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研究现状与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综述
在中国历史上,自从有了汉字,也便有了识字教学.古代的识字教学有着自己的特点,它一般以集中识字为主要教学方法,以韵语为识字材料,以记诵为主要学习方法。古代的识字教学还很不系统,基本是处于零散的识字传授状态。
建国后识字教学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也可称之为两个方面,即识字教学法的探索和识字教学研究。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是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一线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针对识字教学中的少、满、差、费现象提出的对各种识字教学方法的改造与创新。先后涌现了20多种识字教学法,如分散识字(斯霞,1958,江苏)、集中识字法(贾桂芝、李铎,1958,辽宁)、字族文识字法(鄂文俊,1960,四川)、部件识字法(白海滨,1960,河北)、听读识字法(谷锦屏,1984,天津)、猜认识字法(王桐生、张俊衡,1987,天津)、字谜识字法(吉林省双辽县老师,1987)、韵语识字法(姜兆臣,辽宁)、看图识字法(民间方法)等。
这些识字方法都注意从汉字本体出发,从不同的角度把握汉字的特征进行识字教学,教学形式比较活泼多样。他们不约而同地把注意力放在处理识字与阅读的关系上,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尝试,为后来者提供了许多启示,有助于拓展研究思路。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研究可以称之为识字教学研究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改变以往自发、粗浅、主观臆断的局面,在具体的识字教学方法基础之上,从不同的角度来剖析识字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即识字教学研究。这些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如何提高识字的效率和质量,而是从理论的高度审视识字教学,力图把握识字教学的内在规律。这一层次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对汉字系统的科学性认识和对学习者认知汉字心理的研究。这些研究体现出了一种理性的自觉和科学求真的态度。而且关注识字教学的人多了起来,有一线教师,有语文教学研究者,还有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1994年和2006年中央教科所分别召开了第一、二届现代儿童识字教育国际研讨会,进一步统一了识字教学的思想,明确了相关的理论研究,深化了识字教学科学化的途径,为今后的识字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第二章识字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小学阶段儿童认知的特点
(一)小学生感知的特点
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是以整体轮廓为主的,细致辨别能力差,能够对几何图形做出初步判断,对相关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几何图形的能力逐步提高。初入学的小学生经过学习能够初步辨别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但辨别的程度还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小学生对时间的认知要晚于对空间的认识,最先掌握的是与他们关系密切的时间观念,然后才能适度的具有抽象的时间观念,能够运用自己的言语表达各种时间关系,但这种表达明显受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在观察力方面,小学生精确观察的能力低,不能细致地观察具体细节,只能说出事物的个别部分或个别属性;在观察时排除干扰能力差,随意性较强,集中注意较短,并且观察的错误较多;观察事物的顺序较乱,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但是到了高年级,这种情况有了明显地改善。高年级学生开始关注观察的顺序,一般能做到从头到尾,边看边说,在观察表述前往往能先想后说。在观察事物时,小学生对所观察的事物不能做出整体性的概括,表述事物的特征不成系统,分不清主次,经常注意于各种无意义的特征而忽略了有意义的特征。
(二)小学生记忆的特点
小学低年级阶段儿童无意记忆和机械记忆占优势,但有意记忆和意义记忆有初步的发展。到了高年级阶段,小学生的有意识记和意义识记都明显体现出优势,并且这种能力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逐渐发展。低年级小学生抽象思维逻辑还没有建立,不善于对记忆的材料进行思维加工,因而较多地运用机械记忆。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言语和思维的发展,小学生的意义记忆日益增强,机械记忆相对减少。小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直接影响到记忆的形式,所以,小学生的具体形象记忆要优于抽象记忆能力,到了高年级,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的差异明显减少。
(三)小学生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逐步发展,但仍带有较大的具体性。低年级小学生还不能指出事物中最本质的东西,因此他们的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与具体事物相联系,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逐步能够判别事物的本质与非本质的特征。........
..........
第三章 识字教学方法介绍与述评...................................................11
一、识字教学方法简介.....................................................................11
二、识字教学述评.............................................................................12
第四章 识字教学的实践研究(上).....................................................17
一、汉字认知的阶段性特征..............................................................17
二、汉字字形的认知与识字教学......................................................17
三、汉字形、音、义的认知过程与识字教学..................................20
四、智力因素与识字教学..................................................................22
五、非智力因素与识字教学..............................................................25
第五章 识字教学的实践研究(下)......................................................27
一识字中的字形教学研究...................................................................27
二、识字教学中的口语与书面语关系...............................................30
三、识字教学中的错别字问题...........................................................31
四、识字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33
结束语:
识字教学的目标是全面掌握汉字的音、形、义三者的关系,掌握科学的汉字方法,为以后的书面阅读和语言表达打下基础,在对汉字的正确理解下,增强汉字的文化意识和审美意识。识字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掌握优秀文化的前提,语文素养形成的基础。在分析了以上几个方面后,我们认为在小学识字教学中,要将学生的认知规律、汉字学规律和学生的学习规律结合起来,综合考虑,特别是对汉字本身规律、学习规律的考察和掌握尤为重要。同时,识字教学也必须突破单一任务和某一阶段的局限,把识字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语文能力结合起来,使识字教学与认识事物,丰富生活经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既要抓好识字教学这个重点,又要注意听说读写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综合发展。此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排也是识字教学的矛盾之一,语文教科识字内容的编排缺乏合理性,未能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特征水平和汉字规律规范教学内容。这使得识字教学内容的编排在有些方面顾此失彼,不能全面指导小学识字教学的开展。
在以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会继续探讨在识字教学中学习规律与汉字学科特点的关系,力求使两者都能够以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相吻合,从而更有效地指导识字教学的开展。以上是我们对小学识字教学所做的几点分析和反思,鉴于本人的能力与文章篇幅未能全景式的描述和分析小学识字教学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由于本人研究的水平有限,一些观点和方法难免失之于粗浅,致使论文存在着许多的不完善之处。这是本篇论文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