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高校要切实加强学生校外租房的管理,绝不能留下管理和教育的空白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在一定意义上决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国家和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补齐教育和管理的短板。党的十九大强调,我们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也强调,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我们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思想观念不断变化,校外住宿现象逐渐增多。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不断推进,高校硬件设施和人文环境的积极建设,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得到不断改善,为何部分大学生离开宿舍选择校外住宿的现象从未停止,甚至有扩大的趋势.
教育部针对高校学生校外住宿的问题,曾经多次发文。在 2004 年,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文件中指出“切实加强学生校外租房的管理,高校要积极为解决学生住宿问题创设条件,同时还强调了应从原则上不允许学生擅自在校外租房”。①在 2005 年,教育部又一次下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通知规定“须在校外租房的学生,学校也要制定切实措施,加强教育管理”。②在 2007 年,教育部再次下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要求“对在校外住宿的学生要进行严格的教育和管理,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若确实有特殊原因需要在校外租房的学生,要履行相关备案手续,加强信息沟通,严格教育管理”。③从教育部的文件中,我们可以发现,针对校外住宿管理问题,政策上由“堵”变“疏”,更加适应学生不断变化的需求。
..........................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一般来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含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学生管理工作,但这两个方面又是统一的。青年大学生处于人生道路的起步阶段,在生活、学习、交友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校外大学生住宿的教育管理问题研究有助于我们充分了解当下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大学生管理工作的要点。从根本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既然是做人的工作就需要充分了解人,如人的思想行为特点,人的需要,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条件。因为,这里的“人”不是资本主义社会所鼓吹的抽象的人,而是历史的具体的人,人的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的发展也需要人民群众的劳动和智慧。尽管校外大学生住宿并不是普遍性的现象,但却有上升的趋势,校外大学生住宿的教育和管理问题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一个“窗口”。针对校外住宿大学生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和原因分析,从三个方面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一是有助于充分了解校外住宿大学生的所思所想,展现此类群体的个性特征和思想观念,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其二是有利于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是关于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但其内容仍然源于生活世界,校外住宿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研究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空间;其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校外住宿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研究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充实和完善。
1.2.2 实践意义
第一,大学生是社会最宝贵的财富,更是推动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大任务。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和我国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新时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加强大学生校外住宿研究,有利于高校根据实际情况由针对性的开展学生工作,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开创。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高的价值目标,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以育人为目的的。马克思的《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始终贯穿着人的全面发展的构想。他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认为只有消灭私有制,到达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才能够真正实现。个人全面发展是与个人片面发展相对的,指的是人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和谐地发展,其中最根本地是个人劳动能力地全面发展。简单来说,人的全面发展是“各个方面都有能力地人,即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①。纵观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发现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②
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并非仅仅是在人的体力和脑力的发展,也体现在人的现实能力的发展和内在潜能的发展。人的能力是推动生产发展的最大的推动力。马克思认为“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着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③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是指人们的能力可以满足不同的劳动需要,可以在不同的领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更为丰富和多元,人的社会关系也越来越全面和复杂。人的能力需要在社会关系中锻炼和培养出来,人的实践活动的进行和扩充也离不开人的社会关系。人的自然存在,只有在社会中,对他说来才是他的人的存在,离开了社会人的自然存在只能在自然范围内得到理解,而在社会存在中人的自然存在通过劳动和社会生产的得到“升华”,使其成为“社会的人”。这足以说明人的本质还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人只有在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下,才能做到自我,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
2.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人的本质”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历史过程。从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到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再到历史唯物主义,这一过程不断推陈出新,思维不断进化。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⑤在这意义上,人的本质不是脱离了具体的历史的环境,作为思维的抽象物而存在,而是从事实践活动的历史的具体的人,因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的总和与人的本质都是具体的、历史的、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人类社会关系的形成不是一次性的,是人在后天的不断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这种关系是需要在日后的学生、工作、生活、交往等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此外,社会是由无数个个体构成的,人是处于社会之中的,必须保持和他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也就是说人必须是一个真正的社会人。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①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将我们的理论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去,不论是知识理论还是为人处世方式。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独立的个体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就是由我们个体所组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是我们成长成才的必要环境,没有社会大环境作为支撑我,我们的人生价值就无法实现。所以要想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要将自己置身于社会之中,置身于社会人际交往之中。按马克思的描述,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个人劳动能力(包括体力的和智力的)的充分自由发展,是人的才能与品质的多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所以归根到底,人的全面发展是要在社会的大环境之中,是要在环境成长的群体之中而发展,所以那些脱离社会、脱离群体的个体其发展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相比一般大学生,校外住宿大学生有其特殊的居住环境,人际环境,学习环境,文化环境,在这一复杂的环境场域中如何处理好自身的社会关系,兼顾自身的身份定位,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笔者关注的焦点。
.............................
