋势具有一致性,即同步变化程度较高,即可谓二者关联程度较高;反之(如 b 与 c),则较低[107]。灰色关联理论是比较优势研究的基础理论,常用于产业结构分析和优势产业选择研究。灰色关联分析法相比传统的回归分析方法具有样本数量要求少,数据分布要求少和获得研究信息多的优点[108]。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于无规律数据一样适用,可用于因素动态发展的量化分析[109]。灰色关联分析法将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计算得出关联系数和关联度,根据关联度的大小对待评指标进行排序,完成对系统内时间序列有关统计数据几何关系的比较,求出参考数列与各比较数列之间的灰色关联度[110]。灰色系统理论提出了对各子系统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概念,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寻求系统中各子系统(或因素)之间的数值关系[111]。
...............................
3 东北国有林区森林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28
3.1.1 东北国有林区森林食品种植现状 ..................................... 28
3.1.2 东北国有林区森林食品加工现状 ................................. 30
4 东北国有林区森林食品产业结构与集聚耦合演进特征分析 ....................................... 37
4.1 研究方法 .................................. 37
4.1.1 灰色关联模型 ................................. 37
4.1.2 偏离-份额 Esteban 模型 ..................... 37
5 东北国有林区森林食品产业结构与集聚空间耦合演进过程分析 ......................... 61
5.1 森林食品产业结构与产业集聚空间耦合演进理论分析 ............................. 61
5.1.1 森林食品产业结构与产业集聚耦合发展演进内涵 ................................... 61
5.1.2 森林食品产业结构与产业集聚耦合发展演进的理论模型 ............................. 61
8 促进东北国有林区森林食品产业结构与集聚耦合发展的保障措施
8.1 规范森林食品产业标准化生产及认证流程
首先,要致力于创建森林食品产业的绿色生产体系,将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理念融入森林食品产业,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推进森林食品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完善森林食品生产标准、加工标准、流通标准和质量安全标准实现不同标准的配套实施。加强森林食品标识认证等流程的监管力度、构建森林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森林食品产业品牌的原产地保护,强化森林食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大力培育森林食品产业高素质、高水平、高格局人才队伍,提高森林食品产业经营者管理水平。制定森林食品产业生产目录制度,组织开展产业产品目录规范制定、内容收集、审核推荐、评价确认和培育保护等活动,发布森林食品产业产品权威索引,吸引社会群体积极消费。动态监管森林食品产业目录,对进入目录的森林食品产品实行定期监督审核与退出机制,完善森林食品产业诚信体系,构建有效的社会监督体系,提高森林食品产业产品的社会信誉度。森林食品产品包装标识仍存在辨识度较低的问题,应充分利用媒体平台,加大森林食品产业包装标识的宣传工作力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与森林食品产业展销会、产品发布会和产销对接会的有机结合,拓宽森林食品产品标识的宣传渠道。积极拓展森林食品市场占有率,要通过建立多样化的森林食品营销渠道来实现,例如:建立森林食品商场专柜和启动森林食品专营店加盟项目等等。除此之外,还应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将东北国有林区的森林食品积极推向国际市场,挖掘市场潜力,拓展销售渠道。由于森林食品种类多种多样,给森林食品认证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我们要坚信森林食品认证工作的开展将会不断规范森林食品生产标准,持续将高品质高标准的森林食品产品带给广大消费者是森林食品产业未来需要发展的方向。
................
9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在东北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林业经济从开发利用转入全面保护,逐步提升新兴森林食品产业市场竞争力与产业空间集聚程度的背景下,东北国有林区积极构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导向、布局合理和集约高效的林业产业新格局,大力发展森林食品产业,建设支撑国有林区林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森林食品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但东北国有林区森林食品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探索适应东北国有林区森林食品产业结构与集聚耦合发展的模式与实施路径仍是需要探讨的课题,通过对东北国有林区森林食品产业结构水平与集聚程度间的耦合演进机理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东北国有林区森林食品产业地位在全国国有林区森林食品产业中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其产业地位正逐年提升,东北国有林区森林食品产业具有产业结构与纯竞争力比较优势,且表现为生产的高度专业化,相比产业的专业化程度,森林食品产业竞争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从产业结构水平与产业集聚程度评价指标分析来看,东北国有林区森林食品产业结构综合指数排名为:吉林集团>龙江森工集团>大兴安岭林业集团;东北国有林区森林食品产业集聚综合指数排名为:龙江森工集团>吉林集团>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可见,东北国有林区中产业结构水平表现最优的为吉林集团,产业集聚程度表现最优的均为龙江森工集团,二者表现均较差的为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在产业结构水平评价中,龙江森工集团表现略优于大兴安岭林业集团,二者差距不大,但在产业集聚程度评价中,大兴安岭林业集团与龙江森工集团和吉林集团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3)从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来看,东北国有林区处于森林食品产业结构水平 High-Low 区域,即中心区域(吉林集团)产业结构水平较高,临近区域(龙江森工集团和大兴安岭林业集团)产业结构水平较低。东北国有林区森林食品产业集聚程度的热区(High-High)位于吉林集团和龙江森工集团,说明吉林集团和龙江森工集团的中心区域和邻近区域森林食品产业集聚程度均较高,这一分析结果与东北国有林区森林食品产业结构水平和产业集聚程度综合指数评价相一致。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