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市农户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决策的影响因素之经济管理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1884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秸秆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副产品之一,截至 2015 年,中国农作物秸秆年产量已超 8亿吨水平,高居世界首位。从以往的数据来看,除部分用于造纸、还田、饲料、燃料等常规用途以外,有大部分的秸秆资源未被有效开发利用。这部分不能得到有效处理的秸秆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近年来,秸秆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农业领域讨论的热点话题,各地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了很多关于秸秆禁烧的规章制度和有关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的倡议。2014 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农业部共同编制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目录》发布,提出了秸秆资源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和燃料化等“五料化”利用途径。秸秆的“五料化”利用为解决其综合利用率低、应用转化率低、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等应用难题提供了思路。长久以来,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方式并没有做到科学合理,秸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多数都采用耕种生产前集中燃烧的办法,既污染生态环境,又没有发挥出秸秆的经济利用价值。在农村地区推动秸秆资源化利用,符合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有利于农业用地保墒沃土,有利于农业供给结构改革,有利于农民综合收益的提高,还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秸秆资源化利用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玉米是我国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具有粮、经、饲兼用的特点,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畜牧业和食品加工业,促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中提供了有力支撑,玉米生产的发展在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受玉米价格下跌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非主导产区内玉米种植面积已有所减少。然而,全国总产量仍然惊人,2017 年玉米总产量为 25907.07 万吨1。作为中国春玉米的主要产区之一,吉林省的玉米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10%以上,在全国的玉米生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据吉林省农业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 年吉林省粮食作物总产量为3720.00 万吨2,其中玉米产量高达 2802.40 万吨之多,约占粮食总产量的 75.33%。可以看出,玉米生产在吉林省总体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巨大的玉米产量,意味着有十分可观的秸秆资源总量可以利用。作物秸秆产量与作物产量之间存在固定的比例关系,即“草谷比”。它是农作物秸秆产量与作物产量之比。吉林省玉米作物的草谷比约为 1.3 左右,以吉林省 2017 年的 2802.40 万吨玉米产量计算3,全省玉米秸秆总产量超过 3500 万吨。在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日渐枯竭的情况下,节约、合理、高效、循环、充分利用这些可再生的玉米秸秆资源,将为吉林省提供大量的可再生能源来源、为吉林省环境保护做出巨大的贡献。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吉林省松原市秸秆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达到以下几个目标:在农业生产方面,提高玉米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效率,改善当前利用不充分的局面,使农业资源利用达到提质增效的效果,推动乡村振兴步伐;农村环境方面,减少因秸秆大量焚烧和随意丢弃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助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创造生态宜居条件,引领可持续发展道路;农民收入方面,破解制约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的难题,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提高农民综合收入,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政府部门方面,侧面了解松原市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提出促进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政策建议,提升政策满意度。

1.2.2 研究意义
国内关于秸秆综合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以及原料化的应用方法上。忽视了将秸秆资源化处理与农业生产整合,从认知情况、经济效益、政策环境和可行性的角度来看,缺乏综合考虑。本文结合农业种植和秸秆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从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的角度全面研究农业物质循环系统中的农业废弃物处理问题。这不仅可以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村生活质量。还对提高农业秸秆处理管理方法的水平和深度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突破目前学术界单因素分析秸秆资源化利用影响因素的壁垒,结合以往关于秸秆焚烧危害、秸秆处置行为的研究成果,从受自然条件影响和人文环境制约的行为主体决策选择入手。在分析松原市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风险之后,以松原市各地区的农户作为研究主体,实证分析得出了影响农户玉米秸秆利用决策的因素,系统地揭示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选择与农户特征、土地经营规模、资源化利用条件、经济效益、资源化利用认知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为政府决策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指导,使得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更具有经济性和可行性。
.............................

