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认知视阈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思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2754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教学论文,笔者认为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在认知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身体感官和运动系统对环境的感知决定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内容。认知就是个体的身体、大脑与环境三者交互作用的结果。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和环境对认知的影响与塑造作用。本论文从具身认知的视角切入,探究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主要是出于以下几点思考:
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
2001年,教育部发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在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1]其中提到的“参与”“探究”“动手”等词语无一不体现出新课改强调身体参与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肯定了身体对认知和学习的重要价值与作用,更加注重学生的身体参与和亲身体验。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抽象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适合动手实践与动脑思考相结合,通过身体感受和亲身体验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够重视学生的身体。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它所强调的自主、合作、参与、动手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已经得到初步体现。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以视听为主的讲授学习仍然是主流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这就导致教师仍然以讲授法为主,但这并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表明广大一线教师虽然知道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理解新课改理念的深层涵义。为了调控课堂,教师往往会使用这样的口号,如“小小手,放背后,小嘴巴,不说话”等。从这些口号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当前的小学课堂中,课堂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身体是受到束缚和压抑的。学习只需要学生的眼睛、耳朵和头脑的参与。学习只发生在学生脖颈以上的部位,并不需要学生整个身体的参与。视觉和听觉是学习者获得知识的主要学习通道,但是身体的其他感觉通道也是人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不仅包括视觉和听觉的参与,触觉、嗅觉、肢体运动等都可以成为学习的重要工具。


教学论文怎么写

...........................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本论文从具身认知的视角出发,探究改进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为改进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节旨在阐述本研究的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标 在具身认知理论指导下,本研究对具身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具体探究。笔者通过整理、分析具身认知相关文献资料,对具身认知有了全面而深刻的了解;通过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试从具身认知的角度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最后,从具身认知理论出发,探索改进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为进一步改善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指出可能的方向与愿景。
二、研究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具身认知理论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本论文以具身认知视阈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为研究主题,提出教学策略。不仅对小学数学教师有借鉴和参考意义,还有助于改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为实现具身认知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可能。同时,有利于丰富和完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理论。
(一)理论意义
从不同的理论角度探讨课堂教学,可以使得课堂教学理论更加丰富。本研究从具身认知的视角出发,梳理具身认知理论发展脉络,探讨具身认知与小学数学教学之间的关联,并探讨具身性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这有利于改变以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身体的忽视。同时,可以丰富和完善数学课堂教学理论。
(二)实践意义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身体充满了怀疑,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只是停留在观念层面。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教师认为数学学习是发生在学生头脑之中,与身体无关。一直以来,为了保证高效教学,教师都希望课堂是井然有序的,剥夺了学生在课堂上身体活动的自由。具身认知理论肯定了身体认知和身体活动的合理性,这有助于改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具身认知的研究
本节将从具身认知的发展脉络、具身认知的理论取向以及具身认知的理论模型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具身认知。
一、具身认知的发展脉络
理解具身认知理论,必须要了解“具身”一词的由来。自古以来,身心二元论就占据着主要地位。在身心二元论思想的指导下,人们认为身体和心灵是完全对立的。苏格拉底(Socrates)可以从容赴死,是因为在他看来灵魂和肉体是完全分离的。肉体的毁灭对灵魂的存在没有影响。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Plato)继承了他的思想,在《斐多篇》中提到,灵魂在出生前就已经具备了知识和美德,在人出生时,由于肉体的阻碍导致人遗忘了,而学习的过程就是将遗忘的知识回想起来的过程,身体则是导致人遗忘知识的原因。[1]到了17世纪,笛卡尔(Descartes, R.)为反对宗教的压迫,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名句。在他看来,物质化身体的存在依赖于理性思维。身体是依附于理性思维的,并不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可见,在身心二元论的长期影响之下,身体一直受到重重压迫、重重枷锁。
现象学家对压制身体的观点进行了批判。现象学对具身认知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胡塞尔(Husserl, E.)探究了有关意义相关性的问题,他认为世界与主观被给予方式之间存在相关性。[2]意向性是指在思维的指导下人会去行动。在某种程度上,胡塞尔的观点与认知心理学所强调的心理表征是基本一致的。对具身认知理论的产生起到极大促进作用的是海德格尔,他在对胡塞尔“意向性”进行质疑和批判的基础之上,提出“在世之在”。[1]尽管海德格尔没有明确指出身体在行动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是他提出的“在世之在”已经无限接近于“身体性”概念。“在世之在”着重强调了情境或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对人们的重要影响。这成为了具身认知理论中身体、环境、认知“三位一体”思想的重要来源。直到1942年,梅洛-庞蒂在《行为的结构》中对身体、环境和认知三者间的关系进行了直接阐述。[2]梅洛-庞蒂主张身体才是知觉活动的主体,这为具身认知的发展与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知觉现象学》中,他用“肉身”一词来表达我们的具身经验,身体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产生了感知觉,人通过身体感知世界。在20世纪末,莱考夫和约翰逊从语言学的角度进一步论述了身体经验是人发展理性思维的基础,第一次提出“具身认知”。他们区分了第一代认知科学和具身认知,对传统认知科学忽视人的身体进行了批判,主张人是通过身体来认识世界的。[3]自此,“具身”一词首次出现,各位学者开始了关于具身认知的理论研究。
................................
第二节 具身认知理论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具身认知的研究起源于国外,国外对具身认知研究更为深入,为其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国内对具身认知的研究开始较晚,但是发展迅速。本节将从学习环境、教学设计、教学策略三个方面来阐述国内外具身认知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整合与应用。
一、具身认知理论与学习环境研究
具身认知是一种全新的理论视角,它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看待教师是怎样组织教学的,学生又是如何学习的。具身认知的提出为学习环境提供了新的可能。建构具身认知学习环境有利于实现具身教育。
具身认知学习环境有四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物理环境、资源支持环境、情感心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2]具身认知学习环境是一个统一的、能动的复杂系统,具有复杂性、开放性和适应性的特点。[3]在具身认知学习环境里,学习者可以通过肢体动作进行学习,环境会随着学习者的参与互动生成和发展变化。学习环境的具身程度影响着知识学习的效果。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具身认知学习环境发生了质的飞跃。近年来,在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下,具身认知学习环境已经发展成为集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为一体的混合环境。[4]格林伯格等人通过对技术支持下的具身学习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了在设计具身学习时要着重考虑的关键因素。[5]德国不莱梅大学马拉卡(Malaka, R.)设计出计算机动画,实现了具身认知与计算机科学的有机结合。[6]2010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研发的多媒体情境艺术学习互动空间(Situated Multimedia Arts Learning Lab,SMALLab),在这个学习空间里,学习者可以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知觉运动系统,促进学生对数学抽象概念的直观理解。[7]亚伯拉罕森(Abrahamson, D.)建立了具身设计研究实验室(EmbodiedDesign Research Laboratory,EDRL),并设计了多项数学具身学习项目。[1]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开发了行动学习实验室(Action Learning Lab),哥伦比亚大学建构了3D虚拟力学反馈教学环境[2],皮埃尔(Pierre, L.)等人设计了汉字具身学习环境和第二生命(Second Life)学习环境。
..........................
第三章 具身认知理论与数学教学 ...................... 31
第一节 具身认知理论基本主张 ................................. 31
一、人的心智和认知活动依赖于身体及感知运动系统 ................. 31
二、认知植根于周围环境与具体情境 ........................................ 32
第四章 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考查 ............................ 39
第一节 问卷调查设计与内容分析 ........................ 39
一、问卷调查设计 ............................. 39
二、问卷调查内容分析 ............................. 43
第五章 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建构 ........................... 98
第一节 优化教学理念,为教师提供理论支撑 .......................... 98
一、增强师生的对话意识 .................................... 98
二、重视学生的身体活动 ..................................... 99
第五章 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建构
第一节 优化教学理念,为教师提供理论支撑
教师的教学理念会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表现出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强化具身性数学教学理念。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勇于突破传统数学课堂对学生身体的束缚。身体不仅包括肢体,更包括语言。因此,本节将从增强师生的对话意识和尊重学生的身体活动两个方面详细展开阐述。
一、增强师生的对话意识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往往把课堂变成了“一言堂”。通过交流对话,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然而,师生交流大多是封闭的,学生只需要用是或否来回答。在课堂中,教师经常使用“你听明白了么”“你听清楚了么”“懂了么”这类语言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失去了思考的过程和表达的机会,一切都由教师代劳。师生在课堂上的所有语言并非都能称之为“对话”。课堂中的“对话”必须具备以下两点特征:一是双方的言语是在分享彼此的思考,二是“对话”能够促进双方在思想上的领会、转变和进步。满足以上两点要求,课堂上的师生对话才是高质量的,有利于生成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教师要善于使用开放性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和对话。在课后时间,教师忙于其他工作事务,没有机会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应该把课堂交还给学生,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学生的潜力。


