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视角下凤形股份IPO前进行真实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7747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金融学论文,本文采用规范性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凤形股份 IPO 前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案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公司在 IPO 前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方式及经济后果。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证券市场的规模与影响力不断扩大。截至2017 年 5 月,我国沪深两市已有上市公司 3253 家,总市值超过 51 万亿。由于我国证券市场新股发行实行核准制,上市资格成为一种稀缺资源,而上市能够带来融资效应、品牌效应及治理效应等种种好处,诸多企业争相希望通过 IPO 上市融资。2006 年 5 月 18 日施行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从净利润、现金流量净额、营业收入等方面对 IPO 公司提出了业绩要求。同时,我国的新股发行施行 IPO 询价制度,公司的业绩状况直接决定了股票的发行价格。在此制度背景下,公司在 IPO 审核期间的业绩成为公司能否成功上市募资的关键因素。许多公司为了满足 IPO 审核的业绩条件或者提高发行价格,达到在证券市场“圈钱”的目的,在公司 IPO 过程中存在着盈余管理行为。

盈余管理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上。随着 2006 年 2 月 15 日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逐步落实,企业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进行应计盈余管理的空间越来越小。同时,证监会等监管部门对公司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外部审计质量不断提升,应计盈余管理手段单一、操纵空间小、易被发现的弊端显现。由于法规、准则的趋严,监管力度的加强以及应计盈余管理自身所存在的种种弊端,许多公司在盈余管理的方式选择上开始转向相对而言更加灵活和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因此,在当前的制度背景与监管趋势下,深入研究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手段及影响,为上市公司和有关部门抑制盈余管理提供指导与借鉴,

总结案例公司 IPO 前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经验很有必要。
.....................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上市公司 IPO 盈余管理的研究
盈余管理是公司的管理人员对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有倾向性的进行选择的结果。William.R.Scott(2006)认为,企业经营者为了使自身获利或达到提升企业估值目的,会对企业的相关会计政策进行变更。Kathehne Schipper 把盈余管理看作是企业管理层对财务信息披露的操纵,他们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对企业的财务报告披露进行管理控制。我国学者秦荣生(2001)将盈余管理定义为企业借助于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实现令企业管理当局满意的会计结果的行为。盈余管理不同于会计造假,它是一种合法行为。根据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否改变实际的现金流量,盈余管理可分为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

IPO 盈余管理向来是学术界与实务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研究证实,许多申请 IPO 的公司会在 IPO 前进行各种盈余管理行为,以求达到证券监管部门规定的业绩以及提高公司股票发行价格的目的。因为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前不必向外披露财务报告,投资者可以了解的企业信息十分有限,所以,外部投资者只能通过企业公布的财务报告作为依据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Nagata & Hachiya,2007)。这种信息不对称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便利。Aharony(1997)研究发现,IPO 企业应计利润在上市当年达到最高水平,在 IPO 后明显下滑。蔡宁、米建华(2010)研究了 IPO 公司盈余管理对 IPO 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盈余管理程度与公司市盈率正相关,与折价率负相关,这表明公司可以通过盈余管理提高发行价格。黄呈祥(2010)证实 2001—2004 年间的首次公开发行新股的公司均存在向上进行盈余管理的倾向,且 IPO 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是调节收入,调节固定资产折旧等。
........................

2 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理论概述

2.1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概念及类型
2.1.1 盈余管理的概念
目前为止,会计理论界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并未形成统一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的定义:(1)经济收益观代表人 Scott 将盈余管理看作管理层对公司会计政策进行选择的经济后果。如果企业管理者有权力选择公司的会计政策,那么管理者一定会倾向于那些能够保障自身利益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就是盈余管理。(2)信息观代表人 Schipper 则提出,公司的会计盈余是有重要价值的经济信息。在此基础上,公司采用各种手段操控会计盈余的行为实质上是“信息披露管理”,是企业管理层为获取私人利益,在对外披露会计信息时有目的地对财务报告进行干预的过程。(3)Cohen 与 Sweency 从会计准则制定者的角度给盈余管理以下定义:盈余管理是指公司高层为了引导那些把公司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作为决策基础的外部利益相关方做出他们期望的决策,或是改变一些以公司会计盈余信息为标准的契约合同的结果而做出的利用会计政策或计划交易操纵企业会计信息的行为。围绕以上三种观点,我国一些学者也提出了对盈余管理的定义。较有代表性的是魏明海提出的: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层为了引导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运营状况的判断或是满足一些期初契约条件,在编制和披露企业财务报告时选择性变更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或调整真实交易情况的行为。
借鉴以上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盈余管理是公司的管理当局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各种手段调节与操控企业向外界披露的财务信息,从而影响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

2.2 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与特点
2.2.1 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
上市公司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即包括盈余管理普遍存在的三个一般动机: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政治成本动机。由于真实盈余管理的灵活性与隐蔽性,也存在着该方式独有的特殊动机:逃避监管动机。