第 2 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农作物秸秆
农作物秸秆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农副产品,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收获了玉米、稻谷、小麦米等农作物以后,残留的不能食用的茎、叶等部分。由于农作物生产需求有限,其在光合作用的条件下产生丰富的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很大一部分光合作用产物存于秸秆中。农作物秸秆作为一种多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资源,因其分布广、产量高、品种丰富,是保障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宝贵资源 [25]。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剧增,农作物秸秆产量已跃升为世界秸秆总产量首位。由于农作物种植地域的差异问题,我国秸秆资源主要分布于东北区、长江中下游区等 8 大区,其中华北、东北、长江中下游区秸秆资源最为丰富。中国作为世界第一秸秆大国,粮食作物秸秆占我国秸秆总产量的最大份额,主要的 3 种作物秸秆:水稻秸秆、玉米秸秆及小麦秸秆[50]。作为冬小麦的主要生产基地和全国第二大玉米生产基地,华北地区的秸秆资源主要以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为主。由于东北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东北地区的主要秸秆产出为玉米秸秆和稻谷秸秆,其中玉米秸秆约占秸秆资源总量的 60%左右,稻谷秸秆约占秸秆资源总量的 30%左右。长江中下游地区秸秆资源最为丰富,主要的秸秆资源为水稻秸秆[51]。
2.1.2 农户决策
农户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以生存为生产目的,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农户决策是指在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的指引下,农户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可行性方案。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以追求家庭收入最大化为目的,扮演着决策者的角色。由于在生产经营模式中,农户的动机不同因此决策过程也不尽相同,主要包括以下 4步:确定决策目标,找出选择方案,评估方案风险,做出最后决定[54]。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在国家和地方政策范围内,有较大的决策自主权 [55]。任何一个方案都存在风险,农户在面临生计类的选择,土地种植结构的选择时,要结合自然风险和人为风险两方面,深入分析,以实现收益最大化。农户的决策对农业生产发展有直接影响,影响农户决策的因素主要分为内外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外因素包括农户家庭特征,户主文化程度,家庭资源特征(务农劳动力数量,承包耕地面积)。外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条件,农技推广成本与效益,政策,市场因素 [55,56,57]。在内外因素共同的作用影响下,农户做出了生产决策。

.............................

2.2 理论基础
2.2.1 循环经济理论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波尔丁在谈及生态经济时引入循环经济理论这一概念,其定义为:为实现人类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以生态学规律为理论指导,以科学技术为发展核心,将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的资源与能源得到合理的循环利用,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可持续道路。循环经济理论以减量化(reduce)、利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为核心 [58]。减量化是循环经济的第一原则,指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尽可能少的原料和能源的投入,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利用是循环经济的第二原则,是进行合理的资源优化配置,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再循环作为循环经济的第三原则,是指资源在经济活动使用过后,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其实现再利用或资源化。农业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闭合循环,达到农业生产系统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59]。秸秆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副产品之一,在传统农业中,主要作为肥料、燃料和饲料,随着农业循环经济理论的应用,秸秆的利用也在发生改变,可用于工业造纸、田地肥料,秸秆的循环利用还与其他工业相结合,例如生产轻型板材等。虽然这些应用比例还很小,却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指出方向。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体现之一。农业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而人类在整个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的系统中依靠自然,利用自然从事相关的农业劳动,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指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必然趋势。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指在满足当代人发展需求的同时,不对后代人的发展造成影响,主要坚持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三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在利用自然环境进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反思的产物,主要包括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以及可持续社会三个方面。可持续发展经济是在重视经济增长数量的同时更要注重经济发展条件下的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生态是在人类进行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自然界生态系统的涵容能力,在发展经济建设的条件下兼顾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社会是以生态可持续为基础,经济可持续为条件,各个国家的发展阶段不同,发展的目标也有差异,人类一直在为构建以人为本持续、稳定、健康的社会环境而努力奋斗。

...............................

第 3 章 松原市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现状 ............................................... 15

3.1 松原市农业发展情况 ................................... 15
3.1.1 粮食产量逐渐提高 .................................... 15
3.1.2 基础设施投入充足 ......................................... 16
第 4 章 基于 Logistic 模型的农户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决策的影响因素 分析 ........................... 25
4.1 模型构建 ...........................25
4.2 问卷指标选取原则 ........................ 26
第 5 章 促进松原市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 41
5.1 加强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宣传与培训 .................................. 41
5.2 研发可行性较高的资源化利用技术 .............................. 41

第 5 章 促进松原市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5.1 加强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宣传与培训
从对调研数据的整理可知,仍有接近半数的农户对什么是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如何进行资源化利用不熟悉,这就导致了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倡议无法落到实处,既浪费了资源又不能使百姓受益。为了让农户真正理解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内涵与好处,相关的宣传与培训就不能放松。

首先,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宣传推广,利用各级政府的官方网站、有线电视、广播电台、两微一端等新闻媒体对相关政策信息有效传达,还可利用制作宣传条幅,书写宣传标语的形式传递秸秆资源化利用信息。基层干部是上传下达的关键人员,应首先让他们了解相关政策,以便于信息更好的传达。
其次,基层的农技推广人员可以将推广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知识作为科技兴农的目标之一,在推广新型种植技术的同时,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并给予农户一定的现场教学。针对一些农户存在的认为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效果不佳的现象,政府部门应适时组织农业技术专家对农户进行全方位的讲解,通过真实数据的讲授扭转农户的认知误区。
最后,有条件的乡镇还可设置专用人员进行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培训与监管,真正让这项技术落实到田间地头。对于一些做得较好的典型集体或个人可作为正面典型多做宣传,引导农户尝试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还可以举行交流会等形式将不同地区取得的先进成果共享,增加农户对资源化利用技术的了解。
..........................

第 6 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果好等因素为影响农户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主要影响因子的结论。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