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引论
1.1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清末“西学东渐”的热潮和师范教育的兴起,中国开始引进西方教育学。20世纪初,师范学校的兴办又使得教育学课程独立开设和编写配套教材成为必然。教育学课程的开设和教材的编写可以看作是大学教育系科设置的前奏。伴随着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设置教育系科,中国大学开始设置教育系科。中国大学教育系科先是仿照日本高等师范学校的模式将教育系科设置在高等师范学校之中,之后又模仿美国大学的模式将教育系科设置在大学之中。1938年伴随着师范学院的兴起,教育系科在独立学院中也得到了较大发展。20世纪上半叶大学教育系科通过吸收外国大学教育系科的养分加之国人的不断探索,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人才培养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中国当今大学教育系科是对20世纪上半叶大学教育系科的继承和创新。
近年来,有研究者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高等教育史、大学史以及教育学史等进行了回顾与反思,但是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大学教育系科这一承载教育学科发展的重地的研究则寥寥无几。本文聚焦于这一研究,力图通过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大学教育系科的变迁进行相关研究,达到清晰把握当时中国大学教育系科发展脉络,以期望能对中国当今大学教育系科的发展提供一些合理性建议。
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大学教育系科的研究既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又有强烈的实践意义。就其理论意义而言,是可以为中国大学教育系科的研究提供理论层面的支持,丰富这一层面的研究;就实践意义而言,则是可以在总结20世纪上半叶中国大学教育系科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为中国当今大学教育系科的改革、发展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决策依据,为提高中国大学教育系科的质量和效益提出较为可行的建议。
1.2已有研究成果述评
据已经掌握的资料,我国学术界对20世纪上半叶大学教育系科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所涉及。郑金洲在《我国教育系科发展史略》一文中最早对教育系科的发展进行了研究。此后,研究者围绕教育系科这一主题相继发表了一些研究成果。笔者通过对这一方面的资料加以归纳和整理之后,得出以往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围绕四个方面谈的,具体为:
1.2.1中国教育系科发展的宏观研究
郑金洲将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系科的发展分成两个阶段:1.萌芽期(20世纪初一20世纪20年代)。这一时期中国没有马上设置教育系科,师范学校开设的教育学课程和编撰的教材可以看作是中国教育系科的萌芽;2.形成期(20世纪20年代一20世纪40年代)。这一时期教育系科开始在一些大学设立。各个大学的教育系科设置有所不同,课程设置上存在一定问题,大学教育系科的课程设置在批评声中有所调整。在回顾历史的同时,他指出中国教育系科的发展轨迹为政府部门的重视对教育系科的发展影响颇大;中国教育系科经历了“欧美式”一“苏式”一“本土化”的发展历程;教育系科培养目标逐渐向社会需求靠拢,课程设置不断增多。①
项建英对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科的设置模式进行了研究。她指出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科首先是在清末优级师范学堂和民初教会大学崛起,后借鉴日本、美国的教育体制最终形成了以国立高等师范和综合性大学为主体的“双轨制”,并最终形成以教会大学、私立大学、独立教育学院和独立师范专科学校为辅的“多元化”格局。②
侯怀银、李艳莉对民国时期教育系科的分布进行了研究,指出教育系科地域分布全面但不均衡,院校分布集中在综合性大学、独立学院教育系科迅速增加,教育系科抗战前后分布差异较大。回顾民国时期教育系科分布特征指出当今我国教育系科分布要合理继承和创新,重视政府的调控作用,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制订好设置标准并做好合理评估。
1.2.2中国近代各类大学教育系科的研究
研究者主要对中国近代的教会大学、国立大学以及私立大学的教育系科进行了初步研究。
肖朗、项建英对中国近代教会大学教育学科的建立和发展进行了研究,指出大部分教会大学在成立之时就开设了教育课程或设置了教育系科。教会大学教育系科教师由牧师兼职发展为专业教师;课程设置逐渐实用化、本土化;教学方法强调科学化和进行教学实习。
项建英对民国时期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进行了研究。她指出民国初期综合性大学设置教育学科的很少,伴随着“高师改大”运动开始设置教育系科,最突出的特点是学术性。综合性大学进行教育学科的学术研究促进了教育学科的发展,为教育学科近代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此外,项建英又对近代私立大学教育学科的建立和发展进行了研究。她指出私立大学设置教育学科不多,与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的“学术性”、高等师范教育学科的“师范性”不同,私立大学教育系科注重“社会应用性”。私立大学教育系科能够建立和发展主要与学校创办人、教育系科的特色、地理位置、资金的保证以及政府政策等因素有关。
1.2.3中国近代大学教育系科的个案研究
郭弋对抗战前河南大学教育学系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了研究。河南大学教育学系创办于1923年,前身是河南中州大学文科教育学系,1924年开始招生。这一时期教育系科的教师队伍阵容整齐、一专多能、积极参与实践,课程设置逐渐增多、设置比较灵活,制定、实施毕业生参观制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加强教育实践等,成立教育研究会、出版《教育季刊》等。
