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学论文,笔者通过探究得知,如今的历史课堂不再是让学生学习枯燥的知识点,而是培养他们的能力,包括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历史学习中逐渐强化自己的品格,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都有新的改变。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研究目的
2015年起国家相继颁布了核心素养的相关标准,核心素养的教学成为国家的顶层设计之一,也成为了国与国之间的软实力竞争因素。同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则为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为三维目标课程体系的构建开辟新的方向。并且近年来历史中考试题更加注重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学科教育的目标也就越发清晰。因此基于国家教育层面,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追随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教学论文怎么写
笔者在长春市第一六二中学工作,研究核心素养下历史课堂教学现状以及提升策略有一定的必要性。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通过文献研究、课堂观察、教学案例等方式,逐步落实核心素养知识。因此基于本校的层面,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历史课堂的教学,强化学生学科素养,最终帮助学生形成关键的能力和必备的品格。教师也随着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能够逐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科素养。
1.1.2研究意义
研究核心素养下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教师根据理论的方向,逐渐地探寻出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的策略,在此基础上探究出核心素养教学对于学校、教师、学生的现实意义,从而明确本文的研究意义。
.........................
1.2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国内研究动态
我国在2014年,由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若干意见》中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在2016年9月我国又颁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了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知识中,逐步地形成社会所需的关键品格和必备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作为一种紧随时代性的教学趋势,越来越受到学者的推崇,就笔者目前掌握的现有资料,总结出如下研究动态:
一是一线从事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在期刊、杂志上发表了一些关于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相关具体措施的文章。
祝玲英在《核心素养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落地》中提出一方面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是教学时提升学生的素养。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首先,三维目标是基础;其次,要注重情景化教学,使得情感和环境有机结合;最后,学生要加强课外拓展,进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格。[1]宋学明在《加强学生核心素质培养,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中提出培养学生核心素质的重要性,且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的劣势进行了分析,最终提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要不断地强化历史认识的能力,进而提升历史的分析能力。欧阳国亮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探析——以经济体制改革一课为例》中提出课堂提问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主要方向,认为教师有效的问题才会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2]陈梅霞在《历史课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以初中历史(部编版)教学为例》中提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方法有四:展示图片,给予学生冲击视觉体验;讲述历史故事,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角色扮演,强化学生情感上的体验;分组讨论,有助于学生明辨历史是非问题。[3]袁新乐在《史料角度谈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中提出历史核心素质培养的重要地位,并以史料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策略包括史料分析和史料辩论活动,进而强化学生的历史价值观。
................................
第二章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内容及构成体系
2.1核心素养概念与内容
教育界不断地更新知识观念是一种发展的趋势,继三维目标后核心素养的概念又有所突破。核心素养从概念到行动、从知识到技能的改变,也无形中成为学校教育和教师授课的巨大挑战。而对核心素养概念和内容的理解则成为最基础的一步。
2.1.1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既是课程目标,又是一种新的课程观。核心素养注重培养能力和人性,其本质就是“道德创造性”,因此核心素养这一观念能沟通中国文化传统与信息时代,从而为我国构建信息时代的课程体系创造美好愿景。[13]核心素养是一种综合性的表现,包括知识、能力以及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学生的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都是在后天的培养中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品格和能力,进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科核心素养的特性分为四个:一是学科性,它是核心素养的根本特性,学科性展现出每一个学科独特的本质和价值。二是科学性,所谓的科学就是遵循客观规律,有理可言,有据可证,且有相对的准确性。三是教育性,学科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日积月累的学科教育中获得,教师的核心素养教学充分展现出学科的教育性。四是人本性,学科素养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人的发展而进行,学科素养的培育,对于个体而言丰富了人的生活和工作,对于社会而言促进了群体的健康良好发展。由此,核心素养的跨领域性是超越了学科边界的跨学科性,又应用于不同情境,具有可迁移性,且连接学科知识与生活真实情境性较强。
2.1.2核心素养的内容
核心素养的内容主要包括能力和品格。所谓的学生关键能力包括阅读、思考以及表达能力,是学生基本的能力,也是最核心的能力。首先是阅读的能力,要学会理解地阅读文字获取新知而不是盲目地浏览文字。其次是思考的能力,知识输入后要对其进行加工,在加工的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地提高思考能力。思考能力实际上就是思维能力的体现,思维的展现要有根据、有条理、有深度,对教师来说提问能力是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的思考,学生促进教师的思考,从而使得课堂是师生共同思考所生成。最后是表达的能力,知识在加工后需要输出,这就关系到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要把自己理解后的知识用自己清晰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然后不断地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表达能力弱的学生是没有影响力的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有的品格,包括自制、公德、责任三个方面,学生应该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有约束自控的能力,然后遵守公德,尊重每一个人,这也是社会生存中应有的社会行为。同时要拥有社会责任感,加强自我的修炼,认真积极的学习。
..........................
