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概述
(一)新媒体的内涵和基本特点
1.新媒体的内涵
何谓新媒体?新媒体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 P·戈尔德马克提出,1967 年,他在一份关于开发电子录像商品的计划书中,把“电子录像”称之为“新媒体”。随后,“新媒体”一词逐渐风靡,时而见诸报端杂志,时而踏足学术研究,甚至在大众日常谈话话题中,它也频频出现。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当红词汇,却并没有形成确切的定义。半个世纪以来,对“新媒体”的阐释可谓百花齐放,莫衷一是。
美国《连线》杂志将新媒体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的定义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熊澄宇认为,“所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旧’而言……今天我们所说的新媒体通常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岳颂东指出,“新媒体是采用当代最新科技手段,将信心传播给受众,从而对受众产生预期效应的介质”②;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表示,“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阳光文化集团 CEO吴征认为,“一般来说,可以把新媒体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但新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新的整合方式,而不是单纯取决于新的技术。新媒体不是‘新新事物’,而是‘陈旧的新生事物’”①。
综合这些观点,我们可以发现:新媒体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媒体,泛指一切相对于旧有的传统的媒体而言,由于新的媒体技术、媒体形式或媒体内容的出现而大规模产生的新的媒体工具及其形成的新的传播生态。在这里,“新”是一个相对概念,它伴随着媒体的发生和发展不断变化,从捕猎文明时期的口语传播、农耕文明时期的文字传播、工商文明时期的印刷传播、信息文明时期的电子传播,到如今融汇文明时期的互联网传播,每一阶段的新生媒体相较过去都可以称之为新媒体,但与此同时,新媒体这个概念却也永远不会止步当下。狭义的新媒体,即当前语境下我们所说的新媒体,它指的是基于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所产生的全新的或融合的媒体工具及其传播生态。本文中所涉及的新媒体,主要就是狭义的新媒体。
..........................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的内涵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教学模式一直都是灌输式。由于这种教学方式过度地把教师的课堂讲授奉为主流, 而把学生开展学习、积极参与的过程贬为了支流,所以其教学效果普遍不容乐观。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互动式教学进入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视野之中。
自 1918 年诞生于哈佛大学以来,互动式教学作为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模式被广泛运用。①互动式教学的概念可作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互动式教学泛指教学活动的组织机构在教学过程中一切相关事物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包括备课活动互动、课堂教学互动、学生作业互动、测试训练互动,等等。从狭义上讲,互动式教学通常被理解为是一种特殊的课内人际互动,即师生互动,特指师生之间在课内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可以说是互动式教学模式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次创新性结合。它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主体与主体间交往、沟通的活动,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交互影响的过程,是一种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调节思政教学双方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平等、真诚、和谐、多元的教学氛围,从而产生教学共振,实现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互动性,通过对象之间的互相作用,促进彼此发生积极的改变。它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单向性,强调教师与学生间的双向交流,促使教学双方互动起来,进而实现教与学两方面的最佳效益。与此同时,它还关注教育主体与环境、载体等教育客体的互动,提倡利用客观条件的有利因素提升教育效果,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营造更好的教育氛围。
.........................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的重要价值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的理论价值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来源于理论,同时又作用于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1.丰富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实践维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 21 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理论。它融合了皮亚杰的“自我建构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理论”,并把它们有机地运用到学习理论中,形成了独到的知识观及相应的学习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非常注重“意义建构”,在它看来,知识不是统一的结论,而是一种意义的建构。它主张,学习不是教师简单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构知识表征的过程。进而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扮演的角色不应该是教学内容的被动接受者,而应当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系统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应该是教育者或者说灌输者,而应当是辅助者和引导者。
当前,社会发展面临工业化模式向知识化模式的转向,高校担负着培养个性化、创新型人才的重任。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深化了对教学理念和师生角色的再思考,立足当前的时代发展和教育要求,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进行了实践维度的补充。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出的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注重协作学习和注重提供充分资源等具体教学方法,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得到了进一步论证和升华。
........................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的实践价值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符合时代特点和形势要求,其应用具有必要、重要和可行的实践价值。
1.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应用的必要性
(1)应对意识形态领域复杂现状的迫切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①。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和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教育目标,也是最根本的教育目标,是其意识形态目标,即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之中。信息数字化与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相裹挟,我国经济社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一方面,利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技术,西方国家四处推销自己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的旗号竭力策动“颜色革命”,千方百计抹黑我国的“一国两制”和“民族区域自治”等制度,散布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另一方面,我国的改革发展进入矛盾凸显期,体制转轨、结构调整的深刻变化下,各种社会思潮借助网络不断发酵,实用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观念盛行,人们对过去统一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质疑。在各方势力企图异化我青年一代的严峻形势下,必须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媒体互动式教学,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载体、新方式,不断提高理论教育的参与度和说服力。只有当大学生发自内心地体味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独特的意境和魅力,并在自身生活学习实践中感受其重大意义和深远价值,高校思政课才能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30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的应用现状...............................30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改革渐受重视............................. 30