侯怀银、刘英对西南联大教育系科的发展进行了研究,指出西南联大教育系科发展特征主要为功能定位是满足社会需求,师范学院教育学系设置的最主要目的是培养师资。西南联大教育学系的课程由共同、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教师队伍中教授比例较大、生源力量也较大、教学管理严格且灵活、学生活动也较多。在借鉴历史的基础上指出我们今天大学教育系科的发展要注重与社会紧密联系、重视社会服务,建设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营造宽松自由治学环境。③
侯怀银、李艳莉对大夏大学教育系科的发展进行了研究,指出大夏大学教育系科经历了教育科、教育学院、文学院下设教育学系以及重设教育学院四个阶段。大夏大学教育系科注重学术性和社会性结合、课程设置全面且必选修结合、教师以留学生为主、生源稳定且比例大、教学管理严格且灵活。在借鉴历史的基础上指出教育系科要注重发挥社会应用性,课程要注重理论与实践整合,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要注重“三结合”,学生培养注重理论和实践知识结合等。
1.2.4大学教育系科形成原因的研究
霍益萍指出1922年的“高师改大”运动最终促进了我国综合性大学有了教育系和教育学院的出现,教育系和教育学院承担了教育科学的引进、传播、创新以及培训师资的作用。
项建英结合近代中国颁布的三个学制指出,“壬寅癸卯学制”的颁定和实施确立教育学科在大学的合法地位,民国初期“壬子癸丑学制”提高了大学教育学科的层次,1922年“壬戌学制”则促使大学教育学科趋向多样化和开放化。
此外,项建英还结合教育“科学化”运动对教育学科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她指出教育“科学化”运动使得大学教育学科应用教育实验和教育测验等科学研究方法、设置大量科学课程、成立教育学术研究机构、出版了科学译著和编著。这些措施最终促使大学教育学科的学术性不断增强,学科建设日趋完善。
第二章 20世纪上半叶中国..............................20-26
2.1 产生的原...................................20-22
2.1.1 清末民初学..........................20-21
2.1.2 师范教.........................21
2.1.3 设置经费............................21-22
2.1.4 教育学科发.....................22
2.1.5 留学生的.......................22
2.2 产生的时间..........................22-24
2.3 产生的特征..............................24-26
2.3.1 集中于..............................24
2.3.2 目标为培养....................24
2.3.3 课程设置仿日............................24-25
2.3.4 教师以留学生为主........................................25
2.3.5 渐重学术研究.........................................25-26
第三章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大.....................................26-36
3.1 形成的原因....................26-28
3.1.1 国家政策.............................26-27
3.1.2 经费的多................................27
3.1.3 留美学生.........................................27-28
3.2 形成的标志................................28
3.3 形成的特征...................................28-36
3.3.1 集中于综.......................29
3.3.2 教育系..................................29-30
3.3.3 承担任务的全.....................................30-31
3.3.4 公、私大学培养.................................31-32
3.3.5 教育系科注重......................................32-33
3.3.6 课程、教材仿美且.............................33-34
3.3.7 教师队伍留美...................................................34-36
第四章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大...............................................36-45
............................................................................
结语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如果现在大学里有医学系甚至有财经系,而没有教育系,那么这只能表明,直到现在人对他的身体和荷包的身体健康的珍惜还是甚于对他的精神的健康的珍惜,他对后代的物质财富的关心,超过对他们的优良教育的关心”。①大学教育系科作为教育学学科成长和发展的阵地,对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影响较大,也体现出对人们对教育的关心乃至是对人类自身、后代的关心。纵观国内现有的研究对大学教育系科的研究很少,已有的研究多是对大学教育系科的个案研究和教育系的改革研究。大学教育系科作为大学系科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势必会越来越多。从这一课题的确定,到相关古籍和近代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再到论文构思和写作,直到论文的成型,都倾注了笔者对于大学教育系科史浓烈的研究兴趣。然而,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和古籍资料掌握的不够全面,本文研究还存在一定不足。相信在今后的继续学习和改进中,本文一定会更加完善!
探析20世纪中国大学教育系科变迁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20世纪,中国大学,教育系科,变迁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