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剩余收益的模型的实证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058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引言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研究背景
研究中国资本市场环境下剩余收益估值模型的适用性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相关背景分析,这不仅关系到研究本身所处的外在经济环境,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
决定了选题的可行性与研究意义。为此,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本文的研究背景进行探讨。
(1)国民经济的发展己经与资本市场密不可分,市场经济的稳定与繁荣巫需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我国证券市场自正式成立至今,已经伴随着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走过了不平凡的18载春秋。股市的发展有高潮,也有低谷,有关股市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 截至2007年底,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已达1440余家,总股本超过2.18万亿元,总市值超过36.82万亿元,约为2007年全国GDP的149%。相比之下,该比率
在2006年约为46.67%,而2005年的水平约为18.32%0。由此可见,2007年国内总资产证券化的程度已经超过100%,而且同比增速连续两年超过100%。透
过这些激动人心的统计数字,我们不应该只是看到中国股市近年来的极度繁荣,而潜伏在这些现象背后的问题也不能不引人深思: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是否存在
差距?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与其市场价值是否一致?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索不仅有助于理解近年来股市的大起大落现象,也构成了本研究有关经济环境分析的
重要内容。
(2)证券交易制度与监管机制正在逐步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也日趋规范。
首先,从证券交易制度变革的角度来看,自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启动以来,2006年6月开始实施限售股解禁政策,以国有股、法人股为代表的非流通股在
股改后分情况、有步骤地上市流通②,以往“同股不同价”的局面将逐渐被打破。据此,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将随之发生改变,证券投资者的选择余地将逐渐扩大,
公司治理水平高、经营业绩好的公司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而那些管理不规范、经营业绩差的公司将难以成为长期投资对象,这一方面加剧了上市公司之间在融
资方面的竞争,另一方面则有利于提高社会资金的整体配置效率,从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其次,从上市公司的监管来看,随着《经济法》、《公司法》、《证券法》的颁布与不断完善,以证监会为代表的监管机构近年来正在逐步加大监管力度,中央
各部委与各级地方政府联合参与、监管方式由事后惩罚转向事前防范,对违规公司与个人的追究力度加大。同时,监管理念正在由被动监管向主动出击转变,这
从近年接连立案查处杭萧、s延边路、贤成实业等上市公司可见一斑。自此,上市公司漠视监管制度、内幕交易频发的情形有望得到根本改善。
最后,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机制来看,随着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的不断革新,上市公司在披露内容与披露方式上均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方面,信息的生成与披露理念由政府导向型转向投资者需求型,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不仅要求满足政府监管部门的需要,而且必须有助于外部投资者、社会
公众等利益相关者的分析。另一方面,披露的格式日益规范、披露的内容日趋丰富。自2006年2月中国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2006 ) ))(简称新会计准则)
以来,我国会计准则已经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IAS )的实质性趋同,并于2007年1月1日在所有上市公司开始实施,2008以后在中央企业和其他企业逐步实
施〔1-3]。此举意味着国内企业去境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时可按照我国准则编制财务报表,而国内投资者也将更容易读懂外资企业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
表,从而大大降低了信息披露成本,并丰富了财务报表内涵,提高了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性与可比性。诚然,这对于开展有关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证研究也提供了
不少便利,大大丰富了研究题材。
(3)投资分析尚未走出误区,价值投资理念仍需大力倡导。
按照投资者所信奉的不同投资理念,阿斯瓦斯.达摩达兰(Aswath Damodaran)在《投资估价》一书中将证券市场投资组合管理中的投资者分为六种类型①:①
相信基本面分析的投资者,此类投资者认为公司价值不仅取决于公司的财务指标,而且通过财务指标得以反映。因此,要想了解公司的真实价值就必须分析公
司价值的影响因素,而公司定期披露的财务报表无疑成了分析的核心。②选举权投资者,此类投资者往往着重投资他们很熟悉的公司股票,而被投资单位一般由
于某种原因导致价值被低估但又具有增长潜力。该类投资者通常可对被投资单位的管理层施加影响以改变其财务与经营决策,进而从中渔利。③信奉技术分析的
参考文献
[I]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 [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5
[2]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oo4)[s].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 )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8
[4]阿斯瓦斯.达摩达兰,林谦(泽).投资估价:确定任何资产价值的工具和技术(上)[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6-7
[5] Ohlson, J.A., Earnings, book values, and pidends in equity valuation,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lJ], 1995,11:661-687
[6] Feltham,G A., and J.A.Ohlson, Valuation and clean accounting for operating and financial
activities,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J], 1995,11:689-731
[7] Stober,T.L.,Empirical applications of the Ohlson[1995] and Feltham and Ohlson[1995,1996]
valuation models, Managerial Finanace[J],1999,12:3-16
[8] Myers, J.N., Implementing residual income valuation with linear information dynamics, The
Accounting Review[J], 1999,1:1-28
[9] McCare,M., and H.Nilsson, The explanatory and predictive power of different specifications
of the Ohlson (1995) valuation models, The 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J],
2001,10:315-341
[ 10] Ca11en,J,and M.Morel,Linear accounting valuation when abnormal earnings areAR(2),
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J],2001,16:191-203
[11J More1.M., Endogenous Parameter Time Series Estimation of the Ohlson Model: Linear and
Nonlinear Analyses,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ccounting[J], 2003,
30(9)&(10):1341一1362
[12] Giner,B., and R.Iniguze,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the Feltham-Ohlson models considering
the sign of abnormal earnings, Accounting and Business[J], 2006,3:169-190
[13]赵志君.股票价格对内在价值的偏离度分析[[J].经济研究,2003, I 0:66-74
[14]刘煌松.股票内在投资价值理论与中国股市泡沫问题[J].经济研究,2005,2:45-53
[IS]张景奇,孟卫东,陆静.股利贴现模型、自由现金流量贴现模型及剩余收益模型对股票价
格与价值不同解释力的比较分析—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数据[[J].经济评
论,2006,6:92-98
[ 16]毛有碧,周军.股市泡沫测量及其性质区分[[J).金融研究,2007,12:186-196
[ 17]陆宇峰.净资产倍率和市盈率的投资决策有用性—基于“费森一奥尔森估值模型”的实证
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9.