2.高校思政课新媒体互动式教学成效显著.................................. 32
四、新媒体环境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实效性的路径探讨.................. 48
(一)明确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的总体原则.......................48
1.以人为本...................................... 48
2.主体性和主导性相结合.................................. 49
四、新媒体环境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实效性的路径探讨
(一)明确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的总体原则
原则是人们基于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而确定的行事准则,原则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人们行动的方向和道路是否正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的应用作为一项具体实践活动,只有遵循正确的、合理的原则,才能从根本上抵御新媒体环境的冲击,保证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目标和育人目标。
1.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价值,它超越了西方哲学注重理性思辨的范式,将目光转向人的生活世界,使哲学开始关怀人的现实境遇。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费尔巴哈》中,马克思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①。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也直言,未来社会最终将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②。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以人为本,也是我国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逻辑。现代教育只有把人作为基本价值取向,才能最终实现受教育者个性的丰富和全面发展。因此,新媒体环境下互动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用,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首先,互动式教学的应用必须以人为本。互动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它的研究和使用表面上看是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但本质上还是为了服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通过课程提升个人品质,实现价值追求。故而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主动去利用模式而不能被模式所牵引,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对现有模式进行调整和创新,使之成为自己教学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互动必须从学生的本质特征和实际情况出发,符合学生的现实需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不能以粗暴的手段强制学生参与互动,而要尊重学生的自由学习,鼓励和引导他们参与到教学互动中。通过营造和谐互动的课程环境,帮助学生实现思想政治品质的提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其次,对新媒体环境的解读也必须以人为本。新媒体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而它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社会生产力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从这个角度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发展必然遭遇新媒体环境,一定会受到新媒体环境带来的冲击,但与此同时面临的更多的却是新媒体所赋予的机遇。高校思政教师不能把新媒体看作是负担,使新媒体互动教学拘泥于形式,而应当积极探索新媒体与思政课互动式教学的结合点,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合理规避新媒体环境的雷区,充分发挥新媒体在互动教学中的价值。同时,高校思政教师也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新媒介观,提高信息辨别的能力,只有当师生都“身在最高层”,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不被新媒体所奴役,不成为信息时代的附庸。
...........................
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着系统宣传、阐释、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作用,是培养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并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主要阵地。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模式一直都是灌输式教学,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主体性,引起了大学生群体的反感。基于此,改革开放以后,互动式教学逐渐获得重视并得到推广,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发挥出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时代飞速发展、环境不断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当前,在新媒体环境下理性认识并不断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比较分析和总结归纳,提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的应用现状和现实困境:虽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总体呈现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改革渐受重视、高校思政课新媒体互动式教学成效显著、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不断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但也面临着复杂化舆情削弱互动式教学的引领功能、碎片化信息弱化互动式教学的系统性、形式化应用制约互动式教学的有效性的现实困境。同时,本文也从教学思想认识、思政课教师、大学生、互动式教学管理制度、互动式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系统分析了造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现实困境的内在成因。最后,针对上述原因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其一,要明确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以人为本、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总体原则,从教学思想认识上加以统一和规范;其二,要加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增强教师的立德树人素养,提升教师的互动教学水平;其三,要创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的方式方法,设计贯穿教学始终的互动以强化主体意识,师生全员参与以巩固主体地位,认知情感结合以激发主体动能;其四,要健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的管理制度,通过实施权责管理、完善监督管理、加强载体管理,保障互动式教学的科学管理和有序进行;其五,要完善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的评价体系,拓展评估内容、健全评估方式、重视评估反馈,以使整体教学互动的实效性得到有效评估和保障。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