教学论文参考

具身认知视阈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并非是教师的“个人秀”,学生也并非只是“观看者”。在教学现场中,每个人都应该是参与者、创造者和表演者。正是因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感知和体验,才能在思维的碰撞中激发出更多的火花,营造出充满生命力和活力的课堂氛围。教师要赋予学生平等对话的权利,积极展开对话和交流。在对话与交流的过程中有所思考、有所生成、有所创造,从而促进学生学会思维、学会探究、学会创造。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在认知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身体感官和运动系统对环境的感知决定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内容。认知就是个体的身体、大脑与环境三者交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具身认知理论的分析以及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等实践调查,可以得到如下几点结论与启示:
一、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
在应试教育和高考指挥棒的背景下,我们的数学教学往往更加重视的是学生的解题能力。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只需要大脑、眼睛和耳朵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即可,其他感官并不需要参与到学习当中来。
皮亚杰曾说过:“活动是认识的基础, 智慧从动作开始。”[1]通过身体感知觉及运动系统获得的个人经验是学习发生的重要基础。因此,在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善于设计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看、听、说、做、玩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系统,让学生的身体感官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通过用眼去观察、动手去操作、动口去表达,用脑去思考,在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上,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数学源于生活。教师要让学生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待世界,让学生意识到实际生活与数学之间的紧密联系。学生不仅要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更要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的习惯。学会观察,有助于学生发现数学问题,为进一步探索数学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动手操作则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直接经验,从而更加透彻地理解数学知识。通过系统的数学学习,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是解题能力,还要让学生能够清晰的用数学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路与想法。用脑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