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经济效率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9186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经济论文,总体来说,相较传统农业经营主体而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近几年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异军突起,不仅占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大片江山,而且年年增速很快,这与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处的阶段相关,是在积累了一定的土地、技术、经验、经营规模,更加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并在市场上拥有话语权的机会,具有了一定的竞争力的必然现象。这与国家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大量财政支持和撬动相关资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资金的缺乏还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面临的现状,归根结底,资金的投入固然可以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但投入也要根据样本之间的差别来决定。在这里如何开辟适应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外部融资方式将是重中之重。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通过颁布多项法律法规,不断引导和鼓励农业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向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国内的发展速度飞快,不仅是农业生产发展自身规律的体现,更离不开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不仅其形式要多样化,经营的规模更要适度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要走的道路,也是我国农民群众们自主选择要走的道路。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土地经营权进行相应的规范指导使其流动性更有秩序,并鼓励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多种形式。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中不可缺失的中坚力量,并且逐渐成为我国走向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主力军。农业部 2017 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已经超过 290 万家。

在现阶段,一方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提高了水平参差不齐的农民进行因地制宜的组织化,这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我国农业的市场化水平。另一方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不免要参与市场上激烈的竞争,但是因为农业本身的农产品的易替代性、靠天吃饭的高风险性以及盈利性低的特点,从而使得资金外溢现象成为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道路上难以逾越的鸿沟。进而,诸多学者对新型农业主体所面对的资金外溢现象导致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然而由于学者们研究方向主要在于需求或供给方向,而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效率却很少。所以,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效率的研究就非常重要。如何提升融资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是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重要课题。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资金短缺的问题一直是阻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连续通过中央一号文件不断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改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环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所面临的融资困境仍然存在,归根结底,还是融资效率的问题。因此,通过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深入而详尽地分析西宁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现状以及影响其融资效率的因素,并通过融资影响因素评价融资效率,进一步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从理论意义上讲,本文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影响融资效率的财务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效率,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理论,探究如何提高融资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为西宁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有效的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从实际意义上讲,资本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最重要的“瓶颈”之一,要高效利用有限的农村金融资源,有必要去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效率。只有先对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效率进行测量,才能够找出影响融资低效的因素,才会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后期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融资效率
在探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效率之前,首先要了解融资效率的概念,各位学者从不同的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融资能力可以单方面定义融资效率。部分学者以为主体的融资能力可以代表融资效率。
其次,融资效率水平更多地取决于融资配置的效率。有些学者认为在评价融资效率时最重要的两个指标是资源配置是否达到产出最优化和是否能保证投资者回报;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融资效率高应该体现在资金应该配置给盈利能力强和边际效率高的部门及业务从而使收益最优化。
三是比较主流的观点即多位学者认为融资效率的高低是指在融资风险最低的情况下,由融资成本和融资收益的比例高低来确定。
四是融资效率的高低不仅是受主体自身融资行为的影响同样也会受到宏观经济发展,这种宏微观影响的综合表现为主体的融资效率。

通过对上述四种观念的了解,选择第三种即成本收益的方向来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效率的含义进行论述是最优选择。一方面是因为在上述文献综述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效率最大的影响因素是信贷资金的价格和抵押物的有效性,也就是说比起融资能力以及融资配置,由融资成本以及融资收益之间比例的高低来确定融资效率更好。另一方面,融资作为一个既包含投入也包含产出的过程,这样对融资效率概念的界定更为全面。还因为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互相之间的区别出发,不管是从融资能力、筹资效率还是从配置效率来界定融资效率,都与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投入的成本高低与创造价值大小相对值、与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无关。总的来说,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出发,是否能够将融入的资金有效使用从而获得最大化收益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融资前后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

2.2 理论基础
2.2.1 融资结构理论
融资结构理论即资本结构理论,指的是与当主体在差异型路径中获取资金时,资金的组成和比例相关的理论体系。在国外融资结构相关的理论中,把融资结构理论主要以 MM 理论作为节点分做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为早期资本结构理论,后一阶段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1.早期资本结构理论
在早期资本结构理论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首先是认为负债程度与企业的价值呈正相关关系的净收益理论,其次是财务杠杆的变化不影响企业的价值的净营业收益理论,最后是负债与企业的价值先呈现正相关关系后呈现反相关关系,

所以提高债权资本要适度传统折中理论。
2.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在净营业收益率理论为基础上,

Modigliani and Miller 于 1956 年提出了做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代表理论 MM 定理,在这种定理中引入了一个重要性假设即为没有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理想状态下,无论主体采取融资方式如何对其最后的总价值来言都没有区别。Modigliani and Miller 在 20 世纪 70 年代对 MM 定理加入了所得税的影响因素,认为如果主体的负债发生变化,那么主体本身的价值以及融资的成本也会相应受到影响,并认为如果主体的所有的资产均来自负债融资,那么主体就能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
3.权衡理论。
Obichek(1967)和 Myers(1984)在 MM 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种权衡理论,即债务减税收入与破产成本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权衡关系。首先该理论认为债务的抵税作用对主体的市场价值有利,其次该理论认为不应忽视这种举措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如果主体不对自身的负债加以控制,那么主体在将来会大概率深陷债务危机中,这种情况若不加以重视,主体更是会有破产的风险。所以当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完全相等时,主体并非身处最优的资本结构,最优的资产结构应该是主体把通过把债务抵税所获得的收益和可能会造成破产带来的损失衡量后的结果。然而在现实中,对债务能够为主体带来的收益以及将来可能破产所产生的成本进行量化非常困难,所以通过上诉情

.......................

