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在 2020 年 11 月 3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指出:“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①在十四五规划中,公民素质与文化素养成为教育与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和关心学校道德教育,尤其是中小学道德教育,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②立德树人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数千年来如何培养优秀人才的智慧凝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必然要求。可见,“立德树人”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的标杆旗帜式的根本任务,教育要立德树人,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最应高举“立德树人”这面旗帜。
儿童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是小学阶段,提高小学道德教育成效毫无疑问是快速推进国家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举措。对于小学生道德教育问题,是一名一线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教师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第一执行人,其所持有的道德教育信念与观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对儿童道德教育的具体实施的态度与做法,这将直接影响学校道德教育成效。教师的道德教育信念是道德教育的先导与观念起点,教师在能够高度认同学校道德教育对于社会和个体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价值的情况下,才会从内心真正的开始重视学校道德教育活动。并将道德教育工作的过程性以及终结性成效作为检验自己教育能力的重要方面和维度,这是教师道德教育发展的基础。教师如果在实际教学道德教育前对于教师道德教育能力各方面有所了解涉及,将会直接影响小学道德教育活动开展的水平与质量。因而,分析中小学教师的道德教育发展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③教师这个岗位,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谋生岗位,一旦站到这个岗位上,就是代表社会、代表国家,甚至是代表人类承担引导年轻一代知识与思想道德发展的神圣使命。
...........................
二、研究目标
本研究旨在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揭示学校教育中的小学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道德教育能力发展现状及特征,探究小学教师道德教育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本研究的结论与建议。由于我国“十八大”与“十九大”接连提倡教育行业中教师应“立德树人”,新时期也对教师的道德教育能力发展提出更深层次的要求,面对相关文献不足,针对小学教师道德教育能力发展的文章甚少,于是,基于教师道德教育能力发展现状、各发展阶段教师道德教育能力发展差异、现阶段教师对于道德教育能力提升发展的困境的考虑,本研究以在职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探究调查我国小学教师道德教育能力发展的现状特征,以此为基础研究小学教师道德教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相关程度。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关于道德教育内涵的研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平衡充分发展成为新时代的主要标志。平衡充分发展具体到教育上,重在坚持立德树人、深化五育并举、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①在许多欧洲国家,如芬兰,教育旨在支持整个人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人类的认知领域,这类教育承认社会和情感领域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包括情感和道德问题。②在我国传统道德教育中,两千多年前的《左传》、《管子》中就有“修德成才”的记载。
在“德才兼备”中,道德品质是“德才兼备”的前提,具有才干是“德才兼备”的目的。古今中外,道德教育都被视为教育整体的最高目的和根本任务。在人才培养中,消除知识和技能的缺失,给予和接受是道德素质培养不可或缺的。”德育是教育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德育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教学生四种内容:文化知识、品行修养、忠诚厚道、信义诚实。孔子所教导与训示的四项教育教学内容有三项属于道德教育,可见,道德教育是作为孔子教育的重中之重。被列为四书之首的《大学》就明确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明明德”即“立德”,其“亲民”即使民众自新,即“树人”。①学校教育,育德为根,育人为本;德智体美,道德教育为先。道德教育古今有之,中外有之,无论是孔子的“仁”与“礼”,荀子“化性起伪”“积善成德”,到今天的“道德教育生活化”“学科渗透道德教育”;抑或是古希腊苏格拉底“智德统一论”,亚里士多德的“效法自然”,到当代的“道德认知发展”与“体谅关心”。道德教育都是各个教育家在各个时期的作为教育重点而提出,并对时代发展产生巨大撼动,对人的培养产生深刻变革影响。道德教育也总在各育中比较而凸显其自身地位与价值,本文在阐释道德教育实质后,将从“五育”这一视角来探讨道德教育在教育体系中重要性与必要性,以及道德教育在“五育”之中的发展嬗变。
(一)关于道德教育实质的研究
在价值多元时代,道德教育一词的实质也越发宽泛。
道德教育一词在我国由来已久,若从形式上分类的话,其实没有那么复杂,道德教育就两个字:一个“德”加一个“育”,所以道德教育里所有的争议都集中在到底怎么界定“德”和“育”的问题上。②“德”最早见于甲骨文,在殷商时期《卜辞》中为“憄”,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为:“外得与人,内得于己。从‘心’‘直’‘声’。”③指在内心怀良善,外在以善德施予他人;“育”在甲骨文中之意为妇女孕育生命,在《说文解字》中为:“育,养子使做善也。”旨在使人从善从德,涵养品行。总而言之:“德”规定了道德教育内容界定,“育”规定了道德教育的存在形态。近代开始,我国普遍使用“道德教育”一词始于 20 世纪初陶行知先生留美归来,在《中国教育改造》中提到:“近世所倡德自动主义有三部分,一智育注重自学;二体育注重自强;三道德教育注重自治。”④自此“道德教育”之说盛行,我国近代教育教学人员开始重视道德教育在人整体全面发展之中的作用。唐凯麟的《伦理学》,打破了以教育论德育的局限,而从伦理学的角度对道德教育的实质进行界定。道德教育,是指一定社会或阶级为了使人们遵循其道德原则和规范,自觉履行相应的道德义务,而有组织有划地对人们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
教育管理论文怎么写
二、关于教师道德教育能力结构分类的研究
