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中央最新政策的出台,全国各地政府部门必将掀起一股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改革的风潮,但是地方政府对于“什么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构建怎样的一个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以及“如何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等问题缺少具有能实践价值的理论作为指导,同时,随着公众民主意识的逐渐加强,公众对于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管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研究地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形成一套具有可操作性、适应我国地方财政特点的绩效评价方法和理论,对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工作的推进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政府绩效管理的关系
政府绩效管理是对政府履行职能所产生的结果进行考评和管理,而政府职能的实现需要一定的财力保障,财力的保障就是财政支出的支持,从这个角度看,政府绩效管理与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二者具有相同的主体。财政是一种以政府为主体,以实现政府职能为目的的公共理财活动,财政活动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那么对财政支出的绩效进行评估与管理,自然也要以政府为主体。
其次,二者具有相同的目的。政府的职能范围非常广泛,而财政资金又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财政资金下,有效地履行政府职能,这是财政支出绩效管理与政府绩效管理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再次,二者体现相同的结果。财政支出绩效与政府绩效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是相同的。财政支出绩效与政府绩效在经济方面的影响体现在经济的持续发展上。而对社会的影响是在经济基础上考察社会全面进步情况。
尽管二者之间有很多共性的东西,但是从绩效管理的范围来讲,政府绩效管理的范围要大于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范围,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只是政府绩效管理的资金方面的管理,而资金的管理是政府管理的核心内容。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绩效预算的关系
绩效预算这一概念是美国在 1949 年首次提出的,作为一种预算方法绩效预算要求政府部门按所完成的各项职能编制经费预算,将政府预算建立在可衡量的绩效基础上,绩效预算与传统预算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把市场经济的一些基本理念融入公共管理之中,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政府提供公共品的成本。提高了财政支出的效率。可以说绩效预算不仅是一种预算方法的改变,而且是整个政府编制和管理预算理念的一次革命。世界银行专家沙利文的理解,绩效预算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以项目成本为衡量、以业绩评估( 财政支出绩效评估 ) 为核心的一种预算体制。本文所提到的支出绩效评价与绩效预算在概念上是需要区别对待的,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支出绩效评价是绩效预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构成绩效预算的全部内容。政府绩效评价通过前期评价主体的选择、评价指标的设计以及评价标准确定等步骤,并通过绩效评估分析形成绩效评价结果,这个评价结果可以为绩效预算提供参考依据,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为推行绩效预算打下了基础;其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构成了绩效预算的核心内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从质和量两方面去描述财政资金支出的使用状况及效果,以考核政府的职能实现程度和财政效率。最后,与支出绩效评价模式相比,绩效预算需要更加严密、规范的组织体系作为保障。财政部门在一段时间的研究论证后认为,以绩效评价为起点,探索基于绩效评价的预算管理,应该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改革方向。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认为:“中国完整实行绩效预算的条件并不具备,但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全方位的开展是可行的。”因此,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被视为开展绩效预算的基础,成为现阶段我国推进结果导向的绩效预算改革的现实路径。
第二章国内外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第一节国外支出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政府财政资金配置的绩效考评制度是当今发达国家政府公共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近几年来, 西方国家通过实行政府公共支出绩效考评制度,在促进政府提高管理效率, 充分发挥公共资源效能, 增进社会对政府公共支出的监督和了解,改进政府形象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系统考察典型国家财政绩效管理的变迁与演进历程,不失为一个现实选择。为了考察和比较西方国家在绩效评价中的共性和差异,我们不妨从评价主体、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几个方面分别加以分析。
一、美国
美国作为三权分立的国家,国会在美国政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国会通过财政预算来实现对政府的控制,美国国会在 1993 年通过《政府绩效成果法案》(GPRA),确立了其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的主题地位,另外,联邦制度给了地方政府更多的自主权,因此,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同样作为绩效评估的主体之一存在于整个美国的绩效评估体系中。在指标体系的设立上,细分了工作量或产出量、单位成本或效率、结果或有效性、服务质量、公民满意度、综合测量等几个维度,并引入了在私营部门取得成功的标杆管理法来提高部门绩效。近几年来,美国政府通过引入项目评估体系(PART),PART 要求各部门制定长期绩效目标和年度绩效目标,管理及预算办公室和各机构一起选定可以有效反映项目目的、项目优先权的绩效衡量指标,从而确定项目的绩效。与 1993 年通过的 GPRA 相比较,最明显的不同是 PART 要求政府部门在制定绩效目标的同时,还要证明项目的效果,要有充分理由证明项目值得投入财政资金,这些信息为国会和其他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成为了绩效评价以及预算辩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统一预算与绩效,实现预算决策以绩效为导向。
第三章 构建地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21-32
第一节 总体思路......................... 21
第二节 评价主体的选择......................... 21-24
一、 评价主体的概念......................... 21-22
二、 从财政职能角度分析......................... 22
三、 从资金的监管角度分析 .........................22-23
四、 从资金的使用角度分析......................... 23
五、 分层选择评价主体......................... 23-24
第三节 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24-29
一、 设计思路 .........................24-25
二、 构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库......................... 25-26
三、 基础指标选取原则......................... 26-27
四、 评价标准和权重的设计......................... 27-29
第四节 绩效评价的方法......................... 29-32
一、 成本——效益法......................... 29-30
二、 投入——产出法......................... 30
三、 最低成本法......................... 30
四、 综合评价法......................... 30
五、 模糊数学法 .........................30-31
六、 对比分析法......................... 31-32
第四章 案例分析......................... 32-41
第一节 A 地区及教育事业概况......................... 32-33
一、 A 区地区概况介绍 .........................32
二、 A 区财政支出及教育支出概况......................... 32
三、 A 区教育事业概况......................... 32-33
第二节 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33-39
一、 评价主体的确定 .........................33-34
二、 绩效指标的设计......................... 34-35
三、 指标权重确定......................... 35-38
四、 指标得分计算......................... 38-39
第三节 小结和启发......................... 39-41
一、 小结 .........................39
二、 启发......................... 39-41
结论
本文以 A 区教育部门支出为例,我们从评价主体选择、绩效指标的确定以及指标权重的计算等角度出发,探索建立适应地方财政特点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以绩效评价指标库为基础,提取适应 A 区教育特点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项指标权重进行计算,并运用功效系数法,对指标分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和转换,最终获得 A 区教育部门支出的绩效得分。
然而,对于教育支出进行绩效评价还应该涉及到其他诸多方面,例如:利益相关人的满意程度、教育资源的配置情况等指标,只有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比较科学和完整的教育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但是由于相关数据的来源有限,本章没能对这些对于这些指标进行罗列,本章侧重点在于方法的探索和思考,相信经过更进一步的实践和探索,自己对于构建地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将会有更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