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当代中国正处于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调整阶段。城市基建的不断完善与信息科技的广泛应用,催生着各活跃要素积极碰撞旧有规制,破碎、扩张、重构、集聚,进而衍生出新的区域要素生态,形成涉及政治、经济、区域治理等多层次宽领域的复杂体系,城市群的概念应运而生。必须承认的是,区域一体化所带来的经济格局演化和重塑极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成为目前最具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经济活动之一。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无障碍跨界流动,这正是市场主导下区域一体化的本质要求。
然而,这样一个关于市场配置资源促进区域一体化的论断在加之行政区划刚性约束后的区域经济上未必适用。转型时期中国政治体制的集权与经济体制的分权导致了地方政府“政治性”与“经济性”的分离(马翠华,2009),这里重点强调政府的“经济人”特性。作为城市区域发展的主导者和参与者,在面对区域宏观利益、地方政府利益以及决策者本身的个体利益的三方抉择时,具备“双重属性”的地方政府往往偏向于采取“利己”决策。这也是传统“行政区行政”治理模式的遗留症结(杨爱平等,2004)。尤其是分税制改革后赋予了地方政府更大的自主权,在府际利益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地方政府通过行政干预的方式阻碍资源配置市场化以谋求自身利益的行为,严重阻碍了我国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深(谷松,2014)。不难看出,想要加快我国的区域一体化进程,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冲突,关键在于解决好地方府际间的利益矛盾。
据此,本文基于政府禀赋与地区要素资源的容纳质量、集聚能力的相关性,引入政府“隐藏等级”概念,从城市群府际间的内在利益矛盾和府际利益分配入手,深入研究城市群各地方政府因禀赋差异所导致的府际竞合博弈行为和利益极端分配问题以及政策实行过程中决策者的“利己”行为干预问题,试图对府际合作的内在利益关系和发生机制作出解释,为城市群府际合作的推进提供建议。
..........................
第二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本文围绕“研究分析地方政府利益冲突与发生机制——提出城市群府际利益流动框架——地方政府‘隐藏等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测度——‘隐藏等级’框架下区域时空格局特征分析——实证分析‘隐藏等级’对府际利益分配问题的影响——提出推进府际合作与区域一体化的治理政策建议”这一研究思路进行研究。
据此,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文的研究基础。本章简要地介绍了研究背景及意义,介绍论文的思路和结构安排,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第二部分梳理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第三、四、五部分是本文的主体。第三部分主要分析“隐藏等级”下城市群各地方政府的利益分配问题。本章在府际利益流动基本机制的基础上,依次添加市场与政府两个约束,通过博弈分析深入研究政府因禀赋差异所导致的府际竞合博弈行为和利益极端分配问题,同时基于“利己”决策的双重内涵,讨论政策实行过程中决策者“利己”行为的干预问题,分析阻碍府际合作和区域一体化推进的影响因素,提出府际利益流动框架。
第四部分是在构建与测度地方政府“隐藏等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研究“隐藏等级”框架下城市群的区域时空格局特征。本章通过梳理国家、省政府所出台的政策文件和现阶段学界对区域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相关理论资料进行收集分析,遵循指标体系构建的全面性、典型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从经济规模、效益水平、结构水平、增长速度、人民生活、对外开放和行政效率 7 个方面选择27 个指标,构建政府“隐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测度长三角城市群的政府“隐藏等级”综合评价值,并基于评价值对长三角城市群的时空格局特征进行分析。
