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结构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金融学实证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7744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金融学论文,本文主要研究的对象是京津冀区域,在首先对已有学者的研究观点进行梳理,其次选取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PGDP)、贷款集中度(CRL)等为主要分析指标,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处理后进行银行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最后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共同得出结论,认为在京津冀区域内,适当的降低银行集中度将会促进该区域的经济增长,并提出相应具体的政策建议。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目标与意义
当下,不少学者针对京津冀区域的经济发展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但是其中绝大部分是从产业分工、服务升级、技术共享等角度来开展的,专门探讨银行业结构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然而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行业,其自身结构的发展对区域经济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只有当银行业结构适合于经济结构的时候,才能起到推动经济的增长的作用,否则会适得其反。对比三地的经济发展现状可知,北京市、天津市作为直辖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多种资源因而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都优于河北省;对比三地的银行业发展现状可知,京津两地银行业的种类和规模也远优于河北省。因此在京津冀都市圈中三地无论是在经济发展还是银行业发展现状中都呈现出较大差异。所以针对京津冀都市圈的建设,应当按照京津冀自身的经济现状与之匹配完善且相适应的银行业结构,由此,才可以在提速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配合国家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实现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以期探讨出在京津冀区域银行业结构的调整是如何影响经济发展的,并且通过研究所得结论,在最后给出建立与京津冀区域经济结构相适宜的银行业结构优化方面的建议,从而可以达到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目的。
一直以来,银行业在我国金融体系中都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职能主要包括资金融通、资源配置、信用创造、支付清算、风险管理等,这些职能在不同程度上发挥着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自从 1994 年我国开始不断深化银行业市场改革之后,我国银行业的形式由单一逐渐转变为多元,形成当下由国有商业银行、外资银行、股份制银行、民营银行、城商行等多种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局势,期间,由于银行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在不同时期也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不同的影响作用。然而,截止目前为止,各位学者对银行业结构的调整可以如何影响经济增长这一问题并未得出统一意见,何种银行业结构在何种情况下更有利于区域经济增长仍然需要继续探究,银行的大小与分布以及增加银行间竞争是否有利于区域经济增长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1.2 文献综述
1.2.1 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相关的文献综述
1.2.1.1 国外研究现状

Patrick(1966)在《欠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一文中指出,社会整体资本结构的完善和优化需要金融业的助力,因为金融的发展可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降低交易风险,推动经济的发展。优先发展金融产业可能更适合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金融市场的稳定可以为宏观经济增长保驾护航,因此拥有健全的金融市场是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在促进经济增长的众多因素中,高质量、高效率的金融服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Shaw(1973)对金融深化与金融抑制的分析和揭示,理清了金融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及影响程度,重点强调金融部门与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通过对金融深化的推行,可以有助于增加资本的流入和运行。积极引导金融市场的业务创新及体量扩张从而令储蓄、投资、就业、收入等经济指标充分受益,进而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这些作用可以称为金融深化的储蓄效应、投资效应、就业效应和收入效应。greenwood、jovanovie(1990)首先,通过对库兹涅茨曲线的分析得出结论认为金融体系功能对经济增长可能形成不同的影响,进而应用单一理论模型得到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的结论:即在经济发展初期,经济增长率与金融发展程度的关系并不显著,然而在长期看来,金融发展通过合理分配融资的路径,会促进经济的增长,与此同时,经济增长又刺激了金融体系不断深化发展,二者在发展过程中是相互促进的。金融机构的存在提高了市场双方交易的效率,各类金融机构为全社会投资者提供了大量可供选择的金融产品,有效的分散了非系统风险,进而为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做出贡献。Levine(1992)认为,金融发展能否促进经济增长取决于当下经济发展的程度,若全社会经济萧条,则理性投资者会因为金融交易所需要花费的成本较高且预期收益较低从而放弃投资,那么在缺少投资者的情况下,金融中介机构就没有动力继续进行金融活动,只有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市场就会存在大量的投资者和大量的金融产品,其交易频繁且成本较低,此时的金融发展才能促进经济繁荣。Levine(1997)认为金融体系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影响经济发展,首先,金融体系可以分散经济风险。其次,金融体系可以合理配置以及优化经济资源。再次,金融体系可以监控经济运行方向,在适当的时候作出预警。最后,金融体系的发展可以提高服务效率、降低市场摩擦成本。在经济持续增长的过程中,与之配套的金融体系须得不断深化、发展以适应经济部门需求。同时,作者分别从产业、企业、地区、国家宏观层面进行研究,得出统一结论,认为金融发展对宏观经济的增长具有正面促进作用[5]。Graff 和 Karmann(2006)通过对 90 个国家 40 年的相关数据分析后得出结论,认为金融市场发展程度需与经济发展现状严格匹配,如此才能对经济发展加以促进,否则金融市场发展的超前或滞后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制约作用。
........................