(1)一般动机。真实盈余管理作为盈余管理的重要类型,拥有盈余管理所普遍存在的三个一般动机: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以及政治成本动机。在企业生产经营中,这三种动机相互作用,导致企业管理层做出相关决策。
资本市场动机包括股权融资动机和实现盈余目标动机。会计盈余与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价格表现之间的内在关系,是资本市场动机研究的逻辑基础。管理层为了提升公司股票的价格以获得更多的资本融入,因此普遍具有股权融资动机。国内公司都有很强的意愿通过交易公司部分股份取得大量资金,然而在我国,由于各种原因,目前股票发行依然实行核准制,上市交易资格是一种极度稀缺资源。许多公司的管理者就有动机通过各种手段粉饰公司财务数据来满足公司法以及证监会规定的上市条件,成功获得这项稀缺资源。另一方面,我国法律对上市公司上市后的再融资、退市等情况也做出了明确规定,而这些规定大部分和公司的财务数据挂钩。同时,上市公司的股价在上市交易后也会不断变动,一般来说,公司的业绩越好,利润增长越快,公司的股票价格就会越高,公司市值也就越大。而如果公司的业绩表现不理想,市场对该公司未来状况预测就会比较悲观,公司股价也将不断下滑。因此,许多上市公司管理层为了稳定或提升公司股价,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以实现公司的盈余目标。

(2)特殊动机。由于真实盈余管理融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因此真实盈余管理具有灵活性与隐蔽性的特征,在会计准则日趋完善和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应计盈余管理的空间被压缩,上市公司采取真实盈余管理的特殊动机主要表现在逃避监管方面。受会计政策约束、实施时间的限制以及企业会计弹性影响,传统的应计盈余管理操纵空间有限,容易引起监管部门和审计师的注意,实施风险较高。而通过企业真实经济活动进行操控的真实盈余管理可实施时间更加灵活,手段更为多样,更易于操作,且依托真实经济活动更难以被识别,具有隐蔽性。当会计准则与外部监管趋严,应计盈余管理的实施空间缩小,实施风险增大,许多企业为了逃避各方的监管,避免盈余管理行为被识破,便会选择更加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因而产生了真实盈余管理特有的逃避监管动机。
........................
3 凤形股份 IPO 前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案例介绍 ....................... 18
3.1 凤形股份公司基本情况 ....................... 18
3.1.1 凤形股份公司简介 ......................... 18
3.1.2 凤形股份公司所处行业简介 ............... 19
4 凤形股份 IPO 前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手段及经济后果分析 ...................... 25
4.1 凤形股份真实盈余管理手段分析 ............... 25
4.1.1 通过大幅赊销增加收入 ..................... 25
4.1.2 压低酌量性费用提升利润 ...................... 26
5 案例研究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 41
5.1 案例研究的结论 ....................... 41
5.1.1 凤形股份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成功上市 ......................... 41
5.1.2 凤形股份采用了多种手段进行真实盈余管理 ..................................... 41

4 凤形股份 IPO 前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手段及经济后果分析

4.1 凤形股份真实盈余管理手段分析
4.1.1 通过大幅赊销增加收入

通过放宽信用政策和延长信用期间来促进销售从而提升收入是企业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生产销售操控的常用手段。凤形股份的产品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产品品种、规格较多,公司具有以大型高端客户为主的销售结构,采用工厂——工厂的直销模式,对下游行业有较大依赖性。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公司下游水泥、矿山行业景气度下降,导致对凤形股份公司产品需求增长乏力,2012 年以来,公司的产品销售价格下降,营业收入呈现下滑趋势(见表 3-4)。

面对公司营业收入的逐年下滑,公司的应收账款却开始大幅增长。查阅凤形股份的招股说明书发现,2012 到 2014 年期间,公司应收账款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3 年较 2012 年增长了 6%,2014 年较 2013 年增长了 31.9%,对比同行业的应收账款情况,凤形股份的应收账款增长速度明显偏快。

.......................

5 案例研究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案例研究的结论
5.1.1 凤形股份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成功上市

根据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凤形股份具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动机,希望通过IPO 审核实现上市融资。然而,凤形股份在 IPO 审核期内,受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其下游行业景气度不断下滑,导致产品需求萎靡,收入与利润不断下降。为了成功通过 IPO 审核,同时尽可能地提升发行价格,凤形股份实施了盈余管理来粉饰公司业绩。由于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以及 IPO 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应计盈余管理操纵空间受限,被发现的风险较大,凤形股份选择采用更加灵活与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通过各种真实盈余管理手段,凤形股份 2012 年到 2014 年三年间各项业绩指标不但达到并大大超过了证监会规定的 IPO 审核条件,同时也使公司的业绩显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把自己打造成“优质新股”,提升了公司股票的发行价格。最终,凤形股份在 2015 年 6 月 11 日以 22.97 倍市盈率,8.31 元/股的发行价格登陆中小板,成功上市。凤形股份通过真实盈余管理达到了成功上市的目的,然而,上市前过度的盈余管理,也为企业上市后迅速的“业绩变脸”埋下了隐患。

凤形股份 IPO 前的盈余管理主要采用的是真实盈余管理方式。这是由于真实盈余管理具有更加灵活与隐蔽的特点。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以及 IPO 监管的不断加强,应计盈余管理的操纵空间逐渐缩小,面临的法律风险和被揭发风险越来越大,真实盈余管理更为灵活与隐蔽的“优点”显现。这使得公司开始转向真实盈余管理。通过大幅赊销、压低酌量性费用、利用非经常性损益和关联交易等多种手段,凤形股份极大地提升了 IPO 审核期间的会计盈余。这些操纵盈余行为实施的时间分散,手段多样且建立于真实交易的基础上,注册会计师、证监会等监管方难以发现其中的异常,即使发现了也难以将其与正常的交易区分开来或是根据这些零散的异常行为对公司做出处罚。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