[18]陈信元,陈冬华,朱红军.净资产、剩余收益与市场定价: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阴.金融研
究,2002,4:59-70
[ 19]王化成,程小可,伶岩.经济增加值的价值相关性—与盈余、现金流量、剩余收益指标的
比较[J].会计研究,2004,5:75-81
[20]刘颖.剩余收益估值模型在我国股票市场应用的改进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3.
[21] Fama,E.R Efficient capital Market: 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J],Journal of
Finance, 1970(May),427-466
[22]俞乔.市场有效、周期异常与股价波动—对上海、深证股票市场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
究,1994,9:43-50
[23]奉立城.中国股票市场的“周内效应”[J].经济研究,2000,1:50-57
[24]宋颂兴,金伟根.上海股市市场有效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1995,4:107-128
[25]陈小悦,陈晓,顾斌.中国股市弱型效率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7,9: 13-17
[26]赵宇龙.会计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
究,1998,7:41-49
[27]沈艺峰,吴世农.我国证券市场过度反映了吗?[J].经济研究,1999,2:21-26
[28]杨朝军,蔡明超.上海股市基于会计信息反应半强式有效性实证分析[[J],预测,1999;5:42-53
[29](美)沃伦,巴菲特,陈鑫译.《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The Essays of Warren
Buffett: Lessons for Corporate America )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P200
摘要 4-6
Abstract 6-8
第一章 引言 15-23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15-20
1.1.1 研究背景 15-18
1.1.2 研究目的 18-20
1.2 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20-21
1.2.1 研究范围 20
1.2.2 研究方法 20-21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架构 21-23
1.3.1 研究思路 21
1.3.2 研究架构 21-23
第二章 公司价值与权益估值模型 23-35
2.1 公司价值相关概念辨析 23-26
2.1.1 公司价值与公司总价值 23
2.1.2 权益价值与权益估值 23-26
2.2 权益估值模型与方法 26-35
2.2.1 股利折现估值模型 26-29
2.2.2 现金流折现估值模型 29-30
2.2.3 经济利润估值模型 30-31
2.2.4 期权定价模型 31-32
2.2.5 其它权益估值模型 32-35
第三章 剩余收益估值理论相关文献综述 35-49
3.1 剩余收益估值理论的演进历程及其发展前沿 35-36
3.1.1 剩余收益的含义 35
3.1.2 剩余收益估值理论的历史沿革 35-36
3.2 剩余收益估值模型述评 36-46
3.2.1 剩余收益估值模型的推导 36-38
3.2.2 线性信息动态过程视野下的剩余收益估值模型 38-42
3.2.3 国外相关实证文献综述 42-46
3.3 剩余收益估值模型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46-49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9-57
4.1 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说 49-51
4.1.1 实证检验模型的构建 49-50
4.1.2 研究假说的提出 50-51
4.2 变量、参数的定义与计量 51-55
4.2.1 变量的定义与计量 51-52
4.2.2 关键参数的定义与计量 52-55
4.3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55-57
4.3.1 样本数据来源 55-56
4.3.2 样本筛选结果 56-57
第五章 剩余收益估值模型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57-89
5.1 各变量的基本统计分析 57-61
5.1.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7-59
5.1.2 变量间相关性分析 59-61
5.2 剩余收益估值模型的内在一致性检验 61-65
5.2.1 线性信息动态过程回归结果与解释 61
5.2.2 权益账面价值、内在价值与市值之比较 61-65
5.3 剩余收益估值模型的基本检验结果及其分析 65-73
5.3.1 基于混合数据的经验证据 65-70
5.3.2 基于面板数据的回归结果 70-73
5.4 剩余收益估值模型的拓展性检验结果及其分析 73-89
5.4.1 分年度的回归结果 73-75
5.4.2 分上市地的回归结果 75-81
5.4.3 按市盈率分组的回归结果 81-83
5.4.4 剩余收益符号效应检验 83-84
5.4.5 控制公司属性的回归结果 84-89
第六章 全文总结 89-94
6.1 研究结论及创新点提要 89-91
6.1.1 本文研究结论 89-91
6.1.2 创新点提要 91
6.2 相关政策、投资及研究建议 91-92
6.3 研究局限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92-94
参考文献 94-98
附录A 98-99
附录B 99-100
致谢 100-101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101-102
作者和导师简介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