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第一节 课题研究的背景
实施新课程以来,为进一步实现“教师专业化”,论文范文势必要求教师要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师生的互动活动以课堂提问为初中物理教学论文纽带紧密联系,教师能通过恰当、有效、准确的提问真切的感知学生的思维水平、思维动态,而教师及时的导答、评价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水平,从而让学生在和谐的互动中达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本文通过对初中学段物理课堂教学的调研分析,发现目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及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及实施,特别是在采用“导学案”授课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提问的“含金量”普遍不高,能够结合学情启迪学生的思维,生成新的问题的情景几乎不见。多数教师提问的目的仅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和理解一些表层知识;提出的问题往往集中于低认知水平初中物理论文,并且问题与问题之间几乎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提出问题后,学生思考及讨论时间过短,因此不能实现进一步的深层思考及拓展思考。同时,受导学案的限制,学生之间针对问题讨论的范围比较狭窄,教师的导答几乎流于形式。那么,如何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被激活,能拓展、发散,能够有效解答物理实际问题,就成为摆在每位物理教师面前的难题。提问设计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驾驭能力,好的课堂提问设计犹如“醍醐灌顶”,它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主线,引领学生的思维发展。
第二节 课题研究的意义
提问设计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师生互动质量物理教育论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及教学成败。本研究将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际出发,研究初中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中关于提问环节的具体呈现以及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设计环节的实施情况,深入剖析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正在运用或操作的有效提问策略,总结其优点,找出不足。通过对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策略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补充,促使物理教学的提问设计能真正体现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的对于提问的导答、评价能真正引领学生进一步拓展思维,从而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学物理教育教学理论。总之,教师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多维的,从课堂教学设计方面来说,如何有针对性、实效的开展课堂提问环节,应该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进行的一项专题研究。研究有效课堂提问,让教师会设计问题、会善问、会导答、会评价,对于初中物理初中物理论文发表课堂教学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节 课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国外关于课堂提问的研究
(一)问题教学的研究
从古至今,西方社会的学者就一直重视提问,研究提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 “精神助产术”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不断地回答提出的问题,从而在回答过程中意识到之前回答的错误之处。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前苏联教学理论界对于问题教学的本质及问题教学的方法体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形成问题教学的研究理论。列尔耐尔对于问题教学本质的研究认为,学生由教师经常引入寻求有根据地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问题的办法的过程。同时,列尔耐尔还认为:“甚至在学生独立解决某个问题的情况下,教师主导作用早就体现在他的备课工作中。”马赫穆托夫则把问题教学看作是一种“发展性教学,教学方法体系和建立要考虑问题目的和问题原则.问题教学是现发表展性教学体系的主导因素。”纵观这些学者的研究,教师在问题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无疑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课堂提问策略的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瑞格(Wragg)选取 10 个问题测量教师的课堂提问策略,结果的平均数由1—5,表示完全同意—完全不同意:课堂教学过程中,当某一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那么应该提问班级里其他学生来改正其错误(2.97);教师不能提问学生不会的问题(3.57);假如学生理解问题的内容,从而不能进行有效回答时,那么就应该更换提问的角度,此时不适宜让其他学生进行回答(1.69);应使用书面回答的方式解答重要问题,不能简单地口头讨论一个重要问题(4.06);回答正确的学生应及时进行表扬(1.54);教师应点名提问,而不是依靠学生自愿回答(1.83);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2.63);首先指定学生然后再提问该学生(2.57);班内学生之间相互提问(3.91);应按照次序依次提问每一个学生(4.11)。这 10 个问题的测量结果显示,从提问的面来说,教师更喜欢点名提问某个学生,不是非常认可学生的自愿回答,极不认可依次提问的方式,因此课堂提问中很难做到面向群体学生提问,提问呈现出教师明显的主观倾向性;从同时教师比较认可提问简单的问题,尽量会避免提问过难的问题。
