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银行所有权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金融学研究——基于全球银行的数据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7735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金融学论文,笔者认为传统货币政策仅盯住价格水平的方式表现出了明显的缺陷,其不足以稳定宏观经济和金融系统。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央行应该更加审慎,需要考虑到其对经济系统中参与者风险偏好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非对称效应。

1绪论

1.1研究背景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许多研究表明,金融发展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然而,金融的发展也往往伴随着风险,甚至可能形成严重的金融危机。传统的金融危机理论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作为风险积聚进而引发危机的原因。将市场上的借款企业划分为抵补型企业、投机型企业和庞氏企业,其认为,随着经济的繁荣,企业对未来收益的预期也会增强,借款随之增多,市场上投机型企业和庞氏企业也隨之增多,一旦经济衰遐,这些企业偿还借款的能力便会受到限制,产生大量的违约进而导致银行破产,信贷市场资金紧张进一步削弱企业的融资能力,产生更多的违约事件,这种反馈机制不断循环进而酿成严重的金融危机。进一步引入安全边界的理念,银行家根据企业过去的信用情况决定是否贷款,经济扩张阶段,企业的信用记录不断变好,银行的安全边界随之降低,导致许多劣质的借款者也能够从银行轻易的获得贷款,从而使金融体系表现出脆弱性的一面。金融加速器的理论来说明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小冲击为何引起大的商业周期波动,指出企业资产负债表在经济衰退期的恶化会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进而使经济活动中的投资和生产等行为减少,从而加剧了金融危机的程度。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银行业出现开放和放松规制的趋势,商业银行风险逐渐加强,新生金融危机的共同特征逐步表现为商业银行系统在危机前出现脆弱性。这也是近些年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不断致力于构建防范银行系统风险的规制的原因。然而,就银行系统危机甚而金融和经济危机的研究,上述理论仅注重了由于企业信贷行为变化而形成风险的渠道,此即广义信贷渠道。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诸多研究认为,美国长期实行的低利率宽松货币政策是引起银行借贷标准放松、银行体系风险过度积聚和此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央行过去所处的舒适环境也开始动摇,危机之前,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之时只需关注通货膨胀水平,其他经济指标会自然获得平衡;危机之后,价格稳定被证明不足以同时实现金融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夹行在决定货币政策时不得不考虑更多的因素,更需要审慎。一些学者甚至认为,此次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央行为救市而采取的低利率宽松货币政策正在为下次金融危机埋下祸根。
.........................

1.2研究意义
1.2.1现实意义
第一,对商业银行的经营者来说。由于不同银行间常常存在较多的资金往来,比如通过银行间拆借市场,因而一旦某家银行陷入危机,风险会迅速在整个银行系统间蔓延,并波及其他经营状况较好的银行。本文重点检验货币政策宽松环境下的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如果风险承担渠道成立,这也意味着,在货币政策较为宽松时,银行经营者需要谨慎的控制在其他银行的风险暴露程度,以削弱货币政策趋紧时,其他银行出现的风险剧增给自身带来的不利影响。不同所有权性质银行承担风险行为的不同也将提示经营者在不同的货币政策环境下如何选择更好的合作伙伴。
第二,对监管者来说。银行危机常常是金融危机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其对经济金融环境的破坏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中国这种以银行信贷为主要融资渠道的国家。本文的研究将提示监管者在不同的货币政策环境下是否应当注意加强对银行风险的监管,以及在监管时应当重点关注银行的哪些性质,包括规模、资本充足率、盈利能力以及经营效率等等。有效和精准的监管将降低监管成本,提升金融市场运行的效率。
第三,对货币政策制定者来说。传统观点认为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仅关注价格水平,即通货膨胀水平就够了,其他的经济变量将自我获得平衡,关注过多的经济目标,根据丁伯根法则,将会面临可使用的中介工具不足的问题。但银行风险承担渠道表明,过去仅仅盯住价格水平的货币政策制定方式是不足的,其将面临金融风险过度积聚进而引发经济危机的可能。因此,本文的研究结论也将对未来宏观审慎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货币政策与金融风险
2.1.1货币政策的目标
一战之后,随着大萧条的出现,人们意识到金融系统的竞争不利于金融稳定,竞争会使商业银行为追求利润承担过多的风险。与此同时,二次世界大战导致的经济资源需求上升以及由此产生的配给,均导致政府在经济金融活动中的管控地位越发趋于重要。因此这一时期,央行更多的是政府的附庸机构,其不需要在维护经济金融系统稳定方面付出努力,而是主要扮演提供政策建议、执行政府决策并管理市场分配等角色。但由于在此期间,政府对金融系统的严格管控,金融风险也相对较弱,发生金融危机的次数也处于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引发的超高通货膨胀给西方国家经济运行带来了沉痛的打击,传统凯恩斯理论在面对滞胀等经济问题时也开始出现解释乏力。随着货币主义的兴起,通货膨胀水平逐渐成为各国央行实行货币政策时主要关注的目标。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金融自由化开始成为全球的主流趋势,金融市场得以蓬勃发展,但金融系统也开始变得不稳定起来。为预防银行危机的爆发,以资本充足率为主要监管目标的巴塞尔协议相继推出。
........................

