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学论文,本篇文章笔者首先分析了进行文化认同教育的重要性。为了了解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文化认同教育现状,笔者利用这半年教育实习的时间,对济宁市第一中学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又与济宁市第一中学的各位老师进行了交流,分析了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文化认同教育的现状。随后对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文化认同教育进行了分类,归纳总结文化认同教育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概念界定
一、文化认同
“文化”是一个相对广泛的概念,其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像风俗、语言、制度、规则等等都属于文化的范畴。查阅《辞海》发现,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1]而“认同”这个词最早被弗洛伊德使用,其含义是“在某些方面从心理上成为或者变成另外一个人。” [2]这个定义和我们当今的“认同”有一定的差异,《辞海》认为“认同”是指“个人与他人有共同的想法,并且在人们交往活动过程中,为他人的感情和经验所同化。”
教学论文怎么写
那文化认同是什么意思呢?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一直处在讨论的状态,但也达成了一定的共识。过去国内外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认识文化认同的,认为文化认同是基于对文化现象的认识,后通过某种态度外露的心理现象。在当代,对文化认同的认识主要侧重于社会领域,这也更符合本文所提到研究方向。我国学者郑晓云这样认为:“文化认同是人类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 [4] 詹小美则认为:“文化认同是民族成员对本民族文化的承认、认可和赞同,由此产生归属意识,进而获得文化自觉的过程。” [5]这两种观点都是将人类和文化相结合,给出相应的文化认同的概念。郑晓云强调的是认可,而詹小美所提出的文化认同的概念更强调个人对于文化的归属感。
...........................
二、文化认同教育
关于“文化认同教育”的概念,大致包括两种观点。一种是指广义上的“文化认同教育”,这种观点认为“文化认同教育”的范围是不只局限于国内的,我们要教育青少年正确认识其它国家的文化,与他国友好地进行文化经济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另一种是狭义上的“文化认同教育”,这种观点认为“文化认同教育”主要是要求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形成认可和信仰,热爱自己的国家,增强民族凝聚力。
由于本文面向的主要群体是中学生,研究的范围是中学历史教学,故这里所探讨的“文化认同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指认可并接受中国历史上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很多优秀的文化保留到了今日。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成长,见证了每一代人的奋斗。鉴于此,本文所提到的“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文化认同教育”主要是指中学生通过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化进自己的思想体系,形成认可度的过程。
.....................................
第二章 中学历史教学中文化认同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加强人文素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人文素养,指的是一个人所具备的内在品质。”[1]人文素养的加强与价值观的养成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反映了一种精神追求。在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儿女应该共同认可并且遵守的价值观念,青少年应该从自己做起,以身作则,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认同教育在培养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方面起到了一种导向作用,指引着中学生树立方向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有利于人文素养的加强。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我们进入了一个相对更加多元化的时期,这种多元不仅反映在经济领域,更是体现在文化领域。文化方面的多元性很可能会引起价值观的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观点以及思想会发生碰撞和激荡,从而使得价值观的多元化变得越来越普遍。
加强中学生的文化认同教育,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根基,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之水,也是我们面对世界文化激荡,努力站稳脚跟的保障。所以,我们需要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只有形成相应的文化认同观念,才能守卫传统文化,防止西方的价值观念渗透进中国,防止西方在我国的领土上宣传其意识形态。目前中国和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并且我们还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更容易产生价值观方面的冲突,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等。加强中学生的文化认同教育,可以帮助中学生提升分辨能力,抵制互联网上种种的不良诱惑,帮助中学生在价值判断上做出正确的选择。
.................................