第五部分是“隐藏等级”对城市群府际利益分配影响的实证研究。考虑到长三角城市群在我国发展相对成熟,府际利益矛盾更为突显,本文选取长三角城市群进行实证分析。本章研究以府际利益分配作为被解释变量,核心解释变量为政府“隐藏等级”。其中,被解释变量府际利益分配基于“隐藏等级”下地方政府的竞合博弈行为和决策者本身的“利己”干预行为两个视角,分别从府际合作和府际竞争、政府利己和官员利己四个方面进行解释。同时选取经济发展程度、城市化率、对外开放度、产业结构、交通基础状况、人力资本和居民消费水平作为控制变量,以保证估计系数的准确有效。回归后分析指标系数及显著性,得出结论。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第一节 关于府际关系概念的研究
府际关系(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IGR)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学者 Clyde. F. Sinder 的表述中,但并未对此概念做出明确界定。直至 20 世纪 60 年代,W.Anderson(1960)才给出了具体定义:府际关系是指各类、各级政府机构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要活动及相互影响,府际关系的核心是政府公务人员的人际关系和作用行为形成的复杂网络。可以看出,府际关系的含义至少包括两层:一是纵向上能够互相影响的上下级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二是横向上可以发生联系的同级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
国内学者们对于府际关系的研究同样在不断发展、完善和深入。林尚立教授(1998)最早开始研究政府间关系,他将国内政府间关系划分为纵向与横向两个纬度:纵向上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关系以及横向上地方政府间的经济关系,并根据政府间关系的基本格局和主要性质,将政府关系细分为权力关系、财政关系和公共行政关系三个部分。这是国内学者开始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与政治体制对府际关系概念进行的解构和重塑。谢庆奎教授最早使用“府际关系”这一名词,他将府际关系定义为政府之间在垂直和水平上的交错纵横关系,以及各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2000),并且他认为,政府关系除了包含林尚立提出的“三个部分”外,还应包括利益关系(1999)。府际利益问题的研究开始进入学者们的视野。随后杨宏山教授(2005)对此有进一步的补充,他认为不同层级政府间的垂直关系网络属于狭义视角,广义上的府际关系还应包括互不隶属的地方政府间的横向关系以及政府内部不同部门间的关系,甚至可以扩展到主权国家政府间的关系。
可以看出对于府际关系概念的研究,从最初各类、各级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这一基本定义出发,结合我国的基本情况和政治体制,经过国内学者的研究与创新,开始延伸出不同的解读和新的内涵,诸如府际间的利益关系、横向政府间的竞合关系等开始进入学者们的视野,研究格局不断发展、扩大,为更深入的探索奠定基础。
.................................
第二节 纵向府际关系与横向府际关系的研究
一、纵向府际关系研究
纵向府际关系研究指的是科层制视角下中央与地方的府际关系问题。这类关系模式是政府间关系的中轴,因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决定着地方政府在整个国家机构体系中的地位、权力范围和活动方式,从而也就决定了地方政府体系内部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在国内,纵向府际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制度化的视角。杨小云(2002)主张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府际关系要注重两者的协调性,她从资源问题、法治层面、调整行政权力的纵向结构及合理分权四个角度提出制度化思路,认为中央应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推动政治体系内部权力均衡分配。苏力教授(2004)也一针见血地指出,非制度化的分权带来的预期不确定,不仅不利于中国市场经济的统一发展,甚至威胁中国的政制稳定。谢庆奎和杨宏山(2007)认为,中国政府制度的变革应当在逐步解构中央政府全面集权的同时建立中央政府选择性分权体制,并且在分权过程中注重权力下放的制度化统一。不难看出,制度管理是纵向府际关系优化的基本内容。
也有一些学者从官员行为角度研究纵向府际关系。刘瑞明和白永秀(2007)认为,中国的经济周期本质上是地方官员的晋升体制周期和宏观调控结合的产物,因此适当的官员激励将有利于经济的良性发展。周黎安等人(2015)利用大量的数据揭示了多层级府际竞争的结构性特征为从中央到基层政府的经济增长指标“层层加码”,而这和地方官员的晋升激励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吴敏和周黎安(2018)从公共品可视性的视角考察了地方官员的晋升激励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认为中央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的官员考核体系,尝试建立跨越官员任期的问责机制。将官员行为与政府决策相联系进而影响府际关系,这一研究思路的出现表明官员的“经济人”属性开始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