第三章 西宁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现状 ................... 18
3.1 西宁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现状 ........................... 18
3.2 西宁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现状分析 ......................... 20
第四章 西宁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效率评价模型的构建 ..... 23
4.1 DEA 评价模型的构建 ......................................... 23
4.1.1 DEA 理论简述 ......................................... 23
4.1.2 CCR 模型构建介绍 ...................................... 23
第五章 西宁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效率实证分析 ........... 29
5.1 样本选取和统计描述 ......................................... 29
5.1.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29
5.1.2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29

第五章 西宁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效率实证分析

5.1 样本选取和统计描述
5.1.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 2017 年度在 xx 银行进行新一轮融资的西宁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前后的状况作为样本,据此来选择在实证研究中 DEA 模型决策单元。之所以选择西宁市而非青海省其他区域作为样本是由于西宁市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分布比起青海省的其他地区更加接近于全国的情况,更具有普遍性。随后本文把设定样本的 2016 和 2017 年的即新一轮融资前后相关的财务数据作为模型相关投入产出变量来源,然后再运行 DEA 模型获得实证结果。本文使用调查问卷方式进行研究,通过删除信息不完整,没有研究意义,不符合 DEA 数据处理要求的主体,获得 31 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样本。实证分析所需的投入和产出指标值将根据 xx 银行披露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务信息相关数据进一步计算。

在实际应用中,

DEA 模型在输入相关变量时都应该满足变量皆为正值的条件,但在资产回报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均可能存在低于零的样本。基于这种情况,许多学者经常使用极值方法对决策单元为负的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使得所有输入和输出变量都是非负的。然而,在这种处理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即,如果原始值之间的差异很大,则它易受极值影响并且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丧失。考虑到样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指标的极值之间的巨大差异,本文删除了存在小于 0 变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保护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和处理结果的合理性。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结论
总体来说,相较传统农业经营主体而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近几年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异军突起,不仅占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大片江山,而且年年增速很快,这与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处的阶段相关,是在积累了一定的土地、技术、经验、经营规模,更加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并在市场上拥有话语权的机会,具有了一定的竞争力的必然现象。这与国家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大量财政支持和撬动相关资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资金的缺乏还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面临的现状,归根结底,资金的投入固然可以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但投入也要根据样本之间的差别来决定。在这里如何开辟适应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外部融资方式将是重中之重。

而相比我国而言,青海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速度很快但实力较弱,与全国总体水平上还有一定差距,首先从类型分布上来说,专业合作社虽然也作为青海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力力量,但不能否认的是,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起步阶段的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的比例远远高于全国水平,而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熟阶段的农业企业的比例远远低于全国水平;最后是从融资方向的需求上来说,青海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土地即对经营规模的需求远远高于全国水平,而对市场化、社会化方面需求则远远低于市场需求;再次是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来源来说,青海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来源相比全国水平更倾向于内部融资。但是相比青海省和全国平均情况来说,西宁市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起步阶段的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的比例远远低于全国水平,且农业专业合作社占比更是远远高于平均水平。所以,西宁市作为一个更具有前瞻性的样本,比起其他样本,更具有研究意义。于是本文选取了部分西宁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样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首先,西宁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效率低下,有西宁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没有把融入的资金有效的利用的原因,绝大多数样本其与融资有关的投入和产出要素没有得到有效配置,使得整体融资效率情况不佳。这主要体现在其自身资本结构不当、营运能力不好使得融资后缺乏将资金转化为利润的能力和缺乏资金达到最佳配置的能力。
其次,西宁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效率低下,绝大部分的原因是资金缺少。绝大多数样本普遍规模较小,处于成长期,根据其规模报酬情况来看,当前的融资情况不能满足自身的发展是因为如果想要提高融资效率,必然就要对其经营规模进行扩张,而其现有的融资状况却很难支持其需要的经营规模,进而导致西宁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综合效率出现偏低的情况。这也与上文所提到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一方面是因为规模的扩张而造成了资金短缺,另一方面是目前的农村金融发展缓慢,不足以支撑现行的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即总量失衡的现状所吻合由于农村金融市场主体供给量和供给渠道相吻合。究其原因,正如上文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存在问题的分析,由于农村金融市场主体供给量和供给渠道的缺乏,供求双方的一些现行的融资制度不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供求失衡导致了融资功能并未充分发挥,融资效果欠佳,以至于现阶段很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还不能获取足够的资金来对自身进行发展。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