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学论文,本文在实践方面开展了素质教育舞蹈课与传统舞蹈课的对比实验,通过两个同等学力的班级进行两种课程的对比,并通过一学期的课程教授后,学生课前课后自身的变化进行比较与自评,发现了教授“素质教育舞蹈课”的学生们的性格更为开朗了,学生更能够打开心扉,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了,能够更好地表达、表现自己了,对课程的兴趣更为浓郁了,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了。
第一章“素质教育舞蹈课”的概述
第一节“素质教育舞蹈课”的相关概念
一什么是素质教育舞蹈课?
素质教育舞蹈课,指的是面向全体学习者的舞蹈教学课程。素质教育舞蹈的目的既并非舞蹈动作本身,也并非为了使全体学生都变成舞蹈家,用日本舞蹈教育家邦正美的话说是“透过舞蹈的教育”。①素质教育舞蹈并非面对少数个人,乃是面对全体学习者的舞蹈课程。传统的舞蹈课程更多偏向于少数个人的专业训,,即指专门训练未来从事舞蹈职业表演人士的教学,或指普通中小学中极少数拥有天赋的舞蹈爱好者、跳舞的“特长生”。对于全体学生而言,具有特殊舞蹈天赋者、舞蹈艺术爱好者或为某种目的掌握了某类舞蹈的“特长”,这些相较全体学生都是少数个人,这种教学方式一般也叫做"精英教育",在专业舞蹈院校、科班甚至称这种教学是培训“高精尖”专业人才。而素质教育舞蹈,一改职业教育的传统方式,强调“面对全体学生”,所以它又可叫做大众性教育、普及型教育等,是将舞蹈当作一门人文、文化素养的教学。
教学论文参考
过去,我国的舞蹈教育只有面向少数人群、培养高精尖的专业舞蹈教育,并没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型舞蹈,别说是二三线城市,就连一线城市也依然遵循着灌输式的传统舞蹈教学。这就导致我国舞蹈教育存在大面积缺失。但是,当舞蹈教育这个金字塔最大面积的底层没有了,塔尖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素质教育舞蹈课”的出现正是填补了金字塔的底层,对于健全舞蹈教育“金字塔”以及提升全民美育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素质教育舞蹈课并非以表演为终极目的,而是以开发全体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培育学生综合素质为终极目的的舞蹈教学。人们也愈来愈明确地意识到,通过素质教育舞蹈课的创造教学活动不但能够训练和成就一名舞蹈编导,增强编创能力,而且能够使学生突破定势思维,培养求新意识、创新思想、感受编创属于自己的舞蹈过程中所带来乐趣的,有助于领悟到人在创新过程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和具体方法。正如日本舞蹈家邦正美在《教育舞蹈原论》中说:“舞蹈是创作的,从它是创作的这件事上才开始有了舞蹈的本质。这个创作便是以身体的运动为素材,而这创作却因表现了我们的思想或感情,才有舞蹈的本质,即:借运动达成形而上学性的美便是舞蹈,亦如此才有舞蹈的本质。”
...............................
第二节“素质教育舞蹈课”产生与发展
通过笔者大量的文献查阅以及对主创团队的采访得知,“素质教育舞蹈课”是由吕艺生老师于二零一一年率先提出的一项重要的舞蹈教学改革,又是国内首个完全独立开发、结合了中国国情的素质教育、美育课程,更是我国舞蹈教学的新“指南”。它的出现正是填补了现阶段传统舞蹈教学的不足以及学生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使舞蹈这门艺术课程真正走入了普通中小学的舞蹈课堂中,使学生们通过对素质教育舞蹈的学习来培养和提高对自身的观察与模仿、即兴与表现、交流与合作、创造与求新、综合与融化能力。本节从课程开创者吕艺生的个人背景、社会背景以及本课程研发与推广过程三方面对“素质教育舞蹈课”产生背后的故事进行阐述。
一课程开创者吕艺生的个人背景
“素质教育舞蹈课”的提出自然是与开创者吕艺生老师的个人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吕艺生作为一名舞蹈家、美学家、教育家,他在不同的岗位上、角色中默默耕耘又持续发光。十二岁的时候他即加入了革命并参加东北森林歌舞团,16岁进入了舞蹈学院学习专业,在毕业二十八年之后,吕艺生便受命重返母校,并相继出任了北京舞蹈学院书记、校长达十多年有余时间。“素质教育舞蹈课”是吕艺生老师一生教育思想的结晶,在他任北京舞蹈学院校长期间,他就敏锐地意识到素质教育舞蹈的春天即将来临,不断地思考怎样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吕艺生老师在素质教育舞蹈的基础理论领域方面开展了深刻的研究,明确提出了“什么样是素质教育舞蹈”、“素质教育舞蹈的基础理论起源”、“中西式教学舞蹈表演艺术之对比”、“素质教育舞蹈三个教学理念”及其“教育舞蹈课程内容”。吕艺生老师主编的项目丛书《素质教育舞蹈》用了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例子相结合,可见这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与时间。吕艺生教师终身致力于舞蹈教学事业,近三十本书籍的撰写也为吕艺生教师创建“素质教育舞蹈课”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几十年的任教经历与演员经历也为他后续的课程设置与课例编创提供了很丰富的实践经验。
...........................