3.1 校外住宿大学生的调查........................................... 19
3.1.1 调查范围与设计..................................19
3.1.2 校外住宿大学生的调查现状................................19
第四章 校外住宿大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43
4.1 高校层面..................................... 43
4.1.1 校外住宿的教育管理不到位...........................43
4.1.2 宿舍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低效.............................43
第五章 优化校外住宿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对策....................................51
5.1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高校育人体系.................. 51
5.1.1 发挥思政课教学主渠道作用,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51
5.1.2 完善管理育人制度体系...............................52
第五章 优化校外住宿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对策
5.1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高校育人体系
5.1.1 发挥思政课教学主渠道作用,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民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蕴含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共同价值的核心表达。部分校外住宿大学生过度追求舒适生活,为自己不合理的需求提供理由。我们要不断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新时代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力量。
首先,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教学,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增强思政课在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上教育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进行价值认知、价值选择、价值实践和价值反思,以思政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的结合和互补整合课程育人的效用。在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选择上,应当帮助大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不断感染学生,带动课堂气氛,在课程中积极育人。其次,学校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开展以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为主题的实践育人活动和文化活动,并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第三,可以加强学校间、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合作,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思政课教学,而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性概括,也包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在“三观”上获得升华的实践活动。因而,要加强校外住宿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尤其是高校联谊活动、社区活动、企业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
......................
1.基本结论
本研究以西安部分高校为例,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的形式对校外住宿大学生进行调查后认为:
第一,校外住宿大学生的个人需求和思想观念多样化,抓住校外住宿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生活需求是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的前提。大学生选择校外住宿的决定性原因主要集中在学习(考研)方面的需求、身体健康(生理)问题、兼职和工作的需要、个人生活习惯,其中学习(考研)的需要是最重要的原因。其次,宿舍设施设备问题、宿舍关系问题、宿舍卫生问题、心理问题、家长态度也是影响大学生校外住宿的重要因素。校外住宿大学生普遍对周围环境的要求比较高,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很大。校外住宿大学生普遍认为校内宿舍是用来休息的,其次才是学习、交流交际、玩游戏。但是,也存在一部分学生因为客观需要不得不选择校外住宿地情况。高校要正视学生的客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相应的教育和管理,不断改善育人环境。
第二,校外住宿大学生的满意程度同高校住宿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制度及其实施直接相关,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是校外住宿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关键。校外住宿大学生对校内住宿和宿舍管理制度的满意程度褒贬不一,半数以上学生表示对校内住宿和宿舍管理制度满意,极少数校外住宿大学生对校内住宿和宿舍管理制度不满意。此外,学校针对校外住宿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并不到位。
第三,校外住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影响着该部分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这是校外住宿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重点。校外住宿大学生对人际交往重要性普遍持重要的态度,校外住宿对校外住宿大学生的班级同学关系、原宿舍成员的联系、接收班级重要信息、参加校内活动有重要影响,且部分学生会有离群感。校外住宿大学生在人际关系、集体意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针对问题的解决缺乏耐心;人际交往知行错位,并且人际交往技巧;集体意识淡薄,不重视集体生活;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并且部分校外住宿大学生对自我缺乏正确的认识,过分扩大个人需求等等。