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1 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全球人口年龄结构都处在老龄化的过程中。参照西方发达国家人口转变的历程,人口转变通常包括“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高出生率和低死亡率”以及“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三个阶段。依据国际上现行的定义,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地区)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达到 10%,或者是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达到 7%。目前,全球 60 岁以上的人口占比约为 13%,全世界正在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中(图 1)。分地区来看,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是欧洲(25%)和北美洲(22%),老龄化程度最低是非洲(5%),亚洲地区的老龄化程度(12%)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3%)。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本文尝试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参量改革会如何经济增长?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确定基本养老保险的参量和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要素。通过分析和选择,基本养老保险参量包括退休年龄、缴费率和替代率,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要素是储蓄和人力资本。所以,本文的研究旨在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基本养老保险退休年龄、缴费率和替代率调整对储蓄和人力资本投资影响的路径、方向和力度,进而判断基本养老保险退休年龄、缴费率和替代率变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上述思考,本文计划依据如下研究路径探寻基本养老保险参量改革的经济增长效应:
首先,以中国人口老龄化为现实背景,从养老保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出发,提出本文所要研究的主题,即基本养老保险参量改革如何影响经济增长。人口老龄化给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带来的收支平衡压力,迫使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包括延迟退休年龄、降低基本养老保险费率以及修正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计发办法在内的一系列参量改革。由于基本养老保险具有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双重属性,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通过参量改革达到社会目标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对储蓄、人力资本投资等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要素产生深远的影响,进而对经济增长本身产生影响。那么,基本养老保险参量改革会如何影响中国经济增长?
第二,鉴于基本养老保险参量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此重要,那么,已有文献对这一问题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对于本文的研究有怎样的启迪?为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系统梳理了相关的基础理论和文献:(1)养老保险制度产生和发展的经济理论依据是什么;(2)分析养老保险制度影响经济增长的基本经济理论和经济模型有哪些;(3)已有文献对于养老保险的经济增长效应的研究都取得了哪些成果,尤其是对于基本养老保险参量改革(退休年龄、缴费率与替代率变动)的经济增长效应的研究存在哪些不足?
第三,既然要研究基本养老保险参量改革的经济增长效应,首先就要回顾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历程,探析参量改革在基本养老保险发展历程中的角色。其次,以历史和全球的双重视野考察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缴费率与替代率的合理性,以期为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参量改革方向提供有益启示。
..........................
第二章 基础理论与文献述评
2.1 概念界定
2.1.1 基本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是指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够依法获得经济收入、物质帮助和生活服务的社会保险制度 [17]。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立法强制征收社会保障费(税),并形成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当劳动者退休以后支付其养老金,以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1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章“基本养老保险”的论述,在广义上,基本养老保险实际上包括了四种类型:(1)以职工、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其他灵活就业人员为参保对象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以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为参保对象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3)以农村居民为参保对象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4)以城镇居民为参保对象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在狭义上,基本养老保险实际上就是指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9]。本文所谓的“基本养老保险”,就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时也称之为公共养老金制度。
由于筹资模式的差别,养老保险通常分为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和部分积累制三种类型。具体而言:(1)现收现付制:现收现付制是指当期筹集的养老保险基金收入都用于当期的养老金给付。现收现付制遵循“以支定收”的原则。通常,先确定养老金的待遇标准和计发办法,并根据退休人数计算出当期需支付的养老金总额,最后确定参与养老保险的企业和职工的缴费基数和缴费率。现收现付制本质上是工作一代为退休一代提供商品和服务,体现的是代际转移支付 [20];(2)完全积累制:完全积累制,也称基金制,指当期养老保险的缴费收入完全用于养老基金的积累,并全部记入职工个人帐户,职工退休后根据个人帐户缴费记录和基金投资回报领取养老金 [21]。完全积累制遵循“以收定支”的原则。(3)部分积累制:部分积累制,指当期筹集的养老金缴费用于当期的养老金支付后,留有一定的资金结余作为积累。本质上,部分积累制是现收现付制与完全积累制混合的产物。
.......................
