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高中英语学习对于现代学生掌握英语能力而言非常重要,因为小学和初中的英语学习更多集中在基础层面,知识不够全面和系统,而对于大学阶段大多数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更多只能依靠自我探索,自我学习,自我检测的方式来提高英语学习能力,而这个过程也都基于高中阶段英语学习所能达到的程度,在此基础上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这就使得高中英语学习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在英语教育当中,我国高中生阶段普遍面临着英语水平石化现象,很多学生到高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十多年英语,但是英语能力,尤其是英语写作能力却进步不大,英语水平到达一定阶段后就难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始终难以有实质性突破。在高中生的英语写作中,仅仅会运用简单表达的特征非常明显,所得分数普遍不高,大部分学生无法突破高分的瓶颈,这与当前我国高中英语的教育方式具有非常大的关系。我国高中阶段英语教育以高考应试方式为主,从学生角度而言,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英语学习的时间并不算短,但由于更多的时间都花费在英语综合知识的学习和训练中,其中阅读和词汇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所以在英语课程学习中,特别是书面表达训练方面十分缺少,高中英语写作的“石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从教师角度而言,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个漫长且耐心的过程,无法在短期内达到标准或较高的程度,因此容易被教师忽略,或者并不受重视,与写作相关的教学内容少而且多流于形式,进而导致英语写作水平不高,写作分数长期维持在平均分,书面分数无法提高,是目前高中生英语写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高中英语教育当中最为关注的教学内容是词汇语法以及阅读,在英语写作方面投入的精力少,重视程度差,对英语写作的训练也远远不够,学生缺少计划性的和科学性的写作训练,也缺少英语写作训练的有效吸收与输出,目前多数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长期停滞,产生了非常普遍的暂时性石化现象。如果不能针对这种现象的出现采取及时有效的行动,英语写作将会永久性石化。
..........................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任凭这种现象长期发展下去是不科学的,因而在教育实践当中,发现这一问题并针对现阶段的英语写作水平长期缓慢停滞在平台期、难以进步的现象进行分析,提供解决方案,促进高中英语写作石化现象的解决,提升高中生英语写作水平,对于现阶段的高中英语教育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有效的英语写作训练,对于加强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以及提高写作分数而言,也具有非常实际的意义。
而作为我国学校教学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虽然哈尔滨市高中英语石化现象相对较好,但从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来看,高中英语石化现象非常明显,学生英语能力的停滞较为明显,为我国英语教育带来许多挑战,通过研究学生英语学习效果以及写作石化现象的成因,提出有效的教学阻断策略方法,对于提升学生高中英语写作水平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本研究从分析英语写作中的石化现象入手,利用调整和加强写作训练,加强写作输入,调整写作教学模式加强改评的教学阻断策略来进一步阻断高中英语写作石化的加深。高中英语写作一直是学生英语学习的薄弱环节,学生对写作有畏惧感,信心缺失,因此笔者从教师教学角度,通过调整和加强写作训练,将写作教学贯穿于整个日常教学中,旨在让学生在点滴中培养写作能力;通过加强写作的有效输入,为学生写作提供好的、恰当的语言输入,为有效的语言输出打好扎实基础;将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引入写作教学,改变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对写作问题进行解决,凸显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讲解和传授为主,转变为让学生在合作中来实现问题的解决,使得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以提升,学生写作完成后,教师进行多次改评,使得学生在错误中吸取经验和亮点中吸收精华,为日后的写作提供更明确的指引。
该研究的目的是努力将写作石化教学阻断策略与中学教育相结合,为我国中学教学改革提供新的视角和实例。本研究旨在所提出的教学阻断策略在阻断高中英语写作石化中的应用效果,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和写作效率,化解英语写作难以提升的问题,为学生掌握基本英语能力提供了重要基础;同时也帮助教师提升了英语写作的教学效果。
.........................
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
最早中介语这一理论是在 1969 年,由英国语言学家 Selinker 在其论文“Interlanguage”(IL)中引入,将中介语定义为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独立于 NL(母语)和 TL(目标语言)。Selinker 还指出,大多数学习者无法达到母语人士的能力,因为在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潜在心理结构中存在一种称为石化的机制,并且倾向于保持他们的 IL 生产性能。值得注意的是,中介语并不是用于表示学习者当前版本目标语的唯一术语。有各种类似的术语,如“特殊方言”(Corder,1967)和“近似语言”(Nemser,1971)或“语言学习者的语言”(Corder,1978)。然而,“中介语”是这一术语中最受认可的一种。此外,除了一些额外的描述之外,Selinker 对IL 的定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修改和挑战。 Ellis(1999)指出,学习者的中介语包含隐含的语言知识。
许多研究人员通常将中介语的特征描述为系统的,可渗透的和动态的。 Ellis和 Barkhuizen 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将中介语描述为一个可渗透,过渡和可变的系统。在他们的解释中,“过渡性”意味着学习者随着时间的推移重新组织他的中介语,“变量”意味着学习者将在任何一个阶段使用不同形式的相同语法结构。因此,中介语的过渡性和变量的描述与将其描述为动态语言系统类似。
而在 1972 年,Selinker 发展了中介语概念,分析了其与潜在结构的关系,分析了第二语言习得中与中介语能力形成有关的主要过程,并重点论述了第二语言习得中的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石化现象不但体现在语音层面,语言的各个层面都有出现石化的可能。从理论的角度来看,中介语石化与错误分析有着内在的联系。在 Selinker (1972, p.215)的论文中,Selinker 使用“错误”这个词来指代可石化的结构,但他没有系统化合理地讨论这个问题。 Corder 的理论早于 Selinker 石化理论,为错误分析和石化的整合奠定了基础。科德从乔姆斯基的“能力”和“表现”之间的区别中借鉴了能力错误和绩效错误之间的区别,后者也被科德称为“错误”,类似于母语中的舌头滑动(Corder,1967,p.166)。与 Corder 在错误和错误之间的区别一致,能力错误也可称为“石化错误”(Nozadze,2012)。
............................