(三)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有效问题的研究促进了有效提问的研究,美国教育学家加里.D.鲍里奇在其专著《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中具体的阐述了有效问题的概念,他认为有效问题实际上是指能够促使学生积极的组织回答并且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同时,加里.D.鲍里奇还从五个方面(词句、音调的变换、词语选择、重读、问题的语境)具体介绍了什么是问题的有效性。提问的方式很多,每一种方式都可以决定是否能够被学生理解为一个问题,会理解成怎样的一个问题,所有的口头性质的说法或者是手势,只要是能有效引发学生的回答或者回应,就能看作是问题,而这种回应或者是回答能够让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的过程中,那么这种问题可以看成是有效问题。著名学者格拉伊赛尔的研究则认为有效问题应具有的基本特点是:清楚、目的性强、言简意赅、自然、秩序性强、发人深思。
(四)有效提问训练方法的研究
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对影响课堂提问的因素几乎没做系统研究,只是国外的研究者在分析、研究学生的提问意识时,认为学生的能力,教师的能力,班级文化背景、班级内学生之间活动及心理因素以及教育制度方面的因素都能影响学生提问得意识,Edwards 与Bowman(1996)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学生自主提问的频率和质量会受到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及教师导答方式的影响,即教师知识的缺乏、教师对待提问的态度、教师的导答与评价方式都不利于学生的提问。由此,国外的教育学者开始进一步研究问题教学模式,试图运用相关的问题教学模式去培训指导教师,以期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提问能力,进而影响、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第二章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7
第一节 教育系统论.............7
第二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7
第三节 群体动力学理论................8
第三章 课堂有效提问的概念.............11
第一节 课堂提问.............11
第二节 课堂有效提问的内涵...............11
第三节 物理课堂有效提问教学策略的含义..................11
第四章 中学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13
第一节 研究的问题...............13
第二节 研究的过程..............13
第三节 调查结果分析....................13
结论
教育部《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做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教师要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使课堂学习的主体,要创设浓厚的学习与研讨氛围,以此促进学生学业的成长与进步。笔者通过充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充分了解教师和学生发展需求,从自身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出发,认为课堂提问教学设计,是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以问题引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实现思维发展,是实现初中物理优质课堂教学的灵魂。因此,本文对初中物流课堂教学提问策略进行了深入、具体的研究,反思研究过程及取得的成果,有如下体会:
一、本文研究内容的意义本研究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际出发,研究了初中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中关于提问环节的具体呈现以及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设计环节的实施情况,深入剖析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正在运用或操作的有效提问策略,总结其优点,找出不足。通过对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策略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补充,促使物理教学的提问设计能真正体现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的对于提问的导答、评价能真正引领学生进一步拓展思维,从而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学物理教育教学理论。
二、今后继续研究的内容由于研究时间过短以及笔者能力有限,因此,对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策略的研究不能做到完整、无遗漏。同时,笔者只是基于自身的教学经验与体会对于提问策略的内容进行粗浅的分析与研究,不能全面反映物理教师急需提高的课堂提问能力,缺乏大面积的应用其他教师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检验,因此本研究尚存“以偏概全”之嫌疑。如何根据不同教师的学识水平及不同学生的学情特点开展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问设计与实施,普遍应用本文所提出的提问策略,将留待今后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 阮彩霞.中美课堂提问的比较研究:从两个课堂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江西教育科研,2009(6).
[2] 秦文孝,肖自明.新课程实施状况调查报告.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22).
[3] 陈爱必.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
[4] 张亚娟.初中物理“问题性教学”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9,8
[5] 廖泊琴主编.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9.11
[7]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0:3—19,31—53
[8] 靳玉乐主编.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9:10
[9] 宋振韶.课堂提问基本模式以及学生提问的研究现状[J].教育理论研究,2009,(2):24
[10]欧阳文.学生无问题意识的原因与问题意识的培养[J].湘潭大学学报,2009,23(l:12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