2.2 基础理论
2.2.1 市场失灵理论
随着主流经济学本身的发展和研究领域的分工与深化,老年保障经济理论逐渐从过往的福利理论中独立出来,形成了融合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的老年保障思想的养老金经济学。[24]在这个过程中,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了扎实的理论根基。对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新古典经济学一个最重要的基础理论就是市场失灵理论。
市场失灵理论认为,如果想要实现用人单位同意且能够为职工提供长期稳定工资的异质性需求的缴费,纯粹指望那些通过市场机制来筹资缴费的保险公司是远远不够的,仍然需要政府提供一些保险公司无法提供的保险。根据古典经济学派的观点,市场失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25]:
(1)不可分散的风险。在遭遇战争,或者由于经济危机导致的大规模失业或者恶性通货膨胀等情况下,政府必须采取风险集中管理的方式予以应对。不可分散的风险,往往是商业保险无法承保的风险。因而,当这种风险发生时,只能政府依靠强大有力的国家力量和政策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和应对。
(2)逆向选择造成的市场失灵。个体的异质性以及个体的风险偏好的异质性,在信息不对称作用下,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比如,在医疗保险领域,往往是健康状况不好的人更愿意加入医疗保险计划,健康状况良好的人参加医疗保险计划的意愿相对偏低。因此,在容易出现逆向选择后果的保险领域,国家必须出面干预,将那些低风险的个体纳入到保险计划内,以筹集足够的收入平衡支出。可以说,逆向选择问题是国家建立强制型社会保险计划的坚实理论基础。
(3)道德风险造成的市场失灵。作为信息不对称另外一个后果,就是保险公司无法监督参保人是否最大程度上规避了风险,从而产生了道德风险问题。比如,购买了汽车保险的司机,往往更容易忽视行车安全。尽管国家也不能对个人进行完全的监督,但是国家却能够制定一系列个体受益的资格条件,以激励参保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规避风险,从而尽量避免道德风险。
............................
第三章 基本养老保险改革历程与趋势 ..................................... 31
3.1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历程 .......................................... 31
3.1.1 制度转轨阶段:1984-1995 ........................ 31
3.1.2 结构调整阶段:1996-2004 ............................ 33
第四章 基本养老保险参量改革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 .......................... 47
4.1 基本养老保险参量改革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 47
4.2 基本养老保险参量改革影响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 ..................... 49
第五章 基本养老保险参量改革影响经济增长的数理模型 .............................. 59
5.1 模型构建 ..................................... 59
5.1.1 基本假设 ................................. 59
5.1.2 代表性行为人 ........................... 60
第六章 基本养老保险参量改革影响经济增长的数值模拟
6.1 参数校准
参数校准的途径。为避免参数设定的随意性,让参数的取值尽量接近现实情况。这里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校准参数:第一,依据已有的和比较权威的研究成果设定模型参数。第二,假如相关参数无法根据已有文献进行确定,这里将依据相关理论和数据资料,自行测算。
世代交叠模型的时间跨度(t)。根据已有文献,国内外的研究人员都是根据所在地区和时期的居民平均预期寿命进行设定。比如,杨再贵设定 1 期为 26 年[148];Gonzalez-Eiras 和 Niepelt 把 1 期设定为 27 年 [149];张迎斌等将 1 期设定为 29 年[140]。鉴于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参保对象主要是城镇职工,城镇职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平均预期寿命都比较长,所以这里将 1 期设定为 29 年。
.........................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7.1 主要结论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给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带来的可持续性危机,中国政府已经采取或正在采取包括制度转轨、管理改革和参量改革在内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趋于定型和走向成熟的背景下,参量改革开始由配套改革成为改革重心。基本养老保险参量改革的基本目标在于提供充足的、可承受的、可持续的养老金供给,但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基本养老保险参量改革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深远影响。这意味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实现社会目标的同时,应当考虑和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功能。不同于制度转轨和管理改革,基本养老保险参量改革更加追求科学性、协同性和精确性。特别是在一定的经济增长区间和养老金给付水平的约束条件下,基本养老保险参量改革如何进一步优化?关注基本养老保险参量改革的经济增长效应,一方面可以明确基本养老保险参量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为基本养老保险参量改革的政策优化提供启示。因此,关注基本养老保险参量改革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释了基本养老保险退休年龄、缴费率与替代率变动影响储蓄和人力资本投资以及经济增长的一般机理。其次,以内生增长模型为基本框架,通过构建一个三期世代交叠模型,以数理推导的方式,探讨了“统帐结合”的中国基本养老保险退休年龄、缴费率和替代率变动对储蓄、人力资本投资以及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和方向。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揭示了中国基本养老保险退休年龄、缴费率和替代率变动对储蓄、人力资本投资以及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度。并且,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探讨了退休年龄、缴费率和替代率的调整空间。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