在核心素养备受重视的今天,学生的素养从何而来?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文化的赓续传承,关系人民的幸福生活。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都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③2012 年《教师专业标准》提出:“树立育人为本、道德教育为先的理念,将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小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还要“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④可见,在今天任何一名缺乏道德教育意识和能力的教师,都不能称之为一名合格教师,更谈不上优秀的教师。约翰·杜威(John Dewey)曾提醒我们不能将教学与道德教育割裂开来。他说道:“在一切有关道德教育的偏见中,最为根深蒂固的也许是这种信念,即它可以作为道德教育能力一部分与学校课程中所有其他学科毫不相关的孤立教材而被教授”。
(一)关于教师道德教育能力实质的研究
当前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表现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鸿沟,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教师自身道德品格的问题,而是教师缺乏专业化的育人能力,即教师道德教育能力。教师道德教育能力(teacher competency for moral education)是为顺利完成道德教育任务或有效进行学生品德教育活动所具备的潜在心理品质和基本素养条件。
戴锐在其道德教育能力综述中谈论教师道德教育能力,指运用个人努力和全部知识、经验和个人威望,把握、引导和控制所有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因素使之朝向道德教育目标的个性心理特征。戴锐所述,道德教育能力即是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地提高在校学生的道德觉悟与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等情操的方式与方法,考验的不仅是教师自身的为人师表,同时更是教师作为引导者的素质与能力。按其功能,既包括认识能力、也包括实际操作能力,它是各种能力有机组合而成的综合体。林海亮等在社会学维度论述教师道德教育能力指教师德育能力是指教师在某种特定的文化背景下,胜任德育工作、有效达成德育目的的素质。它不仅包含了教师已经达到的有效达成德育目的的成就水平,而且包含了教师有效达成德育目的的潜力。德育能力属于教师的个人特征,教师德育能力不足又反映出教师知识结构上的缺陷。②即新时代道德教育对一线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不仅道法教师,也不仅是班主任才承担“育人”之责,所有教育工作人员都是“育人”的主力,实现校园的“全员育人”。也侧面展现了过去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割裂,如今提倡育德于生活、育德于学科,在日常中浇灌道德教育的种子,在学科中渗透道德教育的理念与思想。不是割裂,而强调教师对于道德教育与其他日常的融合能力。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26
一、研究对象..........................................26
(一) 教师教龄与职称情况..................................26
(二) 教师性别情况...........................................27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40
一、小学教师道德教育能力发展状况..................................40
(一)小学教师道德教育能力发展总体描述.............................40
(二)小学教师道德教育能力发展内部差异分析.................................41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67
一、研究结论.........................................67
(一)小学教师道德教育能力发展总体特征.............................67
(二)小学教师道德教育能力发展各维度差异显著..................................68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小学教师道德教育能力发展状况
小学教师道德教育能力发展现状是主要针对筛选出的 211 名小学教师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和差异性检验,用以观测小学教师道德教育能力发展现状特征及表现。
(一)小学教师道德教育能力发展总体描述
首先,对 211 名教师的道德教育能力发展及各维度进行均值以及标准差的统计分析,如表所示:
教育管理论文参考
教师道德教育能力发展总问卷均值介于 3.83~4.12 之间,说明教师道德教育能力发展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差异性不大。其中,教师道德教育能力信念这一均值最高为 4.12,说明,小学教师在道德教育信念发展方面有较好的能力,小学教师对道德教育可能性、重要性以及道德教育有效途径与方式有较好的认识。各维度之间的标准偏差均低于 0.54,说明在教师道德教育信念、教师道德教育知识与教师道德教育实施能力三个维度之间,教师的内部差异较小,不存在明显差异。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小学教师道德教育能力发展及影响研究问卷》进行实证调查分析,得到 211 名有效小学教师数据样本,对其进行小学教师道德教育能力发展的问卷调查,在教师道德教育信念发展、教师道德教育知识发展、教师道德教育实施能力发展三个维度共 40 题进行调查测试,对教师基本信息调查 9 题,其中包含两项多项选择题。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后,整理小学教师道德教育能力发展得到以下结论。
(一)小学教师道德教育能力发展总体特征
通过对整体总问卷分析处理后,发现小学教师道德教育能力水平呈现知识性弱、实践性高、阶梯型明显的特征。
1.知识性弱
在对问卷数据分析结果后,发现小学教师道德教育知识处于整体道德教育能力水平的最低值,无论何种发展阶段教师,其道德教育知识均处于 4 分值以下,表明各阶段教师在道德教育理论知识与小学生道德发展知识层面均有一定欠缺。尤其是在职教师,相较于在校学生投入到知识性学习的时间与精力会削减许多,身处一线教育实践,每天忙于班级事务处理与学生工作的解决,这也是不可避免存在的问题。且在教师道德教育知识发展中,各阶段教师具有显著性差异,能手教师虽然均值较低,但相较于其他阶段教师,优势较为明显。
2.实践性高
在“教师道德教育实施能力发展”这一维度上,教师们的道德教育实施能力水平处于对道德教育能力发展的最高值,各发展阶段教师均值在 4.38 附近,表明各阶段教师的道德教育实施能力均达到较高水平的发展,但各阶段教师之间道德教育实施能力发展差异显著。在道德教育实施能力发展这一维度之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挖掘道德教育能力与教师在生活与活动中挖掘道德教育能力有显著差异,数据表明,教师在生活与活动中挖掘道德教育能力优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挖掘道德教育能力,说明教师更加善于在生活与活动中发现道德教育的契机,从而对学生进行道德方面的教育与疏导。且能手教师的道德教育实施能力发展显著优于熟手教师与新手教师,可见,教师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不断经历的职业,尤其对于道德教育能力的形成,教师经历越多的道德教育事件,越会在道德教育实践中领悟成长,促进道德教育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