2.2 国内研究
在中国,对石化的研究还处于一个尚未深入的阶段,一般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作为启发,但许多中国研究人员已采用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他们仍然带来新的想法。中介语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中介语理论在中国是由鲁健骥在1984 年首次引入,此后的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一系列研究也由此开始。该名词是国内研究人员在外语类和语言学核心期刊上的译文中发 现的,由英文单词“Inter-language”翻译而来。起初,国内关于中介语的研究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偏误分析、中介语发展过程、中介语语用和习得顺序等。第二阶段大致从 1994 年开始,经历了十年左右的时间。中介语的理论研究也在该阶段逐渐走向成熟。研究的内容也逐渐扩大,如针对中介语的石化、可变性等问题展开研究。还有从认知角度,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评价标准,语义研究、语言变异和方法论等方面,针对中介语存在的局限性展开研究的。
通过对一些英语专业学生的研究,陈亚平(1997)讨论了石化的原因,并指出石化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称为“高原现象”和“二级现象”。对于“高原现象”或“二级现象”,学生在语言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难以取得进步,因此他们的语言能力将保持在高原上。
陈慧源(1999)基于国外的一些理论探讨了石化的成因,并倾向于从学习者的内因解释石化的因果因素,并被语言学概括为“生物学问题”,指的是有助于石化的内部生理和生物因素。外部原因,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文化适应,强调环境因素,如社会和文化因素,如何影响学习者的情绪和互动效果。戴炜栋和牛强(1999)认为应该考虑学习者的情绪,中介语,教师和教科书的干扰。从认知角度看,张雪梅(2000)利用基思和汤姆林森提出的技能学习模型来探索石化,她认为缺乏陈述性知识是石化的原因。通过及时的反馈,可以减少石化。
..........................
3.1 中介语 .................................................11
3.2 石化现象 .........................................11
第 4 章 研究设计 ................................ 15
4.1 研究对象 ........................................... 15
4.2 研究问题 ................................. 15
第 5 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 28
5.1 问卷分析 .......................................... 28
5.1.1 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 28
5.1.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0
第 5 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5.1 问卷分析
为了证实该问卷的有效性,笔者依据问卷调查结果使用了 spss18.0 软件对实验前的调查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分析。
5.1.1 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本问卷共设计了 15 道题,分为 1-5,6-8,9-11,12-15 四个维度,分别是写作石化的现状,石化的体现,石化的原因,写作教学评价调查。为了证明问卷的有效性,笔者对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了检测。表 5-1 显示了问卷的信度测试结果,写作石化的现状 CTTC 值均高于 0.505,而 Cronbachα 系数为 0.853,表明数据高度可靠,可保留本节中的所有测量项目。石化的体现 CTTC 值均高于 0.588,而Cronbachα 系数为 0.859,表明数据高度可靠,因此保留本节中的所有测量项目。石化的原因 CTTC 值均高于 0.506,而 Cronbachα 系数为 0.863,表明数据高度可靠,可保留本节中的所有测量项目。写作教学评价 CTTC 值均高于 0.518,而Cronbachα 系数为 0.896,表明数据高度可靠,可保留本节中的所有测量项目。
...........................
6.1 研究总结
本研究旨在讨论阻断高中生英语写作石化的有效教学策略,并试析笔者所提出的教学阻断策略对写作石化的阻断作用。
通过对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高三两个毕业班共 118 名学生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对比实验,采用 SPSS23.0 分析写作测试前测与后测写作文本,学生问卷的统计学数据,访谈,课堂观察,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实验主要成果在于发现教学阻断策略即调整和加强写作训练,加强写作输入,调整写作教学模式加强改评三大策略对高中英语写作石化的阻断作用。本研究已证实教学阻断策略在阻断高中生英语写作石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且并不是所有方面的石化都可以阻断,还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策略、学生写作训练投入度、文化与思维方式限制及学生写作个体水平差异等因素对写作石化的影响。
教学阻断策略,即调整和加强写作训练,加强写作输入,调整写作教学模式加强改评,对于阻断石化现象的有效作用启示我们在外语教学和学习中应积极采用这些策略,但在写作训练的实施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若要实现阻断写作石化的效果,就要精心选取写作训练内容和写作输入材料。不可以按教师个人喜好,随机抽取题目,不注重训练内容的有效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的写作,在问题出现时给予实时的反馈。
第二,问题导向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英语写作课堂中,通过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结合组内研究、讨论,形成英语写作思维模式,广泛吸取研究学习的精华,其效果一开始会慢慢显现出来,但若要学生真的了解这种写作思考模式,是要需要时间的,因此,教师必须坚持该方法的教学,才可能产生长久的积极效果。
第三,写作后多次改评虽然对学生写作有非常明显的促进效果,但是由于教师业务繁忙,任务多,就可能导致在实际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忽略或简化了写作后的改评,那么就使得写作效果难以达到最佳。
所以若想有效阻断写作石化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要求教师具备非常高的素质和思考力,要能够整合资源、灵活化教学,并脚踏实地的实施,实时监测实时反馈实时评价,同时,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对学生整个英语语言的掌握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就使得教师在写作教学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