第 2 章 银行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研究

2.1 银行业结构的概念
参考国内外各位学者已有的研究可知,当下学界对银行业结构这一概念并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有些学者认为银行业结构是指银行业的产业结构,如 barth 学者认为银行业结构是指对机构人员数量、银行自身资产负债构成以及银行资产的情况这三项指标的综合评述;另一些学者却认为银行业结构应该是指其市场结构,用以判断在整个银行业中各种类型银行相互间的竞争与垄断关系,如林毅夫学者指出,银行业结构应该是指不同数量和种类的银行在整个行业中的构成及分布情况,即银行集中度情况。就目前我国已有关于银行业结构的文献综述而言,多数学者认为银行业结构是指其市场结构,并通过对银行集中度的研究来讨论银行业结构的情况,因此,为了避免混淆概念,本文也延续使用我国多数学者对银行业结构的定义,以银行集中度作为银行业结构的分析指标。
垄断性银行业结构是指在整个银行体系中存在几家规模很大的银行,他们共同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如我国建国之初的四大国有银行,无论是在数量、存贷款总额还是资产与利润规模等方面都远远高于其他形式的小银行,因而在我国银行体系中占据垄断地位。此时,大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行使自身职能时同时存有优势和劣势,优势在于大银行拥有雄厚的资金基础,可以为一些资金需求较大的企业提供贷款支持,一般而言该类金融服务安全性很高,在保证自身效益的同时可以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劣势在于大银行的规章制度过于繁琐,审批流程复杂,效率较低,因而成本相对较高。
...........................

2.2 银行业结构的类型
垄断性和竞争性是银行业结构的典型分类,其划分依据是在整个银行体系中已有的大银行和小银行分别占据市场份额的比例,用以反映大银行和小银行在市场中地位的高低和对市场支配能力的强弱。
竞争性银行业结构是指在整个银行体系中同时存在多种银行所有制形式,大银行和小银行通过竞争的方式来共同分割市场份额。就我国当下的银行体系而言,中农工建四大国有银行在逐渐完成股份制改革,招商银行等各种股份制银行发展迅速,北京银行、江苏银行等城市商业银行在为本地提供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与此同时民营银行也在不断兴起。同样,小银行的发展也有其自身的好处和局限,好处是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时具备区域性信息优势,可以相对灵活的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又由于小企业所需要的资金量不大,因而小银行可以与之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因此小银行的效率较高;局限在于小银行往往处于成长阶段,其自有资金有限,缺乏成熟的操作体系,在面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时,对于突发情况其风险承受能力不强。

..........................
第 3 章 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 16
3.1 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 16
3.1.1 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指标对比分析...................... 16
3.1.2 京津冀区域金融发展指标对比分析............... 18
第 4 章 京津冀区域银行业结构现状 ............................ 22
4.1 京津冀银行业规模分析 .......................... 22
4.2 京津冀地区银行业结构分析 ....................... 25
第 5 章 银行业结构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 29
5.1 数据来源 ..................... 29
5.2 变量说明与描述性统计 ....................... 29

第 5 章 银行业结构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5.1 数据来源
本文实证分析所使用的样本为 1995—2015 年度的数据,数据源于《北京年鉴》、《北京金融年鉴》、《中国金融年鉴》、《天津年鉴》、《天津市统计年鉴》、《河北金融年鉴》、《河北经济年鉴》以及北京市统计局公报和 wind 资讯数据库。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以用来准确反映经济增长的程度,因此本文选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被解释变量,用符号 PGDP 表示,考虑到模型建立时可能会出现异方差情况,因此在数据处理时对各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取自然对数,以期最大限度的消除异方差对结果产生的影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可以用来反映当下市场的资本投资水平,我们选取三地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当年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作为控制变量,用符合符号 FI 表示。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提高时,表明整个区域内的投资水平上升,投资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因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越多,经济发展越快。
........................

第 6 章 对策建议
由以上理论和实证结果分析可知,在京津冀区域,过度垄断的银行业结构可能形成服务效率降低、市场摩擦成本升高、资本积累受损、风险意识不强等问题,最终致使经济发展缓慢,从而对经济发展起到抑制作用,因此适度降低银行集中度从而匹配当地经济现状会进一步促进区域内经济增长,然而,京津冀都市圈作为我国北方经济的核心区域,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必然决定了该区域银行业结构的独特性,在京津冀区域,银行业发展较为迅速,无论是国家政策的支持或是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都致使其银行业结构的垄断程度较于我国的其他地区要低,所以,在京津冀区域,优化银行业结构应该不单单只是降低其大银行垄断程度,而是要合理有效的促进该区域内的各银行之间的竞争,

并且特别注重服务和监管的优化。所以针对如何在京津冀区域内合理优化银行业结构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因地制宜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力争银行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相匹配。
第一,深化国有银行改革。1993 年起,我国实行金融体制改革,其中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深化国有银行改革。随着中、工、建行的相继上市、农行股份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国有行在近些年的经营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因此,国家应继续巩固国有银行股份制转变的成果,加强其总体设计,有效转变管理模式,尽力完善内部机制,达到促进区域内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目的。
第二,鼓励非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国有银行在实行股份制改革后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因此,同样也应鼓励其他商业银行积极上市,在提升自身效益的同时完善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在此过程中,可以推进银行发展的商业化运作,实现自主经营、创新进取、自负盈亏、管理升级的有效运行模式。在商业银行积极发展自身的同时,将逐渐完全打破我国银行业“大一统”的垄断局面,使我国银行业结构更加完善,最终形成合理有效竞争的良好局面。
第三,放宽银行准入机制。推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条件是要因地制宜,当下在我国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域都在大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如何使银行可以更好的服务于该类企业将成为银行业加快发展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如前文分析可知,相比于国有大型银行,中小型银行在对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等方面更具优势,因此,国家应适度放宽银行准入机制,加大对中小银行的扶持力度,促使中小银行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从而间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