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引言
一、研究背景
(一)网络和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资源建设蓬勃发展
网络和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影响广泛,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及交流方式。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各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趋十完善,校园网、班班通的数量也形成一定的规模,可以说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已经打下了良好的硬件基础。与此同时我国各地意识到教育资源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在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过程中,教育资源作为教育信,化建设的核心,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对教育潜力的深度挖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十是纷纷加大力度进行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要求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同步向前发展。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带动资源建设方向
通常说到“学习”,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读书”、“复习”、“做习题”和“考试”等。可以看出,目前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还处十被动地位,保持着固有模式。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习方式的转变受到世界各国的强烈重视,在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中占有重要位置,被视为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习方式的转变旨在改变学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从属地位,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多样化的学习模式,从激发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例如口本所设置的“综合学习时间”,以及欧美各国所提倡的“主题探究”与“设训一学习”活动,目的都在十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发现。
当然,转变学习方式并非要抛弃传统的学习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满足学习者创新学习的需要,是适应时发表展的一种表现。学习资源是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一项重要支持条件,教材和教科书等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资源,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了,建立十学习方式相适应的资源成为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
(三)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围绕着学习方式变革的精神,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注重向探究性学习的转变。倡导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改变以往学生接受式学习和死记硬背的现状,优化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变革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方式,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乐十探究,积极交流合作,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高。
在纲要的指导下,有关网络教学和课程整合等方面的研究逐步走向深入,形成了许多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及教学资源,但模式产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然没有摆脱课堂教学的案自,教学资源也仅仅是围绕某一课堂教学内容展开,没有形成大的体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观念的转变,人们对教学资源建设的认识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过去教学资源建设比较注重教师的传授型教学,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便十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现在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型学习,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这都需要有大量优质的“学习型”资源的支持。从传统的关注“课堂”逐步转向关注“学生”;从关注“资源”如何为学生服务,转向考虑“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资源”,这为开展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四)区域性教育日益得到重视
经济是教育发展的物质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发展程度。在建国之初,我国经济比较发达国家来说还比较落后,为了建立较为完善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我国采取的是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希一望争取在较短时间内赶超发达国家。由十这种经济发展战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忽略了地域间的各种客观差异,IfIJ教育是受经济发展情况影响的,所以此时各区域间的教育差异也表现得不明显。教育的区域发展研究也就没有被教育界所关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发展和国家对区域间差距的关注,通过统一规划,实施了非均衡经济发展的战略,教育受其其影响表现出的区域差异性也也来越明显。随即教育的区域化发展问题也就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之一。到了80年代中期,教育的发展被纳入各地区发展的战略规划之中,并占据重要位置,教育也明显呈现区域化走向。
二、选题的意义与实用价值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教育资源建设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个学校的广泛重视,但由十各地区的历史发展情况不同,教材使用不同,教师素质不同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资源建设的区域不平衡现象表现明显。由此可见,教育资源建设跟网络建设一样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应依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区域性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提出适应当地实际情况的区域资源建设策略尤为重要,因地制肩,促进教学。
选择初中是因为其属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需求普遍,教学内容有深度和广度,但又相对简单,若取得预期成果,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受众面大;选择物理学科是因为其实验学科的特色,与生活实践联系紧密,近年来虽然实施了新课程标准,也进行了教材的更新,但新课程标准与老大纲有许多区别,许多教师由十使用老大纲和教材多年,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还不能一下适应,还不能准确地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新课程标准是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安排学习内容,提出最科学、最合理的要求,对十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这些要求是最基本的,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新课程标准对教材编排和教学顺序都没有作硬性的规定,不强调学科知识的先后顺序,改变其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传递方式操作性强,便十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本课题的研究需求来源十教学一线,其针对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是有保障的。从物理新课程标准出发,合理划分学科知识结构,整合出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资源建设策略将对教学产生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体现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教师教学的灵活性。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一是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初中物理学科体系建构;二是学科资源的开发和整合与教学同步,以学科教师共同备课的方式进行开发资源,所开发的资源都是开放的,可进行再加工,进行循环建设;二是资源不但体现教师怎样教,更突出学生如何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成果推广使用后将实现资源优化均衡,共建共亨,可重复建设性强,对区域性物理学科资源建设具有指导作用,有利十学生对物理知识体系建构,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具备一定的教学实用性。
区域性初中物理学科主题资源建设策略研究
第二章 基本概念................................. 18-26
一、 区域资源建设..............................18-20
(一) 理解教育区域................................... 18-19
(二) 区域性资源............................................ 19
(三) 进行区域性资源建设.......................... 19-20
二、 学科主题资源..................... 20-22
(一) 资源和教.............................20-21
(二) 主题资源的...................................... 21
(三) 主题资源建设......................... 21-22
三、 区域性初中物理学科主....................22-26
(一) 新课改理............................... 22
(二) 独立与自主学............................ 22-23
(三) 学科结构理.................................. 23
(四) 人本主义学习..............................23-24
(五) 建构主义............................... 24-26
第三章 初中物理学科..................................26-33
一、 初中物理学科结构的................................ 26
二、 对初中物理新课程.............................. 26-27
三、 初中物理学科............................27-28
四、 初中物理学...................... 28-33
(一) 主题的....................... 28-29
(二) 知识的呈.............................. 29-30
(三) 围绕主题探索............................. 30-33
第四章 区域性初中物理学......................................... 33-37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