第二章“素质教育舞蹈课”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舞蹈作为美育的理论基础
一古代“乐论”的借鉴
我国的美育学说,最早在西周就已经产生。而“乐论”就是我国美育理论最初的研究范畴。乐教思想虽然是儒家美育的最基本形式,但并不是对音乐教育理论的单一指代,而是有着强烈的综合性,乐曲、诗词、舞剧以及美术、雕镂、建筑等形式的艺木也被包括在其中。可以说“乐”即古代艺术的统称,包括所有乐曲、舞剧、诗歌的内容。在它们尚未分离为独立的艺术时,就内在担负着不同的任务,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作用,但是随着对学科更高精尖的要求,我国开始学习西方国家,实行分科教育,舞蹈学科也就开始了专业化的教育道路,于是就逐渐割裂了学科之间的联系。但随着中国现代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也将转化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性人才培养,也就是当下所提倡的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这是借鉴了早就在西周已形成完整理念的“乐论”。因此,“素质教育舞蹈课”选择了回归美育的最初形式,借鉴了“乐论”的综合的教育形式,形成了这门课程研发的初心和理论基础。
二王国维、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影响
我国现代引入西洋艺术与美育学说的第一个人就是王国维先生。他痛感那个时代中国国民的精神萎靡,道德沦丧,鸦片的侵蚀致使许多人丧失人性,家破人亡,而艺术教育是一种以“情感救赎”方式拯救"感情上的疾病"的良方。他于一九零三年就已经明确提出了“美育”的教育思想,由此影响了一大批教育家以及美育事业从业者。我国当代第一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受王国维先生的思想影响,在一九一二年就任中国临时政府的首任教育总长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学说,认为宗教都是拘泥着陈腐主义,用诡诞的仪式,引发愚昧盲从的宗教信仰,而美育却有一定的自由,有着改变人的情感思想等功能,因此提出了以更高层次的美育代替迂腐的宗教实行,养成美的创作及欣赏能力,能够感知美、传播美,而推广于人类社会。蔡元培先生认为人的情感的陶冶不源于智育而源于美育。在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影响下,在当时一大批教育界人士的努力下,不仅培养了许多人才,而且留下了许多教材。这种教材有的是西洋土风舞蹈,也有传统舞蹈游戏和创作性舞蹈,如由上海市爱国女校的舞蹈教师张英谷,在一九二二年主编的《舞蹈术》,该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游戏舞、优秀舞和土风舞三种。这些美育思想与舞蹈教材的层出不穷也为“素质教育舞蹈课”几十年后的推出打下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素质教育舞蹈课”也在王国维、蔡元培的诸多美育思想的影响下应运而生。
......................................
第二节教育学理论基础
一主张“有教无类”教育思想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明确提出了很多思想,包括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授课相长、启迪型教育等等,在这几千年以来始终对中华民族的教育教学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素质教育舞蹈课”的重要理念之一——面向全体学生,就是主张了二千多年前孔子指出的"有教无类"思想,有二种对于此思想的解释:其一,可以将“类”理解为类别,人们都能够受到教育,而没有以贫穷、地区、性别等划分,无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民族、城市或是乡镇等,人们都有受到教育的公平待遇与能力。其二,也可以理解为没有分别、一样,或类似之意,指的是经过舞蹈教育以后人就没有类别之分了。人在教学以前是有分类的,有贫富,也有贤愚,但教化以后就没了这种区别。在孔子以前,教师们所服务的对象都是贵族子弟,而平民是没有权力被教化的。孔子私设的学堂,敞开大门谁都可以入学,成为了私立学校的开端,也开启了中国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我国教育史上,有着划时期的巨大历史意义,因为孔子的教育思想让人们都能够受到教化,在教育当中人人平等,孔子的教育思想言行一致,他门下门徒三千多,都出自春秋各国的不同阶级,有贤有愚,有贫有富,既有乡间野人,又有权贵子弟,以及在当时中国社会最不入流的商贾,所以孔子思想对待每个学员都是一视同仁,同时,教学也不应当受年龄限制,无论老少都应当有受教的权力,所以孔子思想的学生年龄也参差不齐,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有,有比孔子小几岁的子路,以及比他小四五十岁的曾子、卜商等人。孔子坚持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主张人们都有受教的权力,不能为了教学不容易出效果,而舍弃年纪较大的求学者。
二千多年前孔子创立民办教育,并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主张。但是,这一思想主张已经在现代的传统舞蹈教育中“消失不见”了,苛刻的准入门槛以及选材标准早就将“有教无类”拒之门外。“素质教育舞蹈课”之所以极力倡导这一理论,主要原因是强调素质教育舞蹈必须要面对全体学生,无论其个人背景、天才或残疾、均有权获得受艺术教育及其带来的丰富内涵。
............................