2.2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
张雪兰和何德旭搜集了2000年到2010年中国商业银行及宏观经济的数据,通过系统GMM方法,研究发现,货币政策立场会显著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当真实利率小于规则利率时,银行有放松信贷标准的可能性,从而使风险资产在组合中的占比提高,进一步分析表明,银行的权益资本比率以及规模也会对其风险承担的意愿与能力产生影响。徐明东和陈学彬也使用GMM方法,分析估计了我国1998年到2010年的商业银行数据,证实了货币政策传导的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渠道,该文还发现,银行的规模较高,或者资本充足率较高时,其受货币政策的影响会更小,研究还发现,我国的货币政策影响也存在非对称效应,即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影响更强。金鹏辉等则从银行业整体层面考察了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该文基于银行业全行业的资产负债表构建了较新的衡量银行风险承担的指标,研究表明,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于资产选择行为,而非负债选择行为,货币政策宽松将弱化银行信贷标准。张强等从更完整的渠道分析了货币政篥的影响,在验证了宽松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激励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银行风险承担加重对信贷投放的影响,其指出我国的货币政策并不是风险中性的,其对金融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一些学者也尝试采用不同的风险承担衡量指标来分析货币政策的影响。牛晓健和裘翔设计并计算了预期违约频率这一更具前瞻性的指标来衡量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情况,对中国上市银行的实证分析同样表明,低利率的政策环境会促进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金鹏辉等则基于银行业贷款审批条件指数来分析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发现宽松的货币政策会降低银行贷款审批条件,使之承担更多风险,央行可以在推行货币政策的同时采用逆周期的资本条件措施来削弱银行可能存在的风险承担过度行为。
.........................
3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说...................18
3.1理论基础..................18
3.2研究假说.................21
4研究设计.................25
4.1数据来源...............25
4.2变量选取..............25
5实证分析...........30
5.1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30
5.2资产充足率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32

5实证分析

5.1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
模型的估计结果如表5-1,表中同时汇报了随机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豪斯曼检验的统计量为539.79,在1%的水平上显著,因此可以认为固定效应模型比随机效应模型更好。与混合最小二乘的方法对比,F检验的统计量为31.68,同样在1%的水平上显著,因此固定效应模型也比混合最小二乘方法更合适。综上,尽管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的结果比较接近,但我们以固定效应模型的结果为准,且本文后续的研究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

6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文献的总结和理论分析,本文指出,货币政策通过以下三个机制影响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一是估值、收入和现金流效应。利率下降会提升资产的估值,降低银行对风险的估计,使其更有意愿承担风险;利率下降还会降低企业的违约概率,通过金融加速器等效应进一步提升银行的风险资产配置。二是目标收益率机制。由于收益率存在粘性,银行为维持收益率水平会在利率下降时追求风险更高的资产,以敎得更多的预斯回报。三是央行反映函数机制。央行提升政策透明度会降低经济中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降低会导致银行风险承担增加;预期央行救助会产生保险效应,银行由于道德风险会增加风险承担。
根据理论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设并对其进行实证检验。对全球40个国家或地区从2000年到2016年共17年的数据样本进行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利率下降时银行风险承担上升。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是成立的。经济活动中参与者的风险偏好不再是固定不变的,其会因货币政策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央行在决定货币政策时不仅要考虑给金融资产带来的影响,也应考虑给银行行为带来的影响。
(2)高资本充足率的银行在利率下降时风险承担水平上升的幅度更大。不同的资本充足率会影响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高资本充足率的银行更容易满足政府监管要求,有更多的自由决策空间,可以承担更多的风险。
(3)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效应。当利率下降时,银行会倾向于过度的承担风险,但利率上升时,银行并不会大幅减少风险承担,紧缩的货币政策在约束银行行为方面的作用远不及宽松货币政策在激励银行承担风险方面的作用。
(4)国有银行在利率下降时有更强烈的风险承担意愿。由于易受政府干预等原因,研究发现,国有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较非国有银行要低,这使其拥有更大的风险资产配置空间,而由于政府隐性担保带来的道德风险,国有银行在利率下降时期会有更强的承担风险的意愿。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