二、有利于提升文化修养,丰富文化生活
从个人的角度看,文化修养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其基本素质之一,学生也不例外。由于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所以想要提升文化修养必然会依赖于学校教育。而历史课程作为中学阶段必须开设的课程,其对于中学生文化修养的提升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历史就像一幅完工的图画,留给学生的便是欣赏。”
文化修养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在过去我们虽然也提出了一些口号,开展活动但多数只是流于形式。比如很多人能够说出传统服饰的名称,却不知道它的内涵。很多人能够区分流行音乐和传统戏曲,却不能理解传统戏曲的音律价值。更过分的是,由于不理解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出现了盲目跟风的现象,各种“复兴文化”的社团不断涌现。这既不利于提升文化修养,也不能丰富文化生活。以往我们所提倡的弘扬传统文化,多数局限于文化符号,像瓷器、京剧、武术等等,如果没有对于文化的认同,就失去了对于传统文化情感的交流,这些事物也变成了呆板的素材,即使整个房间堆满了脸谱和中国结,个人的文化修养也难以提高。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文化认同教育是有利于提升文化修养的。例如,当教师讲到礼乐制度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进行相应的中华传统礼仪规范的学习。当我们讲到百家争鸣的内容时,又可向学生介绍各学派的主要思想。传统文化虽然看起来强调的是过去的内容,但是既然能够传承到当代,说明其是经过了时间的考验的。传统文化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继续传承,才能继续保持。所以历史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讲授也要联系实际,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留心最近的新闻,关注社会上的热点,思考出现这些社会问题的根源所在,思考是否可以追溯到传统文化的层面。像近年来的“成语热”“国学热”,学生往往对此有极大的兴趣,教师在以此为例的时候,学生更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有利于教师进行传统文化的认同教育,也有利于学生提升文化修养,丰富文化生活。
..................................
第三章 中学历史教学中文化认同教育的现状 ................................... 16
一、对中学历史教学中文化认同教育现状的调查 ............................. 17
二、调查结果分析 ....................................................... 17
第四章 中学历史教学中文化认同教育的主要内容 ................................ 22
一、物质上的文化认同教育 ............................................... 22
二、精神上的文化认同教育 ............................................... 24
第五章 中学历史教学中文化认同教育的主要途径 ............................... 29
一、课堂教学 ........................................................... 30
(一)明确教学目标,找准文化认同教育立意 ............................ 30
(二)巧用教学资源,充实文化认同教育内容 ............................ 33
第五章 中学历史教学中文化认同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课堂教学
(一)明确教学目标,找准文化认同教育立意
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找准文化认同教育立意,将历史教学目标与文化认同教育相结合。首先我们要学习新课改的理念,从思想上重视文化认同教育。能否落实历史课堂上的文化认同教育,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的丰富程度和教学水平,还受到思想观念的影响。
在过去,历史教师往往忽略文化认同教育,或者对文化认同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这要求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历史学科教育观念,关注文化认同教育,使教育观念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并把教育观念落到教育实践的实处。借助于新时代教育教学理念,加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文化认同教育。
当教师在思想上重视文化认同教育后,下一步就要考虑如何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对教师而言,它是每一位教师希望达到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是他们进行教学设计所努力的方向。对学生来说,明确教学目标更容易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落脚点。确立相对完善的教学目标,这样不仅有利于做出合理的教学设计,而且对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更有利于实现中学历史课堂中的文化认同教育。教学目标的合理与否关系到文化认同教育的效果,历史教师需要根据设定好的教学目标来开展相应的活动,进行文化认同教育,使学生从内心乐于接受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论文参考
...............................
结语
最近几年,社会中掀起一波又一波传统文化的热潮。“京剧”,“诗词”都变成了热门词汇,登上各大主流媒体。但是这种传播热度的增加好像只是一种短暂现象,更多的人在失去新鲜感后便不再关注传统文化。时至今日,在党中央提出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关注文化的发展与传承,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再结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以及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使用,我们认为文化认同教育应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受到足够的重视。
文明在交流之中实现互鉴,文化在碰撞过程得以发展。但是文化的碰撞并不意味着攻击传统文化,盲目贬低中华文化。为了纠正这种错误的思想倾向,我们必须重视青少年的教育,历史课程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给青年一代,是每一位教师的神圣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产生的文化认同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吸引力,将中华儿女联系在一起,使每一代得以传承传统文化。
本篇文章笔者首先分析了进行文化认同教育的重要性。为了了解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文化认同教育现状,笔者利用这半年教育实习的时间,对济宁市第一中学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又与济宁市第一中学的各位老师进行了交流,分析了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文化认同教育的现状。随后对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文化认同教育进行了分类,归纳总结文化认同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对中学历史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途径进行了探索,并结合相关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