2.2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内容及构成体系
2.2.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
历史学科素养是指从历史课程教化和日常自我的生活积累中收获的能力、知识、情感价值观等在内的综合品质。[15]学生在学习本学科后对知识有所认识,能力则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历史课堂的素养教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促使学生由接受知识的状态向主动学习的方向转换,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继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的目的。[16]由此可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在整体感知知识的过程中探求历史进程的规律,进而养成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运用这种思维能力去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现实问题。
2.2.2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中历史客观基础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以及方法论。它是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是理论保证,是核心素养中的理论指导。时空观念指时间以及空间的关联性,在关联性中进行观察分析,是有别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也是核心素养中的核心思维。史料实证是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用可信的史料重现历史的态度和方法,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途径。历史解释依靠史料来进行客观的分析与阐述,它是学习历史必备的态度,也是学习历史的一种能力。同时也是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是核心素养中的核心能力。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最应具备的社会责任感,充分代表着核心素养的价值观取向。历史的核心素养是一个大的整体,联系密切,彼此支撑。通过诸素养的培育,教学中要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历史认识。
................................
第三章核心素养视角下长春市第一六二中学历史课堂现状调查与存在问题分析............................(16)
3.1问卷调查的目的与对象..............................(16)
3.1.1问卷调查的目的..........................(16)
3.1.2问卷调查的对象...................................(16)
第四章核心素养视角下长春市第一六二中学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升策略(28)
4.1核心素养下学校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引领...........................................(28)
4.1.1教师队伍的培训——历史教师形成核心素养研讨团队.........(28)
4.1.2规划核心素养教学的理论——研制校本历史教材................(29)
第五章结论..........................(47)
第四章核心素养视角下长春市第一六二中学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升策略
4.1核心素养下学校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引领
4.1.1教师队伍的培训——历史教师形成核心素养研讨团队
长春市第一六二中学校打造“树立自信,体验成功”的课堂,学生成为学校关注的焦点,对教师队伍的培养没有受到学校足够的重视。核心素养下的历史课堂脱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和鼓舞,由此学校应该从教师师德角度出发形成核心素养的教师团体。以历史组教师为例,学校可以组织每个学年的教师进行核心素养的研讨,初一年级研究时空观念,初二年级研究家国情怀,初三年级研究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每一周都对核心素养的教学进行研讨。[19]教研组长围绕本校“三段五步”的教学模式,在课前集体备课、上研讨课、课后评课反思。针对问题进行小课题研究,选题可以更多的关注核心素养的历史内容,形成核心素养的教学观念,长此以往教师的素养就会不断地得到提高。核心素养的团队不光是在本校,学校还可以与其它学校进行联合,例如可以和本区的希望中学、长春市第一五三中学、长春市第一五二中学等组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交流团队,发挥不同学校对待核心素养教学的特点,取长补短,发挥各校的带头作用。学校要以长远的目光对待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生涯,给予教师更多培训机会,校内可以请优秀的教师进行讲座,校外可以让本校的教师学习其他院校教师的优点。学校起着引领和沟通的作用,要帮助教师达到资源共享、网络课程共享、地域资源共享、教育科研共享的学习目的,为培养优秀的教师团队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论文参考
...........................
第五章结论
新课程改革下,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育人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教育界对历史课的核心素养也提出了新的教育方向。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也在各校课堂中不断的落实。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已经逐步远离应试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人格、素养、技能的培养,教师的课堂教学成为完善学生人格的主要阵地。通过对长春市第一六二中学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意识和实际学习能力的调查以及对教师核心素养教学方式和重视程度的调查,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探究得知,如今的历史课堂不再是让学生学习枯燥的知识点,而是培养他们的能力,包括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历史学习中逐渐强化自己的品格,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都有新的改变。老师要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事实上也是符合课程改革和国家育人的要求。新时代下核心素养的教学是历史学科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
2.通过探究认识到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有五个内容,五个素养之间相互联系、彼此推进,成为提升学生素养和能力的主要途径。但笔者通过对长春市第一六二中学的问卷调查得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现阶段对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都掌握不全面。教师教学方向的侧重点各有不同,素养活动的进行缺乏实施的空间。尤其是在教师历史学科素养意识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更是无法驾驭素养教学的课堂。同时学校拥有的教学模式与核心素养的落地存在较大差距,可见素养教学困难重重。
3.笔者通过研究认为核心素养视角下本校历史课堂教学提升的策略,主要有三个大方面即学校、教师、学生。学校可以通过研制校本教材,规划核心素养教学理论。且积极的强化教师研讨队伍,组织师生进行有效的实地考察。教师则要强化自己的立德树人观,及时提升自己的教学管理、教学方法、自我发展的能力。针对于学生要有目的的在社团活动和课后活动中,探寻学习的兴趣和方法,拓展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