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 论
索尔蒂斯曾经说:“我们如何思考知识,确实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如何思考教育。”某种程度上说,关于教师知识问题的研究不仅是开启教师教育研究之门的钥匙,也是促进课程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一、研究缘起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基础教育研究的催生下,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作为教师专业知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缘起作出分析,既有助于深刻理解和把握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全貌和发展线索,也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和促进这一领域的研究。
(一)教师教育研究的现状凸现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关注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教育领域的核心问题,然而,长期以来教师教育研究遭遇了理论与实践相割裂的困境,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所蕴藏的巨大价值被忽视。由于教育理论与实践存在着难以消解的“两张皮”问题,对于教师教育研究的困境,以往我们常常将其归咎于理论本身的问题;但是,当我们身临真实的教学场景处于教学一线而面临的困惑时,又不得不承认,其所遭遇的困境,又不仅仅是实践所造成的。反思这个过程,我们发现其困境均不仅仅是单纯由理论或实践所造成。问题的产生,主要缘于未能切实关注联系理论与实践的关键媒介——教师,没有认真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所想、所做以及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即教师实践性知识。由于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缺少了解,使其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导致了教师教育研究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产生了鸿沟。其实,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正是那些未被重视的实践性知识在支撑着日常的教学活动,因此,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关注,为解决其困境提供了一种思路,为更好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二)语文教师素质的高要求促使实践性知识受到重视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新课程改革以全新的理念对语文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师知识,特别是教师实践性知识作为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却长久地“被悬置为一个存而不论的背景”,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实践性知识的存在和可贵之处。.............
............
第二章 文献述评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在教师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部分文献述评主要对国内外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与语文教师实践性知识相关研究成果的研究。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简要述评
对实践性知识的最早关注始于施瓦布(Schwab,D.),他在推进“学问中心课程”的结构主义课程时提出“实践性样式”的术语。随后,舍恩(Schon,D.A.)提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性质是在复杂情境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所形成的“实践性知识”的发展,拓展了新型教师教育和教学研究模式。此后,教师实践性知识真正受到一些教育研究者的充分关注并日益活跃起来。环顾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状况,虽然只经历了 20 多年的研究历程,但仍然不乏意义丰富的洞见。
(一)国外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
1.艾尔贝兹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开创性研究
加拿大学者艾尔贝兹(Elbaz,F.)是最早对“教师实践性知识”进行研究的学者,她的研究对象是一个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加拿大中学英语教师莎拉(Sarah),其基本假设,即实践性知识是存在的,通过检视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和这些行为背后的思想以及让教师讲述他们教学的故事,理解这种知识的本质及规定性特征。通过研究她得出:教师独特的方式拥有一种特别的知识,即实践性知识(practical knowledge),将教师知识理解为教师对该情境反应的一个函数。艾尔贝兹认为实践性知识的内容有五类,关于自我的知识、关于环境的知识、关于学科的知识、关于课程的知识、关于教学的知识;并提出一个层级结构形式来表征实践性知识——实践的规则(rules of practice)、实践的原则(practical principles)和意象(image),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实践性知识的拓展和运用问题。虽然艾尔贝兹只做了一个案例研究,但她的研究富有创见,使教师实践性知识开始受到关注,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后人的理解和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和思路,不足之处缺少对系统其它方面的动态研究。..................
..............
第三章 陈老师实践性知识的实地考察—形态与背景故事....18
一、陈老师所在学校.......................................................18
二、陈老师一路走来.......................................................19
三、课堂教学中故事.......................................................22
(一)一节常态课...........................................................22
(二)一次公开课...........................................................25
(三)“拓展阅读”:教学探索.......................................28
(四)泥塑教学活动........................................................29
四、日常生活陈老师.........................................................30
(一)学生眼中的陈老师.................................................30
(二)同事眼中的陈老师.................................................31
第四章 陈老师实践性知识的揭示—结构分析...............31
一、陈老师的教育观念.....................................................32
(一)对教育目标的认识.................................................32
(二)对师生关系的认识.................................................33
(三)对自身职业的认识.................................................33
(四)对教材的认识..............................................................34
二、陈老师关于语文学科的知识..........................................35
三、陈老师关于教学的知识...................................................36
(一)教学方法的认识..........................................................36
(二)课堂管理知识..............................................................37
四、陈老师关于自我的知识.................................................37
第五章 陈老师实践性知识溯源—影响因素分析................38
一、内部因素...........................................................................39
(一)专业发展的主动性.......................................................39
(二)个人生活史...................................................................39
(三)教学经验的积累...........................................................40
(四)个人特质........................................................................40
二、外部因素.............................................................................41
(一)社会环境.........................................................................41
(二)学校环境.........................................................................42
(三)师生互动..........................................................................42
第六章 本研究的结论、建议与反思.........................................43
结论:
对陈老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态特征的理解与分析。
1.矛盾性
从知识的最终表现方式上看,教师实践性知识具有整体性特征,在整体性参与的教学实践中、整体地把握教学过程中,陈老师逐渐建构起实践性知识,其包含着陈老师对教学目的、对象、信息和环境的整体认识。但由于情境的变化性和内容的多样性,使得陈老师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之间出现一些矛盾的地方,比如在对教育目标与语文学科目标的认识上,一方面认为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但另一方面又受外在环境对“分数”的追求。然而,也可以感觉的出,陈老师也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自己认为“合理”的平衡,在陈老师真实的表现中显示出的矛盾,恰恰说明了实践性知识的情境性。
2.个体性
对于教师来说,教学是一项个体化的劳动,不同的生活经历、工作经历、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等,决定了教师对教学的感悟截然不同,使其应对教学问题的智慧表现方式、表现内容和表现水平也必然是大相径庭。而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个人全部生活体验和教学经验的体现,具有鲜明的个性化色彩。从陈老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中,比如“拓展阅读、发现交流”等教学方法的运用,反映的正是其实践性知识的个体差异。另外,教师实践性知识大部分是隐形的、无法言说和不易传递的,陈老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是时、空、人等对因素交错影响的结果,是独一无二的个人化体验、个性化知识。
3.实践性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实践性存在方式的一种表达,直接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相联系并服务于教师的实践,具有实践性的特点。教师实践性知识是在实践中建构,关于实践且指向实践的知识。教师建构实践性知识的直接动力来自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真实的问题,表现为在这一堂课中,面对这样一个学生、遇上这样的偶发事件,教师必须当机立断地处理这些实践问题,实践性知识也由此得到了应用和发展。陈老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与发展亦是如此,在常态课中,对于学生提出的质疑、上课不注意听讲等偶发事情的处理,处理过程中,实践性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