第三章 城市群地方政府利益分配问题分析 ........................... 13
第一节 假设建立与概念提出 ................................. 13
第二节 无竞合行为的城市群府际利益流动基本机制 ...................................... 14
第四章 长三角城市群地方政府“隐藏等级”综合评价及时空格局特征 .............. 25
第一节 研究区域、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25
第二节 长三角城市群地方政府“隐藏等级”综合评价 .................................. 29
第五章 长三角城市群“隐藏等级”与府际利益分配问题的计量分析 .................. 37
第一节 模型构建 ......................................... 37
第二节 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 38
第五章 长三角城市群“隐藏等级”与府际利益分配问题的计量分析
第一节 模型构建
本节从存在“隐藏等级”的双方政府其府际竞争与合作行为的博弈选择倾向以及地方政府本身在“利己”决策制定过程中其官员面与政府面的权衡倾向两个视角出发,构建“隐藏等级”与府际竞合博弈行为的回归和“隐藏等级”与政府“利己”干预行为的回归,主要检验两个问题:1.“隐藏等级”的大小是否会对政府的竞合决策产生影响;2.“隐藏等级”的大小是否会对政府或官员的“利己”行为产生影响。以此探究政府“隐藏等级”与府际利益分配之间的关系。
一、“隐藏等级”与府际竞合博弈行为的回归
建立“隐藏等级”对府际竞合行为的计量模型,将府际合作和府际竞争作为被解释变量构建合作关系模型和竞争关系模型,核心解释变量为政府“隐藏等级”,在此基础上选取经济发展程度、城市化率、对外开放度、产业结构和交通基础状况作为控制变量,以确保估计系数准确有效。实证模型具体形式如下:
..............................
第六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推论与结论总结.
本文基于区域经济学、经济博弈论和公共管理学等的相关理论,提出政府“隐藏等级”概念与城市群府际利益流动框架,引入熵权 TOPSIS 法构建地方政府“隐藏等级”综合评价体系并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进行测度,同时结合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和 ESDA 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 2007-2016 年 26 城市的时空格局演变态势与府际特征进行探讨,最后应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政府“隐藏等级”对府际利益分配问题的影响因素,得出相关推论与结论。作为全文的最后一章,本章在前文理论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各部分的推论与结论进行整理和总结,并就如何推进城市群府际合作与区域一体化的问题重点阐述区域宏观政策的制定思路及治理政策建议。
第三章从博弈分析与理论视角对政府的内在利益矛盾和府际利益分配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想要促进城市群府际合作和区域一体化,首要解决五对矛盾:一是高等级地区逐利行为与区域合作趋势相违的矛盾;二是区域政策失效与“寻租”得效的矛盾,三是优势政府决策倾向与中央期望相违的矛盾;四是官员任期与投入年限不匹配的矛盾;五是政府利益与个体私利不一致的矛盾。并形成七个推论:1.对于“隐藏等级”下两方逐利性政府而言,想要促进区域一体化,首要提升高等级地区的合作积极性。2.对于“隐藏等级”下两方利己性政府而言,想要推动府际决策从竞争状态向共赢状态甚至是利于劣势方的合作状态转变,首要解决优势政府的相对位次隐患。3.主动的区域政策直接干预利益流向,但也存在机制不合理、政府不配合等的局限性,因此被动承担府际交易损失也不失为良好的区域决策出发点。4.决策者的猜疑倾向、信任缺失与保守政策,诱发信息传导机制失灵与要素流动受阻,导致交易成本扩大化,容易促使双方回归低效竞争状态。5.优化政绩考核标准可以有效解决时间成本约束问题,缓和官员任期与投入年限的矛盾,促进官员与政府二者利益趋同。6.保证官员的政府利益偏好,有助于区域发展和一体化推进。7.地方政府的资源占有量差异影响官员行为,区域政策的施行应更具针对性,因地制宜。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