第三章“素质教育舞蹈课”的特征........................................28
第一节素质教育舞蹈课与传统舞蹈课的区别.......................28
第二节“素质教育舞蹈课”之主要特征...................................32
第四章“素质教育舞蹈课”的价值..........................................40
第一节“素质教育舞蹈课”的调研分析......................40
一调研概况....................................40
二调研数据统计与分析.......................................41
第五章“素质教育舞蹈课”之发展策略.................................57
第一节加强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储备.................................57
第二节增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58
第五章“素质教育舞蹈课”之发展策略
第一节加强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储备
许多人认为“素质教育舞蹈课”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课程,所以教师的作用更小了、对教师的要求更低了,其实截然相反。笔者从第一节的问卷调查和对实验班的研究中,发现学校产生了二种显著转变:一是学生的学习激情空前高涨,二是老师的教学责任更重,对老师的要求也更高了。这门课程对于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的激发是显而易见的,但对老师的基本要求也是警醒老师,不仅仅必须要掌握舞蹈学科教学方面的基本知识,还应该了解其他有关课程的知识,尤其是和学校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乐器、绘画、传统文化、历史、科学知识乃至哲理。此外,舞蹈老师还必须具有一般老师应有的艺术素养和才能,要具有对教学的把控力,包括课堂气氛与节奏上的变化,能够为学生创设舞蹈意境。
因此,高素质的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高素质的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灵活的教学方法、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良好的管理艺术等。在舞蹈教育活动中,急需整顿教师队伍,开展各类研修工作,设立舞蹈教师考评,加强对舞蹈教师的监制和管理,改善师资力量参差不齐,知识结构单一的局面。此外,要依据年龄、教育方向,强化教师不同层面的专业化知识,加强舞蹈教师的专业素养,尤其是对不同教育对象所实施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能力,鼓励教师不断开展教学研究和创新等科研活动,定期开展培训班特别是一些新型的教育方法,如创造性舞蹈、主题舞谱、舞向未来等课程,吸纳其他新型课程中的优势和可取之处,融入“素质教育舞蹈课”中,了解一些新的编舞手法、理念、发展趋势等等,做到与时俱进,还需要定期进行教师专业素质考核,保证舞蹈师资的质量。
教学论文参考
................................
结语
随着社会对未来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素质教育及其相关课程的研究与讨论越来越热烈,愈发成为我国教育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时代的迫切发展使舞蹈教育到了还舞蹈于普通大众的时候了,美国早在1994年就发布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美国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普遍开设了这种十二年制的素质类的舞蹈课,而中国却迟迟没有此类本土课程出现,一直停留在传统舞蹈教育阶段,直到吕艺生老师提出这个想法并携团队研发出了“素质教育舞蹈课”,中国的舞蹈教育才真正开启了普及教育的发展之路。这门课程根植于中国、服务于中国,是根据中国国情与现状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教育、是一门适应教育潮流的课程。
舞蹈是人类最为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是利用舞蹈者自身的肢体对美感进行演绎与表达。从根本上来看,舞育即“育人”。而中小学的舞蹈教育,作为青少年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走进校园、普及全国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舞蹈教育应该和文化课教育一样,应当在青少年成长的早期阶段进行基础性的教育,而“素质教育舞蹈课”的诞生就是为了弥补目前舞蹈教育的缺失。“素质教育舞蹈课”让学生在音乐、戏剧、舞蹈、美术等艺术门类的联系中学习,使各艺术门类互相影响、互相贯通、使学生通过嗅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觉相互沟通,获得通感型审美体验,从而大大增强学生的艺术能力,促使他们不断加强对生活和情感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德行的陶冶。
“素质教育舞蹈课”是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委托项目、北京舞蹈学院吕艺生教授的研究课题《素质教育与舞蹈美育研究》中的子课题实践研究成果。本课程根据中国国情,也借鉴了世界先进国家的经验,进行了舞蹈审美教育理论和“面向全体学生”的舞蹈教育的研究。“素质教育舞蹈课”是由吕艺生教授率最先提出的一个重大的舞蹈教育改革,它并不以学生们进行舞台表演为最终目的,不是技能化的舞蹈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培育普通学生所应具有的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面向普通中小学生的教育,希望全体学生在观察与模仿、即兴与表现、交流与合作,创造与求新以及综合与融化这五项能力都得以促进,同时在潜能方面得以开发,进而培养并提高舞蹈整体的综合素养,它可以促进学生们人格的不断完善,更能促进学生全面修养的不断提升,开发全体学生的天资潜力、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在舞蹈练习的过程中,舞蹈学习者们的自由意志、吃苦耐劳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均获得了不同的提升,创造力、性格、想象力、注意力、观察力都得到了培养。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